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的1990-> 第三十六章 提高产能
换源:

第三十六章 提高产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张课说:“效率太低了,加班时间太长,员工受不了,你看这样行不行,分三班倒,机器不要停了。人员不够,马上招人,临时工也行,老员工分三组,每组8小时,配合新员工。菲林版要换一下,一个面一个版,效率太低。对开的菲林最多8个面。马上改一个版8个面。14台机器出14张菲林,这样就有112个面了,300个面出38张菲林,机器24小时不停,分到14台机器上,这20万套印完,每台只需要换2次版就够了,留一台机器专门做彩色封面印刷,这样算,一天产能差不多2.5万套以上”一番话说的刘经理与李厂长目瞪口呆。

张课接着说:“我认为还是不要再找别的厂家了,毕竟自己人办事牢靠”言下之意吐露出,没有书号的事,还是参与的人越少越好。

刘会明会意,找别人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李勇能解决产能那是最好。

李勇仔细盘算了一下张课提的建议,越想越觉得可行。菲林版不重复,24小时不停机器,在换版的时候检修机器。以前每天扣除换版及开机保养的4小时,最多机器保持8小时印刷,换了张课的方法无限接近24小时不停的开动,产能直接翻了3倍。机器不用停,印刷的质量更加稳定。不用频繁的更换菲林版,工人的技术要求也不用那么高了。只需要注意纸张不要少了就可以了。因为大大的减少劳动强度,印刷车间原有的工人就够了,与以前一个面一个版相比,后道上分拣的压力大了一些。再招些新工人在后道上就可以了,这样不依赖机器,纯人力就可以解决的事,并不麻烦。县城里待业的工人有很多,找10个临时工估计就够了,印刷车间放3个新人,为以后扩大产能预备人才。剩下的放在后道分拣上。一个月增加1000元的开支,就解决了困扰李勇提高产能的难题。当然,张课提的方案针对这样量大且固定的订单才有效。以前一直都是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必须一直换版才行,惯性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不过,今年到年底,李勇想也没必要再接其他的订单了。按刘经理的估计3百万套的订单。产能要排到半年以后了。

刘会明对眼前的张课算是完完全全的重新认识了一下,他提的方案不光对这里有用,对其他印刷厂也是金玉良言啊。这是17岁的孩子吗?这简直就是妖孽呀。企业管理之难,并不是空口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与工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管理层要提高效率,就会加长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劳动强度,这样才能带来效率。这就牺牲员工的利益,所以执行起来必有阻力。这个时期的工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管理层别说开除了,就是处分一下都很难,如果敢扣工人的工资,那他全家老小就敢到厂长家吃喝拉撒睡。像张课这样即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把管理层与员工的利益统一在一起,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这样执行起来事半功倍。

后世一直流传一个笑话,国营香皂厂的自动流水线有个故障,香皂在装盒时会出现少量的漏装现象,导致没有香皂的空盒出现在市场。屡屡接到客户的投诉。国营只好请一个博士设计了一套装置,用红外线探测到空盒,在用机械手把空盒捡出来。前前后后历时半年,花费千万,终于成功。同时私营香皂厂也有这个问题,老板对生产车间的工人说,马上解决,不行就滚蛋!工人苦思冥想了一夜。第二天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电风扇,历时一夜,花费二百。同样解决。有时,换个维度看问题。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李勇让小朱叫各个车间主任立刻开会。先是宣布招临时工十人,问问厂里有没有亲戚在家待业,要求年轻一些的,工资每月一百,鉴于这个月的效益提高,全厂工人本月奖金按工资一倍发放。几个车间主任一片欢呼。这相当于一个月拿了二个月工资,这个加班加点没有白忙。针对排版车间的马师傅,李勇要求按张课的方法,全面重新制版。然后要求印刷车间三班倒,24小时有人上班。全部重新排班,从明天开始试点,一直到月底,临时工也要明天到位,如果下班前没有报上来,那厂里就在外面招聘。几个主任对手下的工人家庭情况了如指掌。那家的孩子老实可靠,谁家的孩子本分勤劳如数家珍。10个人选马上就确定了。几个主任把手下的几个工人叫过来告知招工的事,那几户人家自然是千恩万谢的,这年头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一个月有100元的收入有多难得,看看毛巾厂的工人就知道了,他们虽然是正式工,但每月领的工资不是人民币,是毛巾!

厂长还当着几个主任面宣布了今年下半年的订单,产值是去年同期的10倍,工资及年终奖金肯定比过去多的多。几个主任信心大增。干劲十足。

李勇带着刘冯二位,张课推脱不想赴宴。刘会明更加不肯放张课离开。这孩子给自己带来太多的意外了。结交之心比以往更重。

一行4人来到一家饭店:得月楼。上了二楼,走到最里间的一个雅座。老板娘端了一壶茶走过来招呼:“李厂长,今天刚刚到的野鸡,麂子肉还剩一条腿。再就是还有一只甲鱼,别的就是红烧的猪肉和大肠了,时令的蔬菜有菠菜和小青菜,还有水芹。”这年头的野味就是真正野生的,没有养殖的假野味。

李厂长说:“这几样都上来吧,蔬菜看着配。我们先聊会,你大约半小时也该备好菜了,直接上菜就行”

老板娘识趣的转身下楼,留下他们几位谈事。

刘会明看看几位都未开口,就反客为主的先说:“李厂长,我们都不是外人,这个项目张老弟委托我主导,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李勇见刘经理称呼张课为老弟,大为吃惊,看来他们关系实非一般。

“李厂长,我在这个行业也近二十年了,成本了如指掌,目前省里面有点名号的印刷厂,都要卖我几分薄面。”

李勇知道此言不虚,新华书店的省店经理。手握发行大权,网点遍布全省。绝对是印刷行业的土皇帝。虽然对印刷厂谈不上有直接利益,那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啊,想封杀哪家厂,只要把他们厂的书下架即可。出版社立刻就得下跪,这可是印刷厂的直接客户。甚至大的出版社就自带印刷厂。

李勇马上说:“全听刘经理安排。”

刘会明说:“你是张课小老弟点名指定的厂,只要产能解决,你放心,状元笔记就一直是你们生产,”

李勇立刻说:“我们马上按张课建议整改,保证解决产能的问题,不给你们拖后腿。”

刘会明看了看空荡的二楼说:“既然我主导这个项目,有钱自然是大家一起赚,你这边,按每本6毛开票,我按7毛每本给你结账。剩下的那一毛,我现金给你结算,你也方便给你的工人兄弟们谋一点福利。只要工人的干劲提高了,产能自然就上来了。”

李勇心里一算,每月按30万套计,就有9万元的收入。刘经理承诺销量300万套,那就是90万的外快呀,加上前面到手的,自己妥妥的百万富翁呀。曾经万元户都是梦想,转眼间,百万财富就向自己招手。

就算6毛每本计价,月产值也有50多万,是过去的10倍,上交的利税每月至少也有二三十万,这在县里还不的横着走呀。利税大户向来就是明星企业。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李勇做梦也不曾想过。自然是满口奉承,恨不能把刘经理当亲爹供起来。

刘会明说:“你也不用见外,我们都是仰仗张老弟发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