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玄幻小说 -> 我在原始兽世求生那些年-> 43
换源:

4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两人带着十几只蚕茧回到还未完成的陶窑附近,两个被留下的小孩尽职尽责地看守着燃烧的火焰。

空背篓尽数被采集队的其他成员给带走了,白藜和雪只能找了一只木制的水桶把怀里的蚕茧放下,在陶器烧出来之前,这些蚕茧暂时还没有办法发挥任何用处。

白藜的记忆里其实也没有过处理蚕茧的具体详细资料,她不知道这些蚕茧摘下树后能不能堆放在一起。

为了以防万一,让雪先把这一桶蚕茧拎回了部落,自己跑去抱了一大把细枝,找了块差不多的地方,先把细枝铺上,才把蚕茧一个一个的放在了上面。

这样不挤不压,上下也都透气,要是这样还能出问题的话那白藜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铺好了蚕茧,白藜蹲在旁边开始算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

木薯还在泡着,还要再过几天才能吃,因为弓箭都没做出来,泡出来的那些水也没什么用,暂时处于不怎么用管,一天抽空换上几次水就可以的状态。

陶窑这次建的比较大,今天估计是干不了了,明天还得再看看。

部落里的木桶现在其实还不太够用,但暂时也抽不出人手来干,实在没办法火甚至找了狩猎队晚上吃完饭的时间,拉着大家做活。

这样干效率虽然不高,但八九天下来一个人也能做出一只,对部落来说人手一只是完全够用的,甚至有些多,所以虽然暂时不够,却也不需要操心,过几天就可以解决了。

筐子同样不够用,但做筐子得晾树藤,这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暂时没法解决,所以也不用操心。

食物储备因为新发现了河里的鱼这一食物来源,所以始终稳步迅速上升,这样下去冬天如果不比现代的冬天长出太多的话,一人一天三顿估计也是供得起的。

部落甚至破天荒的为食物储备又多开辟出了一个山洞——虽然现在的食物储备还没有多到可以装满储备区,但只要这个势头继续进行下去,任谁都看得出这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这个消息才是自白藜来后最让部落激动的消息。

筐子虽然方便又能提升效率,可植物毕竟不是赤那部落的主要食物来源,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希望自己可以不依靠使用植物活下来,赤那部落几乎每个人都讨厌植物。

水桶虽然带来了方便以及很大程度的安定,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或缺的,没有的话大家跑到河边喝水,这么多年也过来了。

只有食物,这才是大家的命根子,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食物的问题得到解决让大家很难不感到激动。

所以在赤那部落白藜这个新到的巫医甚至远比两个老巫医的地位都要高不少,只是这一点白藜自己还不清楚罢了。

她现在还在考虑之后还有什么事情要做,手边的事情暂时都做不上,可要真掰着指头一个一个数,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部落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去了。

白藜想着陶窑都做出来了,那也该烧炭了。

烧陶就应该有碳,烧陶的温度也要几百度,其实一般烧木头是烧不出来的,白藜上次拿木头做实验也只是低头硬干,抱着试试的心态硬往下莽,对于成不成心里是完全没底的。

现在成了那也是纯属意外,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世界的木头比较特殊,但无论如何木头绝对不是烧陶的最好原料。

碳肯定是要搞的,就算这个世界的木头真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烧起来的温度也肯定赶不上碳。

就算烧陶真的用不上,那也还有别的事情可以用得上呢。

何况碳还烧得久一些,大不了冬天留在部落里面用,部落里的通风状况其实还算良好。

正因为此在雪的口中部落的冬季格外的寒冷,所以烧出来的碳总是用得上的。

但烧炭这事儿说来也烦,因为烧这玩意儿也要搭窑,而且这东西是要比陶器还要费时费力的,它毕竟不能像陶器一样可丁可卯烧一件是一件。

碳是消耗品要烧碳肯定要一次多烧,这样建的窑肯定也大。

而且烧一次炭费的时间其实很长,就白藜所知的理论知识,炭烧完还要封窑,封他一周以后才能开窑通风,通风还要三四天。

这么一轮折腾下来,就算不算搭窑的时间烧一次炭恐怕也得用上半个月。

而且这东西还不能试,是一次半个月谁顶得住啊?

