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室豪绅-> 第四章老爹似乎依旧平静
换源:
第四章老爹似乎依旧平静
-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下,金色的光辉洒满了尚未融化的雪地,给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张超肩负着父亲那杆重达十五斤、包裹着铁皮的沉重长枪,踏入了白鹿车骑府的营地大门。门口,几个懒洋洋晒着太阳的府兵一见他,立刻围了上来。
“铁枪老哥,今儿个怎么这么早便来了?”其中一人打趣道。
“瞧瞧,今儿还带来了个英俊的后生帮你扛枪,这后生是谁家的?”另一人好奇地打量着张超。
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自豪地介绍道:“这是我儿子,张超。”
“哎呀,铁枪老哥,你当我们是容易被欺骗的吗?你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儿子?”几人半开玩笑地说。
“新收的,不可以吗?”老人笑着回应。
“那我们可得好好恭喜你了!”他们热情地围绕着张超,上下打量。
“双喜临门啊,铁枪老哥。我们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听说你要授勋了!”一名府兵兴奋地说。
此时的大唐虽然刚刚取得中原之战的胜利,但天下尚未完全平定。因此,唐朝对府兵将士颇为优待,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军功的府兵,都有机会获得勋赏。
为了奖励将士,大唐皇帝李渊采用了前朝的散职和散实官名号,用以赏赐有功之人,这些名号被称为国初勋名。不过,勋号和勋官当时还是并行的两套体系,勋号无功无阶,而勋官则有品阶,甚至可以升迁。
自李渊太原起兵以来,为了笼络人心,大量授封勋号,如今已经有些泛滥。朝廷正试图进行调整,意图废除泛滥的勋号,将其整合到勋官体系中。
国初勋名下实际上有两套勋名,一套是以各种大夫为名的散职名号,一套是以都督、将军等武职为名的散实官。这两套勋名,前一套主要授予地方乡望人物,后一套主要授予军中立功将士。
当然,最珍贵的还是以柱国为首的勋官系统。
在唐朝后期,散职和散实官逐渐形成了文武散官两套体系,并没有完全融入勋官体系。文武散官后来甚至成为确定官员品阶的重要标准。不过,在那时,散职和散实官已经滥封过度,变得只剩下名号,与勋官相比差距甚远。
最起码,授勋官会有勋田授予,而勋名则没有。
老爹虽然现在只是个府军伙长,但他身上却挂着国初勋名散实官十阶中的第八阶大都督。大都督听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名号,授勋时有一笔勋赏钱粮,之后就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待遇了。
因此,当老爹听说又要授勋时,并不怎么兴奋。
“哟,老铁枪,你还装上了啊。告诉你,这次可不是授勋名,是勋官,是勋官十二转中的武骑尉。”
勋官十二转,武骑尉是第一转,也就是最低一级。但即使是最低一级,武骑尉也是视从七品。勋官有品阶但无职掌,也就是说,可以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但不管具体事务。其中最重要的待遇便是勋官授田。
第一转的武骑尉,按规定可以授予六十亩勋田,这是永久的,不需要像口分田一样归还。而且,勋官级别越高,子弟还可以因此获得入仕的资格。
老爹似乎依旧平静。
张超觉得,老爹是个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人,曾经也是做过校尉的人。步兵校尉可是正六品,还是个职事官。虽然张超没听老爹说过他在隋朝时授过什么散官勋官,但以他正六品的职事官身份,勋官肯定不会低,通常情况下,武将的勋官都会比职官高。
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爹,似乎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荣耀。
在那些见识不多的关中府兵眼中,视从七品的武骑尉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官职,一个官能分到六十亩地呢。但老爹却依旧平静。
