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苏轼-> 四 匪伊垂之带有余(五)
换源:
四 匪伊垂之带有余(五)
-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大唐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安徽宣城见杜鹃花开,想起古蜀国望帝的春心所托之杜鹃鸟,事业没有归宿,此身没有寄托,遥望故国家乡,胸中怀冰抱雪,苦楚顺着血管爬进身体之树。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眉州的学子们都涌向点灯山,涌向绵州青莲,涌向李白读书台凭吊,祈祷诗仙庇佑自己登科及第。张易简每年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前来拜祭,见证道家的逍遥——诗和远方,寄托他们的梦和理想:“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魏颢《李翰林集序》)
读书台位于山顶,放眼山下,平通河盘绕山间,油菜麦苗浅黄浅绿,一片片草吸饱了露水,起伏的鼾声大过月亮。据说当初的夜晚,李白“秉烛夜游”,周围数十里都能看见灯光。读书台周围的树冠和枝条都向中心的太白祠倾斜,太白祠有联云:“书可读于台上,字应化入库中。”
苏轼仰视高悬于壁上杜光庭的题诗:“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青莲居士,几时来?”苏轼从心里找出了一个崭新的疑问,“我在不同的路上想你/许多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命运颠覆/还有一个名字让我愿意握在手心/如一个符物/能够穿过一个山头的雾霭...”(余秀华),他恍然记起李白也有个道人老师——赵蕤赵云卿: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停竿也未迟。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那个夜晚月明星稀,曾结客少年场的李白,身着麻褐短衣,初来戴天山,向道人赵蕤求学《长短经》:
“汝果然是李客家的儿郎?”
“某是李白。”
“汝访某来,必有缘故。”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来求神仙指点。”
“出欲何往?”
“学一艺、成一业、取一官——”李白笑了,“谋一国,乃至平一天下,皆佳!”
“若是学了一艺,而不能成就一业,抑或成就一业,却不能掠取一官,抑或掠取一官,但不足以谋事一国,而谋事一国却搅得天下大乱,可乎?”
“亦佳!”(张大春《大唐李白》)
“某亦佳!”苏轼拍着殿内的砖墙,那一切遥远的清晰和临近的模糊都为他守着宁静与欲狂的秘密,那秘密的三只福杯是生命的馈赠,爱的庇护和永恒的热烈。
李白出蜀无成,酒瘾安陆,“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将安陆之云梦做楚国之云梦,入赘唐朝前宰相许圍芝家,娶了其漂亮的孙女许紫烟,蹉跎十年,早把云山、梦山、方九百里的云梦大泽抛于九霄,“那自知冷暖的鱼,只是一些饮水而愁的浪”。
“威灵怒兮意蹇蹇,神躯坠兮天道损。出不入兮往不返,江海逝兮呴嘘远。
与君游兮任青空,一朝堕兮黄埃中。声形违兮何可容?魂魄归兮为鬼雄。”(李白《云梦赋》其六)
直到有一天,苏轼走过人世互为陌生的路后,他才体会到李白那疼痛而又哭泣的心,接着《云梦赋》的句意,托名《李白谪仙诗或谓李白作》,“延伸并刻画了李白日后周折于穷达之间,冰火在抱,依违两难,不得不寄于游仙的咏叹。”(张大春《大唐李白》)
我居青空里,君隐黄埃中。
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
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
天杯饮清露,展翼登蓬莱。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对面一笑语,共蹑金鳌头。
绛宫楼阙百千仞,霞衣谁与云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