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35章 用三寸不烂之舌,息两国战火纷飞
换源:

第35章 用三寸不烂之舌,息两国战火纷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营门森严,风静旗止,万众屏息,静待风云。

李文渊悠然步入帐篷之内,帐中剑拔弩张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他面上却挂着云淡风轻的笑容,视周遭紧张与己无关。

刚三十岁的达延汗,年富力强,目光如炬,阴鸷的双眸仿佛能凝聚出锋利的剑刃,直欲将李文渊切割成无数碎片。

然而,李文渊非但不露丝毫惧色,反而处处是大国使臣的从容与气度,他首先对达延汗深施一礼,言辞恳切:“大明使臣,特奉吾皇之命,莅临贵地,旨在共商开放互市贸易之大计,以图两国共荣。”

此言一出,中军帐篷内的气氛微妙转变。

互市贸易的议题,尤其是边境马场与货物交易的开放,实则是双方久已探讨却屡遭波折的议题。

明廷之中,不乏有文臣以蒙古部落缺乏诚信为由,视其为打家劫舍之徒,极力阻挠,致使两国攻伐不断,积怨日深,战火频仍。

达延汗已贵为蒙古草原之尊,手握重权,自然明白劫掠并非长久之策。

他亲自披挂上阵,实则是为激励士气,更是迫于无奈。

因为一旦明廷边防加固,劫掠成本飙升,或是内部稍有动荡,南下之路受阻,其地位亦岌岌可危。

故此,达延汗也是渴望与明朝建立贸易往来。

虽蒙古草原物产有限,但羊毛、羊毡、骏马等资源丰富,若能以此为媒介,换取明朝的盐巴、日用之品,实乃双赢之举。既可缓解民生之困,又能促进两国和平相处,何乐而不为?

然而,旁侧的武将们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

他们很明白自己的地位与威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持续的战事与边疆的动荡。

这些武将,与明朝边军将领心态相仿,信奉“养寇自重”之道,渴望连绵不断的战事以巩固自身地位。

在他们看来,一旦贸易协议达成,那些擅长商贾之道与口才辩驳的文官,以及新兴的商人阶层,将逐渐侵蚀他们在部落中的影响力与地位。

蒙古草原的今日,已非往昔纯粹的游牧世界,中原王朝的文官制度悄然渗透,部分文官凭借智慧与行政能力,开始威胁到武将的传统权威。

因此,当贸易议题被提及,武将们立刻感受到了潜在的危机,不禁冷笑反驳:“荒谬之谈!与你们明朝人谈生意?你们的信誉何在?企图以区区盐巴换取我们珍贵的羊皮,几斤茶叶就想换走我们的骏马,这岂不是赤裸裸的掠夺?”

有人更是转身向达延汗进言:“大汗,切莫轻信这些明朝人的诡计。他们表面上是做买卖,实则仗着我们草原物产有限,企图以低价掠夺。无论如何交易,我们都将蒙受巨大损失。我们草原上的良马与优质羊皮,换来的不过是些廉价之物。”

帐篷内,两位文官与达延汗大汗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其中透露出对武将们短视与偏见的深深鄙夷。

这两位文官,身为蒙古人却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熟读四书五经,深知货物价值的衡量远非武将们所理解的那般简单直接。

他们明白,不可因茶叶与盐巴在汉人社会中司空见惯,便轻忽其真正价值。

即便它们在中原遍地皆是,于草原之上却是稀缺之物。

草原广袤无垠,即便全是金银财宝,却难以满足民生之根本——生活之需。

连个铁锅你都弄不出来,不做交易,难道天天烤肉或者茹毛饮血?