上午,白鹿车骑府陆续来了许多府兵,大多是上次受召出征后返乡的,现在来领赏。
府兵出征,并不是一次性整个军府的兵都征召出战,而是像番上、镇守一样,分批次进行。
老爹上次受召出征了十个多月,接近一年的时间。按照大唐的规定,出征超过十个月,回来后十个月内免除番上。
原来白鹿车骑府是五月一番,一百六十
今年的征战之旅,对于洛阳的围城之战而言,虽说是攻城拔寨,但对窦建德的虎牢之战亦非长久对峙,战事并不算激烈。因此,白鹿车骑府的士兵们,绝大多数都平安归来,家园再次迎来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府兵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粮饷薪水,但在训练、守卫、番上以及出征时,都会得到一定的补贴。若是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更会有额外的赏赐。战事顺利结束时,士兵们也能得到奖赏。
在白鹿车骑府的校场上,张超手持父亲的老铁枪,环顾四周,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军营的严肃与庄重,反而更像是一场乡村的集市,充满了热闹与喧嚣。
车骑府八百人,其中一百六十人在京城担任宿卫,一百六十人在军府中训练值守,余下的三班中,两班在家务农,而最后一班,也就是张超的父亲所在的班次,刚刚从战场上归来,今天是来领取赏赐和补贴的日子。
值守的士兵们今天也暂停了训练,他们围在归来的战友周围,这些战友同时也是他们的乡亲。白鹿车骑府的八百府兵,几乎都与彼此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大唐的府兵制度,实际上源自北周,经隋朝传承至唐朝,其基础是均田制。五户组成一保,百户组成一里,五里组成一乡。每三年,大唐会检选一次府兵,基本上每个保征召两丁。具体来说,是根据每户的财产和劳动力来决定,财产和劳动力均衡的家庭,优先征召劳动力多的家庭。
一旦被选中,士兵便终身服役,从二十一岁直至六十一岁。白鹿车骑府的府兵,大多数来自白鹿乡及其周边地区,因此,他们彼此都是熟人。
张超的父亲所在的班次,出征时有一百六十人,归来时还有一百五十多人,阵亡的不到十人,受伤的有十多人,但伤势都不重,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果。
归来的府兵们聚在一起,就像乡村中老农们在酒席上的聚会,三三两两,随意地找块地方蹲下来聊天。
当谈到某个战友战死时,众人都会一同叹息,有人会说:“他还是我三姑父大哥的儿子的妻子的三哥呢,真是可惜,这么年轻就走了。”他们谈论着战死者的往事,回忆战场上的情景,也有人提到他留下的孤儿寡母的可怜。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过多地抱怨战争或朝廷。在他们看来,当兵打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种地交皇粮一样自然。
到了中午时分,众人聊得也差不多了,车骑将军走了出来,身后跟着车骑府的一众军官,包括司功、司仓,以及校尉、旅帅、队正等各级军官。
张超的父亲他们从战场归来,关于中原战事的战功记录早已送达长安,这段时间已经进行了验证。现在,军功已经确认,开始向凯旋的府兵们发放赏赐和补贴。
车骑将军是一位五十余岁的壮汉,头发花白,他的几个校尉手下颇有将领的威严,但再往下的旅帅、队正等,则与普通农夫无异。
在校场上,除了三百多名府兵外,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既有像张超这样的府军家属,也有乡上的居民。今天军营如此热闹,甚至有些聪明的乡人已经在营门口摆起了货摊,或者架起了锅灶,准备趁机做些买卖。
车骑将军对进入军营的百姓并没有进行阻拦或驱赶,任由他们自由地观看这场热闹。
出征的钱粮补贴并不算多,如果没有立下军功,赏赐就很少,尤其是钱。大唐新铸的开元通宝,明澄澄黄灿灿,但许多府兵只领到了三四百枚。
这个数字让张超感到惊讶,十个月的征战,居然只补贴了三百多文钱?这三百多文并不是三百多贯啊。平均下来,一个月才三四十文,一天才一文钱?这实在太少了。
然而,他看到那些关中的汉子们,每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上前领钱时,都异常开心,笑得合不拢嘴。对他们来说,这三四百文钱,仿佛是一笔巨款。
