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33章 山西宣大一槽烂!正德亲下缓兵计
换源:

第33章 山西宣大一槽烂!正德亲下缓兵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杨一清的一声怒喝,犹如惊雷贯耳,令那体态臃肿的胖子浑身肥肉不禁战栗不止,瞬间哑口无言,整个人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宛如一滩无助的泥泞。

杨一清语气冷冽,继续施压:“你大可选择沉默,但试想,一旦踏入巡抚衙门,面对铁证如山,你觉得你的同伙会不会袖手旁观,任由你独自承担这侵吞朝廷数十万石粮食的重罪;

而你是否亦甘愿以一己之身,背负这足以招致千刀万剐的滔天大罪,连累九族共赴黄泉,受那三千六百刀凌迟之苦?你,可曾细想过这后果?”

他缓缓翻开王阳明呈上的账册,字字铿锵:“此账册,清晰无误地记载着,弘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六,兴隆号借出十万石粮,次日,兵备道衙门便声称已收讫并核销。身为粮食商贾,你扪心自问,这样的账目处理,合乎常理吗?是无意之失,还是蓄意为之,你心里应当有数。”

这番话如同重锤,击得胖子心神俱震,他心中五味杂陈:即便是为了算计他人,也不至于如此拙劣地留下把柄,这账目记录,简直荒谬至极!

他恍然大悟,难怪巡抚能一眼洞穿其中猫腻。

这不仅仅是距离问题,即便是近在咫尺,一日之内搬运如此巨量粮食也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他那小小仓库,如何能容得下如此多的粮食积压,难道不考虑周转与损耗?

更令他气愤难平的是,这明显是有人故意设局,用一本漏洞百出的账册将他推向深渊。

怒火中烧的他,此刻已全然不顾其他,只觉自己成了他人手中的棋子,任人摆布。

然而,他未曾料到,这并非巡抚与兵备道衙门的阴谋,而是宣府之地贪腐成风,官员们早已视法纪如无物,记账之事随意至极。

只因在他们眼中,贪腐已成常态,即便东窗事发,也不过是金钱能解决的问题,故而肆无忌惮。

正是这份嚣张与疏漏,被杨一清敏锐捕捉,化作了此刻的心理攻势,意图从胖子口中撬开真相的裂缝。

面对生死抉择,胖子终于崩溃,连连磕头,声泪俱下地乞求:“大老爷,我愿全盘托出,只求您能保全我的性命,以及我九族的安危。”

胖掌柜缓缓道出了他的家族往事:“我家先祖世代在宣府经营粮米生意,昔日更在北疆拓地屯田,勤勉耕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位将军的横加指控,硬指我家有通敌之嫌,泄露军机,迫使我族忍痛割舍基业,低价变卖产业,才勉强苟活。

之后我家仅以微末铺面勉强度日,家道自此中落。

一日,新任巡抚大人召见了几户昔日北疆屯垦的旧族,言辞间透露出欲重启弘治五年前的屯田盛况。满心期待的我们赴约后,却发现会议的真实意图远非复兴旧业,而是聚集我们这些对新政心怀不满之士,共谋一桩惊世骇俗之计。

自开中纳粮改制为纳银后,东南盐商趁势而起,家财万贯,却导致北疆军粮告急。军队常因户部拨饷迟缓,不得不向民间借贷以应急,待朝廷饷银到位后再行偿还。将军们正是瞅准此中漏洞,诱导我们联手造假账。

自此,我们每年仅需向巡抚衙门实缴一成粮食,而上报之数却夸大十倍。待朝廷军饷下达,我们除却收回本金,尚能额外获取一成厚利。如此美差,众人自然趋之若鹜。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婪之心渐长,我们不仅限于粮食,连武器军需、战马采购等亦涉足其中,各地商号纷纷响应,对账之时,皆虚报十至二十倍,从朝廷手中套取的利润则众人瓜分。“

杨一清闻言,面带疑虑,追问道:“如此拙劣手段,何以确保每任巡抚皆能同流合污?又或某些清廉将领,岂会坐视不理?”

