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室豪绅-> 第九章 古韵面点黄馍馍的秘密与传承
换源:
第九章 古韵面点黄馍馍的秘密与传承
- 老爹虽心有疑虑,却还是好奇地探望了几次张超,只见他忙碌的身影,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询问之下,张超轻描淡写地解释,自己不过是在制作一种面食调料,用以保持面食的蓬松与美味,防止其变酸。老爹虽难以置信,却也没再多问,转身忙起了自己的事务。
今日,他已前往县城邀请了风水师,明日便要来家中勘察风水,随后便是窑洞的建造。这中间的繁琐事务,让他不得不分心劳神。
而在这片宁静的小院里,张超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实验中。这是一场化学的盛宴,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逐步提炼出所需之物。
他首先使用的是碱石,一种在咸水湖中自然形成的碱块,这在药店中便能轻易购得。芒硝与石灰也是药店常见的化学品,在这个时代,它们要么被用作药材,要么被炼丹道士用于烧丹炼汞。
明朝时期的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记载了碱石的用途。到了明代,有人发现从碱石中提炼出的碱,不仅可以用来洗衣,还能用来制作面食,从而大获其利。然而,在当时,碱石的主要用途仍局限于药用和炼丹。
张超的目标并非炼制烧碱,这种腐蚀性极强的物质,而是要制作一种适用于面食的食用碱。尽管如此,他还是先提炼出了一些烧碱,因为它的合成过程相对简单,而且在肥皂制造、造纸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历了几次接近成功的失败之后,张超终于提炼出了纯碱、硫酸,并利用纯碱成功制成了小苏打。纯碱,即碳酸钠,而小苏打则是碳酸氢钠。虽然纯碱和小苏打都不宜直接食用,但经过加工后,小苏打便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三郎,天色已晚,别再忙活了。”老爹忍不住过来劝慰。
“马上就好,老爹。”张超笑着回应,他面前几个陶碗中的成品,已经展示出他的成果:烧碱、纯碱、小苏打、硫酸。
虽然每样数量不多,但至少证明了他的方法行之有效。老爹虽然对这刺鼻的气味感到疑惑,但张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用事实说话。
“老爹,我现在就用这个小苏打做些蒸饼,等会儿你一试便知它的功效。”
张超决定用今天晚上吃过的黄馍馍作为比较,他打算用剩余的馍馍与新的蒸饼进行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成果。
“给我拿些糜子面来。”
老爹将磨好的糜子面递给张超,这种又称黄米或黍米的面粉,比粟米略大。张超还特意要求了一些大黄米面,以便制作出更加柔软的蒸饼。
他将糜子面与大黄米面按照七比三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准备工作至此完成。接下来,便是见证成果的时刻。
在张超的巧手下,一团和好的面被轻轻放入一只宽敞的大碗中,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覆盖上一块湿润的布料。
“得等它发酵一个时辰。”他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等待面食发酵,是制作过程中无法逾越的环节,急躁不得。在这段闲暇里,张超与父亲围坐在屋内的火盆旁,温暖的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脸庞。他们聊起了建新窑洞的计划,讨论着邀请哪些窖匠和村民帮忙,以及所需购买的物料和食材,话题繁多而琐碎。
时间在闲谈中悄悄流逝,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夜幕降临,村庄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大多数村民在日落之后便早早休息,以节省珍贵的灯火燃油。
张超的父亲点亮了油灯,那油灯里盛装的是豆油,尽管它用于照明,却并不便宜。在太平年间,豆油的价格就已经高达每斤一百文,而如今粮食价格上涨,豆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每斤几百文。一晚上点灯至少需要一两油,费用也在数十文钱。
面团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发酵,接下来要进行二次发酵。张超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面酵头与发酵好的面搅拌均匀。遗憾的是,家中没有糖分来增加风味。
