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围屋情-> 第24章:考中贡士光宗耀祖
换源:

第24章:考中贡士光宗耀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春儿,我派两几个人陪你进京考试。”徐明光跟刘世春商量进京考试事宜。

“一个足够,不要多人。”刘世春回答。

“那好,我派手下最得力的李伟陪你去。”李伟三十出头,高大魁梧智勇双全,常常跟老板出差办事,是徐明光最得力的助手。

他们轻车熟路二十几天就赶到了京城,在贡院不远外找了家旅馆住下。

离考期还有二十几天,刘世春把自己关在房间,认真复习功课。李伟呆不住,每天都要出去逛京都集市,考察市场行情也顺便打探考试的动态。

父亲去世的事,刘世春还蒙在鼓里,连个噩耗信息都不曾获取。他还在认真备考,准备用实力争取功名。

一日,正在读书的刘世春觉得心烦意乱、沉沉欲睡,就想出去走走。

刘世春走到街上,听到前面传来一声怒骂。他迈腿前去观望,发现包子铺老板正对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破口大骂。

他向人打听了原因:这些衣衫褴褛肮脏邋遢的乞丐每天都到包子铺乞讨,往来的人们看到乞丐好生讨厌,便不想前来买包子。

包子铺老板曾几次跟乞丐商量让他不要再来,乞丐却依然我行我素。就在刚才,包子铺老板终于动了肝火,对乞丐破口大骂,险些就要拳脚相向。

刘世春见乞丐可怜,就上前劝阻,买了包子送给乞丐,并给了些碎银叫乞丐走开,不要影响人家做生意。

刘世春扶乞丐的时候,发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竟然是个残疾人。刘世春让乞丐蹲在屋檐下,看着他把包子吃完。

“好人啊!难得的好心人啊!”乞丐赞叹不已。

乞丐吃完包子,看见刘世春还没有走开,索性闲聊起来:“其实我是故意搅场,不让这间店好好做生意。”他接着说:“你还不知道,这家伙是地痞恶霸,专欺负穷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乞讨者,看见就吆喝拳打脚踢。晚上还结伙地方恶霸欺男霸女,坏事做绝不得人心。”

“我看你是外地人,住在哪?”乞丐问。

“我就住在前面的旅馆”刘世春指了指。

刘世春来到京城除了看书写字很少出门,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能搭上话。人分三六九等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刘世春也不嫌弃乞丐多管闲事,把自己的情况如实相告。

乞丐听完对他说:“你今晚通宵别吹蜡烛。”

“为什么?”刘世春心生疑惑,便开口询问乞丐。

“那间店隔三差五会有跳梁小丑蒙面偷盗客人银两。你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不要睡的太死。估计小偷看见有亮光就不敢进来。”乞丐提醒道。

“你怎么知道会是今天晚上?”刘世春好奇地问。

“今天住进来的都是像你们这些有钱人啊!”乞丐说完笑了笑。

刘世春佩服乞丐的推理。他们走街串巷见多识广情报应该可信。

晚上,刘世春一夜没熄蜡烛,躺着床上看书。

第二天,隔壁旅客都说昨晚进贼银两被盗。有的旅客还号啕大哭,说自己没有了银两不能活;有的与店小二吵了起来,说店家没有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刘世春震惊不已,这才明白乞丐的苦心。

会试的日子到了。读书人在这个紧要关头心中都会紧张激动,患得患失就此一举。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

刘世春走进考场,对照自己的考号走进答卷室。

每个考生安排一间斗篷答卷室,那里有文房四宝还有一张答题的试卷。考试时,考生不准说话,外面有侍卫看守。

会试分为三场考试,分别在农历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尤其重要的就是第一场,决定成败在此一举。

第一场考试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考题是这样写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七章·述篇》。

刘世春在赣州读书的时候,老师对八股文的答题方法讲的很到位,对此次考试启发很大。

刘世春认真推敲题目,对题目进行破题(相当于现在考试的审题),提炼出问题的精髓和论点。根据题目分为两部分,前后各破一点。前面重点破“藏”,后面的“示”对应“行”。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然后根据题意选角度。他知道从《四书五经》之中立意没有绝对的正误,只要言之有理且能自圆其说,内容上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又不偏离考试主题。这样的文章才能是一篇好文章。

刘世春拟订了文章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下笔,字字珠玉下笔如神,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巨作。他读了两遍,修改了几个词语,觉得满意就走出答卷室。