实则,杨一清心中早有计较,只待胖子亲口证实。

胖子苦笑,继续说道:‘确有几位铁骨铮铮之士,不愿同流合污,但每逢战事,他们总是被派遣至最前线,或战死沙场,或因延误战机而遭朝廷严惩。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被利益诱惑,还是被迫无奈,最终都无人再敢言及拒绝二字,只能默默认同这潜规则。”

果然,世间污浊之处,其本质往往惊人地相似。

这些人的手段虽显粗犷,却异常奏效。

在宣府大同这等军事要塞,一旦边关将领堕落,共谋私吞军饷、剥削士卒,便会织就一张无形而庞大的网,无人能幸免其网罗。

此地,即便是铁骨铮铮之士,亦难逃抉择。

要么妥协,沦为其同谋;要么便成为他们阴谋下的牺牲品,暗箭难防。

非人人皆如杨一清般,背后有朝廷重臣撑腰,皇恩浩荡庇佑,加之自身刚正不阿,无惧家眷受牵连之忧。

若无此等条件,谁又能与这股势力硬碰硬,直至最后一刻?

即便有人洞察其中黑暗,欲揭其短,又能奈之何?

地方上,他们已织就密网,坚不可摧;

朝堂之上,金钱开路,自有人为其开脱,掩盖罪行。

一封封揭露真相的密信,要么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即便引起注意,派来的调查也往往不了了之,终成泡影。

此类事态频发,世人渐趋麻木,选择视而不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杨一清对此早已洞悉,甚至连王阳明这等青年才俊,面对此等局势,也只能无奈叹息。

因为此乃整个体系腐朽至深的必然结果。

边关将领,其生存之道,走到王朝中期,朝廷战略由攻转守,武将欲求功名富贵,唯有此途可行。

历史之鉴,屡见不鲜。

于是,养寇自重,成为他们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命运的无奈选择。

封建王朝步入中期,和平时期武将势微,权力渐被削弱,而心中野心未灭的将领们,在无法正道扬名之时,往往误入歧途,走上邪路。

杨一清再次沉声询问:“据你所知,此事牵涉了哪些具体人物?”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沉重,心中早已洞悉,整个宣大乃至山西行都司的忠诚或许都需打上问号。

然而,他仍需确切的名单,以便让一旁的王阳明逐一记录,待胖子签字画押,形成无懈可击的证据链条。

在人证、物证、口供三者缺一不可的司法原则下,即便是肩负重任的杨一清,亦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为后来者留下可乘之机。

胖子此刻已无所隐瞒,全盘托出:“宣大之地,凡百户以上军官,几乎无一不涉,皆因此事分得一杯羹。巡抚衙门、兵备道的重要官员,皆名列其中。至于商界,那些与军队有密切往来的知名商号,亦是利益共同体。更甚者,山西的两位布政使,乃至巡抚、知府等高层官员,亦未能幸免。”

接着胖子将具体的名号一一梳理,王阳明在一旁奋笔疾书,手因震惊而微颤,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这是从上至下,整个体系的溃烂,几乎无一幸免。难怪近年来,朝廷面对北方鞑虏屡战屡败,如此贪腐之下,何来战力。

他一边记录,一边感喟:多少官员在研习圣贤之道时,都曾诵读“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即便是武将,在王朝的中流砥柱时期,也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句箴言定当耳熟能详。然而,为何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他们却纷纷背离了自己的信仰与所学?

这种知与行的巨大鸿沟,冲击着王阳明的思想。或许,正是目睹了太多这样的矛盾与背离,历史上的王阳明才在仕途的磨砺中,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真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力求将所学与所行完美统一。

杨一清示意王阳明详细记录下所有细节,随后命胖子签字画押并按下手印,一切手续严谨无误。待一切尘埃落定,胖子终于鼓起勇气问道:“中丞,您真能信守诺言,保全我的家人吗?”

