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室豪绅-> 第11章长安城下父子兵的荣耀与梦想
换源:

第11章长安城下父子兵的荣耀与梦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老爹这样的老府兵,身经百战,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可谓是见证了无数沧桑岁月的少数人。他回忆起往昔,感叹道:“长安城现在已不如以往那般热闹非凡。”

老爹所说的,是隋朝开皇后期到大业前期的那段时光,那时长安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喧嚣。天南地北的百姓商贾,以及西域的胡商,纷纷汇聚于这座古城,使得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然而,张超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满怀信心地说:“长安的繁华必将会重现。”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与后来的北宋汴京一样,都是闻名遐迩的大都市。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北宋东京的清明上河图中,商贾如云,沿街沿河,甚至桥上也都摆满了摊铺。

而在隋唐长安城,这样的景象并不常见。这是因为长安城的规划融入了军事理念,整个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由一百零八个坊组成,不仅拥有高大的城墙,而且各个坊区相对独立,由坊墙和坊门相隔。

隋唐时期的商铺并不沿街设立,相反,街道两侧严禁开设商铺。尤其是长安城中心的朱雀大街,不仅不能开设商铺,连街边的房屋都不能对着大街开门开窗。只有那些身份显赫的重臣贵戚,才有资格在窗户上开个小洞。

长安城的商铺主要集中在专门的商业市场,即东市和西市。因此,长安人购物被称为“买东买西”,简称“买东西”,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东西两市,其他坊区顶多只有一些小型的生活类店铺。直到中晚唐时期,长安城才逐渐发生改变,各个坊区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商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比如与东市相邻的平康坊,就成为了大唐著名的娱乐集中地。

然而,在初唐时期,长安城几乎完全沿袭了隋大兴城的规划。各个坊区就像一艘大船上的水密舱,严格独立分开,这样的设计便于管理。大兴城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平定天下后,将各地的前朝勋贵大族迁入,以充实京师,同时削弱地方势力,加强新王朝的统治。

因此,大兴城的设计目标是容纳百万人口,并在战时能够成为坚固的防御堡垒。每晚,长安城都要实行宵禁,关闭城门和坊门。居民们仿佛被关进了鸽子笼,晚上私自外出是要受到惩罚的,甚至可能被巡街的军士就地正法。

那时的长安城还未建造大明宫,整个城市呈现为一个巨大的方形。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东西两市,其中东市周边是达官贵人的居住区,但东市的繁华程度却不及西市。因为唐朝将商贾视为“贱类”,禁止百官入市。

而西市则远离皇宫,周围多为平民百姓的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因此被称为“金市”。西市的饮食业尤为兴盛,张超他们的目标便是这个繁荣的市场。

开门红

西市与长安的其他里坊一样,采取封闭式管理。朱雀大街是长安的中轴线,大街以东归万年县管辖,以西则属长安县。东城北部多为勋贵官僚的宅邸,而西城,尤其是西市附近,则多为富商的居住地。

外郭城的东西两城南部,则是普通市井百姓的居所。虽然西城不如东城勋贵云集,但胜在热闹非凡。

在古老的长安城下,张超跟随父亲沿着城墙缓缓行走,从东至南,再绕至西门,最终通过西门三门之一的南门延平门进入城内。城门口,一队番上的府兵守卫着,对于入城的百姓并不十分严格。大多数平民可以直接通行,只有那些引人注目的才会被叫到一旁询问。而对于带货物的商贩,则需接受检查并缴纳税收。

张超与父亲各自背着一个柳筐,并不算携带大量货物。然而,父亲腰间的横刀和张超头上的幞头,却难以掩饰他们的身份。

“你们是哪里人?进城有何贵干?筐里装的是什么?”

一名年轻却身着山文字甲的军官拦住了他们。

“你们有过所吗?”

