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37章 蠹虫被一网打尽!李进再见杨一清
换源:

第37章 蠹虫被一网打尽!李进再见杨一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大帐之外,当达延汗毅然决然地下令勇士挥刀,斩断晋商信使头颅的那一刻,周遭将领无不瞠目结舌,震撼于大汗此举的决绝与冷酷。

他们未曾料想,平日与晋商互有往来的大汗,竟会如此毫不留情。

几位将领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深知这一决定已成定局,再无回旋余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们暗自忧虑,欲向大汗进言,警惕明朝的狡诈计谋,担忧开放互市只会令明朝商人满载而归,而草原上的子民则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血本无归。

然而,此刻的大汗似乎已被明朝使者的言辞所迷惑,他们的忧虑与愤怒无处诉说。

李文渊这位幕后策划者,在返回自己营帐的路上,表面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内心波澜壮阔。

他知自己已促成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名字将镌刻在青史之上,这是作为读书人毕生之追求与荣耀。

他迅速召集了那些混入达延汗营中,暗中保护自己的中丞护卫,将一封密信郑重交付于他们之手:“此信关乎重大,务必以最快速度送达中丞手中,一刻也不得延误。”

护卫心知任务紧迫,将信件紧贴胸膛,躬身行礼,言辞恳切:“您保重!”

言罢,他们即刻翻身上马,趁着夜色掩护,疾驰向宣府而去。

经过一夜的疾驰,当晨曦初现,城门初启之时,护卫已策马冲入宣府城内。

抵达巡抚衙门,他刚从马背上艰难地滑落,双腿因疲惫至极而几乎无法支撑,幸得守卫及时搀扶。

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亮出了中丞特赐的印信作为凭证,急切地呼喊着:“快……带我去见中丞!”

守卫见状,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上前,一左一右搀扶着他,穿过衙门重重门槛,直奔中丞所在之处。

……

在后衙深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骤然响起,引得杨一清与王阳明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身躯,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凝重。

转眼间,几名守卫搀扶着一位气息奄奄的护卫步入大堂,他的步伐虽踉跄,却承载着千钧之重。

“中丞,此人有要事求见!”守卫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护卫艰难地抬起头,望向杨一清,那双布满血丝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杨一清一眼便认出了这位忠诚的部下,心中不由一紧,连忙上前几步:“快说说,情况究竟如何?”

护卫的嘴唇干裂如枯木,渗出丝丝鲜血,但他仿佛浑然未觉,只是颤抖着手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那是李文渊特嘱他,务必亲手交至杨一清手中的重要信件。

他双手捧上,声音虽微弱却异常坚定:“中丞,此乃李主事紧急密函。”

言毕,护卫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这一夜的疾驰,他未曾有丝毫懈怠,成功地将这份承载着希望的信件送达。

杨一清接过信件,目光复杂地扫过昏迷的护卫,随即果断下令:“速速将他送往医馆,务必让最好的大夫全力救治。”

守卫们迅速行动,将护卫抬离大堂。

此时,王阳明缓缓步至杨一清身旁,目光落在那封意义非凡的信件上。

杨一清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匆匆浏览几行,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声赞叹:“好!好!!好!!!”

那三字如同重锤,敲响了胜利的鼓点。

他将信件递予王阳明,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欣慰。

王阳明接过信件,细细品读,只见信中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达延汗毅然斩掉了晋商派来的信使,宣告了互市贸易的正式谈妥。

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达延汗与大明合作的决心,更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割裂了其与宣府乃至山西奸商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自此以后,大明与草原部落将紧密相连,共启互市贸易新篇章,为两地带来一段宝贵的和平时光。

这正是当朝圣上所梦寐以求的,解除了北方的威胁,没有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朱厚照便能放开手脚来争权,然后改革。

杨一清此刻眼神锐利如鹰,毅然决然地吩咐道:“速传张永前来见我!”