杨一清目光深邃,直视其眼:“你的财产必将充公,而你自身也难逃法网,不过老夫会尽力让你的家人免受更重刑罚,或许会被流放至两广之地。”

得到这份沉重的承诺后,胖子跪倒在地,向杨一清磕了一个重重的响头,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接受命运的坦然。

或许,他早已预见到自己的结局,能最后前保住家人一线生机,已是莫大的慰藉。

然而,杨一清并未立即采取行动,反而意味深长地看向胖子,缓缓道:“本官既已许下承诺,便不会食言。但你要明白,若你泄露风声,甚至企图携家眷潜逃,这天下之大,也将无你藏身之处。你的每次逃避,都将加倍连累你的家人。你可明白?”

胖子,这位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的汉子,跪在地上,恭敬地回答道:“启禀大老爷,小人深知其中利害。回去后,必会小心安抚同伙,静待中丞的发落。”

杨一清闻言,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很好,你的这份觉悟,或许能在日后为你争取一线生机。待本官处理完此事,定会为你请功,或许能减轻你的罪责,不至极刑。”

此言一出,胖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神色复杂地离开。

王阳明待胖子离去后,不禁问道:“中丞,我们是否应立即采取行动,捉拿涉案之人?”

杨一清轻摇手中的口供,目光深远:“不可操之过急。北边鞑虏虎视眈眈,涉案如此之多,一旦我们轻举妄动,这些人狗急跳墙,说不定会与北边鞑虏勾结酿成兵祸。

咱们虽有一万京营,可战端一开,百姓何辜?取笔墨来,老夫要即刻上奏陛下,详陈此事,以求圣裁。”

……

宣府离着京城不过四百里的距离,八百里加急,半天就到。

杨一清的信是在入夜时分送到了东宫,朱厚照刚刚在白天勾决了处决刘文泰等人的案卷,心情还挺好。

可杨一清的这份案情汇报到了朱厚照手上后,他的脸色猛然阴沉了下来。

旋即急召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韩文、司礼监萧敬三个人到了东宫。

此时刚好是刘瑾在东宫值夜,看到朱厚照大半夜还处理紧急事务,着实是有些心疼年幼的朱厚照。

绕过了司礼监跟内阁,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毕竟这么多大事,都要一个年轻人来处理。

也幸好有韩文跟刘大夏以及师傅费宏等股肱帮着出主意,要不然根本没办法应付。

三个人看完了杨一清的奏报后冷汗都流了下来,这么一看整个宣大和山西都是一槽烂。

杨一清这么处理是对的,盲目的抓人,这么多怎么抓?

况且这些人又不是死的,任由你抓,有可能等你去抓人,他们马上就跟北边的蒙古鞑虏联合,再给你搞一次虞台岭大败,那怎么办?

到时候难道还能直接发兵将整个山西和宣大都给踏平?逼的那帮人鱼死网破?

刚刚登基的朱厚照是怎么都不会做这种,往自己脸上抹黑的事。

毕竟,正德年尚未迎来改元,时序方至九月初秋,刘文泰等人正待秋后问斩,正是新朝树立威信的关键时刻。

若此时山西与宣大联合起而抗之,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掌权与改革之路将步履维艰,更将使天下人耻笑皇帝无力驾驭大局。

朱厚照沉吟片刻后,毅然决然地吩咐道:“即刻选派使者北上,与蒙古鞑虏展开谈判,提议开放张家口为贸易口岸,以此安抚北方,为杨一清在山西的整顿行动赢得时间。此事紧迫,望诸位在两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韩文与刘大夏闻言,皆感震惊于杨一清在山西举措之猛烈,似有将两地官员一网打尽之势。

而皇帝显然对杨一清之策持支持态度,只是强调需先稳定北方边境。

二人深谙蒙古小王子部落劫掠大明,实乃生存所迫,开放互市不仅可遏制晋商走私之弊,更可稳固后方,为清除山西贪腐、整肃吏治铺平道路。

于是,刘大夏与韩文领命而去,连夜召集各自麾下的青年才俊。

此任务非同小可,不仅因两国间战火未熄,更因百年来恩怨纠葛,积怨甚深。所遣使者或将面临重重危险,甚至可能在谈判未启之时,便遭不测,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