现在虽然才初秋,但算下来真烧不了几轮碳,基本上是没有失败机会的。

所以这事虽然乍一听好像要比烧制陶器还要容易不少,但实际上做起来其实远比制陶要麻烦的太多,失败压力也要更重。

白藜在心底盘算了一下,搭窑坑肯定是不现实的,以部落现在的生产力,就这么几个人能用的情况下且不说这么大的窑坑要搭到什么时候去,但是能取到的材料都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窑坑。

要是烧出了砖还好说,可现在大家用的材料还是泥巴和草,想靠泥巴和草搭成这么大的窑坑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自己搭坑这一条路子是完全走不通的,只能换一条路去走。

白藜记得自己曾看过什么烧制其它东西的纪录片里,哪里的窑坑都是依山而建,通过掏空小部分山体来当做窑坑。

如果部落附近能有这样的地形的话,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如果找不到这种地形的话,烧炭这件事情也只能暂时搁置了。

唉,人手不够啊!

现在兼顾着白天采集晚上捕鱼插空还要给她干活,采集队已经是忙得连轴转了,再给他们多排一个活,势必有一份工作要放下。

晚上捕鱼的工作已经成为了部落一大食物来源,这肯定是不能放下的,但采集来的植物也是维持大家生理健康的重要元素,也不可能不干。

只能再和火商量商量,看看捕鱼的活能不能让狩猎队的成员狩猎回来之后分成几组轮流接手了,反正做桶这件事情过几天也就结束了。

因为其它的活短时间实在是抽不出手来干,如果不能把工作分出去的话,今年烧炭这件事情也就可以放下了。

这种战线特别长的活做晚了还不如不做。

希望今年能把这事给办出来吧。

碳这个东西硬说其实不是刚需品,毕竟没有碳陶器到底也是烧出来了,只这东西用途广泛,提前搞出来总是不出错的。

现在时间也不早了,白藜估摸着一会儿采集队和狩猎队就都该回来了,就没再出去,和雪一起把山洞大厅里的篝火都升了起来。

坐在平时呆惯的篝火边上,白藜拿了两根新木头从火堆里挑了一只烧剩下的碎木炭出来在地上写写画画。

她画画技术并不怎么样,但反正目的也不是为了画出什么艺术大作参加画展,画个最基础的轮廓形状的水平还是有。

大概画了几个差不多能掏出窑坑的地形出来,白藜用胳膊肘拐了一下雪,问他:“赤那部落的周围有类似于这样的地形吗?”

用简单的图形和轮廓表达地形总是会有些抽象的,但白藜知道雪可以理解。

这帮兽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都非常好,不知道是天生的,或是因为习惯于在采集狩猎的过程中模拟环境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总之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都相当的出色。

在制作陶窑的时候白藜在地上曾画过最基础的构造图,画的很拙劣,她自己都觉得很拙劣,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结构的话,这张图会很难理解。

但即便是如此拙劣的绘图加上白藜笨拙而又抽象的描绘,大家还是很快就理解了她的意思。

从那一刻起白藜就意识到兽人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都相当的优越,而雪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甚至不需要她的解释,仅看上一张拙劣的构造图就能把白藜想要的效果猜出个七七八八。

所以白藜并不担心雪看不懂自己画的粗糙的仅由线条和简单图形构成的抽象地图,她很清楚他能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

而雪也确实能,他在脑海中快速的搜索着周围的地势,终于差不多找到了两个勉强能对上号的,于是指着其中的两张小小的半个巴掌大的地形图点了点头:“有类似这两个的。”

太好了!事情的发展比想象中要顺利的多。

她狠狠点了点头,“我们明天去看看!我要看看那里的具体构造和土质情况!”

雪愣了一下,他知道白藜既然问了,那肯定就是有相关的计划,但却没想到这么着急,“怎么了,要做什么事?这是很急的吗?”

他需要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以及这件事情的紧急程度,因为采集队的时间确实已经排不开了,他需要根据具体事情来进行判断调整。

白藜点点头,“确实挺急的,我想要烧炭,这东西非常耗时间,如果慢了的话在入冬之前恐怕就搞不出多少了,那样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说完她又跟雪解释了一下碳这个东西大致的制作流程以及各方面的优缺点和使用价值,顺便又说了自己的打算。

那确实要赶一赶时间,雪听完也在心里赞同了一下,如果狩猎队能把捕鱼的事情接过去的话,那也差不多。

这样的话明天确实要开始看地形了,完了今年能不能有一批成品出来都不好说。

雪不像白藜那么乐观,白藜想着不能失败,而雪在听到她对于制作流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后只希望今年入冬前能做出一批成品积累经验。