第二场是考核论、章、表、论、判、诏、诰;第三场是考核策论和试经史。其实后面两场是走个过场。第一场相当于如今某些考试的笔试;二、三场相当于复试,占考试成绩的比例很小。

其实,第一场考试的成绩就能分高低;第二场考的是应变能力;第三场相当于现在的面试,给考官的印象分和人情分留下来空间。

李伟这几天规矩了许多,起居住行服务得妥妥贴贴,鞍前马后想得周周到到。这是他的职责,老板曾反复嘱托要尽其所能确保考试成功。

第三场考试结束,刘世春走出考场。李伟迎面走来,询问了考试情况。刘世春含糊其辞地说:“我也说不出来,感觉监考官对我有成见,专提一些古古怪怪的问题。”李伟知道,虽然刘世春博览群书,但考官的提问超出想象范围就难免失误。

“也好,我基本能应对,自我感觉良好。”刘世春自信地说。

李伟知道,监考官是给考生信号,如果不送礼考分会往下拉许多。老板在来之前已经交代,当花的银子就得花。

“少爷,看来我们免不了要去拜访这几位考官。我们晚上去走一趟吧!”李伟提议道。

刘世春回答:“不要,我要靠实力考取功名。如果自己没有真本事,将来走出社会也可能被淘汰。”

“我不想考取状元、榜眼、探花,只要榜上有名考取个贡士就满足了。这样也是光宗耀祖对得起父母和义母。”刘世春不同意送礼。

当时的科举考场是非常的腐败,就算你再有才华实力,也要给主考官送礼博取他的开心才能打高分,尤其是第二、三场考分,没有基本的衡量标准,全由主考官说了算。

刘世春是个正直的人,看不惯考场的腐败,也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他不想放下身段去讨好主考官。他也知道自己身无分文,虽然义父吩咐随从带足了银两,毕竟不是自己的钱,也不想花重金去换取功名。

刘世春和李伟住在旅馆等待考试结果。这时候每位考生

都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害怕自己功亏一篑名落孙山。

刘世春像千斤重担落地,在房间除了看书就是睡觉,不太关心自己的成绩,也许是胸有成竹很有信心,也许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李伟则不同,担心榜上无名回去不好交差。老板会怪责他没有做好后勤保障,尤其是没有疏通关系打通人脉。

终于出榜了,贡院门口挤满了人,有笑又哭,有的大声呐喊忘乎所以。李伟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在第一张红榜第三行找到了刘世春的名字。李伟数了数是第十二名。

“中了,中了,考中贡士啦,榜上有名啦!”李伟像小孩似的喊着、跳着、跑回旅馆向少爷报喜。

“第几名?”刘世春脸上看不出多少惊喜,只是淡淡地问了问。

“十二,第十二名。”李伟拍了拍刘世春的肩膀,说:“你真行!没有给我们丢脸。”

这次会试考中了,称为贡士。朝廷会从贡士中选一部分优秀考生参加殿试。刘世春的名字也在其中。

皇上会亲自参与殿试的监考与阅卷,这样的成绩比较实在。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有若干名,第一名称为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也有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殿试在会试出榜两个月后举行。那些有资格和没资格参加殿试的,甚至那些落榜的考生都不想回家,要看殿试的红榜,揭晓状元、榜眼、探花的神奇人物。

九江。

“大哥,我该什么时候写信京城,把世春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他?”徐明光内疚瞒了世春这么久。

“我估摸着京城会试已经结束,现在寄信过去应该不碍事。但要把信寄给李伟,吩咐他事情没结束不要让少爷知道。”管家摸了摸胡子说。

徐明光听了管家的话觉得有理儿。

晚上,徐明光写了一封信给李伟,把世春父亲去世的事作了简单叙述,并嘱咐他在考试未揭榜之前不要让世春知道。

京城。

李伟收到信的时候,刚好刘世春出去了。他拆开信,发现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是给自己的,另一张是写给世春的。李伟看完信,把信纸折好塞回信封,放在自己装衣服的背包夹层。

有一天上午,李伟出去逛街了,刘世春一人在房间看书。他发现想看的一本书不见了,找遍了房间的各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当他翻找李伟的背包时,发现了义父寄来的信。

刘世春看完信后瞬间目眩神摇跌坐在地号啕大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