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正德圣主-> 第16章 朱厚照扣押人质!韩贯道一片丹心
换源:

第16章 朱厚照扣押人质!韩贯道一片丹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二张兄弟最后还是骂骂咧咧地走了。

他们刚走萧敬就从那道大门里面出来,看着二张兄弟的轿子慢慢走远,萧敬眼泛泪花地站在原地许久。

边上的护卫看到了他的神情,忙问:“萧公公,您老人家怎么了?”

萧敬摆摆手,“没事!”

……

西苑太液池。

湖光山色,水天相接。几条船泛舟其上。其中一条船甲板上布了一张矮几,几上放置着苏州糕点和几样清淡小菜。

朱厚照坐在软榻上,萧敬站在在边上伺候着。

许是朱厚照真没有见过如此秀美的风光,一时间也被这皇家内院的豪气给震惊。

难怪都想当皇帝,当皇帝多好啊,就光是坐拥这湖光山色就足够享受。

他现在理解了当年正德皇帝为什么那么不愿意上朝了,玩多开心啊,尤其是自己什么都不用动,自然会有人帮自己做好一切。

萧敬被朱厚照带到了这船上,朱厚照问道:“今天又有什么好事情?”

听到朱厚照的话萧敬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这大好的湖光山色之下,萧敬也想享受一下美好生活,朱厚照非要这么问萧敬没办法,只能拿出誊抄的几件大事念了起来:“六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御史们都上了折子,言说最近陛下拒绝日讲、经筵,已经引起了天象变动。”

好嘛,又是这一套。

在古代当皇帝只要发生点什么自然现象那都可能是你的过错,比如地震、洪水、打雷,做皇帝的都必须要沐浴吃斋,然后祈祷,最后甚至要下罪己诏。

而如今这些言官就是拿这一套来规劝朱厚照,要好好的听日讲,听文官的话云云。

“还有吗?”朱厚照问道。

朱厚照对这些劝解的奏折的容忍,萧敬还是很意外的。

毕竟这些话说得其实很不客气,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失去了人臣的本分,但朱厚照居然一点不当回事。

萧敬见朱厚照脸上没有什么愤怒的表情,眼睛里有诧异,更有欣赏,“御史王奔上了一份折子,直言陛下太亲近中宫,尤其是以刘瑾为首的八个人。”

朱厚照放下了筷子这才是自己想要看的,终于来了,这些言官终于知道从刘瑾这些人下手了。

估计是看到自己派出了张永去跟着英国公一起整治京营之后,马上就反应过来,不能让自己身边的这些贴身太监有出头之日。

所以就借着自己不去日讲、免去经筵的借口开始制裁刘瑾他们。

刘瑾他们这些人是躺着中枪。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朱厚照是真心体会到了当皇帝的快乐。

到西苑来游山玩水射箭骑马,那真是太痛快了。

所以不用别人去引导,他自己就会沉浸在其中。

他本来是借着这个机会,想让八虎被针对,自己好收拾人心,到后面真的是沉浸在其中。

估计历史上的正德帝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接二连三的被内阁大佬以及御史言官弹劾。

到西院游玩不仅是正德皇帝的专利,其他的比如宣宗、英宗、宪宗、孝宗都喜欢到西苑来游玩。

正德皇帝的继任者嘉靖,更是从壬寅宫变之后就从紫禁城搬迁到了西苑永寿宫,从此在此地住了近二十年。

因为在紫禁城有各种各样的祖宗成法,有各种大臣、妃子要去应付,但是搬出去之后,在西苑广阔的跟大内差不多面积的地方,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再之后正德皇帝的豹房也设立在西苑。

嘉靖皇帝的常驻的玉熙宫,以及今后他自己兴建的各种大殿也都在西苑。

由此可看出,这个地方不仅风光秀丽,也是后面的皇帝躲避文官利用祖宗成法来限制皇帝行为的办法。

萧敬接着说道:“还有礼部尚书的一份折子,参宫里几个真人和大师,言严明宫禁。”