他无法理解木头是怎么会变成更耐烧的东西的。

但白藜举了例子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就是碳,有这样的例子他就不会再把这东西像陶器一样和神明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因为这东西不是巫医带给他们的如神术一般的转变。

在巫医来之前这种东西就存在,只是自然的存在而已,就像兽人会长大,树木也会长大,这些东西他们也无法理解,却不会质疑与好奇,也不会将其与神明联系在一起。

于是雪不会像面对陶器一样,觉得失败的陶器是神明觉得他们制作的不用心,比起改变方法,更愿意提升手法。

面对碳这种东西,雪的感觉就像石器一样,失败就是因为方法不对或不完全对,只是经验不够而已,需要多练。

他经历过学习石器的制作,也见过部落的成员们摸索着石器或骨器的更多发展方向,制作出不同的武器与工具,这些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练习的。

所以雪在这方面远比白藜要更有耐心的多,或者说对于其中的艰辛,以及成功的难度有着更悲观的预测。

白藜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的,但雪既然表示赞同,那其它的也就不重要了。

当天晚上她就和火说清楚了现在采集队的状况,火出乎意料的好说话,甚至没用上白藜事先准备好的劝说词语,她就一口应了下来。

捕鱼的事情从身上甩开,采集队现在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了。

两个负责看火的小孩回来的时候说陶窑快要干了,估计明天就能用了,也是正好采集队能腾出时间,明天上午在带着大家把陶器做上一遍,让大家把这一套学会了,下午再去看地形。

陶器的制作方法等着他们都学会了,白藜就可以直接甩手了。

现在要搞的东西太多了,她实在是没有时间挨个看着,只能尽量的去教,教完了好甩手开始干下一件事。

还有床和盐,来这个部落的头两天白藜就想重新给自己搞一张床来,结果东拖拖西拖拖拖到现在都没能闲下来。

盐就更是了,也不知道赤那部落冬天是靠什么补充盐分的,到了冬天白藜手里的盐就差不多要用完了,这不像床,这可是完完全全的必需品,根本就离不开。

等有时间了,一定要……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新的陶窑不出意外的已经干了,因为这次的陶窑大了不少,对于泥巴的压力也有所增加,上层的泥壳还是干出了几条裂缝。

白藜凑过去仔细检查了半天,发现还好没有裂透,只是表面有一定的缝隙而已,又找人调了些湿泥巴糊上去,暂时也不耽误使用。

烧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要点其实就在那么几个步骤,一个陶泥,一个是烧制的火候。

火候这种东西吧,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形容起来却又给人感觉太过抽象玄学,白藜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尽量描述,具体的就只能看个人掌握了。

但陶泥却不是这样,这东西干了稀了的拿在手里都是有感觉的,陶土不对手感颜色自然也会有所变化,这些都是直观存在的,调出个模板给大家看了,大家也差不多就有数了。

倒是比火候的问题好说多了。

这个时代大家睡得早起的也早,三四点天蒙蒙亮就起来干活,按理来说她原计划中的一上午是完全能把陶烧出来。

但现实和理论还是有所差距,和出了陶土后,刚给采集队的成员们轮流摸了一圈感受就扯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大家东一嘴西一嘴的提问,有些思维比较跳脱的孩子,甚至已经开始思考往能不能往陶土里加东西了。

挑挑拣拣把现在刚需的问题一个一个解答出来以后,陶土的湿度又上去了。

浓郁的晨雾覆着在装着陶土的木桶里,半个小时的功夫在陶土表面上积了半个指节厚的。

白藜到底没来几天,对这里的环境状况经验不足,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桶子里的细陶土都是过水洗过的,再添新陶土也不好添,何况添上了以后陶土又多出来了,剩下的还是得明天再用。既然都是明天再用白藜干脆找人把这一桶陶土拎回了部落,等着明天干些了再添点水就是了,反正都是要和两桶泥的。

