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永乐建庶人-> 第一章 目标:南京
换源:

第一章 目标:南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从南京出发的北巡车驾,在时隔整整十三天后,又从凤阳向南京返程,要提前结束这趟短暂的旅程。

车驾上,除了永乐帝朱棣、皇太孙朱瞻基、随行文臣武将外,还有半途在凤阳加入的太子少师姚广孝、兵部尚书金忠以及如今已经不再是建庶人的朱温归。

车队浩浩荡荡,如长龙出了凤阳府,沿官道向南京去。

虽是官道,但也多有颠簸,所幸朱温归已经恢复大半元气,身体能扛得住这种来自古代的独特折磨,否则朱棣只能考虑将她扔在凤阳先修养身体了。

朱温归并非和朱棣、朱瞻基同乘,而是与姚广孝一起;旁车就是御医的车辆,那位得了赏的刘医师就在上面待命,可以随时过来照顾她,不可谓待遇不好。

“道衍大师,离南京还有几日路程?”

“怎么?舍不得广安宫啊?这才刚启程,最快也要两天。”

朱温归勉强一笑,解释道:

“倒也不是。单纯是,第一次出来,有些不太适应。”

“有力气的话,可以掀开车帘看看,这几天,柳树应是发芽了,能见到绿意了。”

闻言,朱温归撑起身子,掀起帘子,将头探出窗外,沿途都是自然景色,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立在道路两旁,中间带着些许绿意、抽出新芽的高大树种,应该就是姚广孝所说的柳树了。

自己见过这些柳树,只是,想不起在哪见过了。

“这些绿芽倒也没太多好看的,再过几月,等到了花季,南京的美景才是一绝。”

是姚广孝,他也借着空帘来一同观景,言语很是舒然,像是老友间的闲聊。

“道衍大师也喜欢看花吗?”

“是啊。万事万物,除了人,其实都很美;花儿尤其美,绽放时各有娇姿,在大天界寺这些年,我也带着弟子们种了不少。”

“大师倒是好兴致。”

朱温归收回身子,撤手,又将车帘放下,靠在车背上,坐起来。

这程旅途一看就会很无聊,有个能一起聊聊天的人也挺好,何况这人还是大名鼎鼎的姚广孝。

虽然身体不是特别有劲,但她不想再躺床上睡觉了。难得有远行的机会,不能就这样在梦中度过。

“不如,有空闲了和我去大天界寺转转?”

“大天界寺...是什么样的地方?”

“是个好地方。在凤山顶,能高俯群山,养心有益。”

“我只爬过一次山,是华山。凤山和华山比,哪个更高些?”

“华山。”

“华山好啊,老僧也去过一次,山高入云,仙境一般,只可惜没有仙人住在山上。”

“大师是爬上去的吗?”

“是,年轻时候的事了,那会精气足、力壮,没带多少东西就和朋友开始爬了,倒是陡峭的很,很累;但爬上去后,见到景,感觉都值了。”

“大师好兴致,我是坐缆车上去的。”

“...”

蓝车?

姚广孝又陷入了懵逼,与他猜的一样,朱温归虽然得了失魂症,但脑海里还是深埋着不少“失去”的记忆,只是她自己察觉不出来。

为防止她受到刺激,加重病情,姚广孝没有询问“蓝车”的事,而是默默记下这个陌生词汇,如记下“船越者”一样。

“大师还爬过什么山?”

“很多,泰山、嵩山...都是年轻时候爬的,那时候也没官职在身,自在,又想见世面,所以就四处游历,路过好玩的地方都会去看看。”

“泰山是什么样子啊?我还没去过。”

“泰山啊...”

...

两人一言一语的,时间不声不响就溜走了,中途朱温归感到疲惫,又睡了一觉;朱温归休息时姚广孝都不出声,只转动着自己的佛珠,不知道在定顿些什么。

不远处,车队中位,朱棣和朱瞻基正坐在一辆最奢华、坚固的六马马车中,与之对坐的是兵部尚书金忠。

金忠(1353-1415年)早年进入北平,授燕王府谋事,累迁长史。跟参谋“靖难之役”,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后,授工部右侍郎,累迁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竭力保护太子及东宫属官。作为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明史中,金忠、袁珙、姚广孝三人皆身兼奇技,分别为卜术、相术、阴阳术数,被认为是推动朱棣造反的三大推臣。

“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这段就是对金忠占卜的史记,与姚广孝“王上加白”、袁珙相面“必登大宝”一样,都是用异人手段断定朱棣必成皇帝,从而坚定投靠他辅助靖难。

可以说,没有他们三人,朱棣未必会有真正造反的勇气和决心,毕竟朱允炆削藩虽然逼得紧,但也不是直接把诸王都砍了;而造反,不成必死。

“金忠啊,纪纲参与谋反,已经被朕下了诏狱,不日处死。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还空着,朕心中没有定夺,不如你给朕推一个合适的人选,如何?”

“禀陛下,臣不敢逾越。”

“无妨,随口说说就好。”

“臣与朝中诸臣并不相熟,只悉通治下事物,并无可荐人选。”

“还是说一个吧。”

朱棣很亲和,在金忠面前没什么架子,但越是如此,金忠就越不敢放肆。

他的位置太高了,六部尚书之一,哪怕是孤臣、老臣,也难免受朱棣的怀疑、敲打。

朱棣可以问他新的锦衣卫指挥使人选,但他却不能说,否则就是有营党结私的嫌疑,这是个明谋,用来试试他的忠心。

第一遍发问,可以找个借口不答;第二遍时,哪怕没人选,也要说个人出来了。

这是个难题,放到古今都颇为致命的难题:说出的这个人选,既不能和自己熟,又不能是有分量的朝中重臣,但还不能说个默默无闻之辈来。

最好的解法就是装傻,说个不可能成为锦衣卫指挥使,但又满足上面几点的人来。

很快,金忠就找到了这个最佳人选。

“臣以为,锦衣卫苏青或可为,她忠心有加,又常年在锦衣卫中,经验丰富。”

“哈哈哈!金忠,这也是你卜出来的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