过所,类似于明朝的路引,是一种通行证。离家百里之外,都需要携带过所。

“我是参旗军下灞上白鹿车骑府的府兵,队副张铁枪。这是我的儿子,张超。”父亲不卑不亢地报上自己的身份,并从怀中掏出官印。

那枚铜制官印虽小,却刻有父亲的名字和官职。年轻军官接过官印,仔细查看后,笑言:“原来是我们参旗军的同袍,老哥好。”

“我也是参旗军的,担任万年的骠骑府兵,现任旅帅,你可以称呼我为五郎。”

父亲行了一礼,回应道。

参旗军,是大唐关中十二道中的万年道军队,每道设一军。万年道的军队正是参旗军。

大唐的兵马体系如今有些混乱,表面上军队分为十二卫,但实际上,自大唐立国以来,虽然恢复了十二卫的名称,并任命了许多将领为十二卫军官,但这些只是空头衔。大唐真正的军队实际上是分散成几部分,首先是十二道十二军。这十二道相当于把关中地区划分为十二个军分区,每个分区下辖一个军,各领大约一二十个骠骑府和车骑府。

与隋朝的十二卫不同,隋朝的十二卫是各卫掺杂,同一个地区内可能有二十个军府,但这些军府并不只隶属于一个卫,而是隶属于多个卫,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但如今的大唐正处于争天下的阶段,关中地区是核心,周边环境也不稳定,因此才设立十二道,设立十二军,以便集中力量进行防御。

十二道十二军是大唐府兵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二百余个卫府,名义上有十几万府兵。然而,除了这十二军,大唐还有其他几支重要的军队力量,如李渊父子四人手中的军队。李渊称帝后,将自己起家的三万精锐常驻京师,这支军队被称为元从禁军。太子李建成也有自己的东宫兵马,称为东宫六率,以及东宫亲勋翊卫三卫五府。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建成也各有自己的王府兵马,称为左右六护军府,还有亲事府和帐内府,数量都有数万。

当然,李家的宗室们也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兵马,如正在南征的李孝恭、李神通等人,甚至连长平公主的驸马柴绍也掌握着一支军队。此外,归附李唐的隋末反王,如燕王李艺、吴王杜伏威等人,也各自拥兵一方。

虽然名义上大唐所有的军队都隶属于十二卫,但实际上,它们分属多个派系。十二军算是名义上归属朝廷统辖的军队,相对于太子和两位王爷的军队,它们更为中立。

参旗军隶属于万年道,关中的万年、灞上等数县都归万年道管辖,各府都归参旗军统领。张超的父亲的白鹿府也是参旗军下辖的,而崔琰显然也是参旗军的成员。

尽管父亲已经五十多岁,才担任队副,而崔琰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旅帅,但张超一听到崔琰姓崔,便觉得这并不算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在这个充满权谋和机遇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机遇。

崔氏家族,在隋唐时期可谓是显赫一时的顶级豪门,被誉为五姓七高门中的佼佼者。在这七高门之中,崔氏独占其二——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其地位之尊贵,无与伦比。而李氏家族同样声名显赫,其中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亦占其二,大唐的皇室便源自陇西李氏。

崔琰,这位出身豪门的年轻人,却没有一般富二代的傲气。他对待仅为小队副的父亲十分客气,两人交谈间流露出深厚的亲情。崔琰对勇士充满敬意,当他得知老父亲就是上次虎牢之战中那位英勇的铁枪将时,敬意倍增。

“原来你就是那位在战场上勇冠三军、持铁枪冲入敌阵的铁枪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崔琰的热情溢于言表。

老父亲谦虚地回应:“我不过是一名老兵罢了,不敢当此称号。”

崔琰好奇地问:“老哥这是来长安有何贵干?”

“不过是做些小买卖。”老父亲在儿子的崇拜目光中,并未多言。

在一旁的张超看出了崔琰的高贵气质和真诚性格,便主动介绍:“我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黄馍馍来长安出售,这馍非常可口,不酸不腻,最适合充饥。五郎哥哥在这里值班一定也饿了,不如尝尝我们的黄馍馍。”

张超说着,已经从柳筐中取出两个热气腾腾的黄馍馍。

崔琰忍不住赞叹:“哦,好香。这不是蒸饼吗,怎么叫黄馍馍?”