折折腾腾重新和完陶土晨雾才终于散了去,等教着大家挨个做了几个传统形状的陶罐,陶缸,陶锅,陶碗后,竟然已经过了半个上午了。

剩下的装窑和烧陶都是最重点且最不好用语言描述的步骤,白藜也是实在走不开。

等着手把手教着采集队把这一炉窑烧完以后半个下午都没了,好在雪说了其中一个地点离部落较近,这样来回勉强也够用。

摧毁了白藜原本计划的这一炉陶器,不知道是这回火候比较好还是因为摆放比较稀疏,出陶率可以说是大大提升,足足烧出来一半完好的陶器。

出来的成品有两个大肚子的陶罐,一个大号的陶锅,三个小臂高的陶缸,四个小勺子,和一个巴掌大小的陶碗。

这些陶器散发着棕红的颜色,表面依然粗糙,但是没什么孔隙,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拿指节一敲当当当的响,看着质量要比上次的成品好上不少。

白藜把出炉的陶器挨个展示给采集队的成员们传看,在大家的兴奋中站在陶窑旁边虚空拍了拍窑顶,艰难地用仅有的措辞进行了一番夸奖勉励,然后就赶紧找了个借口把他们赶去采集部落周围的可食用植物。

折腾了大半天终于腾出时间去看地形了,照例是雪在前方带路,他这个人很实在,既然他说了距离不远,那是真的不远。

两人一起走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了,主要是白藜走得慢一些。

这地儿很偏,一看就不是采集队平时会经过的地方——因为活动范围固定,大家平时经过的地方痕迹非常明显。

雪这次带白藜看的地形是一个隆起的土包,这地方没生几棵树,草倒是长的很密实,不过都不太高,才到人的半腰。

在这个什么动植物都比现代世界大上不少的世界里,白藜估摸着这些草可能也就相当于现代的车前草点地梅之类的贴地植物或矮草,不然没道理到了秋天都长不高。

蹲在土包跟前伸手扒开密密扎扎的草丛,眼前出现一片潮湿的黑色泥土。

白藜伸手在地上按了按,又捏起一点黑土掐在指尖碾了碾,有一定的粘度,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片土地摸起来很实,并不是浮在上面松松散散的状态。

要说种地,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要挖窑的话是需要土地有着足够的支撑力的,这种压的实实的倒是正好。

这土包只能算个小土包,不过这要看和什么比,和别的土丘比肯定比不了,但要是做窑炉的话却恰到好处,甚至大了些。

白藜站起身来拍拍手,转头看向雪,“就这里吧,不用去别的地方了,这儿的地形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离部落近,挖窑可不是小工程,离得近一点大家都方便。”

雪自然不会有意见,于是冲着白藜点点头,表示着自己的赞同。

事情出乎预料的顺利,用了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少的时间解决了这项麻烦的前置条件,白藜感觉轻松不少。

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入冬前应该还能干不少别的事情。

说起来昨天晚上部落里这几天第一张鞣制好的兽皮也出来了,那是一张黑色的,粗糙的不知是从什么动物身上取下来的皮子。

不是什么好皮子,因为除了白藜以外谁也不确定这个法子到底能不能行,大家都不舍得用太好的皮子。

在经过鞣制后这张粗糙僵硬的兽皮又重新柔软了下来,虽然依旧粗糙,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东西还长在那兽身上的时候就这么粗糙。

柔软的、温暖的、可以储藏更久不会腐烂的兽皮在这个时代是神话传说中才会有的东西。

部落里的两位巫医都可以想象到等到秋末部落集会的时候这些仿佛还长在动物身上的柔软皮毛,可以为部落里换取多少重要的生活用品。

当时在场的除了白藜以外的每一个兽人都可以想象到它的价值,无论是自己使用还是用以交易它都将带来巨大的好处,这种想象让大家对于带来这项技术的白藜都更加的狂热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昨天火会那么好说话的缘故。

定下了炭窑的位置,白藜放下了心里的一大担忧,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回去的路上难得主动问了点部落里的八卦。

她平时不太问这些,倒不是不好奇,主要是对不上人也对不上名字,部落里重名的还多,一个八卦听下来大多数时候的感受是听不懂,听都听不懂那能有什么乐趣,所以听了两个之后她就不再听了。

今天心情好难得想要聊点闲嗑,结果聊来聊去听不懂到最后还是听不懂。

两人一路回到部落的时候天已经快要彻底黑掉了。

现在的天黑的其实不是很早,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回来这么晚的。

但这条路实在荒僻,光线明亮的时候白藜跟着走到没觉得什么,太阳略微开始落山,光线逐渐开始昏暗的时候,这条道路就变得格外难走起来,加上一整天也没有什么正经休息的时间,体力确实开始跟不上了,行进速度就难免开始缓慢起来。