因此,这些在汉人眼中寻常之物,因其在草原的稀缺性而变得尤为珍贵,此乃“物以稀为贵”之真谛。

同理,中原之地因地理所限,难以大规模畜牧,牛羊自然成为稀有珍品,道理相通。

贸易之道,在于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李文渊望向达延汗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彼此理智与默契的理解。

李文渊知自己的提议已触动达延汗心弦。

毕竟,即便达延汗英勇无双,能率领勇士征战四方,但维系部落长治久安,让百姓安居乐业,方是王者之道。

他的考量,远非武将之勇猛所能及。

为避免李文渊在帐内见笑,达延汗强忍不舍,下令武将退出。

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武将们惊愕不已,难以置信大汗会做出如此抉择。

反观两位文官,则面露喜色,知大汗此举意味着对贸易合作的浓厚兴趣。

他们预见,一旦协议达成,自己将有机会在贸易衙门中大展拳脚,远胜于跟随南下劫掠时仅做些文书后勤的琐碎工作。

武将们愤然离席,达延汗方缓缓开口:“尔等究竟意欲如何合作?本王方才恍然,那一万明军之所以胜而不求扩大战果,是想证明你们明军依旧有一战之力。”

达延汗话音未落,李文渊便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贵部在宣大一带横行无阻,莫非仅凭蒙古勇士之勇?”

面对如此挑衅,达延汗面露不悦,心道:难道这不是事实?

李文渊冷冷地回道:“非也,实则是与宣大某些官员暗中勾结,方得此便利。

“然我大明新君即位,雷厉风行,誓要清除朝中蠹虫,整顿边防。

“届时,失去内应,加之我朝边防固若金汤,贵部之境遇,恐将更为艰难。

“大汗,本使并非危言耸听。若草原之上生活富足,何须铤而走险,以劫掠为生?

“每次行动,皆需仰仗宣大蠹虫之鼻息,这等屈辱,岂是英雄所愿?

“更何况,大汗乃成吉思汗后裔,成吉思汗当年横扫天下,打下辽阔疆域,何等辉煌。

“反观大汗今日,却仰他人之鼻息,行山贼土匪之事,这岂是成吉思汗子孙应有的作为?”

此言一出,直戳达延汗心窝,他素来以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先祖为楷模,梦想重振蒙古雄风。

然而现实却是,他只能依靠山西、宣大等地官员的些许情报,方能勉强维持战果,这与小偷何异?

即便每次得手,归途之中,又怎能厚颜无耻地自诩成功?

这份屈辱与无奈,让达延汗心中五味杂陈,颜面尽失。

听到李文渊那诸多锥心刺骨的话语,达延汗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喝止:“不要再说了!”

此言一出,那两名文官望向达延汗,眼中的欣喜之色愈发浓厚。

他们转而再次审视李文渊,心中暗自嘀咕:此人为何对我们草原之事如此了如指掌?

李文渊所言非虚,若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都坐拥水草丰美之地,皆适宜放牧,且能满足自身所需,又何至于这些年来屡屡南下打草谷?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做抢劫之事,并非每个人所愿。

武将们或许能借此建功立业,但普通士兵又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性命,为自家将军铺设升官发财的道路?

培养一位草原上的勇士,并非易事。

虽说草原的男子生来便会搭弓射箭、骑马,但要培养一位真正合格的将士,却远非如此简单。

射狼、射狐狸、射野兽或许可以不眨眼,但若要在战场上射人、杀人,则需历经多年的历练,方能培养出那份狠辣的心性。

这样的勇士,每损失一位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近些年来,草原愈发贫瘠,寒冬愈发严酷,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便能让整个草原元气大伤。

自大汗即位以来,便一直力图向南扩张,然而要往南走,就必须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两国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然而,有识之士都明白,从长远来看,这种冲突更多地消耗的是北方的力量。

如今的北方草原,就连再现当年瓦剌也先的辉煌实力都已变得难上加难。

李文渊并未住嘴,继续说道:“大汗冲龄践祚,登极已二十五年,然而在这二十五年间,绝大部分功勋实则归属于满都海哈敦。正是您的这位哈敦,在您年仅六岁之时,扶助您登上了汗位。

