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汉家霸业-> 第三十七章 成立皇家医药农林学院
换源:

第三十七章 成立皇家医药农林学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孙慎行被拖死狗一样拖了下去,丁绍轼和朱延禧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朝局也愈发看不懂了。

回到文华殿,刘若愚就将太医院院使傅懋光带了进来,一众大臣还在好奇傅懋光来此作甚,难道有人被这老头医死了?不应该啊,这傅老头水平还可以啊。

“给傅爱卿赐座。”朱由校说道。

傅懋光道谢后坐下,刚坐下,刘若愚就在朱由校耳边低咕一声,朱由校点点头,刘若愚就走了出去。一众大臣满是不解:皇帝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朱由校说道:“诸位爱卿稍安勿躁,朕还有几位客人,对朕,对大明都很重要,甚至关乎百姓生死。”说完看了一眼武之望。

武之望若有所思,精神抖擞。

杨鹤、朱国祯莫名其妙的看着武之望,来的是你亲戚?

片刻之后,刘若愚带着几个老头进入文华殿,傅懋光瞠目结合看着其中一人,武之望心中大定。

“草民陈实功、王肯堂、吴有性、张景岳、赵献可、李中梓、沈之问拜见陛下。”

“免礼,赐座。”

“谢陛下。”

七人成圆弧状坐在朱由校对面,傅懋光直勾勾的盯着陈实功。

朱由校笑道:“看来这群人中有傅爱卿认识的人啊。”

傅懋光收回目光躬身道:“陛下,臣与陈实功相识。”

“哈哈,如此,陈实功,就由你开始介绍下自己,着重说说的擅长什么。”

“是,草民。。。。”

陈实功,江苏南通人,外科学家,1617年编著《外科正宗》,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

王肯堂,金坛(今属江苏)人,擅长伤寒、外科、眼科,著有《伤寒准绳》、《疡医证治准绳》、《证治准绳》。

吴有性,江苏吴县人,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要到崇祯末年的时候他成书的《温疫论》才被后人熟知。

张景岳,浙江绍兴人,在整个中医理论发展史中,张景岳的医学思想体系居有重要地位,代表着中医理论的新的发展阶段。活用古方、长于温补,著有《类经》,它是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系统的一次分类编述和注释。并开始编撰《景岳全书》。

赵献可浙江宁波人,属于温补学派。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

李中梓,上海浦东惠南镇人,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

沈之问,其先祖沈怡梅、父沈艾轩抄存若干治麻风之秘方。至之问于麻风一证,致力尤深。于麻风证之病因、辩证。治疗,均有独到见解,提出麻风证名三十六种,列风药八十余种,更善用大风子。其经验均载于《解围元薮》。

总的来说,各有所长,但朱由校最看重是外科和瘟疫论。

傅懋光皱眉问道:“陛下莫非是想将几人纳入太医院?”他都想离开医院的人,怎能看着同行入这个火坑。

朱由校笑着摆手道:“傅爱卿多虑了,朕只是想到天下百姓缺医少药,多少人因得不到救治就英年早逝,多少人缠绵病榻最终得不到医治就痛苦离世,朕每每想来就心如刀绞,都是朕的子民,何以受如此煎熬。”

朱由校说着已红了眼,眼中蓄着热泪。

“陛下仁慈。”

傅懋光茫然,那你要干啥?

“当今之世,缺医少药,朕意,由内帑出钱建皇家医药农林学院,专门研习医术、教书育人,为大明百姓培养更多治病救人的大夫。”

朱由校在一片错愕的目光中,目光灼灼的看着傅懋光、陈实功等人道:“而你们八位,就是学院首任教授!”

不管怎么说,皇帝这是为了万民,他们当官的也能得到好处,于是全部跪下:“陛下圣明。”

“起来吧。”

傅懋光激动的直打摆子,自尧舜以来,如此重视医家的皇帝,只有陛下了吧。这武之望肯定知道什么!难怪他刚才精神抖擞!这老不死的,同为医家,你就不能透露下!

武之望没起来,他记得那日与陛下说得事,于是主动说道:“陛下,臣也算半个大夫,臣在家乡行医多年,发现女子碍于礼法大多得不到有效医治,臣家中尚且如此,何况寻常百姓家?且如今擅于妇科的大夫渺渺无几,然天下女子何其多,大明立国至今仅有景泰年间谈允贤一位女医。”

武之望直身握着笏板肃然道:“请陛下怜悯天下女子,在医药农林学院中专门设立女子学院,以解女子疾病之忧!”

陈实功、王肯堂、吴有性、张景岳、赵献可、李中梓、沈之问和傅懋光又激动的跪了下去,秦良玉更是不要膝盖似的噗通跪下,眼泪滴落店内金砖上。

出乎朱由校意料的是,在他印象中相对固执的丁绍轼、朱延禧也没有任何犹豫跪下。

朱由校感慨:看来大家都深有感触啊,在这个年代活着已是不易,再有疾病的话,简直生不如死啊。

“武爱卿所言不错,朕也有此意。如此,专设皇家女子医药学院,就挨着皇家医药农林学院。众卿平身吧。”

“谢陛下。”

“学院是学习的地方,是为国为民的地方,不分贵贱,不是攀附权贵的地方,也不是欺辱贫苦者的地方,一经发现学业不正,只为阿谀奉承,或存在欺辱同窗者,赔礼道歉后,留校察看一次,再犯者,逐出学院。”

“陛下圣明。”

待众人坐好,徐光启问道:“陛下,若臣等没有听错,您说的是皇家医药农林学院,不知这农林二字?”

朱由校收拾下心情笑道:“听闻徐爱卿也精于农政,看来所传不虚。”

一众大臣竖起耳朵看着朱由校,朱由校继续说道:“农政关乎一国安危,诸位都是博学之人,想必也知道不同时代五谷所指的粮食并不一样。”

朱国祯道:“陛下所言甚是,《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可见一班。”

朱由校点头道:“朱爱卿所言非虚,前些时日任命几位屯田官,让他们推广西洋而来的麦米、番薯和马铃薯,可见粮食种类并不是固定,西洋或许还有许多我朝没有见过的粮食。”“而稻这一作物,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亩产也不断提高,可见通过百姓的勤劳培育,亩产也会变化的。”

“朕的意思是,让专门的人培育农作物,研究新的粮食,为大明不断提供优质和新的粮种,一来增加亩产,二来增加新的粮食种类,若哪一日因干旱、洪涝等天灾导致小麦、稻米减产,其他粮食也可补足不足,也可丰富大明百姓的餐桌。”

徐光启赞道:“陛下深谋远虑,大明百姓之福也。不知陛下所说的林是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