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室豪绅-> 第8章少年张超的均田岁月
换源:
第8章少年张超的均田岁月
- 在唐朝的一个小村庄里,两个十六岁的少年已经到了可以分配土地的年纪,尽管他们还未成年,但按照均田制,他们已经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然而,租庸税的缴纳却要等到二十一岁才开始。在这几年间,虽然他们无需缴纳租庸税,但仍然需要承担一些杂役,比如被县里指派去为各级官吏们服务。
这两个少年对张超,也就是他们口中的三郎哥哥,表示了敬意和期待,希望能得到他的照顾。张超笑着回应他们,客气什么。
张超的父亲换上了一套新衣,他的女儿七娘为他赶制了一顶黑色的幞头和一件圆领袍衫。他告诉张超,他要去军府一趟,然后还要去县里拜会县令等上级官员。在唐朝,府兵制度并非完全独立于地方官府,州县对军府有一定的管辖权。例如,调兵时需要皇帝的调令和兵部的兵符,先下达到州刺史手中,刺史和军府将军各执一半合上后,才能调兵。平时点兵、训练、检阅等,刺史也要参与。
张超趁机让父亲帮他买一些东西,包括碱石、芒硝、石灰等,这些都是提炼碱的原料。他打算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烧碱、纯碱和小苏打,从而改善家人的饮食习惯,吃上不酸的馒头和蓬松的包子。尽管提炼碱的过程较为繁琐,但为了改善生活,他认为这是值得的。
张超的父亲虽然对这些东西感到疑惑,但他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他还问张超需要买多少,张超告诉他,每样先少买点。
张超的父亲离开后,柯五和柯山来访。他们不仅是府兵,还略懂一些窖匠的手艺。张超利用他们的技能,请他们帮忙盘炕,也就是修建一个火炕,以便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屋内温暖。
柯家四人对张超的计划感到困惑,他们无法理解烧火的灶怎么能用来睡觉。但张超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指挥他们按照他的计划进行施工。他打算重新布置旧窑洞,拆除外间的灶膛,靠门窗的地方修建火炕,并在窑洞内部修建新灶,使火炕不需要烧火口。这样,灶台烧火的热烟通过炕道,也能给火炕加热,同时,火炕修在门窗边,有利于排烟通气。
张超的计划很快得到了柯五等人的理解,他们开始动手施工,为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变化。
在张超的热情描绘下,柯五的心动不已,他慷慨地说:“就用土砖吧,我家那边堆了不少,先拿去用。”柯五此刻已被张超描述的火炕和节柴灶所吸引,心想,若真如他所说,自家也该弄一个。
原本,柯五就有计划翻新旧窑洞,为此已经筹备了两年,利用闲暇时间挖土、削崖、制作土砖。通常情况下,许多家庭的窑洞会代代相传,但因为家庭成员增多,原有的窑洞往往容纳不下,于是部分儿子便需另外修建窑洞。
修建新窑洞是一项全家动员的大工程,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张超并没有推辞,他说:“先用着,等我把土砖夯好后,再还你。”
柯山也在一旁兴奋地说:“我再去叫几个人来帮忙,人多了,你的火炕和节柴灶就能一天之内完成。”
张超微笑着回应:“谢谢五叔和大山叔,帮忙的人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在这里用餐。”
随着人手的增多,加上柯五和柯山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匠人带领,张超的旧窑洞改造工程进展得异常顺利。不到半个时辰,大家就将窑洞内的杂物搬到院子里,随后开始拆除那个被烟火熏黑的旧灶台。
在柯山的指挥下,一群年轻人将张家沟准备用于新窑洞的大土砖搬运过来。这些土砖尺寸巨大,如同城砖,是经过反复夯打而成的,临时借用正合适。
修建火炕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关键在于懂得结构。在张超的指导下,还有详细的施工图,柯山和柯五等人干得飞快。他们一块块地砌砖,黄土和沙子混合的沙浆起到了很好的粘合作用。他们按照张超的指示,一块块地砖砌起来。
不到下午,一个能容纳五六个人的火炕就建好了。柯山还特意从家里找来了一根大木料,加工成炕沿,柯小八则贡献了一张大芦席。等炕干透后,铺上炕席,点上火,就能享受到温暖舒适。
接着,张超又带领大家乘热打铁,在炕后修建节柴灶,然后在屋外搭建烟囱。因为张超要求烟囱高达一丈三,所以搭建烟囱比修建火炕还要费时,需要搭建脚手架。
张超和大家的忙碌很快吸引了村里的小孩围观,不久,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他们好奇地看着这个新修的火炕,尤其是听说这炕可以烧火取暖时,都感到非常惊讶。
柯五已经完全相信了张超,他虽然没有真正体验过火炕的舒适,但仍然不厌其烦地向围观的乡亲们解释火炕的优点。柯五,这个原本不受父亲认可的窑匠学徒,现在却完成了一个连他父亲这个老窑匠都没有尝试过的新项目,他感到无比自豪。
村里的村正柯安也赶来了,他从儿子那里听说了新修的灶和炕的用途后,默默观察了半天,然后问张超:“这灶真的能省很多柴吗?”
