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颓垣-> 第一章 海寇 “ 镇三洋 ”
换源:

第一章 海寇 “ 镇三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古时,在大陆的最南端,有一大片被遗忘之地称之为“百越之国”。这里,连绵不绝的南岭山脉如同天然屏障,环抱四周,阻断了中原诸国贪婪的目光与侵袭的野心。山脉以南,广袤的平原与星罗棋布的沼泽交织在一起,三条壮阔的大江自北向南奔腾不息,最终汇入浩瀚的南海,为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一条偏东西走向的莲花小山脉,它如同一条细长的玉带,轻轻地将平原一分为二,孕育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闵越国和南越国。南越国,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夏日高温多雨,冬季则温暖如春,除了偶尔飓风肆虐之外,实在是一个气候宜人、物产丰饶的世外桃源。

然而,南越国虽美,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平原土地尤为珍贵而有限。为此,地稀人稠的南越人不得不精耕细作。他们在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之间不断轮作,确保在一年中至少有三季均有收获,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这种独特的耕作方式,逐渐演变成为南越人民的生活哲学——“种田如绣花”。这即是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同时又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南越人忍冻挨饿、食不果腹,不得不远走他乡讨生活。而最直截了当的,就是搭船出海往更南边逐梦而去,史称“下南洋”。然而,茫茫大海何处才是归处?况且天有不测风云,大海航行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老天爷,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梦断大海,被无情的暴风海啸淹没在岁月中。虽偶有渡海成功的乡人带回来了在彼岸成功发家致富的消息,但更多的还是一个个家破人离的事实。于是,除留守和出海之外,第三种生存的选择出现了,那就是当海寇!

海寇这种产物何时出现的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一说法是说南越人靠海而生,天生胆大、性格彪悍,骨子里透着血性,是天生当贼寇的料;也有一些人说,南越人靠海吃海,除了当海寇真的没有其他出路了;不过据民间传说,明官谢杰在《虔台倭篹》一书中写道:“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由海商之事观之,若病于海禁之过严。说的正是因为朝廷严厉的海禁,使依赖海上贸易的不少南越商人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内陆对暹罗国大米的巨大需求让不少商人铤而走险,走上武装船队对抗朝廷之路。其中几股被朝廷称为“海寇”的海上大型武装势力,就有张链,吴平,林凤,林道乾这样的南越人。不管怎样,万物存在即道理。况且南越自古就占据着南海要塞,不少走私贩私的商船为躲避官府盘查,经常会选择在这里上岸,这也为海寇的存在衍生了商机。久而久之,海寇们逐渐形成了多股不小的势力帮派,出了不少匪帮“豪杰”,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有「南海五王」————“飞龙国王”张链、“北大年王”林道乾、“吕宋国王”林凤、“暹罗王”郑信和“渤林邦国王”陈祖义“。

第一位:“飞龙国王”张链。张链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他在目睹了朝廷海禁政策给南越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后,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他率先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瞬间受到百姓们的拥戴。在张链的领导下,一支由贫苦农民、渔民和不满朝廷统治的士兵组成的起义军迅速壮大。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海洋优势,与朝廷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仅仅三年时间,张链的起义军就发展成了一支拥有十几万人的庞大队伍,他们自称为“飞龙军”,寓意着如龙般腾飞、不可阻挡的力量。随着实力的增强,张链在南越国的一片海域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飞龙国,并自称“飞龙人主”。张链率领飞龙军频繁出击,抢掠过往的商船、对抗朝廷的围剿。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最终达到了二十多万人之众。然而,面对朝廷派遣的数十万大军南下平乱,飞龙军终究还是陷入了困境。在经历了一场场惨烈的战斗后,张链不得不率领残部逃往海外的三佛齐国,在那里重新建立了飞龙国,继续着自己的抗争之路。

第二位:“北大年王”林道乾————出生在小康之家,当过县衙小吏,由于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其家乡具有悠久历史的海上贸易活动受到了很大冲击,民不聊生,林道乾索性弃官不做当起了海寇,专门从事反海禁活动。后朝廷派军队围剿林道乾,他率众突围前往暹罗,暹罗女王见林道乾英勇善战,财大气粗,于是决定与他组成同盟。为了表示诚意,她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林道乾。林道乾把自己的封地选在北大年港,摇身一变成了北大年王,往来南越与暹罗之间呼风唤雨,逍遥自在。

第三位:“吕宋国王”林凤————19岁就参加了“泰老翁”海盗团,这支海盗团专杀贪官污吏,劫富济贫,有时也会干点“黑吃黑”的事。由于林凤表现出色,慢慢地就从老大的手上继承队伍,逐渐发展到有战船六十二艘,水陆军四千多人。有次林凤的队伍和林道乾的队伍在海上相遇了。同行相见,如临大敌,双方二话不说就是干,最终还是林凤这边实力更强,打败了林道乾。后来林凤率领队占领吕宋岛和马尼拉港口,建立都城,自称吕宋国王。

?第四位:“暹罗王”郑信————郑信的父亲是南越人,后去到暹罗,娶了一个当地女子为妻,然后生下了郑信。长大后的郑信善谋略,作战英勇。在亡国之际,郑信作为外国人,领导暹罗人把侵略者赶走,成功复国,被暹罗人尊为大英雄。后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重新统一了暹罗。

?第五位:“渤林邦国王”————陈祖义也是南越人,他是古史上被官府通缉的赏金纪录保持者,永乐年间每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大概在1100万两左右,而陈祖义的赏金就高达750万两。海禁政策,使得很多靠海为生的家庭无法安生,而陈祖义一家除了打渔其他都不会,于是他入海为盗。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巅峰时期,他们的成员超过1万人,更有战船近百艘。后自立为渤林邦国的国王。

