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永乐建庶人-> 第五章 大明七帝(中):少年天子朱祁镇
换源:

第五章 大明七帝(中):少年天子朱祁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稍作休息后,朱温归又接着开始讲述朱祁镇的故事。

“在朱祁镇大展拳脚前,我们要先知晓一件事,一件影响他半生的诱因——云南麓川叛乱。

自洪武朝时,云南地区就是黔宁王沐英一脉在世代镇守,但与安南地区一样,每隔五年、十年就有新的叛乱,平不尽、杀不清,成了大明打不完的仗。

非是沐氏一脉无能,相反,沐家能人辈出,沐英后有沐春,沐春后还有沐晟、沐斌,大将不断。但镇守云南一事,不是一个武勋卫边这么简单,地方上的民族问题不解决,不以大明先进的技术、生产资料来促使对方融入汉文化,云南就始终这样,根本无法收定。

正统初年,云南麓川发生叛乱,明廷在三杨和张氏的主持下发动征讨,企图平叛,共发动四次征讨。

四次征讨分别发生于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三杨作为文官魁首,治理文政信手拈来,但却对武卫之事并不晓通;张氏不过一深宫妇人,能懂分寸、让礼权已经是贤明至极,亦无善法应对云南之事。

究其原因,也和洪武、永乐朝留下的武将逐渐凋零有关。

洪武初,朱元璋论功行赏,定下了第一批开国武勋,多为淮西将领,但这帮子跟朱元璋从小相识、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都是些粗人,行事不懂收敛,多有逾越之举,后在朱元璋的清算下死的死、退的退。仅存的几位勋贵也都不懂教育后代,虎父犬子,导致洪武朝留下的武将没几个能接着用的。

永乐靖难,朱棣论功行赏时封的实权国公并不多,后来真正活下来,掌兵的更少,分别是成国公朱能、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晟。

这三位中朱能最先逝世,死在了率军征讨安南的路上;其次是沐晟,死在了正统四年平叛云南麓川中;张辅一生镇守安南有功,活得最久,是朱棣为后世之君留下的最猛武将。

云南麓川的征讨失败,给朱祁镇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朱祁钰对三杨和张氏产生了一种质疑——一种能力上的质疑。

这种质疑,是与史书上御驾亲征的朱棣对比后出现的,朱祁镇将太宗朱棣作为偶像,自然羡慕其的文治武功,而三杨和张氏在武卫这方面的无能让年少的朱祁镇不满,幻想着如果自己来,御驾亲征,必定能和太宗一样,威震四海,立下不世功业。

很快地,朱祁镇的这腔热血很快就有了发泄的机会。

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

宦官王振极尽敛财之事,自然对也先这个‘竞争者’不满,大手一挥,下令减少对瓦剌的朝贡。

这一减,很快就出了事。

瓦剌本就窥觊中原的财富,又见仁宣二宗不擅武功,所以野心逐渐膨胀,发展壮大,很快就从朱棣封狼居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直到正统朝,三杨和张氏对云南失败的征讨让大明军力衰败,令也先看到了机会,磨刀霍霍,只待一个借口便直接杀向这头肥羊。

不巧,王振这大手一挥,刚好挥到了也先心口里,他有了借口,带着大军挥师南下,直冲大同。

朱棣后,大明的首都已经移到北京,在国家边地;而这瓦剌大军冲向大同,便是对北京有了威胁,形势危急,朝议纷纷。

皇帝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一腔热血,正好张氏和三杨都已离世,他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展示展示自己的本领,于是在王振的鼓动下,他决定御驾亲征。

朱祁镇的御驾亲征,是注定失败的。

这位少年天子与朱瞻基可不同,朱瞻基从小就在朱棣身旁,不说马背杀敌,至少对军事还算晓通,能分得清什么能打什么不能打;但朱祁镇从小就在皇宫中,教授他的都是些文臣,哪里会什么军事。

本身能力不行,这是其一。

性格专断横行,这是其二。

朱棣首用宦官,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安全;朱瞻基在位时期大用宦官,是为了制衡群臣,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朱祁镇轻信宦官,就纯粹是没脑子了。

他信任王振,无非是因为王振陪着他长大,是接触较多的人,所以下意识就认为此人值得信赖。

王振此人城府颇深,在朱祁镇面前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又不教他心术,自然使朱祁镇对他深信不疑,重用有加。

一个帝王,不会帝王心术,还能叫帝王吗?

这样的人,无异于小儿抱金过闹市,手中皇权一点留不住,任人宰割。

就这样,年少的朱祁镇被大太监王振忽悠着就决定御驾亲征,要学朱棣来一出封狼居胥。

其实,朱祁镇虽然蠢,但并非真是个傻子。他对三杨的不满,本质上也是对内阁权力太大的担忧,所以想用一场御驾亲征的大胜来加强皇帝威望,让皇权从自己法理上继承的变成‘理所应当’的。

是时皇权还算稳固,所以他贸然做出的御驾亲征决定最终还是通过了,文官拦不住、也没法拦,武将虽然觉得很儿戏,但还是倾囊而出,紧跟在皇帝身周。

但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朱祁镇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在两日内集结,直接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这支军队中虽然有不少大明的精锐,但也有不少被拉来凑数的虚兵,导致指挥起来不像一只王师,倒像一伙混搭出来的流寇加正规军。

史记:大军出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待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尸横遍野,加之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于是,朱祁镇有心撤军。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这个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太丢脸,他便建议绕道蔚州。同时,王振老家就在蔚州,要是皇帝跟自己回乡,岂不是比衣锦还乡还来得及吐气扬眉?

蔚州,距离大同非常近,而瓦剌大军逼近大同,可不是闹着玩的。群臣反对,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容易发生危险。王振不听,而朱祁镇体恤王振,便给了他露脸的机会。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的庄稼,而建议按照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这一出又一出的愚蠢决定,让大明军队彻底暴露在瓦剌眼皮子底下,深渊近在咫尺。

也先的刀子,已经磨好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