张超详细介绍:“五郎哥,这可不是普通的蒸饼。我们的黄馍馍一出锅就能飘香十里,你看这馍大而饱满,裂开的口子中红豆枣沙馅料清晰可见。你试试手感,就能感受到它的松软。”

原本对黄色蒸饼不感兴趣的崔琰,在触摸到黄馍馍的瞬间,感受到了它的不同寻常。他接过黄馍馍,轻轻一按,发现它的松软程度超乎想象。

“五郎哥,你尝一个试试,保证你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不好吃你尽管批评我。”

崔琰好奇地咬了一口,瞬间被黄馍馍的口感征服。它既不酸也不腻,反而带着一丝甜味。当他咬到红豆沙馅时,那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让他忍不住连续吃了两个。

“好吃。”崔琰忍不住赞叹。

得知黄馍馍的价格后,崔琰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打算分给手下的兄弟们尝尝。他对黄馍馍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掏出银子支付,显示了他的豪爽和慷慨。

在这段故事中,崔琰的人情味和对美食的热爱被细腻地描绘出来,而张超父子的黄馍馍也成为了连接两个阶层的桥梁,展现了唐朝时期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在悠扬的市井烟火中,老爹的热情被崔琰的挥手阻断了。崔琰微笑着,眼神中流露出真诚的赞美:“老哥这蒸饼……”

“准确来说,是黄馍馍。”张超不失时机地纠正道。

崔琰接着笑道:“对,老哥这黄馍馍真是美味至极,五文钱一个,实在物超所值。这二两银条子就别找了,不用那么客气。”

老爹还想坚持,但张超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最终,老爹还是没有找到零钱,崔琰的豪爽让老爹只能无奈收下。

崔琰拿起两筐黄馍馍,立刻召唤来两名队正,命令他们召集手下分馍馍。五百个黄馍馍虽然数量不少,但对于崔琰的一旅两队一百人来说,每人只能分到五个,而这仅仅能让府兵们半饱。

这些府兵都是青壮年,身材魁梧,平日里吃饭都是用盆装。他们一边品尝着黄馍馍,一边赞不绝口,引得城门处的行人纷纷侧目。

“这黄馍馍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老哥,这黄馍馍还有吗?给我也来两个。”

“给我也来两个。”

幸运的路人们,从守门军士手中分到了一些黄馍馍,品尝之后,无不赞叹。

“不好意思各位,今天的黄馍馍已经售罄,只有这么多了。如果各位觉得好吃,还请帮忙宣传一下。我们这是灞上白鹿乡张家沟张铁枪家的黄馍馍,独一无二,不酸反甜,松软可口,每个仅售五文钱,与普通蒸饼同价,却比肉馅白面蒸饼还要美味。”

“小哥,明天还有吗?我每天早上都会经过这里,明天能给我留点吗?我要五十个。”

“我也要五十个。”

“我要一百个!”

第20章秦叔宝

“我也预订一百个。”

“我也要五十个。”

……

在延平门外,黄面馍馍的名声如炮竹般一炮打响,还没进入长安城,就已经声名鹊起。守门军士手中的最后几十个黄面馍,被围观的百姓和行人你争我夺,一试而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具有羊群效应。当发现有人围观时,其他人也会跟着围过来。围观的人越多,大家的兴趣就越浓厚。

商贩和路人们看到这里的盛况,纷纷前来凑热闹。听说这里有一种特别美味的蒸饼,都纷纷打听详情。

那些已经品尝过的人,在后来者面前大肆炫耀,把黄馍馍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有人说黄馍馍个大,有人说它松软无比,甚至有人说它比婆姨的胸脯还要柔软,有人说它不酸不苦,甜得刚刚好,还有读书人用“甘之若饴”来形容它的美味。

这样美味的黄馍馍,每个仅售五文钱,与普通的糜子面蒸饼价格相同,性价比极高。

“今天没吃到?那就赶紧预订吧。黄馍馍即使冬天多买些回家,也不怕坏,想吃的时候再蒸一下即可。”

这黄馍馍是灞上白鹿乡张家沟老铁枪家独有的秘方制作,据说里面加入了独家秘方。

张超和老爹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喊着要预订。这个要一百个,那个要五十个,张超来者不拒,一面记下订单,一面答应着。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