张超点头回答:“这个灶改进了结构,通风顺畅,不易积灰,烧起来既省柴又省时间,至少能省一半的柴火。”
柯安点头,又围着火炕转了几圈,问道:“这炕下面烧火,上面睡觉,不会觉得烤得难受吗?”
张超解释说:“不会的,不需要多少柴火就能把炕烧热。白天做饭的烟火还能暖炕,让人冬天坐在上面也感到暖和。到了晚上,只需加一点柴火,就能保证一晚上都暖和。”
柯安感叹:“真是好东西。”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窑匠,虽然还没真正使用过这两样新东西,但凭借他的眼力,他已经看出这两样东西的不凡。
“如果真的像你说的这么好用,那以后冬天就不用担心风雪寒冷了。”村正柯安感慨地说。
柯五带着几分自豪对老父亲说:“爹,你看,我学会了这手艺,回头也给家里弄一个。这火炕和节柴灶其实很简单,一学就会。”
话音未落,老父亲柯村正便敲了他一个暴栗。
柯五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身强体壮,平日里在战场上也是勇猛无比,可在父亲面前,却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被打得大气不敢出。
在那个年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亲就如同儿子的天。即使被责打,也只得默默承受,不敢有丝毫反抗。
柯五心中委屈,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打。
“这火炕是三郎的手艺,你问过三郎了吗?你想修就自己修去!”柯村正语气里充满了对儿子的恨铁不成钢。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窖匠,深知手艺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火炕是个新鲜事物,关中地区前所未有。如果真的如张超所说那么好用,那这可是一门能养家糊口的绝技,甚至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即便张三郎已经教会了儿子如何盘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子可以随意使用这门手艺。
如果张三郎愿意传授这门手艺,那么儿子将成为他的徒弟,可以使用这门手艺。但如果三郎不愿意,那也是他的权利,别人无权置喙。
手艺是每个家庭谋生的手段,轻易不会外传。
柯五未经张三郎同意就打算自己动手修炕修灶,这在老手艺人看来是大忌。
“三郎,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如果你不介意老五的愚笨,就收他为徒吧。以后他每年都会给你送节礼。将来他靠着你传授的手艺谋生,也一定会给你一份供品。”柯村正的话让张超有些愣住了。
对于张超来说,盘个火炕改个灶,并不是什么难事,更算不上什么秘密手艺。但看柯村正的态度,似乎这门手艺非常珍贵。他甚至愿意让柯五拜自己为师,以后还要给自己送节礼,甚至将来赚了钱还要孝敬自己。
“村正,这真不算什么。”张超谦虚地说。
“三郎,咱们是一家人,你如果看得起老五,就收他为徒,以后他也能多个谋生的手艺。如果你看不上他,那我也让他给你保证,以后绝不乱用你的手艺。如果他敢,我打断他的腿。”柯村正语气坚定。
柯五此时也回过神来,明白父亲是为了他好。虽然让他拜比自己年轻的张超为师,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也能理解这门手艺的价值。
柯山比较开通,听了父亲的话,他也明白盘炕垒灶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这是张超的独门手艺,没有他的指导,别人很难学会。将来如果这火炕和新灶真的受欢迎,这将成为一门赚钱的好手艺。
“三郎,如果你不介意我愚笨,就收我为徒吧。”柯山诚恳地说。
“大山叔,这可使不得,你是我长辈呢。”张超婉拒道。