雪为了照顾她的速度放慢了脚步,两个人才磨磨蹭蹭的走了这么久。

回到部落的时候大家正在吃晚饭,气氛和平时有些不太一样,白藜多看了两眼才注意到大家正在传看今天做出来的陶器。

上一炉陶器做出来的时候部落里其实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那个时候大家没有表现出如此的热情,大概是因为上次做的陶器太迷你了。

那一炉的陶器拿在白藜手里都称不上大,放在这帮身高体壮的兽人手里看起来甚至更像是小时候扮家家酒使用的塑料玩具,虽然让人惊奇,但实在没什么实际用途。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一次是按照实际用途估计着捏出来的,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实可以使用的。

白藜看着这些兽人神情堪称痴迷的用手去抚摸着陶器那有些粗糙的表面,这些陶器的表面虽然比不上石器的光滑,但却远比石器要来得更加圆润,其深度、承装能力和制作难度也远不是石器可以比拟的。

她实在掺和不进这种邪教一般的狂热气氛里,想要跑过来交流的兽人都被她装着语言交流沟通尚且存在一定障碍的样子比划着赶跑了,格格不入的缩在晚间固定的地方吃完了饭白藜就赶紧逃回了自己的山洞。

外面的气氛热烈到让她甚至感到格格不入的自己坐在那里就是一种尴尬,这种感觉驱使着她一分钟都不愿意在下面多呆。

回到山洞里,白藜发现前几天种着的发光植物已经活了,这种植物的生命力相当的顽强。

她移栽它们的时候也没上什么心,种得相当随意,可这些家伙们是异常的争气,虽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因为移栽而被掐掉的发光花朵还没能重新长回来,但已经开始冒花苞了,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发光植物就可以发挥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了。

转回卧室里躺在兽皮上准备睡觉,因为山洞的距离离下方够远,外边大厅的喧闹传不进来,没有外来的影响白藜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的很早,少见的连狩猎队都还未出发,白藜下来的时候史无前例的受到了全队的热烈招呼。

这不是说她平时有多招人嫌,主要是来的时候语言一直不通,大家也就没凑上去多说过话。

后来大家隐隐意识到雪似乎教过她不少部落语言以后,到了最该狂热的新发现的食物来源的时候白藜又晚出早归的,吃完饭就回山洞,大家情绪最兴奋的那几天都抓不到她人,后来情绪慢慢平复下去也就逐渐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这次是兽皮和陶器两件事堆到了一起,大家上头的情绪都还没缓过来,白藜又正好撞上了,自然就收获到了过分的热情。

这份热情过分的白藜甚至感到了浑身的不适,那种不知道该说什么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的感觉缠绕着她,让她恨不能拔腿就跑。

好不容易顶着张笑脸熬到了狩猎队出门,白藜在心里发誓,这几天再也不早起了!

今天主要的工作还是处理炭窑的事,按理来说白藜一共就带着大家烧过两次陶,多少也应该再去看他一两次确保大家都能上手,但碳窑那边实在是不能往后拖,所以今天还是甩手给了采集队的一帮新手。

碳窑肯定不可能只靠她和雪两个人来挖,走之前白藜点了采集队里三个看着身板最壮实的小孩走。

如果可以的话白藜也不想雇用童工做这种重体力劳动,但采集队里身子骨最硬的除了雪以外看起来就是这几个孩子了,条件实在是不允许她的道德发挥。

挖窑比造窑好就好在白藜的水系异能能发挥出一点作用,她当初建房子的地基也是靠水系异能能挖出来的,这不像捏泥巴那种活,只能靠手工一点一点的来。

到了地方白藜先带着四个人用石匕首削了五根笔直的木棍出来,又找了大小差不多的石片子拿树藤绑上,做了最简易最简易的锄头。

也是实在没办法,现在真的是要什么没什么,不管想干啥都得先爬一爬基础工具树,工作量动不动就在奇怪的地方突然增加。

白藜绕着这个不大的土坡走了一圈,在一个相对平坦的斜坡处拿雪的锄头画了个圈,这个位置地势不低,比较干燥,最重要的是通风,是这个土坡上最合适的位置了。

从这里下手,白藜小心的控制着水刃,沿着自己所画的范围切下去,也不敢切的太过深入,怕切到的位置不对挖到一半再搞出个塌方。

连甩了好几个水刃将洞口的土块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由雪他们用锄头和垫了叶子的藤筐配合着把土掏出去。

