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
换源:

第25章 稀碎的财会制度!闹心的烫手白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朱厚照怔怔地看着韩文,脑海里的思绪翻江倒海。

说真的,他的确是有点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主要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说,古人不注重财政,财政混乱,尤其明朝财政制度更是稀碎。

所以朱厚照就一直认为,可能科举出身的这些文科生,在需要逻辑运算才能驾驭的财会的方面,不太擅长。

可是没想到,韩文却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当韩文说出那句大明衣食所系,岂能仰赖于他人时,朱厚照愣在了当场。

这样的见识,岂能说古人没有财会经验?

韩文作为户部尚书,经常接触大明财报,所以很快就发现了不好的端倪。

在后世黄仁宇先生的著作的《万历十五年》中,很犀利地点评了明朝的财政制度——无预算、杂乱。

虽然古话常讲无预则废。

但在明朝的财政制度上,却看不出有预算。

最基本的田赋这一项就显得杂乱不堪,百姓们承担着混乱的财政制度之下贪官的巧立名目。

实物赋税的交纳,让整个收税体系臃肿不堪,效率极差。

加上交通不便,税收陋习往往能绵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儒家文官秉承的却是低税便是太平的理念,导致国家机构无法得到财政支持而发挥不了作用。

这些都是明朝行政体系的弊病。

而说到白银货币化这件事,则更是一直以来明朝存在的弊病之一。

说白银货币化是弊病,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危言耸听。

但是通过后面很多事实表明,在一个不产银的国家里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国家的铸币权拱手相让给了别人。

这还只是其中的弊端之一。

最大的弊端是白银作为贵重金属,它本身具有储存性,在大明这个商品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如此多白银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就会沉积下来。

当外部白银在大明王朝买走大量物资后,白银没有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手里储存的财产。

这就相当于,海外国家用石头把大明王朝的物资给换走。

明朝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资,却并没有享受到。

白银所带来的好处,反而成全了剥削者。

类似美元,当美元收割全世界之时,美国人能买到价格远低原产国的产品。同时还能够通过不断的印刷美元转嫁风险。

白银当时也具备这样的属性。

而大明当初就是白银收割的市场。

看上去从美洲也好、日本也罢,产出的白银都流入到了大明,可是大明得到了什么?

大明得到了一堆石头,流走的是老百姓日夜生产的物资。

老百姓苦哈哈的,却没有享受到生产出来的物资,反而便宜了外人,便宜了国内少数的垄断寡头。

而导致这种现象,除了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于金银贵重金属的追崇之外,最主要还是明朝这个朝代自建朝以来,朱家皇帝就没有财政金融知识。

在这块朱家皇帝想得特别简单,把老百姓当做放血的猪,随时随地地放血。

印制的宝钞,简直就是擦屁股的纸,甚至连擦屁股纸都不如。

因为朝廷根本没有准备金,朝廷的印钞机只知道不停地印刷宝钞,不停地从民间收购物资,悄无声息卷走百姓辛辛苦苦的积累。

不管是洪武年间的北伐战争,还是永乐大帝的五次北伐,的确打出了大明的威严,的确让北边的蒙古人短时间不敢挑衅大明的威严。

但这个后遗症也非常明显。

由于洪武永乐两代皇帝,透支了宝钞的信用,导致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宝钞不到百年就成为了津巴布韦币、金圆券,没有人用。

而且这个后遗症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王朝的信用,老百姓谈钞色变,最后不得不回归到贵重金属货币时代。

这时候金子银子的贵重金属性质就体现出来,于是白银货币化在朝廷根本无法阻拦的趋势之下,自然而然地形成。

以至于到了弘治五年,叶淇看到整个国家已经事实上进入到了白银货币化。于是他顺应这种趋势,把开中纳粮变成了开中纳银。

所以朱厚照一直都知道,其实从一开始,错的就是朝廷在国家信用上的透支。

白银货币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坏就坏在朝廷没有预算,没有控制白银流入的量。

归根结底,朝廷权力对于基层没办法控制;而权贵资本的贪婪,使他们对于白银就像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这才导致白银不断地流入,可是成为了破石头。

老百姓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被垄断寡头跟海外商人换做了白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土地兼并的规律,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

首先,种地的人都知道,一年丰一年欠,不可能每年都丰收。

尤其在明朝这种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天灾年代,本来粮食产量就跟不上,又加上土地兼并,田还减少了。

这种时候,如果朝廷执行机构做好了预算。

在丰年的时储备粮食,在歉年的时候将储备粮拿出来,平抑粮价,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但这个时候的朝廷机构,充斥贪官蛀虫,他们不仅没这么做,反而在灾年,利用低价兼并百姓的田地;在丰年大肆囤积居奇,好在歉年卖高价。

第二个,当百姓们生产出来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高价值的商品,原本应该给百姓带来高收入才是。

但这些高加值的东西,往往被衙门机构以收税的形式收走。

老百姓们每年都要承担着繁重的丝捐杂税,这些本来应该流通到市面上的商品,变成了某些垄断寡头到外边换取白银的高价值货物。

所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老百姓们消耗了明朝的原材料,换回来的却是一堆石头。

而且这堆石头还不可能落到老百姓手上,让老百姓们能去买那高价粮来度过荒年。

白银全部成为了权贵阶层,皇帝阶层,垄断阶层的奢侈享乐。

结果就是,百姓们承担了全部压力,权贵们吃尽了利益。

到最后官逼民反,责任就是皇帝昏庸无能,百姓不知感恩。我们拿笔杆子的文人悲天悯人,毫无责任。

所以当朱厚照看到现代社会那些营销号一直在吹嘘,宋朝多么多么的富有、明朝多么多么的富有、清朝的gdp占全世界多少多少的时候,不由得悲哀。

这些东西跟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

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是极端贫困,只有那少数的权贵享受到了这所谓的GDP。

宋朝越富有老百姓,生活越苦。

那些官员过的日子越潇洒,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就越差。

别看宋朝的都城,所谓的不夜城,那又如何?