十个月的征战,换来的只是两三斤铜钱?张超感到难以理解。但他也明白,对于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士兵来说,能够平安归来,本身就是最大的赏赐。
分发完铜钱补贴不久,新一轮的物资补给又开始了。这一次发放的是粮食,具体是小米,而且数量颇为可观,几乎每个人都有大约一石的份额。需要注意的是,“石”是一个容积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又等于十升。虽然不同种类的谷物在相同容积下重量有所不同,但张超估算了一下,一石小米大约是一百一二十市斤。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小米已经去掉了外壳,否则张超真的会对大唐的吝啬感到震惊。
补贴和粮食发放完毕后,接下来是军功的奖赏。军功分为个人和集体两种,每个人的功绩都经过了朝廷专人的严格审核。现在,车骑府只需按照审核结果分发相应的奖赏。军功多的人得到的奖赏也多,军功少的人得到的奖赏自然就少,还有一些人则没有获得任何奖赏。
军功的奖赏形式多样,既有荣誉的勋名,也有实际的财物,比如钱粮、布匹绢帛,甚至是黄金和白银。当然,还有授予勋官和晋升职位的奖赏。
在众多获奖者中,张超的老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因其出色的表现,被授予了一转武骑尉的勋官,相当于七品官阶。这是因为,在此次出征中,原本的一个队副战死,老爹得以填补这个空缺,晋升为队副。
在第7章“子凭父贵”中,张超目睹老爹上台领奖,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爹不仅获得了丰厚的赏钱——五百个开元通宝新铜钱和两石粟米,还有两匹绢的补贴——而且晋升了职位,被授予了从七品的武骑尉勋官,同时还升任了从九品的车骑府队副。
老爹在中原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让他获得了先锋功,这是唐军个人战功中仅次于跳荡功的荣誉,极为难得。据说在虎牢关一战中,老爹紧随秦王李世民的玄甲骑兵,凭借一杆铁枪勇猛无比,带头冲入窦建德的夏军阵中,斩杀了多名敌军。如果老爹是一名玄甲骑兵,而不是普通府兵,他甚至可能获得更高的跳荡功。
即便如此,先锋功的奖赏也十分丰厚。老爹不仅晋升为从九品队副,还获得了从七品的武骑尉勋官。在财物方面,他获得了五两白银、十千开元通宝,以及两匹绢和十石粟米。
张超好奇地问他的叔叔柯五:“这些奖赏值多少钱?”此时,车骑将军正从兵曹参军手中接过一个托盘,郑重地交给了老爹。托盘中装有金银,地上则放着绢布和粟米。
柯五,这位黑脸大汉,一脸羡慕地看着托盘,然后详细地向张超介绍了这些奖赏的价值。
大唐的货币体系是钱帛并行,而金银并不作为流通货币。武德四年,朝廷开始铸造发行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每枚重一钱,十枚重一两,一贯(一千枚)正好重六斤四两。新钱的发行同时废除了隋朝的五铢钱,取代了民间的旧钱。
开元通宝的成色十足,是一种优质的货币。然而,由于天下大乱,大唐尚未统一,连年征战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物资匮乏,物价飞涨。今年唐军围攻洛阳时,米价一度高达斗米三千,甚至后来达到了斗米九千的天价。虽然这属于特殊情况,但关中的粮价也居高不下。关中地区本身土地有限,人口众多,即使在正常年份也难以自给自足,粮食需要依赖关东地区的输入。
在战争时期,大量关中青壮年应征入伍,粮食产量进一步减少,粮价自然居高不下。目前,一斗米的价值相当于一匹绢。绢是一种蚕丝制品,虽然不如绫罗绸等高级丝织品,但因其朴素无花纹,是丝织品中较为普通和便宜的品种。由于绢产量大、需求高,自南北朝起便开始作为一种货币补充铜钱的不足。如今,绢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交易中最广泛使用的货币,其数量甚至超过了铜钱。
目前,一匹绢大约值五百个开元通宝。这意味着关中的大米价格是斗米五百文,一石米就是五贯铜钱。一斗米十升,唐朝的一斗米大约等于后世不足十市斤。这样算来,一斤米的价值大约是五十文钱,这个价格绝对不算便宜。
那么,一匹绢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张超的叔叔柯五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