南越五王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歃血为盟共同对抗朝廷围剿的,也有互相血拼、你死我活的;有鱼肉百姓欺行霸市的;又有杀富济贫、扶弱锄强的。总体下来也能维持南海的局面平衡,也都被朝廷视为眼中钉,多次组织围剿和扫荡。但五王手下精兵强将多如牛毛,其中尤以“北大年王”林道乾旗下的能人最多。加上海上机动性本来就强,五王的窝点比较多,又互相勾结,对朝廷又是同仇敌忾,所以20多年下来,朝廷始终拿他们没办法。以南越五王为首的海寇团伙所形成的风气,对整个南越国影响巨大,造就了南越人血液流淌着敢闯敢拼、头脑灵活、杀伐果断的性格。这种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直至进入现代社会了,依旧可以在他们的后代身上看到明显的迹象。

却说当年在“北大年王”林道乾麾下有一名得力大将,人称大盗“镇三洋”。这“镇三洋”原名王来顺,原籍是南越国南洋乡人,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的角色。作为南洋乡里一霸,镇三洋依仗着北大年王的势力,横行乡里,游戈于南洋、西洋和东洋三海之间,朝廷曾多次组织围剿他都没成功,反而造就了“镇三洋”的名号响彻一方、无人敢惹。

据说“镇三洋”未随北大年王出海的时候,就喜欢独来独往,在乡邻做起打家劫舍的勾当。传说他每次组织行动时,便会闷声不响地拖着一根竹竿穿梭在乡里的大街小巷里。长长的竹竿拖在地面上,发出“哒哒哒哒哒”的摩擦声。那些大贼小盗们一听声音便知道有活计可干了,就会一个个从家里走出来,跟在镇三洋身后继续前行,直到人聚齐了便开始行动。全程没有说话交流,十分默契和诡异。而乡里人则闻之色变,不知道谁又要倒霉了,家家紧闭门户、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怕惹祸上门。后人效仿这种结伙作案的方式,美其名为“拖竹竿”。

镇三洋以心狠手辣,狡猾善变著称。又因多年随北大年王征战四海,连官府军队也不放在眼里,回到乡里自然就成了那些乡间闲汉和混混的领袖。这帮人组织松散、沆瀣一气,平日里在乡里打架斗殴、欺行霸市是家常便饭,甚至动不动就是几个村之间上百号人的大规模地互殴,就连官府也无能为力。

多年的强抢偷盗下来,镇三洋的家底非常丰厚。最显眼的就是王家住的南洋特色大洋房:全屋共有三进,第一进是前厅,有着大门和接待厅。大门主打一个气派,高高的门槛显示主人家的不凡与傲慢,两扇大门页上画的门神栩栩如生,双目怒睁,叫人不寒而栗;两侧耳房功能是门房和岗亭,也各有一个小门专供佣人、帮工等进出;二进是中厅,中厅是一个大三开间,中央是“大客厅”,作为接待重要客人用;两侧则各有一“卧室”,作为客房及儿孙卧室。中厅前是一个大天井,既有采光通风的作用,也有水井取水和绿化休闲功能;天井连接着前厅,两侧各有一个厢房(俗称“伸手”)作为佣人房和厨房;中厅往后又是一个天井,连接着后厅。后厅是用来接待亲戚或女眷的地方,平时则供养着祖先牌位。后厅两侧就是卧室,右边为主卧是镇三洋和大老婆的卧室,左侧为次卧是二姨太的卧室。这座大洋房端是窗大门阔、雕梁画栋,一般普通人家哪里能住得起?故而,镇三洋也被乡里人称为“南洋三房三”。?????“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老话在镇三洋身上得到了应验。他一生在外打家劫舍,与朝廷为敌,最终在一次激烈的反围剿战中,不幸被流矢击中后脑勺,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随着他的陨落,那些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妻妾儿女们如同惊弓之鸟,四散而逃,他辛苦积攒下的庞大家业也在一夜之间被瓜分殆尽。

镇三洋生前娶了两房太太,还时常强抢民女为妾,因此子孙众多。然而,这些后代大多未能继承他的“英勇”,反而因他的恶行而饱受世人白眼。他的各房分支在各地四散开枝散叶不说,其中有一房在延续至第九代时,已是穷困潦倒,不得不将家中排行第六的男娃送到下莲村的农户柳家当上门女婿,改姓为柳。这位曾经的“王老六”,如今的柳老六,在柳家虽未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比起其他旁支的落魄亲戚,已算是勉强温饱了。柳老六一生勤勤恳恳、老实巴结,毫无出奇之处,倒是在繁衍后代的事上,颇有祖上之风。柳老六与柳氏女儿柳惠先后共生了四女两儿,一大家子挤在100尺不到的小房子里,日子平淡如水。

然而,镇三洋的恶行似乎仍在冥冥中影响着他的后代。柳老六这一辈人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或是身有残疾、心智不全之人。这不禁让人感叹:“祖上无德,祸及子孙。”柳老六虽然弃王姓“嫁入”柳家,但与王家的关系倒是没有完全断绝。但眼见这些亲戚如同吸血虫一般,隔三差五上门借钱蹭饭,闲言冷语,渐渐地也就疏远了。转向专心耕好柳家的田,照顾好柳惠和几个儿女。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让后代过上真正安稳、幸福的生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