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何以言故,心之所往-> 问(5)
换源:

问(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他就得有犯错的时候。错误本身是无法避免的,而决定它概念的是我们如何去在心里边下定义。

犯错的对象可以是大,也可以是小。错误,它是有范围概念的,但这也取决于犯错人或者旁观者在内心里对错误事件的理解。这种理解既可能有偏义,又可能客观公正。

这种理性认知是我们人类群体每人皆有,又每人不同的技能,是先天存在的对事物认知的衡量标准影响下的结果。例如初生婴儿知道在熟悉的人面前展露笑脸,在陌生的人面前嚎啕大哭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这便是先天存在的对客观好坏的评价。再比如,好氧细菌能趋利避害,变色龙能够变色来自我防御,在猎人举枪时动物懂得躲藏……这些都是较平常理性认知的例子。

那么理性认知与犯错有什么连续呢?

首先,我们给自己下了犯了错误的定义,这个结果是来自我们理性的评价。我们总以为事情应该像我们事先预料的那样发展,可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甚至背离事先的想法。这就导致我们以为“错了”,那么实际上有没有错,或许错没错总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它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理性认知,又受到旁人的影响,再由环境因素引发。

错误是以人心为根本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惯性思维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孩子,他们一定有过犯错误被责骂的经历。如果一个孩子打碎了盘子,那他一定会第一反应觉得自己做错了,毕竟盘子是有用的东西,能够用来盛饭菜,百利而无一害,如今盘子给打碎了可如何是好!在我映象里,小孩子打碎了盘子是一定会挨一顿骂的,紧接着还可能被打一顿,于是这些行为便成了孩子永不可忘记的东西,他们会再一次牢记:打碎了盘子就是犯错,甚至会加上一个概念,那就是:碎了盘子,很好!等着挨骂吧。

于是潜移默化下,打碎盘子似乎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打碎盘子就等于犯错,就等于要被挨骂。在他人意见的影响下,碎盘子这件事确实成了犯错的绝对事件了。可真相是否如此,我们来看看外国一位父亲阿·达的教学案例。

“我是个艺术家,我知道如何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快乐。”阿·达这样说。

他和女儿艾琳有时会进行碎盘子的游戏,将白瓷盘用颜料涂抹后摔到前方地上,再用摄影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瞬间。可以看到,在图片中,近景盘子摔碎的一瞬间,像是一朵白花散落,绽开几滴白色。

艾琳说:“我从不认为摔盘子是在犯错,相反,有时候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就算是平时如果我摔碎了盘子,爸爸也不会责怪我,他只会说一句:‘噢艾琳,现在可不是盘子们为艺术献身的时候。’”

当询问她认不认为这是犯错时,她想了想,脱口而出:“这怎么能算是犯错,不过是打碎了盘子而已。错误的根本应该是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没错,我们听到了,对错误的认知往往能决定错误是否存在。艾琳以为碎盘子这件事没有在犯错范围内,她以为犯错的对象应该是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而就是这样的态度决定了她有面对摔碎盘子如此轻松的心情。

事实证明,错误的认知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长期忍受贫穷拮据的生活,到最后可能以为花太多钱都是犯错,这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之错与不错常在于我们自身,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它们本身的发生,但我们可以从内心是淡化犯错时的消极感受,进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从另一方面讲,对错误认知过于清晰,错误领域过于狭小,错误对象过于广泛未尝不是一件坏事。一位男子到某公司求职,由于曾一度被母亲说教礼仪而认为在公共场所吸烟是犯错,故而在他与另外一名竞争者同坐大厅内时,另一名竞争者在吸烟,他却无动于衷,正是这个意识让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所以说错误领域狭小未尝不是件坏事。

可是对于任意事情都认为是在犯错,那么人就有可能变得畏首畏尾,胆小如鼠,甚至越挫越败,走上自卑的低谷,脱离不了犯错这个事实的干扰。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该正确认知犯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谁都有犯错的时候。

错误本身并不令人讨厌,而真正令人讨厌的是犯错后不敢面对的那股低暗情绪,有时候可能影响到我们对事情的正确认知和处理态度。

换句话说,犯错时与错误斗争不如说是与心魔斗争。一件很小的事情,一个很平凡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若是被你认知成了错误,那恭喜你,成功地输给了你自己的心魔。

曾有一个小女孩因为画上不小心给沾了墨渍而嚎啕大哭,面对自己所犯严重错误而自责不已。可是她的父亲却只简单在“错误”上勾勒几笔,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花猫便跃然纸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错误往往不一定含着绝对意义,它也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谁能说今天所犯的错误不是明天的幸运呢?积极的眼光看待它,其实错误没那么可怕,难的是战胜自己那刻意追求完美的心态,或者是不尽人意时自己的怒火。

写于2019年8月10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