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盘点国士:五千年盛世无愧华夏-> 第十四章 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换源:
第十四章 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 第十四章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人在生死弥留之际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彻底崩溃,随后想起来儿时的事情,那就是人生最后的走马灯。
还有一种就是心愿达成的释然,当伍千里看到了远处轰然倒下的大桥,即便是身边的一切都在走向毁灭,依旧没有什么触动。
那是一种已经超脱的心境,他好像已经不在乎了,一切的一切都在一瞬间化作了释然。
“哥!”
“连长?!”
当外头的声音传来,伍千里没有回应,他并不想要出去了,因为腿上,一根巨大的钢筋穿透了他的大动脉。
伴随着体内鲜血的流出,他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点儿力气,头顶残破的舰桥仿佛在铭刻他的功绩。
兄弟两人的最后一面很仓促,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道别,伍万里想要把哥哥从一堆重物之中解救出来,但是很可惜他并不是大力士,更不可能凭空挪动几吨重的钢筋。
“别费力气了,快走吧,之后,咱爸咱妈就交给你了。”
伍千里的笑容依旧是那样的炽烈,就好像身处险境的并不是他,
目送着伍万里朝着外头走去,他静静抬头,望着虚空之中的火焰,好像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华夏在兴兴向荣。
镜头的最后,要塞轰然倒塌,这里的鲜血将会在一场风雪之后彻底被掩埋,视角缓缓升高。通过俯瞰整个长津湖周围便可以看出。
水门桥的倒塌让整个霉菌的行动变得乱糟糟的,他们唯一撤退的后路被切断了,不知道多少人怀着一腔怒火被志愿军战士俘虏。
而当志愿军首长宋时轮带着援军开到水门桥打算好好表彰第七穿插连的时候,见到的只有一片狼藉,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猩红在洁白的雪地之中更显刺眼,与此同时,一个身影从废墟之中挪动身子步履蹒跚。
头顶的护目镜碎成两半,简单包扎的单眼闪烁着泪光,他缓缓站定身子,朝着宋时轮挺起胸膛,面对着战友们奋力炸毁的水门大桥。
“报告首长,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七十五人,实到一人,战士伍万里汇报完毕,请指示!”
话音刚落,伍万里已经支撑不住,身体摇摇欲坠,对面的宋时轮连忙扶着这位仅存的战士,口中不住的说道:“好!你们做的很好!”
将军虎目含泪,一百多人,一座百吨大桥,也只有志愿军,才能够成就这样的奇迹,正如之前所言,信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而拥有了万众一心的信念,天下大可去得!
这场战役也是志愿军朝鲜战争盘点系列的终结,水门桥的炸毁代表着当世最强的十八国联军被新生的华夏志愿军揍了个七零八落。
也正是因为这些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的战士,这场战争才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
“武将不惜死,当年不过认为是一句梦幻,未曾想过此生竟然能够看到真正的圣人军队!”
岳飞的口中不无感慨,曾经他面对皇帝的一步步逼迫,问他治国方针的时候,说出的那一句话。
“武将不惜死,文臣不爱财,天下可定!”
谁都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每个人都心中有国,该有的一些欲望和目标也不会消失。
可以说岳飞自己的心中都没有多大的希望去做成这件事情,但是志愿军给了他一个惊喜。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甚至于这些老兵都是从曾经的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精锐部队,只要他们活下去,未来将会是一片坦途。
他们不仅仅能够保护他们的家人,更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利益,但是几乎没有人选择这条路,他们都选择慷慨就义。
死亡这种人类最恐惧的事情好像在这个时候变成了笑话。
望着视频之中宋时轮带着全体官兵朝着远处的水门桥敬礼,视频之前的所有观众包括张凌都沉默了。
再英雄面前,无声就是最好的表达,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更不需要什么其他人的标准,反而他们就是标杆和尺度。
另一边的大唐,天色刚刚泛起了鱼肚白,李靖缓缓起身,朝着大营之外走去,他明白,志愿军的一切他都不可能达到,不过他可以尽力朝着那个方向靠拢,即便是照猫画虎。
“传令下去,安妮明天开始,长途奔袭,不要声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找几个牧奴过来带路,一定要在十五天之内找到东突厥的王庭!”
这一次,李靖的军令不再是观望,而是真正的出击,正如同第七穿插连一样,只要有一往无前的信念和成熟的配合,任何事情都能够成功,
恰巧,中路行军的李靖明白,其他几个方向上的老朋友都不会是省油的灯,既然成了将军,那就得做好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希望留给友军的信念。
大明,应天府。
此时此刻的刘伯温一心二用,一边感慨于视频之中的志愿军,另一边也是被面前的朱元璋盯得发毛。
“听说先生这几天闭门谢客,就连衙门都不去,在家潜心修道?”
朱元璋是一个英武的中年男子,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是偌大帝国的开拓者,再也不是昔日亳州的放牛娃,自有一番气度。
“回陛下,臣近来偶有所得,所以焚香祷告,祭祀天地,怠慢了朝廷,还请陛下恕罪!”
刘伯温早就摸清楚朱元璋的脉络,知道这位开国之君一定不会因为这点儿小事追究他的责任,定然会有下文,屏气凝神。
“哈哈哈,先生言重了,朕不过是让先生看看,大元的军政残破已经不可能,府兵也有五代十国的前车之鉴,具体的兵制还要仔细商讨。”
刘伯温听着朱元璋的话,心中却想的是那心系国家,一往无前的志愿军战士,脱口而出一句话:
“陛下何不设立与国同休的军户?给予田地与保护,让之成为我大明干城!”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