在这个时代,蔗糖的制作技术还仅限于印度,而且价格昂贵,极为稀有。大唐的百姓若想品尝甜味,大多只能依赖蜂蜜。或者,他们可以食用麦芽糖,这种在大唐被称为“饧”的糖,甚至还有一种以此为原料的甜品——“饴”。
然而,张超的家中既无蜂蜜也无麦芽糖,他只能作罢。在加入老面酵头后,他又添入了一点面碱,这正是他的黄馍馍与大唐蒸饼最大的区别。
随后,他加入适量的温水,将面团和至软硬适中,再次放入大碗中覆盖上湿布,这一次,需要发酵四个时辰。
“明天一早,面就发好了。”张超信心满满地说。
“这就好了?”父亲和其他人惊讶地问,他们觉得这和普通的蒸饼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家里有红豆和红枣吗?如果有,我明天可以做一些红豆泥饼馅,放在蒸饼里。”张超提议。
柯小八立刻响应,“我家有,我家有,我现在就去拿。”
不等张超回应,他已经匆匆离去。不久,柯小八带着红豆和红枣回来。张超立刻将它们洗净蒸熟,制作成红豆馅。众人围观着他的一举一动。
“大家都去休息吧,明天早上面发好了,我们就做红豆枣馅蒸饼。”
简单洗漱后,张超便进入了梦乡。
天还未亮,张超就被叫醒。他睁开眼睛,看到父亲和其他四人穿戴整齐地站在床边。
“三郎,面发好了。”
看着他们红肿的眼睛,张超猜想他们昨晚都没有睡好。
---
**第16章老铁枪黄馍馍**
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团已经变得松软而富有弹性。加入碱面发酵的面团更是松软异常,连父亲这样的糙汉子也忍不住赞叹:“真的不一样。”
柯十三伸手按了按面团,感受到它的柔软,不禁惊呼:“好软。”
老爹的一个朋友赵叔也试着按了按,惊讶地说:“就像女人的胸脯一样软。”
众人一阵哄笑。张超也试了试,对发酵的效果非常满意。
“好了,我们一起做蒸饼吧。”
张超只和了一升糜子粉,因此制作的馍馍数量有限。众人齐心协力,动作熟练。
他们先将发酵好的面团重新揉匀,这是一项需要体力的工作。柯小八主动承担了揉面的任务,待面团揉好后,张超将其分成二十份。
他取出一块面团,按扁后包入适量的红豆枣馅,轻轻收口揉成圆形。
“准备烧火,上锅蒸。”
“新灶能用了吗?”父亲询问。
张超检查了一下新灶,它已经搭建了一天一夜,差不多可以使用了。他说:“就用新灶吧,一边试试新灶,一边蒸这些新式馍馍。”
柯十三立刻坐到灶口开始烧火。火石打火,麦桔引火,火势很快就旺了起来。
“烧起来真方便。”柯十三常年在家里烧火,他知道在冬季尤其是开头烧火是最困难的,但新灶却烧得非常顺利。
“直接加点细树枝,烧得更快。”张超笑着建议。一般的灶通风不畅,烧火时需要小心翼翼地使用树叶麦杆引火,还要注意吹风。但新灶不需要这些,烧起来既旺又不容易熄灭。
新灶台独具匠心,设有三个锅具,这与旧灶的单个铁锅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前端摆放着一个硕大的铁锅,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小一些的铁锅,巧妙地拐了个弯,形状宛如小写的“七”字,顶部还架设了一个更小的锅。这个小锅的位置,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小巧的灶口。
当大火在主灶上熊熊燃烧时,大锅中的热量不仅为自己服务,还会传递给后方的稍小铁锅,使得它也能同时加热。这样的设计,使得大锅可以用来炖煮主菜,而后锅则可用来烧开水,十分高效。至于那个独立的小灶,则可以在大灶忙碌时,分流出力量来加热一道小菜,或者同时蒸制米饭和馒头。
张超指挥着赵叔等人给前后两个锅中都添满了水,又指导柯小八和柯十三添加燃料,点燃火种。与前锅相同,这只大铁锅在过去烧开半锅水需要约二十分钟,如今却能在短短一盏茶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效率的提升,甚至使得后锅的水也变得温热。
张超将蒸笼放置在开水锅上,并指示他们继续加大火力。“保持大火燃烧两盏茶的时间。”大家围在灶口,享受着火光的温暖,柯十三对烧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赞叹这灶台的使用之便,“根本不用费心,只需不断添加木柴即可,而且火势旺盛,绝不会被扑灭。这灶台真是太方便了,节省了许多麻烦。”
赵叔坐在一旁,也深有感触地说,“烧水速度也快了许多,与以往相比,能节省将近一半的时间。”王叔接着补充道,“不仅如此,你看那后锅的水,竟然无需额外点火,就已经沸腾了。一灶的柴火,就能烧开两锅水,这真是非凡的技艺。”
张超微笑着走到灶台前,这里是火炕与灶台相连的地方。尽管炕与灶紧密相连,但设计巧妙,使得油烟不会轻易飘散到炕上。未来,当新窑洞建成,拥有独立厨房时,这一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新灶台上已经铺设了芦苇制成的炕席,张超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温暖的气息。他脱下鞋子,踏上炕沿,邀请老爹也上来坐。“老爹,上来试试,非常暖和。”