未几,张永便风尘仆仆地从军营赶来,心中已暗自揣测,此番召见定有佳音。

果不其然,杨一清向他宣布了李文渊在北方成功促成互市贸易的喜讯。

张永闻言,斗志昂扬,仿佛已听见战鼓擂动。

“中丞大人,请下令吧!我军上下早已跃跃欲试,誓要荡平奸佞,为国除害!”

杨一清从案头抽屉中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名单,递予张永,语气不容置疑:“你即刻依照此名单,不论官商,一律拘捕归案,不得有误。”

张永接过名单,细细审视后,郑重其事地收入怀中,躬身行礼道:“中丞放心,此事咱家必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张永随即离去,即刻调遣万人大军,雷霆行动,捉拿名单所列之人。

此前,京营已悄然接管宣府防务,原官军则被严令驻守营地,不得擅动。

随着张永一声令下,缉捕行动迅速展开,其声势之大,震动了整个宣府,奸商与贪官污吏们惶恐不安,企图垂死挣扎。

然而,面对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一万大军,他们的金银贿赂显得苍白无力。

京营将士深知军令如山,更顾及远在京城的家眷安危,受贿即刻意味着灭顶之灾,无人敢违抗命令。

一时间,宣府城内人心惶惶,大小官员、奸商纷纷落网,尤其是兵备道衙门,紧邻巡抚衙门,被京营迅速包围并控制,第一个落网。

昔日他们或许还妄想借北方异族之力反扑,却不料北方竟无丝毫动静,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抓捕只持续了一天的时间就有,三百多人落网。

这当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七十多个,各个商铺掌柜两百多人。

几乎是将整个宣府的官员豪绅一网打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进展,除了张勇这一万人行动迅捷之外,还有朱厚照在背后布置的连环棋局。

朱厚照来到了明朝之后一听说宣大的情况就,很果断的认为,并不见得是边境的战士不行,也不见得一定是北边的鞑虏厉害,这实在是一场利益的瓜分。

所以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去甄别那么多的对与错,而是直接就认定了事实,然后进行倒推。

尤其是根据史书当中记载,宣府巡抚李进这家伙打了这么大个败仗,居然还能够全身而退。

史书当中记载他只不过是在押解回京之后告病回乡。

要知道这可是正德皇帝刚刚登基,就送来了这么一份大礼。

要知道这一次的大败,堪比土木堡之变。

如此大败居然连个负责人都找不出来。

不仅巡抚没罪,连总兵张俊也能够告老还乡,甚至在后面还被启用。

由此可见呀,这个关系网是有多么的密集。

也可看出来这些人做事是有多么的猖狂。

在弘治年间跟正德年间,北边的鞑虏几乎每年都要制造一些大案要案,频率相当的高,而且这还是记录在实录里的,那没有记录在其中的呢,又有多少?

到了王朝末期,也就是几十年后,为何晋商能肆无忌惮的跟辽东的女真人走私?

他们的走私路径就是从山西的杀虎口和直隶的张家口出去的,那都是重兵把守的地方,只要往北边就得跟蒙古人的部落接触,他们为何对宣府的布防如此熟悉?

甚至还能将一些武器装备卖到辽东去?

如果没有边关的那些堕落的将领配合,光凭那些晋商能做到吗?

其实都是官商勾结,都是坐地分赃。

对明朝历史比较熟悉的朱厚照根本就不用去猜,就知道他们在搞什么样的勾当,所以直接就认定了他们是在官商勾结。

牢房里。

当李进看着一批又一批他认识的当官的也好,做买卖的人也好,都进来了之后,开始发慌了。

这半个月以来,他没有看到杨一清再来审讯,也没有听到外面的任何消息,即便是窗户外也没有消息的时候,他是一边在惆怅,一边又有点自信。

他觉得即便杨一清是青天大老爷,也根本断不了宣府的官司,甚至也会跟自己一样,感到无能为力,然后沆瀣一气。

可是没想到大半个月之后,外面居然进来了这么多同僚,而且每一个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颓废的意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趴在栏杆上,看着被关进来的那些同僚和曾经在欢场上搂抱着青楼女子共同喝酒调笑的那些生意人感到崩溃。

倘若这些人皆已落入囹圄,那岂不是意味着外界再无任何屏障能为自己遮掩?

