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的1990-> 第三十七章 压缩声音
换源:
第三十七章 压缩声音
- 刘会明之所以不让张课离开,坚持要张课一起赴宴,主要就是要当着张课的面,把李勇的回扣的事挑开,一来,卖张课一个面子,让张课在李勇面前做足了人情。二来,把李勇的把柄直接送到张课的面前,让李勇死心塌地听张课。最最重要的是,刘会明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张课安心,不会怀疑他们产销二方联合算计张课了。也间接的展示自己的诚意与手段。
对李勇来说,平时谨小慎微,但面对刘会明展示出来的前景,巨大的幸福感冲昏了头脑。哪里还管这里暗藏的风险。
既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彼此之间就没必要防范太多。一起分赃也是绑定关系的一种。
重要的事情谈定,后面就是觥筹交错,酣畅淋漓。张课借口未成年,胡乱吃了几口饭,提前辞别几位。直接去学校宿舍找沈晓明老师。
沈老师看张课走来,这个比自己小5岁的大男孩即将奔赴自己的前程。既为他感到高兴,同时想想自己的茫茫前途,曾经何时,自己也是理科状元,也曾豪情万丈。也有投身科研之志。而今安在哉?!
张课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7本期刊,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这些都是目前国内顶级的中文计算机期刊,刊登一些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及论文。还有学术动态等等。每本都是月刊,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一个月的费用还不到40块钱。但对刚刚参加工作的沈晓明来说,一个月拿出一半的工资去订期刊,着实让他舍不得。特别是这个月才20块钱的工资。如果不是张课给学校带来的经济效益补发了工资及奖金,只怕沈晓明现在还在啃馒头。张课递给沈晓明:“沈老师,这些期刊我订了2年的,地址在你这里,麻烦你帮我收一下,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再找你来取。”
沈晓明接过纸条,看着这些熟悉的期刊,他在清花上学的时候,经常在图书馆借阅。沈晓明的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只有他,还知道自己的理想,并且还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
张课说:“沈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声音可以压缩吗?”
沈晓明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说:“当然可以”
“如果,我想通过电话来点歌,你觉得可以实现吗?”
“现在电话线是一线通,速率只有128KBPS,要想实现电话点歌,一线通的速率应该是远远不够。你得到跟通话差不多的音质,你想想你在打电话的时候,电话里有多少杂音,含糊不清。这样的音质传递信息倒没有大碍,用来传递音乐,那简直是灾难。毫无美感而言。除非你可以大幅度提高速率。否则,这事难以实现。”
“提高速率这事得国家去做,所以我才请教你,声音是不是能够压缩。让音乐的格式变小,是不是也能实现呢?”
沈晓明陷入沉思,张课提出的方向好像有希望,但又看不到希望。沈晓明抽出一张纸,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如果想实现点歌的目的,音乐格式要压缩到只有CD格式12分之1大小才有望实现,而现实是CD已经是无损压缩的文件了,在此基础上还要压缩到12分之1,简直比登天还难。当然,除非大量损失音质。
沈晓明说:“除非放弃音质,否则就不可能。”
张课说:“我们打个赌,在不明显损失音质的情况,把格式压缩到CD的12分之1,我们以1年为限,你可以找到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证明他无法实现。二者都算你赢。我输一台最新的电脑给你,你敢接这个赌约吗?如果你解决不了,也证明不了不能实现,那就你输了,你的答应我一件你能办到的事。”
现在的电脑私人根本买不到,国家没有放开进口电脑的批文,最重要的原因,一台最新的486电脑,25MHZ的频率,就要12000美金,现在汇率大概在1比5,在万元户还是富翁的代名词的今天,一台电脑要6万块的天价。就算你有6万块也愿意花6万块,你还是买不到,因为买电脑需要美金,国家外汇储备还不到1亿美金,私人想用上万美金买电脑简直是天方夜谭。国家之所以不放开私人进口电脑,主要是缺少外汇。只有在这二年里又有大量的港台商人来大陆投资,并有欧美外商的投资带来了巨额的外汇,92年后国家反复权衡才忍痛放开电脑的进口批文,允许私人购买电脑。从而促进电脑的普及。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各命的尾巴,使得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催生一批互联网的巨头。
当然,沈晓明没有质疑张课从何种渠道购买电脑,只当是一种祝愿,他并不认为张课有能力兑现诺言。他更相信张课是在用激将法,让他不放弃对计算机的研究。为他选定了一个对声音压缩算法的课题。
“好,我接受你的赌约”
“一言为定”张课伸出了右掌。
“驷马难追”沈晓明与张课击掌为誓。
张课知道这种算法已经实现,就在今年,德国人已经发表了论文,通过压缩人类听不见的频率,根据等响曲线的研究人类在听见多种声音时会发生掩蔽,这种算法的核心就是利用精心迭代了许多年的人体听觉心理学模型,把音乐里的每一个瞬间,对应在格式里的每一帧,检查这个帧内掩蔽作用发生时的频率和时间段。把那些被掩盖的我们听不见的音频信息统统丢掉。这个过程并不单纯是精确地机械的判断。他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对感官的把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P3。
只是这时的MP3静静的躺在历史的垃圾堆中。因为他太消耗算力了,需要大量的算力,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压缩。
试想一下,花6万块买来的电脑,主频只有25MHZ的频率,所有算力加起来,只能压缩一首歌,任谁也无法接受。难道直接用CD他不香吗?
直到5年以后,电脑大幅降价,万维网的出现,同时计算机的算力大幅增加,主频已经有了233MHZ,相较现在增长了10倍,但硬盘的空间只有1G,与算力相比,空间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就使得尘封的MP3起死回生。通过电脑过剩的算力,得到一个空间大幅节约的格式。很快就流行起来,一度成为音乐的代名词。
张课想在今后的几年内,找个机会一定要把被发明者自己都认为是垃圾的MP3收为己有。估计现在去买MP3的专利,发明者可能都不好意思要钱。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MP3丝毫没有前途。不光自身难以推广,前面有CD,磁带等成熟的存储技术市场占有率很高。后面还有VCD也即将面世,就连下一代的存储技术DVD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