这个折子倒是有点意思,萧敬说完之后朱厚照就明白。

礼部尚书张升说的还是很委婉的。

其实就是弘治皇帝在皇宫里面搞修醮仪式,祈求长生,浪费了很多的钱财,同时也让不少这方面的人不经过铨选就能当官,文官们早就看不惯了。

如今借这个么机会让新皇帝赶走那些人。

朱厚照也是顺坡下驴,弘治帝都死了,留这些人也没用,那就让他们都走呗。

“准!”朱厚照说道。

接下来还是一些,这个官劝导,那个官让自己少在西苑待着的折子。

这些文官之所以这么劝导,倒不真的是为了让你这个当皇帝的变得更好,而是要让你这个皇帝听从他们的安排。

不管是日讲还是经筵,都是如此。

而朱厚照现在躲在西苑,不见官员,不见内阁的几个大佬,就让官员们以为朱厚照,这是为了躲避他们。

如果朱厚照仅仅躲在西苑的话,那还好说,可是朱厚照不老实。

他躲在西苑,还通过司礼监的萧敬操控着朝堂的权力,甚至通过安排自己的人到京营当中去夺取权力。

这就让文官们非常的担心,担心朱厚照通过这样的办法,让更多的太监参与到政治当中来,分走他们的权利。

在太液池游览了一遍之后,朱厚照发誓要多多在太液池逗留这里风景实在是太好。

等他们回到船屋之时,有小太监就过来禀告:“主子,苗逵到了。”

这次朱厚照不得不让保国公朱晖前去宣府府,却留了一个口子,让苗逵一同跟随。

苗逵这个人监军的资格是相当之老,他在弘治十三年开始就与保国公朱晖是老师的一同前往大同监军。

同时从弘治十三年开始,他跟保国公朱晖就好像绑在了一块,分别赴大同、宣府、甘凉等地监军。

但说他的经验多吧,却和朱晖是一样的,贪得无厌、畏缩不前。

而之所以让他前去,并不是朱厚照觉得这个苗逵有多大作用,而是手头上实在是没人可用。

这个太监就是贪得无厌的典型代表,喜欢谎报军功骗取朝廷的封赏。

喜欢做人情,给那些没有立功的人安排立功机会,尤其给京营的权贵子弟安排。

史书记载,他在弘治朝中后期一直活跃在西北一带当监军,不干什么好事,朱晖谎报立功人员,很多御史言官都看得出其中有诈。

却因为有他苗逵的原因,不得不睁一眼闭一眼。

因为这个苗逵在弘治皇帝那里很得宠,很多时候他单独奏报弘治皇帝都会同意,御史言官也不好得罪他。

七月份的西苑,虽然炎热,但是满处都是花花草草,入眼处皆是一片绿意盎然。

苗逵站在船屋不远处的值班房,有小太监搬了一条春凳给他,他也没有坐,一直就这么站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多么的敬重当今的主子,却不知他心里在盘算着,要如何才能从京城这些勋贵的手上榨取银子出来。

和保国公朱辉合作了五六年,打仗如何胜利,他是没有学到多少。

但是怎么才能从那些勋贵子弟的父辈手上捞银子,他是相当熟练的。

便在此时一声尖锐的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苗逵立刻从刚才的神思当中回过来,然后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上,对着朱厚照来的方向敬畏的大喊:“奴婢参见主子。”

朱厚照走到苗魁的身边,却见苗逵此时已经五十多岁,两鬓斑白。

与经常在皇宫里边呆着的太监不一样,常年在西北干旱之地游走,苗逵皮肤非常粗糙,甚至两边都有老年斑了。

但看他的眼神,沉稳、阴鸷便知此人不简单。

朱厚照坐在了边上的黄花梨圈椅上:“起来吧。”

苗逵站了起来低着头不敢正眼去看朱厚照,眼睛看向的方向是朱厚照的靴子。

“这些年你在西北待的时间不短,这次那你跟老搭档保国公一同去宣府收拾那摊烂摊子,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苗逵马上回道:“回主子的话,主子让奴婢怎么做奴婢就怎么做。”

回答的倒是滴水不漏,但是这个人可是不能信任。

朱厚照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苗逵心里咯噔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回道:“还有两个侄儿一个妹妹,妹妹已经嫁人,都在老家。”

朱厚照道:“你在京城飞黄腾达,怎能不想想老家人?把他们都接到京城来团圆不是更好。”

这苗逵愣了一下,他这些年来之所以没有把老家的人接过来,就因为不想让自己多个软肋。

如今也不知道新皇帝是不是为了拿捏自己,才让自己把家人接过来,但又不能拒绝,于是只好跪在地上道,“谨遵主子圣意,奴婢马上就写信……”