“为了稳固您的汗位,她亲自挂帅,四处征战,身为女性,其英勇实在令人敬佩。

“据说在您年幼之时,为了让手下的勇士们看到大汗与他们并肩作战,她甚至将您护在箭囊之中,带着您一同上沙场。

“如此英勇之举,不仅令蒙古诸部落折服,也让汉家儿郎深感敬佩。

“但如今大汗已至而立之年,这二十多年来,满都海哈敦为您操碎了心。

“如今她已年迈,然而草原上仍有绰罗斯也先的后裔瓦剌部落,他们曾差点将黄金家族灭族。

“仍有火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部不服从大汗的统帅。面对如此多的割据势力,难道到了现在,大汗还要让年迈的满都海哈敦替您去征服这些部落吗?”

李文渊在韩文面前表示自己对蒙古族部落的情况了如指掌,这绝非夸大其词。

满都海确实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在蒙古的编年史中,她被誉为仅次于成吉思汗母亲的女性。

据说她武艺高强,并且拥有武则天一般的果断和能力。

她作为前任大汗的侧夫人,在三十岁之时,前任大汗去世。

由于黄金家族那时被也先的瓦剌部落大量屠杀,加上前任大汗满都鲁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满都鲁去世后,必须在黄金家族中另选人来继承大汗之位。

但那时黄金家族子嗣稀少,最后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流淌着黄金家族血脉的达延汗。

那时,他年仅四岁,按照蒙古部落的收继婚制,继任的大汗有权继承前任大汗除生母外的所有妻妾。

而当时,谁能娶到满都海,便能成为新任大汗。满都鲁去世后,其他部落的大王们都对满都海虎视眈眈,但他们并非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于是,满都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比她小二十五岁的达延汗,并在他六岁时扶持他登上了汗位。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满都海一边协助达延汗稳固汗位,一边征战四方,消灭了太师、少师等割据部落,为达延汗奠定了稳固的地位。然而,这一切的功绩主要归功于满都海,与达延汗本人并无太大关联。

每当想到这一点,达延汗心中的挫败感便油然而生。

接着,李文渊开口说道:“大汗与我大明建立互市贸易后,不仅能从大明交易到各种物资,还能与大明和平相处,从而腾出手来对付其他部落。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我想,大汗年富力强,应当也想像祖先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雄主一样横扫天下。”

李文渊心里其实很明白,满都海和达延汗都怀揣着恢复大元统治的雄心。

但这种谈判向来都是先给对方吃颗定心丸,至于以后的打算,那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

说不定就因为达延汗与大明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他部落就会联合起来一起攻击他。

到那时,草原上征战不断,而大明则稳固发展,此消彼长,即使达延汗最终统一了整个草原部落,也可能已是气数将尽。

听完李文渊这番话后,达延汗终于心动了。

李文渊有一点说得没错,他的妻子满都海确实付出极多。

他也渴望在妻子的余威之下,能有所作为,上不负妻子这些年来为维护他所付出的努力,下不负自己身负的成吉思汗血脉。

李文渊把事实证据都摆明了,既展现了他对蒙古族部落的深入了解,也切中了达延汗的要害。

达延汗六岁便登上了大汗的宝座,但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开始真正亲政。因为年轻,他被称作小王子,但也正因为年轻,他心里总有些疙瘩。

尽管他才是大汗,是蒙古黄金家族的直系血脉,但他的成就却都依赖于女人的帮助。

因此,他才会连到大明打草谷这种机会都要抓住,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很强。

达延汗沉思了许久,终于开口道:“贵使一路风尘仆仆,暂且到帐中休息,待本汗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听到达延汗这话,李文渊便觉得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于是他没有多做停留,先到一旁的帐篷去休息。

等李文渊走后,达延汗立刻拿起了他送上来的国书,仔细研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一定要促成这件事,先稳定明朝这边,也算是稳固了自己的后方,这样他才能腾出手来去对付其他的部落。

就像李文渊说的那样,他总不能一辈子都只靠自己的妻子满都海,也得像个男人一样雄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