老爹依言而行,脱鞋上炕,立刻感受到了温暖。他舒适地叹息,连声称赞。赵叔、王叔以及柯小八和柯十三也纷纷加入,炕上虽然容纳了六人,却依然宽敞。他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炕上还没有配备炕桌。
“回头我们再放个矮炕桌,那就完美了。”老爹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坐在暖炕上,比站在灶口烤火舒适得多。柯十三憧憬着,“夜里能睡得这么暖和,那就太美了。我也要让我爹请三郎帮忙,给我家也盘一个。”
在享受着暖炕的舒适之际,锅里的馒头也即将熟透。诱人的香气弥漫开来,老爹擦了擦鼻子,兴奋地下炕去查看蒸笼。蒸笼被端下灶台,打开的那一刻,白色的蒸汽伴随着二十个黄面馍馍映入眼帘,它们的大小令人惊叹,“哇,好大。”
柯小八的惊呼声在厨房里回荡。他们刚刚一起动手制作了蒸饼,每一个都是亲手放入蒸笼的。他记得,他们只用了寻常的分量——一升面和水,加上红豆和枣泥,总共做出了二十个蒸饼,而且这次的饼甚至比平时还要小一些。然而,眼前的蒸饼却大得惊人。
“真是神奇,只用了一半的面,却蒸出了和原来一样大小的饼。”有人忍不住评论道。
这黄面馍馍加入了碱面,蒸得特别大,异常蓬松。馍馍表面裂开了几道缝隙,露出了里面鲜艳的红豆枣馅。
张超拿出筷子和碗,先夹了几个出来,鼓励大家品尝。柯十三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还热腾腾的馍馍,烫得他不得不换来换去,但他等不及它冷却,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好吃,真的很好吃,松软而不酸,还有一丝甜味。”柯十三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赞叹道。
其他人原本还想等馍馍冷却一些再吃,但听到柯十三的评论后,也都忍不住开始品尝。即使是习惯于蒸饼酸味的老爹,也忍不住吹了几口气后,尝了一口。尽管依旧很烫,但入口的口感却是出乎意料地好,松软而甜美,没有一点酸味。
张超自己也是赞不绝口。这次他们使用了七成硬糜子和三成软糜子的搭配,碱面中和了老面酵头的酸味,使得这黄面馍馍和他昨天吃到的唐朝糜子蒸饼完全不同。
就在大家享受美食的时候,柯山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什么东西这么香?”柯山和柯五一大早就来了,正好赶上大家品尝馍馍。
“叔,快来尝尝,三郎昨天炼了一种丹药,加入到糜子面中后,蒸出来的饼特别好吃,松软甜美。”张超解释道。
柯山和柯五一尝之下,也是连连惊叹。
张超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他问老爹:“咱们是不是可以多蒸一些馍馍,然后拿到乡里和县里去卖?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买的。”
张超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要建造一座新窑洞,但家里的存款远远不够。他需要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当然会有很多人买,这馍馍太好吃了,简直让人忍不住要咬掉自己的舌头。”柯五赞叹道。
“哪怕拿到长安去卖,也会有人买的。”柯山舔着嘴唇,意犹未尽地说道。
二十个黄面馍馍,八个男人很快就吃光了。张超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他想要将这黄面馍馍推广出去,但他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卖出更多,获得更大的收益。
他提出了一个想法:“老爹,咱们是否可以将这黄面馍馍送到各个驿站和酒楼饭店去卖?”
老爹疑惑地问:“别人为什么要帮我们卖馍馍?”
张超笑着解释:“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的黄面馍馍打出名声,他们的生意也会跟着好起来。我们不会让他们白帮忙,我们会给他们一定的分成。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柯十八不解地问:“三郎,这黄面馍馍这么好吃,你又有独家秘方,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卖还要分给他们钱?我们自己做不是更好吗?”
张超摇摇头,他知道自己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推广这美味的黄面馍馍。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