“信,朕已经让人给你写好,住处也都安排好了,你先去宣府,等回来之后就可一家团圆。”

扣人质,这是老套路却是无解的,苗逵只能答应。

边上的萧敬一直在看着,对于苗逵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萧敬也是知道,本想提醒朱厚照,却没想到皇帝早就知道这个家伙不老实,扣他的家人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老实一点。

苗逵惶恐的退出去之后,萧敬也得回司礼监值班房去。

从西苑出来,守在承明门的护卫上前来,“回禀陛下,寿宁侯和建昌侯刚才来捣乱,都被属下给拦在外头了。”

朱厚照哈哈一笑:“做的不错!”

接着又想到了什么问道:“萧敬刚才与寿宁和二人可曾碰上?”

护卫立刻回,“刚好碰上。”

朱厚照嘴角更有笑容了,“好好,你做的相当不错,赏!”

……

户部。

二张兄弟走了之后,仁和长公主又跑来户部讨要所谓先帝,曾经答应过她的浑河大同裕山的四座煤窑。

韩文一听就知道这些个权贵,都想趁着皇帝年幼打秋风,所以一概拒绝。

气得仁和长公主大怒,说要到皇帝那里去告状。

对于这些户部主事李文渊已经看过了不下十次。

他问过在户部当差超过二十年的那些老吏。

原来每年新皇帝登基,都会有大批量的京城勋贵借着新皇登基的机会讨要东西。

不是田地就是煤窑,又或者盐引。

弘治皇帝脾气好,大量奏讨的那些都会给予。

现在韩文都给卡住这了,自然把他们都给得罪了。

对此,李文渊很心疼恩师。

内衙。

韩文疲倦的躺在椅子上,额头上放着沾了凉水的麻布毛巾,神情憔悴。

李文渊端着一个铜盆进来,里边盛着温水。

到了韩文脚边,轻轻给韩文脱下官靴,把韩文一双脚放置在铜盆里。

韩文睁开眼来看到是李文渊,“你做什么?”

李文渊给韩文洗着脚:“弟子看恩师这段时间吃住皆在公廨,劳神费力,弟子帮不了其他,只能帮您洗洗脚解解乏。”

韩文脸上的神情为之一松。

李文渊一边帮韩文洗脚,一边道:“恩师,您这般操劳有几个人能看到?所有人还都以为是您卡着了那些好处不拿出来,得罪了权贵不说,如今在西北更是没有人说您好话。别人不心疼,弟子看在眼里心疼。”

韩文道,“你还想劝老夫答应让晋商拿粮换盐引?”

李文渊道,“这已是最好的办法。东南的盐商不可能同情宣府的百姓,也唯有晋商还愿意做这苦差事。”

韩文拿掉了额头上的毛巾,坐直了身躯,抬起了湿漉漉的脚踩在了砖地上,“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你李文渊参与此事我是那样做,你不参与我依旧是那样做。

东南盐商不是好东西,晋商就是好东西?

原本按照老夫的步骤,是要先开中纳粮,给宣府百姓一条活路,然后奏请朝廷增加晋商的赋税,同时引进东南盐商到西北搞商屯,和晋商竞争,避免一家独大。”

李文渊抬起头看向怒气冲冲的韩文,“现在也可以……”

“现在你们在虞台岭搞出那么一场大败,上上下下无数双眼睛看着,老夫即便一片公心,他们也会拿老夫出生山西来攻击新法,你叫老夫如何推行?”

李文渊听完韩文的话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原以为自己是帮恩师。

可没想到闹的动静太大,现在大家都看出来宣府、大同要大换血是块肥肉,正是一拥而上之时。

韩文的布局被打破,难怪此刻韩文心灰意冷……

-------------------------------------

注解1:壬寅礼部尚书张升请严宫门之禁,斥真人陈应循等,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班丹罗竹等,夺印诰,追赏赐。从之——《国榷卷四十五》

注解2:己酉,命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提督大同等处军务,赐之敕,曰近因虏寇拥众侵犯大同等处地方,已命太监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充总兵官及尔前去征剿——《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注解3:异皆阴盛阳微意者为夷狄宦官之应,如北虏寇边太监苗逵、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琳,无功冒赏,将使夷狄益轻中国——《明武宗实录卷之十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