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17章 京营的前世今生;吃空饷来喝兵血
换源:
第17章 京营的前世今生;吃空饷来喝兵血
- 户部。
李文渊还是第一次看到恩师韩文如此的颓丧。
在往常的认知里,恩师都是一个一往无前的模样,永远都冲在最前方不服输。
可现在好像被现实打败了一样。
韩文赤着脚站在了门口。
夕阳余晖,赤红如血,将韩文浑身照得如浴血一般。
“《道德经》里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原意是圣人效法天地纯仁自然,无所偏爱。而今就真是字面意思,权贵成了‘圣人’,百姓就真是刍狗。”
他说这话时,满是无奈。
李文渊看着恩师,眼睛里既有尊重、佩服又有愧疚。
……
明朝初期,京军编制主要为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随着军事形势的变化和军队管理的需要,三大营的编制逐渐暴露出问题,如士兵与将领之间不熟悉、训练不足等。
正统年间,由于土木之变,京营精锐尽失,战斗力大幅下降。
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称十团营。
天顺初,罢十团营。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后又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
明宪宗即位后,选拔三大营中的精锐士兵,重新编组为十二团营。
十二团营继承了三大营的部分编制和职能,如五军营的结营布阵职能、三千营的巡哨职能以及神机营的火器职能。每一个营都进一步细分为五军、三千、神机三营,实际上是对三大营编制的一种微缩和复制
在装备上,十二团营继承了神机营的火器优势,也配备了其他各种武器和装备,以应对不同的战斗需求。
十二团营的管理和指挥体系相对独立但又不失统一。
每个团营都由特定的将领负责指挥和管理,同时整个十二团营又由更高级别的将领或官员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
这种管理方式既保证了各团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又确保了整体作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从这方面来说除了兵权都在兵部外,还是不错的。
但到了弘治年间,弘治帝宠信文官,文官的崛起使得明朝逐渐丧失了对外的进取之心,变得偏安保守。
武将地位大幅下滑,加上贪腐横行,京营逐渐成为权贵盈利之所。
权贵子弟收到恩荫进入京营担任武官,虚报额度,冒领军饷,使在册十二团营的京营将士,实际人数不到一半。
成化年间汪直曾经掌控十二团营,开了内臣掌控团营的先河,但到了弘治年间,十二团营又重新回归到了兵部。
如今掌控十二团营的正是英国公张懋。
已是七月初六日,今年北京的三伏天热的出奇,据说已经有热死人的现象发生。
城里各大药房在这个季节都会熬制凉茶散给百姓,这才没有发生太严重的事。
英国公张懋此时在京营门口,边上几个将领也是愁容满面。
身上穿的长袖长袍不能脱,站那么一会儿汗就打湿了内衬。
不过这帮武将脾气倒是好,没有喧哗吵闹,脾气一点都不火爆,由此可看出他们必定没上过战场。
这些都是各路侯爷家里蒙荫的子弟官,脾气收敛也是因为担心吃空饷的事情马上要败露。
“国公爷,宫里的公公来查咱们是个什么章程您得给弟兄们透透啊,要不我们不交底心里不稳当。”几个侯爷热得拿长袖当扇子呼呼扇风,但还是热得不行。
张懋这时候比谁都急,从接到皇帝任命他和张永还有几个于是加上兵部官员,一同清查京营情况开始,他家里十二个时辰就没断过人。
人人都是来请托的。
都是高官人家,人家一开口就是能不能看在多年的同僚份上,不要把我儿子给清查出来,大不了我让我儿子多去营地操练点卯。
张懋也不傻皇帝这一套是真狠,得罪人的事情都让他这个十二团营总领去做,实惠却是张永这个内宫出来的太监,这让他们说理都找不着地方。
一想到最坏的结果是,皇帝利用这一招让自己把所有人都得罪完,最后迫于压力只能将权力交给张永,英国公张懋就额头开始有汗水沁出。
都以为是天热造成,但没有人知道,这是他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
时间不长,兵部尚书刘大夏和、张永以及一批文官和御史的轿子慢慢从官道上走来。
此时的刘大夏心情也是很复杂的。
作为兵部尚书,对于京营的情况,他是了若指掌。
京营当中实际有多少人,在账本上面又有多少人,相差之大他也感到唏嘘。
可为何在他的任上,已经好几年了都未改过呢?
这不是刘大夏不想改,也不是他能改的。
成化年间之所以要让汪直掌握京营,一来是因为汪值即便是个太监,但是他行军打仗很厉害,有这个资格。
二来汪直是成化帝十分信任之人,成化帝能够屡次出兵,就因为兵权掌握在了太监手上。
只有掌握在太监手上,才能如同掌握在了皇帝手上一样。
可是到了弘治帝当朝,文官的势力已经崛起,太监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被视作异端,怎么可以掌握军队?