连那些曾为自己挡风避雨、提供庇护的身影,也一并被囚禁于此,这无疑预示着他的末日悄然逼近。

正当他陷入绝望的疯狂边缘,一队队官兵如潮水般涌入,迅速将各个牢房的入口严密封锁。

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与敬仰中,杨一清身着威严官服,再次踱步至这阴森的监牢之中。

他依旧立于那熟悉之地,但此次归来,杨一清周身散发出的自信之光,较之往昔更为耀眼夺目。

当那把雕工繁复的圈椅稳稳置于李进牢房门外之时,杨一清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那是一种掌控全局、胜券在握的喜悦。

他望向李进,眼中的戏谑与嘲讽交织。

李进直视杨一清,语气中满是不解与质问:“这究竟是何缘由?他们,为何也沦落到此境地?”

杨一清叹了口气,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慈悲:“与你无异,昔日贪欢享乐,今朝便需承受相应的苦果。我曾给予你机会,望你能迷途知返,主动坦白,以换取罪责的减轻。然而,你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执迷不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的同伙,一个个皆已落网,他们的供述如同铁证,将你这些年里与朝廷军饷的贪墨、与蒙古交易的不法所得,一一揭露。

账本之上,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无可抵赖。”

言罢,他随手将身旁官员呈上的账本掷于李进脚边,账本落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你曾负隅顽抗,又企图在关键时刻揭露一切以求自保,却不料被外界虚妄的消息所蒙蔽,误以为有人能救你于水火之中,放弃招供。

殊不知,那些人也已自身难保,同样身陷囹圄。”

杨一清指向一旁束手而立的兵备道副使,冷声道,“便是此人,曾暗中派人给你通风报信。

他为何如此做?皆因你们之间那张由贪婪编织的复杂网络。你一旦松口,他们亦难逃法网,故而他们监视着老夫的一举一动,在你即将招供之际,用假消息迷惑你。”

说到这里,杨一清猛然从圈椅上站起,眼神变得异常锐利,声音响彻整个牢房:“你们以为天子年弱,刚刚登基不敢把宣府整个官场一网打尽,要留有一方脸面不能为新朝光鲜的面容上涂上一层灰。

老夫要告诫尔等,陛下乃是一位实干之君,绝非那些为了一己虚名而不顾真相的昏聩之主。即便面对眼前的浮华假象,年幼的天子也未曾对尔等蠹虫心慈手软。

陛下非但派遣精锐的万人京营赴宣府整肃纲纪,更在转瞬之间,利用敌方因胜利而生的麻痹大意,突袭蒙古鞑虏,令他们认识到大明非但非弱可欺,更有京营这等虎狼之师镇守边疆。

更有甚者,陛下高瞻远瞩,派遣使者与达延汗达成互市贸易的共识,目前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细节,不日将在宣大地区开放市场,实现两地百姓的和平通商。

此举意味着,草原部落无需再依赖劫掠即可获得中原的丰富物资,而中原亦能通过正规渠道,源源不断地获取北方的马匹、羊毛与羊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繁荣。

那些曾被你等垄断的暴利,终将回归于民,归于朝廷,彻底消除这一后患,使我等能无所顾忌地将尔等一网打尽。

尔等或许自诩行事隐秘,殊不知,正是你们利用鞑虏南侵的威胁作为挡箭牌,才使得朝廷难以对你们痛下杀手。

而今,陛下已精准地击中了鞑虏的软肋,彻底瓦解了你们的保护伞。

记住,多行不义必自毙,此乃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进在听完杨一清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后,环顾四周,只见在场官员无不面如死灰,他自身更是瘫倒在地,彻底绝望。

他挣扎着跪倒在地,手脚并用爬向牢门,趴在冰冷的栏杆上,向杨一清发出绝望的乞求:“中丞饶命啊!罪员愿意坦白,愿意交代一切!”

杨一清冷眼旁观:“晚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