这样的效率远比单轮锄头要快得多,白藜小心的控制着炭窑内的空间,防止着出现意外塌方的情况。

到了下午收工的时候白藜从炭窑里爬出来看了一下,竟然把小半个土坡下面的部分都挖了出来,如果之后能继续照这个效率下去三天之内应该就能把这个炭窑挖出来了。

今天收工的比较早,毕竟是重体力劳动,就是白藜这个没上手的,用了一天的水系异能也觉得恨不能就地一躺就睡在这里。

要是再干下去,几位身体素质优秀的兽人还好,白藜是真的走不回去了。

因为实在不想让人把自己背回去,加上也确实没多少力气可以调动水系异能了,再干下去效率也提不起来了,于是白藜才大手一挥,宣布收工。

磨磨蹭蹭的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部落,白藜先检查了一下那十几只蚕茧,挨个翻了一遍发现没什么不对才安下心来。

现在已经有了陶锅,甚至雪已经教会了部落的人如何使用陶锅煮东西,按理来说蚕茧也已经可以处理了。

但白藜现在实在倒不出手来,交给别人做又不太放心,所以这些蚕茧就只能先堆在这里放着,只有等炭窑的事情告一段落,才能腾出时间来料理它们。

之后的时间里不出所料,三天之内炭窑就被挖的差不多了,在洞口附近留了四个烟筒和一个观火口以后,炭窑就可以正式开始尝试投入使用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工具实在不给力,砍树的石质斧子用着并不顺手,大家的效率都称不上高,所以炭窑搭乘到真正开始使用的中间时段里白藜突然就闲下来了。

这倒是正好方便了她把部落里的那十几只蚕俑给处理了,这些东西也不能一直放着,早整完早用上。

雪作为采集队里最大的壮劳力现在肯定被安排去砍树了,所以难得没在旁边给白藜打下手。

白藜报了一个这几天采集队出品的陶锅——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掌握了这项技艺,虽然出品率还不高,但做出来是没问题的。

毕竟是兽人制作的陶锅,这些锅的大小基本上就是陶泥支撑力的极限了。

白藜也是今天才注意到的,这两天没抽出时间来去看,今天看见了还吓了一跳,说实话这不是一件好事,陶器本身也不是多结实的东西,而且这种手工制作的粗糙陶器被烧裂的风险很高,越大的陶器越难受热均匀,越容易被烧裂,趁现在发现的早她赶紧把采集队里的负责搞陶器的人挨个说了一遍。

这几天做的陶器其实碎了不少,只是大家找不到缘故,现在让白藜这么一说,一个个终于弄明白问题出在了哪。

白藜现在手里抱着的这只陶器就是这些天里烧过一次还没碎的幸存者,把锅子架在石头上,底下点上火,往里添上水,开始等就可以了。

水热了把蚕茧扔进去,陶罐里的水肉眼可见地变得些微的浑浊起来,等到锅里开始往上冒起细碎的小气泡就算是差不多煮好了。

煮好的蚕茧要么找了线头开始抽丝,要么整个扯开。

抽丝这个做法实在太细太费时间,白藜选择把蚕茧剥开,里面半个巴掌大小的蚕俑被她扔在了手边的陶罐里,这东西用油炸了肯定好吃。

雪走之前白藜在地上画了个图纸,让他看着帮忙做了一个大半米的弓形木撑架,这些被剥开的蚕茧一个一个的被拉扯开来,绷在了架子上。

这样处理出来的蚕茧依然还是生丝,里面还是会有丝胶的存在,这些丝胶可以通过用肥皂水清洗去除。

但问题就是没有肥皂,简易的肥皂其实并不难做,但问题是原料中的胰腺实在是供不上来。

最近狩猎到的所有猎物身上的胰腺脑浆全部拿来处理毛皮了,根本匀不出来,所以肥皂的事情白藜虽然惦记过,但是始终一拖再拖,没机会做。

所以这种生丝暂时也就凑合着用了,生丝各方面肯定比不上熟丝,再加上这些蚕丝片虽然大小可观,但数量确实跟不上,想拼一条蚕丝被都拼不出来。

做衣服那就更别想了,现在压根就没那个技术。

所以这么掰着指头一算,白藜突然发现自己费劲巴拉的把蚕丝弄出来好像也没什么用,先前想的所有全都做不到,折腾了一轮,白忙一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