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永乐建庶人-> 第二章 谷王朱橞
换源:

第二章 谷王朱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朱棣被这金忠的回答逗得笑起来,他也看出,这不过是个混子回答。

“不敢,臣卜术多年未用,已不如兵法精湛了,亦不敢窥测国家大事。”

“金忠啊金忠,这些年来你也有不少长进啊,这一手装糊涂和朝中那些老家伙不相上下了,怪不得能守住清白,不为朝堂各派任何一方拉拢。”

“臣不敢。只是臣识人不多,实在无更好的人选了。”

“好好好,朕也不为难你了,说些其他事。

若有一天,朕削藩,你以为,哪位藩王会有不臣之心,起兵谋反?”

一环套一环,才是真正的阳谋。朱棣若是直接向金忠发问这个问题,他肯定会糊弄过去,不作正面回答;但如今已有一个糊弄的答案在前了,若是再来一次模棱两可,必会惹得朱棣不悦。

金忠聪明,他知道,朱棣也知道。

所以,这纵然是个危险、得罪人、会因言获罪的问题,金忠也不得不答了。

“臣以为,谷王朱橞少年得志,文武皆通,虽封地在长沙,却有谋逆可能。

其为人无常,靖难早抵南京,却非忠心,后建文四年又受朱允炆诏增加年俸、护卫金川门,不可谓不受信隆重,但先开城迎帝,虽识时务,却无一心可言。

其为人骄纵,先后因礼制、弹劾置兵部尚书茹嫦、长史虞廷纲于死地,不可谓不暴戾。

如此反复无常、骄纵暴戾、野心勃勃之人,却主持宣化府修建事宜近二十年,其目的岂是为国家效力?

综上,臣以为,谷王朱橞必有大图,谋逆可能甚大,陛下不得不防。”

“茹瑺因不拜谒朱橞而死,虞廷纲也因弹劾他而死,如今你敢在这里重复他俩的事,不怕也被赐死吗?”

“臣亦求生矣,但为天下安定、为大明江山,岂有独全之理?臣,求陛下明鉴。”

说着,金忠就跪了下来,俯首低眉,一副任君处理的姿态。

他是个聪明人,直到当他开始回答这个问题时,性命就交付朱棣手中了。

朱棣若想让他死,这个问题便是阎王的催命符;反之,他便是朱棣用来打向藩王的第一张牌,当朱棣对他答出的藩王动手时,他必须是扛旗呐喊之人,无路可退。

为臣者,三思:思变思退思危。朱棣所为,便是让他退无可退,只能和朱棣彻底站在一条阵线上,全力发挥他这个兵部尚书能为帝王做的最大贡献,哪怕得罪满堂朝臣。

“起来吧,你所言也有理。回南京后,朕给你部分锦衣卫之权,协助调查谷王朱橞,务必要查个清楚。若他无罪,你便有诽谤之罪了。”

“臣遵命,必不负陛下所托!”

屁股决定脑袋,朱棣有身为帝王的考虑,而非宗室兄弟。

他问出这个问题,不是在问金忠“猜猜哪个藩王会造反“”,而是在问“哪个饭藩王造反了威胁更大”。

这个区别很大,也很关键。

朱棣是决定要行朱温归的中策“日月同天”,来让后代宗室子弟进入皇家军校,领兵戍边的。

这项改革与商鞅、王安石的改革不同,它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地主、朝臣,而是来自这些同为宗室兄弟的藩王。

说白了,“日月同天”是要活生生让这些藩王“绝后”的。

不让子女认亲,还把他们一生下来就送去秘密基地开始训练,日后“认宗不认亲”,这和直接让诸位藩王绝后没什么区别。

这种做法,对周王朱橚这样没什么野心、一心医术的藩王不会引起太大反向,顶多就是心里不舒服,找个机会喝喝酒、谈谈心,也就能说开,不算事。

但对谷王朱橞这样少年得志、野心勃勃的藩王来说,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别说诸位藩王,这种无情的做法对天下大多数父母都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这是封建社会,传宗接代大过一切的时代,把后代一生下来就夺走,不让他们与父母相认,可以说是禽兽都做不到的狠招。

此策一旦真正开始施行,有引藩王叛乱是迟早的事。

“哪个藩王造反威胁更大”这个问题,就是要借刀杀人,先干掉一个最有威胁的藩王,杀鸡给猴看,震慑剩下的藩王,以促使宗改顺利推行。

为什么说是借刀杀人呢?

很简单,因为金忠说出的这个“嫌疑犯”,只要威胁够大,无论他到底有没有真的造反,都要死!否则,金忠死!

金忠是兵部尚书,朝臣顶峰,文官中掌兵、统武的实权人物,只要他全力以赴,君臣合力,干掉几位藩王不过是洒洒水一样轻松的事。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原因,朱棣得有个借口,也得有个背锅的。

金忠是兵部尚书,他说的话有分量,调查一个内地藩王没什么难度。

那加上锦衣卫是为什么呢?

为了栽赃嫁祸。

无论谷王朱橞有没有造反意图,他都要死。

有,便是名正言顺,日后史记:“忠臣金忠发现谷王朱橞意图谋反,上报永乐帝,永乐帝下令镇压,将一场藩王之乱扼杀于萌芽。”

无,也要“证据确凿”。

锦衣卫出手,大可往谷王府中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塞件龙袍,待兵部人马搜查时便成了“证物”,足以致谷王于死地。

日后若金忠倚功自傲,准备结党营私,当个权臣,那害死无辜的谷王朱橞一事便是朱棣手中、金忠头上随时可挥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谷王不重要,没有谷王很重要。

同时,调查谷王这种事,一旦开始,就必须有个结果,这个结果只能是谷王身死。

朱棣的那句“务必要查个清楚。若他无罪,你便有诽谤之罪了就是在暗示金忠——无论如何,他得死;他要不死,你死。

谷王若不死,调查谷王一事迟早会被诸位藩王得知,届时人心生疑,宗改之事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大。

所以,金忠的“调查”但凡没有结果,他自己就得当这个替罪羊,受个最高死刑的处罚来平息诸藩之怨。

金忠聪明,也惜命,他还有理想没实现,他还想多做十年、二十年的清官、好官,为百姓谋福祉,自然不会为一个谷王的清白搭上自己的性命。

更何况,谷王朱橞未必清白。

两更,最近有在试着改进文笔,但收效比较慢,还望大家见谅,会尽量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