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祚-> 第四十九章 外援
换源:

第四十九章 外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黄立极等一行来到东暖阁,照例向皇帝行过礼之后,黄立极当先发言,“臣等今日来向陛下谏言,希望陛下收回监军之旨。”

“收回监军?”朱由检故作疑惑地道,“古来已有监军制度,为什么要朕收回监军?”

黄立极环视左右,见大家都不出头,心头暗恨,但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必须得由他来开口,“陛下,本朝自英宗以后,历来是以文制武,兵部掌管兵权职司,如今陛下让勋戚掌兵权,恐怕祸无日矣。”

朱由颇为检不在意,“朕派内侍做监军,你们认为内侍侵夺事权,且内侍不知兵,朕依着你们,逐步腾换掉内侍,让武勋们做监军,你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样才肯干休?”

黄立极劝道,“武人掌军,汉唐殷鉴不远,三国五代,生灵涂炭,陛下何忍?”

黄立极说得没有问题,汉末军阀割据导致天下战乱不休,一直到三国全国仍属于割据状态,唐代藩镇割据,造成影响更大,其后五代十国,中原百姓十不存一。中国历代都是收摄兵权的,大明正是因为土木堡之变,武勋一役殆尽,外加有于谦这样的强人在,兵部才掌握军政大权,文官掌兵事至今已经将近两百年,一朝把兵权交出,朝臣们哪里愿意。

朱由检故作不解,“朕派勋戚们做监军,并非派他们掌军,军中事务,自有该管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们管理,怎么就成了勋戚们掌军?”

黄立极据理力争,“陛下,现今勋戚久疏战阵,将他们派到军中,若是胡乱干预,那不啻为祸大军啊。九边局势日趋紧张,祖宗既有成法,何必另起炉灶?”

“建奴窃据辽东十余年,文官掌兵事,解决了吗?”

黄立极郁闷,这个皇帝怎么油盐不进呢,让文官掌兵也是为皇帝好,文官掌兵会造反吗?历朝历代哪个文官曾举兵造反,武将不一样,那可是很容易就搞成军阀割据的。“陛下,国朝二百年来,无藩镇之祸,实赖兵部执掌军伍之事,无人可以专兵,还请陛下明鉴。”

朱由检已经渐渐有些怒气,这些文臣把兵权看得这么重,单单是为国家吗?更多地是看重文臣集团的权力,他们据理力争的完全是不想让武人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罢了。

朱由检半晌无语,就这样与阁臣们僵持着,旁边王承恩有心想打圆场,刚说了句“万岁”,朱由检瞪了他一眼,王承恩立刻噤若寒蝉。

“朕知道你们心中所想,如今我大明与两宋何其像,文臣掌武事,国朝武人低下、军力衰微,如今建奴、蒙古在侧,诸君难道不怕宋末之事重演吗?”朱由检想了半天,最终说出这段。

黄立极目视施凤来,意思别光老夫硬来,你们也得表态,新上来的几位阁老一个个跟老僧入定似得,你当次辅就不能继续躲在后面。

施凤来也是没法,他为人圆滑,顶撞皇帝的事尤其不愿意做,但现在可由不得他,真让出兵权,内阁的用处也会大减,只能硬着头皮斟酌说道:“陛下,首辅方才劝说的,句句都是良言,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臣等以为即使用内官,也比用武人强,内官心向陛下,武人难保异心。”

施凤来想两边讨好,但这种原则的事儿,不是讨好就行的。

刚刚回朝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也是头一天见皇帝,对这一届的阁臣很不感冒,其他的事情不太愿意参与,但文武之争却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出班,“陛下,武勋近两百年荣享,早无武事之能,且其爵位超然,到了军中,即便总兵也无其职衔高,包括经抚,事权以何人为重,文臣饱读诗书,习圣人之道,皆忠君爱国,所以经抚各镇,能杜绝各地镇兵不受朝廷管控;内官监军,并无职衔,亦非常设,且内官除了陛下,无所依傍,若以勋贵为监军,勋贵多兼任五军都督府职司,又管边军,则事权过大,陛下三思。”

朱由检知道说服不了这些阁臣,也就息了与阁臣们据理力争的心思,近似耍无赖地说道:“那朕退一步,朕不派监军,九边之地,不再设经略,总兵也按祖制,非常设,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心中郁闷,皇帝怎么说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讲理呢,就这么见不得文臣掌军。这种事儿又不能妥协,谁知道黄立极破罐子破摔,“陛下,若是一意孤行,臣请辞。”

其他人互相看看,都没做声,前面四个好歹当了几年大学士,后面七个也才上任几天而已,跟着黄立极请辞,皇帝批了怎么办?

