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从剌史开始到罗马大帝-> 第十一章:改变,从石落村开始
换源:
第十一章:改变,从石落村开始
- 长安发生的事情,李恪自然是不知道的。
勾心斗角这样的事情多累?有那时间还不如当个闲散王爷。
若不是知道房遗爱那操蛋的附马会把自己拖进他的造反案,李恪还想着美滋滋地过着他的小日子,每天吃饱喝足了就逗着小玉小绿这些丫头,这不多好的生活?
也不知道高阳现在有没有认识那个辩机和尚,理论上应该还没有,但是高阳到底多大了,李恪心里其实也没个数。
兄弟姐妹太多了,谁能记得起谁?
海边的清晨是极为美好的,空气很新鲜,带着一股咸咸的鱼腥味。
身边还有着小绿小玉她们的欢呼声,一众侍卫的目光也止不住往海面上望,没有这趟出行,这些人想要看到海,还真的有点难度。
李恪踩着木屐,咯吱咯吱地走在几乎是毫无人迹的沙滩上,耳边听着海浪拍岸的哗哗声。
金灿灿的沙滩上,外形完好无缺的贝壳随处可见,梭子蟹在石头上晒着太阳,皮皮虾在沙子上不知道在刨些什么...
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没有半点白色泡沫,没有哪怕一丝人为存留的垃圾。
远处,几个衣衫不齐的小孩在那里好奇地望过来,里面还有两个看起来就是两三岁的小孩,片缕不着,眼神中带着莫名的畏惧和未知的渴望。
几名盔甲齐全的侍卫站在那里,倒不是防备着这些小孩,只是在例行公事。
这种感觉真好,就像是自己一个人承包了整个风景区的感觉。
路,终于是在昨天修好了,于是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终点,然后,在海边的沙滩上露营了一夜。
说不上什么特别好的感觉,就是好奇和兴奋的小绿在帐篷里吱吱喳喳的说了一夜。
本来开始是要赶她走的,后来做着那个该死的俯卧撑,做够了任务也就累趴了,连身子都是她擦的。
醒来的时候,她还在自己的怀里嘟着嘴,怪可爱的样子,于是李恪忍不住就亲了一下,把她给弄醒了。
于是新的一天开始了。
除了洗漱不太方便,其它的一切都还好。
初夏的天气,水温还是有些凉,哪怕是正午的时间,也是不适合下水的。
李恪也没什么游泳的心思,倒是有些不当值的侍卫已经开始在那里抓起了螃蟹,这两天。
杨老大每天都会弄上几筐螃蟹过来,说是给吴王和官老爷们尝尝鲜,却是打死也不肯收半分钱,不过,倒是把这一群人给吃出了兴致。
李恪站在沙滩上,考虑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制盐。
和杨老大的交流中,他得知盐这个东西极为稀缺,而石落村的村民有时候也是靠喝鱼汤来补充盐分。
这个喝鱼汤,和普通的鱼汤是不一样的,他用的是海水煮的鱼。
海水确实含有丰富的盐分,但是还有更多的杂质,普通的海水喝到口里,那是又咸又苦又腥。
在鱼汤里面加海水,那味道肯定是不敢恭唯。
但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外面售卖的食盐,不要说这石落村交通不便,就算是便利了,就凭这小渔村的产出,也是买不起多少。
杨老大的石落村也不是没有盐,他们也有自己晒盐,用很古老的方法:
在靠近海面的石头上凿出一些洼来,涨潮的时候,海水涨进洼里面去,退潮之后,用沙子泥土把那洼的前方堵住,这是个大工程,就是下次涨潮时不会冲到那里面去。
经过日晒风吹,那些积下来的海水就变成了一层薄薄的盐,他们就用扫把小心地扫起来。
然后这些产量不多的盐并不是上到餐桌上,而是用来腌制咸鱼,海鱼并不是天生就是咸的,必须加盐。
这些用麻丝织,甚至是破旧衣服拉出来的线织成的渔网打捞上来的鱼,晒干做成了咸鱼后,也就成为了这个小渔村唯一可以流通的货币,可以拿到外界去换取一些粮食,还有布匹之类的日用品。
海水晒出来的盐,本来就是有种苦涩味,加上腥味,没有经过提纯,用来煮的食物里面总是有些怪味,虽然不像岩盐直接就是有毒,但是也是口味不佳。
但是把它加入到海鱼身上后,这一些缺点就克服了,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了,咸鱼肯定是腥的,有点苦味也被冲淡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咸鱼的价值相对来说还是不菲的。
这也就是缺盐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花上些钱币,能吃上盐,还能尝点鱼腥味,一般人家也就是在煮菜的时候放上一两片咸鱼,那便是极好的生活了。
若是落到现在,咸鱼能值几个钱?比起猪肉都贵不了多少。
李恪的手笔,自然不是像石落村那般,挖几个小槽子晒盐,然后腌咸鱼去卖。
格局太小,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一个小村落,本来就只有十来号劳动力,还天天巴望着那几个小洼子,这东西能晒出多少盐?
要搞就搞大的,系统里有水泥,海边有沙子,石落村有淡水。
先建一个一两个平方公里的晒盐池试一下,然后,搞出盐来了再去弄提纯,这其实都不是什么难事,工艺搞清楚了,无非就是材料和人力的问题。
至于人力,这个时代一百文钱差不多可以买一石大米,相当于后世的一百斤左右。
李恪直接把整个石落村都给雇了,一人一天二十文钱,也就是相当于二十斤米。
整个石落村除了小孩和不能走动的,几乎都来报名了,也就是这里人傻钱多的意思,就连杨老大也多次过来询问,这工价是不是太高了,吴王虽然有钱,也不至于这样...
李恪不管,工钱照付,但是盐池必需按质按量搞出来,而且是要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
杨老大掰着指头一算,随便就又是倒头一拜:
整个石落村的人都姓杨,若是照着吴王殿下所说的计划,这个村眼看就要崛起了,干个五天就能有一石米,谁还愿冒着生死去打渔?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