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崩刘伯温人设开始做纨绔-> 第四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派系
换源:

第四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派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洪武朝堂上的君臣。

这大大小小的一群人加起来。

那浑身都是心眼子,一个个赛一个个的都是心眼。

满朝文武那都是算计!

李善长的反对自然就引起淮西勋贵培养的那群文臣们。

一个個那都是站出来跟着一起反对。

至于直接就是出身淮西的勋贵们。

此时大多数也开始站队。

就觉得跟着左丞相反对一定没错。

至于刘伯温这边的浙东文臣们。

多数都是御史大夫,要么就是在礼部跟刑部,甚至吏部任职的。

这国税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顶多他们希望薪俸能提到一点。

所以纷纷也都是跟着领袖代表刘伯温一起就是。

都是浙东集团的,老大什么意见,自己就什么意见。

一时间朝堂上就形成了三波。

赞同的。

反对的。

无所事事,无所谓的。

赞同的大臣之中,一个户部的官员,站出来,也跟着李善长,朝着陛下朝拜行了一礼,理直气壮的朗声道:“陛下,遥想洪武初年的时候,你就定下了不能超征商业税收,所以使得天下的贩夫走卒们,无不称赞道,陛下你体恤百姓呀!”

见朱元璋面上似乎露出欣喜的神情。

这个官员,更是进一步又道:“陛下在初年可就规定了各地商业的额度,不能与民争利,超征更是犯法,罪大恶极,单单就是洪武二年跟三年,地方官员们,也都压根没有像模像样的征收商业税。

根据浙江道御史的监察奏本,今年浙江金华的一年商业税也差七两,至于浙江一省的一年茶叶税也不过十四两!这都是浙江一省,经济可以快速恢复的基础呀!”

一个翰林院的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道:“没错,林大人说得都是可查的,相关记载,翰林院也都在同年收录《太祖本纪》之中,甚至翰林院整理后,也借鉴到《祖训录》之中,编纂其中,为的就是规定后世子孙们,一定要爱民如子,不可与民争利!”

紧接着又不断跳出来,反对这增收商税的官员们。

一个个那都是有理有据,还不忘夸赞朱元璋“心善”“仁义”是一位明君。

“我还记得,那是龙凤十年的时候,陛下当年,还只是即吴王位,就已经将官店在京者改为宣课司,在府县者改为通课司,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其——“三十税一”的征税原则,那个时候在京做生意者,无不称赞‘吴王圣明’!”

朱元璋的一开始政策自然是好的。

出发点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不简简单单就是一个因果关系。

因为从本质上来看,朱元璋的低商税才是是果,

而不是这其中的——因!

因是大明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要彻底的消灭商人的户籍。

全部纳入农民户籍。

这一点可以说是,从理论上来看,那就是商人都没有了。

所以能去收谁的税呢?

朱元璋要的就是各类户籍的人口本本分分的。

要的就是保证大明千秋江山不变色。

万年江山不褪红。

要的就是军户,民户,匠户们……等等,全部都是各司其职,老老实实的活着。

这个才是朱元璋的目的,也就是最为本质的一个因。

所以说朱元璋太聪明!

聪明到了一种不择手段的态度。

天生就是来干皇帝的料。

朱元璋最喜欢的书,无疑就是《资治通鉴》和听翰林院的大儒们给他讲前朝各类经验教训,从而来避开一切陷阱。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后世的子孙们,哪怕拥有他留下的“祖训”,依然还是做不到他要求的,你就简简单单做一个守成之主就好。

甚至一些皇帝还不着调。

枉费老朱的千年大计。

而且朱元璋的所有政策,从后世来看,似乎已经完全不适合明朝后期的经济情况了。

不过洪武年的朱元璋,距离明末已经三百多年了。

这个世间,哪有政策能一直管用三百多年的呢?

还不是后世子孙们不给力!

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可以说是能一成不变的。

同样的道理,套用来治国也是一样,因为也是没有任何的一套制度是可以传用万年的。

这样的道理,老祖宗们都已经深知了。

要知道商鞅,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一句名言:

——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显然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们,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愿意去学。

宋濂本身就是赞同改革的!

听着诸位朝臣们,不断有人跳出来反对。

见自己好友刘伯温居然还沉得住气。

当即也不管了!

第一个代表浙东这边的文臣们。

走出来。

行礼如仪,躬身一拜。

手持官牌,禀道:“启禀陛下,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制度,可以说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的制度,只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维持它一定时期的稳固的统治,自然也有着它的优劣的。

民间百姓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媒婆给你做媒,她也不包你生儿还是生女……诸位同僚们,却已经开始给我大明未来包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了?岂不可笑!”

太史公宋濂出来讲制度说历史,甚至还用民间谚语。

无疑就让在场的一些臣子们,不由得闭嘴了。

在人家太史公前谈论历史?

你是一个什么东西?

太史公宋濂渊博,那是当朝第一大儒。

如果说谁能日后流芳百世,成为文学大宗。

那首推就是太史公宋濂!

毕竟元史一朝之历史。

都是人家主持的!

谁能不服?

李善长神情有些厌恶的看向宋濂。

怎么皇帝不急太监急!

刘伯温不说话。

宋濂倒跳出来了!

朱元璋略有惊喜的看向宋濂问:“太史公,可是赞同改革?”

“臣赞同!”宋濂一拜,接着说道:“确实,我大明朝才刚刚立国,在这一片饱受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破坏、甚至十室九空的土地上,陛下初年第一年的时候,确实只能像那汉初文景之治时,所采取的政策一样——减税减税再减税!”

“嗯,没错,这是咱一个当初的考虑。”

“陛下当初政策没错,要知道不管是这三年多的社会经济,还是文化,都已经得到各方面的极大发展,大明正在全方面的走向繁荣!”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