那是集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一颗亮眼的明珠。

这些东西原本朱厚照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可是没想到韩文,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让朱厚照瞬间感觉,这个老头实在不简单,能够有如此清醒的认知,能够在儒家怪圈里杀出重围,实在令人佩服。

朱厚照始终认为白银货币化,它不是一件真正的坏事,坏就坏在白银没有令商品活跃起来。

坏就坏在如今这个时代,明朝的整体国力的确要比外部世界发达些。

以至于在明朝这个以儒家为主的怪圈里,滋生出了高高在上、自大、傲慢的情绪。

把周边所有国家贬视为蛮夷,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甚至有一种即便我成为了破落户,但我依旧要保留面子的打肿脸充胖子。

总觉得天朝跟外边小邦小国做生意就是跌份。

那些儒家的大臣觉得,宁愿自家穷一点,也不要丢了面子。

他们对商人极端看不起,他们对外邦小国极端的鄙夷。

其实外邦小国不是没有好东西。

东南亚的香料,日本国的白银黄金。

中亚西亚的各种宝石、毛织品。

北方的羊牛马都是好商品。

如果这些都能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入到大明来,物资充足,价格就会低廉,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过得好。

坏就坏在这帮儒家虚伪的读书人,把持着舆论、权力、经典解释权。

自己享受着高高在上的权力、物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却要限制底层百姓享受。

他们怕的是底层百姓一旦觉醒,一旦出现几个厉害的人物,会跟他们抢饭吃。

本质是不自信、自私自利。

当然最主要还是思维认知问题。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资本千般坏,我一旦为资本,亦其乐融融。

人性的贪婪是人这个物种本身无法去除的。

朱厚照懂这个道理,就像他脑子里想这要让明朝百姓活的更好点,但他依旧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是期待。

所以朱厚照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大明的利益蛋糕做大,让大家都有的吃才是硬道理。

当韩文说完这一番话之后,朱厚照缓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接着他就问道,“所以你们提出了恢复开中纳粮,本质上是想恢复以物易物?”

韩文立刻就回:“禀陛下,非也!咱们大明金银课少,但铜矿不少,甚至出现周边朝鲜日本,大量购买大明铜钱作为本国流通钱。

在日本国甚至出现铜钱比白银的价值还要高的现象,这说明不管在什么地方,产量的多寡决定着价格的高低。

所以微臣就想,既然咱们大明产铜,为何不把铜钱当作主钱?

同时微臣还在想,铜钱的确不利于携带,故而想仿效故元的平准金制,重新发行以铜钱为本的新宝钞。

洪武、永乐流通的宝钞之所以沦落至掉在地上无人捡,在于宝钞贬得太快。

那也是朝廷大量印刷所致,而微臣想,不若建立全新的机制,以如今市面流通的铜钱多寡为发行基准,于天下各地设置平准库,允许百姓拿新宝钞回兑铜钱。

如此一来,即便将来金银流入大明的途径被切断,我大明依旧可利用铜钱宝钞,立于不败之地。”

当韩文说完这番话,朱厚照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诧异。

真是没想到在当代,居然会出现这么理财能手。

他看问题的方向是对的,而且理解金银流入的思维也是对的。

最重要的是他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更是对的。

元朝统治的确有很多弊端,可不得不说,他们的宝钞制度在前期没有动乱之时,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平准库制度的建立,让宝钞的运行多了一层保障,也让百姓们多了一份信任。

明朝的宝钞制度也是沿袭自元朝,但只抄了一层皮,却没理解平准库机制。

又或者说当时的明朝百废待兴,国库不支持平准库机制,以至于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而到后边,也不知道权贵阶层是不是享受到了无本买卖的暴利,干脆一股脑舍弃平准库机制。

开国之初,虽然百废待兴,但刚经历动荡,人口锐减,加上人人都能种上地,弊端没有显现出来。

然而随着土地兼并,随着人口激增,承平日久,多印刷出来的宝钞便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废弃,百姓为之唾弃。

而朱厚照更清楚,白银就像慢性毒药,在不控制它的量,不提高整个大明的生产力的情况下,白银就会拖垮整个国家的活力。

尤其是依赖于海外进口白银,更是拱手把自家的金融市场让给别人。

欧洲列强从美洲开发的白银,一船又一船地拉到大明,换走了百姓辛辛苦苦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

这些东西流入到了欧洲列国,让他们的国民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资,留给大明百姓的则是一地鸡毛。

而更可悲的是,英西战争后,切断了美洲白银流入的途径。

而日本国的闭关锁国,又切断了日本白银的流入。

两条途径都被切断后,大明一下陷入了银荒状态。

朝廷国库没钱就没办法发军饷,没办法给官员发工资,整个国家机构陷入混乱。

即便经过几百年白银的流入,民间已经沉淀了数以亿计的白银。

可那些貔貅一般的资本,又怎肯拿出他们的白银来解救朝廷的危机。

他们只会关起门来,眼睁睁看着朝廷倒下,另一个王朝建立。

而他们踏着旧王朝的尸体,通过强大的资本,再次成为新王朝的宠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