黄立极的心思很好猜,他自觉皇帝想要换掉他,所以干脆用这次文武之争退出给自己换个好名声,而且魏忠贤的事情迟迟没有定案,显然皇帝要拿魏忠贤做文章,虽然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但无论怎么想,也不可能把魏忠贤轻拿轻放,不若趁现在急流勇退,还可以体面收场。

既然知道黄立极的心思,朱由检早有对策,现在这种情况,断然否决,“黄卿在说气话,这次朕既往不咎,以后黄卿断不可再行如此。黄卿是内阁首辅,若是事有不和就要请辞,其他众臣岂不有样学样,朝廷大小事务岂不乱套,请辞一事,朕不准。”

黄立极心思电转,这次请辞也是对皇帝的一次试探,从他内心深处是绝不愿意辞官的,但是皇帝对他们几个旧辅不冷不淡,再加上魏忠贤的事到现在悬着,实在是让黄立极提心吊胆的,如果还能继续担任首辅,黄立极还真就是比较恋栈权位。

黄立极就坡下驴,“臣谢陛下,监军之事,臣无颜再言。”

其他一堆阁臣都心中暗骂黄立极不要脸,居然用请辞的方式躲过矛盾对立点。他无颜再说,那不是直接把其他阁臣暴露出来,这一批阁臣里真是一个铮臣都没有,若是像黄立极那样以辞职来逼迫皇帝,他们实在不愿,于是场面陷入诡异的宁静。

过了半晌,朱由检开始赶人,“此事朕再考虑考虑,卿等国事为重,先回去值守吧。”

施凤来知道自己必须说几句,否则出了乾清宫要被骂死的,他黄立极破罐子破摔,自己还等着把黄立极靠下去当首辅呢。于是又出班禀奏,“陛下不经朝会以中旨任命武勋,有失体统,臣建议将此事放在大朝会上共议。”

“那就如此吧,朕倦了。”朱由检语气平淡地说着,意思已经很明显。

众阁老只得灰溜溜地回内阁,至于回去之后串联,那就是后话,这种事儿,无论阉党还是东林,都不会坐视不理,任由武勋走向台前,分润文臣利益。

等众人走后,朱由检吩咐王承恩让他把张惟贤与成国公朱纯臣叫来。

两位国公联袂而来,路上已经问过王承恩,王承恩体会圣意,把黄立极等刚才觐见的事儿一说,两人都明白皇帝要什么。无论怎么看皇帝试探着使用武勋,这对勋贵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儿,必须得支持皇帝,路上两人就达成默契。

见到皇帝两人行过礼后,朱由检直入主题,“两位国公,朕觉得朝中勋贵多是军伍出身,就是两位的先祖张玉公、朱能公,也是随成祖南征北战才得到荣勋,张、朱两族世领五军都督府,殊荣无双,如今边事败坏,朕以为需要众多勋贵为国出力的时间到了,朕以抚宁侯朱国弼为监军是考虑朱国弼毕竟是武勋,家传渊源比朕的内官要强,既是勋贵就都是朕的亲戚,也可以放心,但内阁众阁老对此意见不同,极力反对,朕面对众议,也实在举棋不定,所以召两位爱卿来问策。”

这话说得漂亮,皇帝想用武将制衡文官的想法已经太明显。

张惟贤与朱纯臣对望了一眼,张惟贤当先开口,“陛下,臣总督京营,自小受先父督促,习练兵法,成国公也是一样,我等武勋皆有家传技艺祖辈相传,若论兵事,自是要强过大多文臣,但自英宗以来,都督府只管京营,边军边事这等原属都督府职司,皆调换给兵部,但兵部近年来用人颇为不当,杨镐书生用兵,才导致萨尔浒兵败,折损朝廷四万精兵,致使辽东空虚,熊廷弼、王化贞虚耗国帑,毫无建树,屡战屡败,若大军仍在文臣手中,只怕朝廷过些年再无可战之兵。”

事情没有张惟贤说得那么严重,其实这些勋贵比起文臣也好不到哪去,大家争得是权力,所以没必要说破,于是朱由检说道:“朕想在本月大朝会上讨论此事,不过文臣众多,都不愿勋贵领兵事,朕虽贵为皇帝也不能逆众意而行。”

朱纯臣知道表现的时候到了,当即开口,“陛下,此等事不必操心,臣等会在朝会上为陛下据理力争。”

朱由检满意地笑了,“卿公忠体国,朕心甚安,五军都督府还劳两位爱卿操心。”

这句话把张惟贤和朱纯臣听得心砰砰直跳,别看两人担任着大都督,实际权力确是没有,除了能收几个家将家丁,没有兵部行文,皇帝批示,两人一支兵马都调动不了。这有名无实的官爵两家人都多少代了,一直想收回来,难道皇帝肯让他们掌权?如果是这样,那无论如何都要把武勋的事权拿回来。

随后朱由检与他们闲聊几句便打发他们回去,至于大朝会,等着他们互喷就是,每次都是自己孤军奋战,朱由检都有些厌烦,这次虽然目的不是让武将完全掌握兵权,但必须得依靠武勋的力量,既然张惟贤和朱纯臣愿意带头跟文臣们顶牛,那就看场好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