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仙侠小说 -> 剑仙李白传-> 第二章 亲拂龙绣去其颜,结发束长冠
换源:
第二章 亲拂龙绣去其颜,结发束长冠
- 曲江池上,寒风凛冽,游人渐已散去。
唐玄宗双手背负而立,转过身,皱着眉,望着低头的高力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拂袖一甩,龙目一睁,呼出一口白气;“在大唐长安城内,朕要的人!尔等竟然寻不到?”
“皇上息怒!是奴才无能......话说这翰林供奉,也应身在翰林院,以供随时差遣,李白这厮,不知天高地厚,罔顾皇命,擅离职守,还望皇上严惩。”
高力士已经恨透了李白,心道;这小子不好好待着,乱跑什么,害的自己,花灯都没赏成,还要跟着受责罚。
玄宗并未回应,摆了摆手,示意退下。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嘛?快去找!“高力士退下桥边,对几个奴才喊道。
看着人流渐渐稀少的曲江池,唐玄宗仰着头,龙目一闭。
罢了,想这小李子,不想陪朕,上次叫他来赏牡丹,尔等将其冷水泼面,让他当了湿仙,心生不快,故意躲去?
只可惜了今夜如此胜景,没有此子作陪,朕也倍感无趣。
捏了捏略显疲态的杨太真,玄宗下桥而去。
起驾!回宫!
杨太真眼含微波,怅然若失,李道友今夜是不来相会了......
回想去年,沉香亭初遇。
这斯,忽被圣上召见,众力士,举其入亭,一袭白衣,却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竟早已喝的伶仃大醉,人事不省。
原以为圣上雷霆之怒,牡丹花下,又要多一口刀下鬼。
没成想,圣上微微一笑,命奉膳局调羹,令力士以亭中湖水泼面,待其双手乱抓而惊醒,见圣上立于前,遂俯首叩拜,语气却甚是不悦;“微臣!翰林院李白,叩见皇上,皇上~万年。”(注;唐朝称牡丹花为木芍药)
圣上竟未计较。亲拂龙绣去其颜;“爱卿受惊了,来,喝了这碗羹,好生歇息,朕还需借汝才学,为这新曲美景填新词!”
李白感帝之厚爱,亦借着酒兴,遂敞衣结发而起。
“臣惶恐!谢圣上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杨太真发觉,李白所言,句句肺腑。
陛下还是深得驭人之术。李白亦是聪慧之人,普天之下,亦有谁?能让玄宗为其擦脸。
再观其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目若猛虎,双眸照人,一袭白衣虽然湿了,却更显得潇洒豪迈。
情不自禁,看的有点痴了。
好一个风流人物!
姐姐?你的道心怎么乱了?
杨太真身边一名贴身侍女轻微传声道。
不好,杨太真猛然惊醒,暗道惭愧,自筹也是见多识广之辈,怎么会因为一个人失态。有辱斯文。
见出言宫女,拂袖掩面偷笑,随传音道;玉环不可造次,莫让周围诸人发觉我是乔装打扮假冒于你,姐姐方才在修炼,他们过来了,你不可再出声。
名叫玉环的侍女暗暗吐了吐舌头。
“爱卿,这是朕新近结识的道友!杨太真。此情此景此妙人,汝便作诗一首以应此景。”
顺着玄宗所指,只见一人身着道袍,白衣如雪,头缠玉带,英气逼人。
“微臣李白,见过杨太真,还请杨道友恕罪,臣...酒醉...糊涂,竟...未发觉...杨道友...也在此处。”此时杨太真并未立为妃,还是出家人身份。固李白并未跪拜行礼。所称也是其道号。
这就是让大唐皇帝甘冒天下大不讳的杨太真?今日一见,英姿飒爽,温良如玉,风姿卓鹊,闭月羞花而又落落大方,传闻此女,当年嫁给寿王李琩为妃,婚后二人恩爱异常,然李琩之母武惠妃仙去,惠妃在时,深得玄宗宠幸,斯人已去,怅然若失。
一日,唐玄宗感怀惠妃故居,偶遇李琩之妻杨玉环,惊为天人,遂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观此女颇有仙缘,特敕书杨玉环出家为道士,道号“太真。”名为出家,实际上更是便于私会。
想来守道五年期满,业已还俗,此女正当宠,还是小心为妙。
李白思量一番,便作揖等待回应。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杨太真神情一滞,顿时醒悟,玉手微抬,含笑平静的说道;“见过李道友,素闻道友少时,在蜀中师承“东岩子”,在江陵又与天下道首“白云子”司马承祯神游八极。只可惜小女子仙缘福浅,未能得见二位仙师。幸闻道友已入翰林院,还望道友不吝赐教,为小女子在修道一途解惑。”
李白心道;吾师身名两埋没,功业一荒芜,此女竟也知晓,难道...她真有道心?李白自入宫以来,深感修仙一途,知己难寻,见杨太真一女子竟然知晓东岩子,不禁对其好感大增。
“李白惶恐!杨道友若不嫌李白愚笨,当效犬马之劳,愿事君之道成,荣亲之道义。为杨道友证道成仙。”
望着一双虎目照人的李白,杨太真亦微笑作揖;“劳烦李道友日后,深入交流一番。”
唐玄宗爽朗一笑;
“不错,爱卿,朕早年亦邀“东岩子”来长安一叙,可惜未得一见。司马子微亦为帝师,可惜他老人家仙游多年,汝二人皆是修道之人,自当亲近一番。来人,上笔墨纸砚。”
众侍女着绿袍荷花裙,躬身将各物品,呈于沉香亭石桌上......