柯村正在一旁说:“手艺这东西,不看年纪大小,只看能力。你有手艺,你就是大山和老五的师傅,愿意教他们,那就是赏他们饭吃。”
张超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村正,山叔五叔,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干脆和你们组建一个修炕灶的班子,以后如果这火炕和新灶真的受欢迎,也有人愿意请我们,那我们就一起接活。赚了钱之后再一起分,咱们也别分什么师傅徒弟,就当一起赚钱。”
“这个主意不错,但该是师徒的还是师徒。你是师傅,以后这个班子就叫做炕灶张家班,你是匠头也是班主,接什么活,怎么干活,赚的钱怎么分配,都由你说了算。规矩先立在前头,以后事情就好办。”柯村正是个讲究规矩的老手艺人,他考虑到了许多张超没有考虑到的事情,并一一提出了建议。
最后,无论张超是否同意,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在张家沟的某个清晨,一项新的开始悄然拉开序幕——盘炕垒灶的建筑队张家班子正式宣告成立。张超,这位技艺高超的匠人,被推选为匠头兼班主,而他的两位得意门生,柯山和柯五,则成为了副班头。与此同时,那些日在张超身边帮忙的村民们,也一同被纳入了这个新兴的班子之中。
村正为张家班立下了规矩,明确指出盘火炕垒节柴灶是张超的独门绝技,他人不得私自偷学,更不可借张超的名号在外揽活。所有的活计由张超接手,安排工作,最终的收益也由他来分配。村民们对此方案一致赞同,他们不仅不觉得村正偏袒张超,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甚至对村正的维护和支持心怀感激。他们深知,加入张家班,不仅意味着多了一门手艺,更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
为了巩固这一新秩序,村正迅速行动,从家中取出一坛珍藏的高粱酒,邀请张超上座,并让新加入的村民们依次上前敬酒,以示尊重。柯山和柯五更是被特别要求向张山下跪磕头,完成了拜师礼,正式成为了张超的亲传弟子。
柯山迫不及待地询问新炕灶何时能投入使用,张超则自信地告诉他,只需等待三天,他们就能亲自见证新炕灶的神奇。这三天,对于张家班来说,既是期待,也是考验。
在第十五章“开始动手”中,随着夜幕降临,张超的父亲带着张超托他购买的碱石、芒硝、石灰等物回到家中。一进门,他便被破窑洞内焕然一新的景象所吸引。张超不仅盘了火炕、改了新灶,还带领张家班将旧窑洞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简单的床榻桌柜被擦拭得焕然一新,窑洞的地面被填平夯实,墙壁和屋顶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连旧窗户也被柯山修葺,换上了新的芦苇窗帘。这一切,让原本破旧的窑洞变得井井有条,焕发出新的生机。
张超的父亲在窑洞内来回走动,满意地微笑着。张超向他讲述了成立张家班的经过,老爹听后赞扬地点头,认为这是明智之举。然而,对于新炕灶的实际效果,他仍有些疑虑。张超则信心满满地告诉他,三天后自有分晓。
在这三天里,张超一家不再是孤独的两口之家。随着张家班的成立,他们迎来了更多的帮手。柯山和柯五得知老爹家无法开伙,便送来了自家做的蒸饼。这些黄馍馍虽然量足,但张超吃起来却感到有些酸味。在天色渐暗之际,张超开始了碱的提炼工作,虽然过程复杂,但他对最终的结果充满期待。
整个故事中,张超的技艺、智慧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不仅展现了他的匠心独运,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团结。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重写,我们不仅保留了核心内容和观点,还增添了更多细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