军队的指挥、调度、训练、行政全部都回到了兵部。
然而文官的本性偏向保守,尤其是儒家的文官,只要不打仗怎么都好。
在文官的理念当中,兵者不祥。
他们虽然没有像宋朝那样,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将所有流民和没饭吃的百姓全部招安到军队养起来的魄力。
因为宋朝有这样的国力,但文官却放任京城勋贵子弟进入到军队吃白粮,放任军官喝兵血吃空饷。
这对文官来讲,这也是安置当兵的办法。
用这种养懒汉的办法,多少可以消磨掉武将的好战之心。
估计是学永乐大帝,削掉藩王的护卫,多给藩王俸禄,用钱把权力置换出来。
但现在刘大夏烦恼的是,朱厚照否定兵部准备调拨一万多京军前去宣府换防的作战,还直言如今京营战斗力不行,需要重新整编。
整编的人又选了身边的大太监张永,这是妥妥的夺权了。
可文官虽然崛起,但还达不到真正的完全控制皇帝的地步。
他们又自诩清流,不屑做那董卓、曹操之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弘治皇帝立志要当一个仁君,所以对任何权利都是不争不抢,完全信任文官。
但朱厚照一上来就对文官势力发起了挑衅,节奏太快,导致文官还在弘治皇帝的惯性当中没有反应过来。
而朱厚照在这个情况下突然对京军要进行整编,倒也不是一定为了抢夺军权。
最主要的是为了让这支军队能够打仗。
因为再过四十五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纪年1550年发生的庚戌之变之后,整个大明强大的迹象就完全被打破。
从此之后战争不断,别说蒙古人一直南下入侵,就连东北的女真人,在看到大明居然空有其表之时也蠢蠢欲动。
人得居安思危呀,只有四十五年的时间给朱厚照准备。
他现在才十三岁,四十五年之后多少岁?五十八岁。
自己来了之后,总不能像原来的正德皇帝那样,三十来岁就挂了吧,说不定自己能活到五十多岁。
那时候自己难道要面临整个京军像嘉靖朝庚戌之变那时候一样,‘禁军仅四五万,老弱半之,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俺答‘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火日夜不绝’?
为了不重蹈覆辙,朱厚照就必须得在如今开始训练进军,不给蒙古人将来给大明带来如同土木堡之变一样的屈辱。
当刘大夏他们来到了京营门口之时,英国公张懋率领十二团营十二位侯爷,还有各路军官十几个人一同迎出来。
张永和刘大夏都身穿官服。
张永身穿四品官服,却与文官不一样,他的官帽之上没有两根翼翅。
而刘大夏身穿绯袍极为精神的出现在武将面前。
即便英国公张懋为高权重,但是如今重文抑武,张懋也不敢托大。
而且名义上现在十二团营隶属于兵部,刘大夏就是他们的上司。
张懋立刻上前来给刘大夏和张永行礼。
“莫将参见刘部堂,见过张公公。”
在如今的官场中,武将见到皇宫里边地位比较高的太监,都只能恭敬行事,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
大家行完礼之后,英国公张懋直接了当的问道:“刘部堂,张公公,此次要如何整编?”
张永直接就发话了,“咱家在来时也了解了一些情况,京军十二团营,每营人数一万两千,十二营便是十四万。
那咱们就一营一营的查,先将人员全部到场点卯。
咱家在陛下面前表态了,一定要使账册与人员对上号,否则咱家便提头去见。”
此话一出,张懋脸都白了,冷汗哗啦哗啦就开始冒出来。
他身后那十二位侯爷,脸色也极端难看。
京军在册人员写的的确是十四万多,但这些年下来,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多余的那都是在账面上的数字,甚至有的都已经死了,但人死册不削。
他们的军饷依旧由军官领取,之前也没有人在乎过。
即便每任兵部尚书明知账册上的数字,跟真实人数对不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兵部衙门很多办公经费,也是从这些空饷人员身上出。
加上这么多权贵都盯着这块大肥肉,大家都要分发一些。
涉及到如此多利益,没有哪个兵部尚书头铁敢去清查真实数据。
一位侯爷硬着头皮上前:“张公公,您有所不知,京营有不少在籍官兵,分散在各部衙门,要让他们统一到场点卯,怕是要等上好几天。”
张永回答的也很简单,“那就请侯爷派人将分散在各部衙门的京军都叫回来,咱家这段时间吃住都在京营,有时间等。”
想用这一招搪塞过去,张永这里可不会答应。
自己代表的是皇上,皇上第一次派自己出来做任务,如果都不能完美的交卷,自己有什么脸面?
尤其是自己先一步出宫担任这么重要的位置,让刘瑾那些人嫉妒羡慕,完成不好,那些人必然落井下石。
所以不管是面对朱厚照的信任,还是自己的前程,张永都必须铁面无私。
他的根是在皇宫里面的,他才不会管外庭官员们到底怎么想。
那些权贵你再是厉害,你也管不着皇宫内院。
这就是张永这从身份带来的好处。
侯爷们听张永这么说,脸上表情十分难看。
看来张永是个硬骨头,一点都不给面子。
于是英国公张懋也没有在推搪,直接就说道:“张公公如今承平日久,十二团营养着那么多兵,对朝廷来讲都是巨大的负担,所以对那些退役、伤病者,我们也酌情清理了不少,精简了编制,如今的确达不到十四万满编。”
张永马上说道:“那不知,现在在册以及实际人员还有多少?”
这个英国公张懋眼睛往刘大夏瞥去,却见刘大夏此时眼睛瞪着前方,根本不与他的眼神对视。
张懋暗恨。
刘大夏可是有自己的说辞,兵部之所以不清楚十二团营到底有多少人。
首先兵部名义上管着京营,但还是由英国公张懋和十二位侯爷负责训练、装备军饷。
如果京营出现了缺员,英国公张懋他们也得马上上报兵部,由兵部铨选人员补充。
但如果英国公张懋他们不上报,兵部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员每天去清查……
-------------------------------------
注解1:景帝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明史·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
又用汪直总督团营,禁旅专掌于内臣,自帝始也。——《明史·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
注解2:禁军仅四五万,老弱半之,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明史·列传·卷九十二》
注解3:京军俱游惰不***驱之,出泣下——《国榷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