“容微臣赏花片刻。”
李白敞着衣衫,背负双手,沿着兴庆池走了一圈,远处,只见杨太真立于百花之上,似是百花领袖。虽是一身白衣道服,依旧美得不可方物。李白暗暗称奇,这杨太真,与传闻中颇为不同,眼中浩然正气,似是心智坚定之辈,且目清明眸,不似历经人事。
睹物思人,当年,她也是这般睿智而又自信的绝代佳人。只是.....
一阵晚风袭来,李白被风吹醉,
闭着双眼,沉醉其中,浑身一颤。“哎?有了!”
遂折返回沉香亭。
路过杨太真,李白目不斜视,看向远处,昂首阔步而过。
待要坐下动笔,感到双靴已湿,想来是方才被力士泼水所致,衣衫湿了不怕,风可以吹干,这鞋湿了终究是难受,借着酒劲,命高力士为其脱靴。
李白心道;因你而湿,由你解下,也不算辱没你这狗奴才。
又感笔墨不足,“既然为杨道友赋诗,还请道友捧砚磨墨。”
杨太真以目示玄宗,玄宗抚须微笑点头。
杨太真遂捧墨而上,专心研磨。
李白左手抚膝而卧,右手缓缓高举,一名宫女双手持笔而上,将笔轻轻放于李白指上,遂弓身退下。
李白看了一眼这杨太真的贴身丫鬟,暗暗称奇。这宫女虽面貌普通,却双眸含春,似狐非狐,似魅非魅,风流与大气尽然皆融于一双眼眸中,竟还敢与自己对视。且与杨太真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李白摇摇头,心中莞尔一笑,连杨太真的一个侍女都敢直视自己。
李白闭着双眼,借着酒劲,泼墨一挥;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杨太真读罢,浑身如电击一般,颤抖不停,轻咬蓓蕾,美目流转闭合,双眸不禁一湿,俩行深情泪,不禁落了下来。心道;李白不愧为大唐第一深情奇男子。好在众人注意力都在诗上,无人发现其双眸微湿。
好诗!好诗!玄宗亦是大为欢喜,捋须点头称赞。
唯高力士心生不快;想太子在东宫时,尚称其为兄,诸王公主皆称呼“翁”,驸马们称其为“爷”。李白这厮好生无理,竟敢让咱家脱靴,还有这什么破诗,肯定是提前准备好的。
高力士遂跪倒在玄宗面前,把李白夸了个底朝天,央求杨太真令李白再赋诗一首。
李白对于高力士,自是不屑一顾。仰着头,双眼一直紧闭,似是沉醉于诗中。
杨太真眨了眨眼睛,将泪水逼回,对于李白之才大为震惊,又想看看此人还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遂起身对李白;“小女子修道时,常闻李翰林是天上的谪仙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厚颜之下还请李道友再赋诗一首。”
言罢,自觉不好意思,俏脸微红,好在夜深了,无人瞧见端倪。
“微臣荣幸之至。”李白虎目一睁,二人双眸相视。
大笔一挥;一首《清平调》其二、三浮现在众人眼前。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此去经年,恍如昨日,之后的每一个深夜,杨太真都会悄悄捧出这首诗,独倚栏杆外,在皎洁的月光下。
傻笑......
轻抚着每一个字迹。
好一个双眸照人的李太白!
......
直到方才,被玄宗捏了捏脸蛋,杨太真才回过神来。
“陛下,好美的花灯,臣妾竟看的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