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朱元璋又不想给分红啦-> 第五十章:老朱这下要掉坑里了。
换源:

第五十章:老朱这下要掉坑里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老朱这下要掉坑里了。

讲台上。

李玉看着一众朱家人,暗笑朱元璋失策。

朱元璋惦记他的学问,就得承担后果。

以李玉的学识,引导改变朱标等人的观念,实在是太小儿科。

就想朱元璋之前,对商人无比防范。

见识过交易会,朱元璋肯定不会同原本历史一般,对商人百般防范打压。

“第一堂课,我不讲具体科目的内容。”

李玉站在讲台上,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儒雅之气。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第一堂课,我给你们讲讲师的由来、道的由来、学问的由来。”

“上古之时,人不识丁,结绳记事,掌握学问的人,被称为巫……”

“中古之时,仓颉创字,雕龟刻甲,掌握学问的人,称之为祭……”

“春秋之时,圣人辈出,学问爆发,掌握至理的人,皆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学员,创立道儒墨法农医……”

……

“是以随着社会的进步,掌握学问人越来越多。”

“朱家天子鼎立中原之后,更近一步,广立社学,让所有人都有一个读书的机会……”

“单从这点来说,朱元璋堪比古之圣贤!”

一堂课,未讲授具体学识学问,未考究经典。

只讲述文字学识的由来与变迁。

朱家人听得如痴如醉。

听到李玉夸朱元璋堪比古之圣人,朱标等人皆是心有荣焉。

“学问的传播,也决定社会的统治阶层。”

“简单的话老说,谁掌握学问,谁就是统治社会的人!”

“下一课,我给你们分析自夏商周到元明统治者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

应天府皇城。

朱元璋看着朱标抄录李玉的讲言。

越看越是心惊。

“上知蛮荒、下晓元明……”

“这李玉之才,通天绝地,旷古绝今!”

朱元璋看的茅塞顿开。

“谁掌握知识,谁就是统治社会的人!”

“这句话,说道咱心坎里了。”

“咱的大明,掌管这天下的,不是咱这个皇帝,而是咱带领的一批读书人!”

朱元璋放下讲言,内心激动久久未能平息。

“才通古今,却只愿为商!”

“这李玉不肯为咱所用,咱真是心痛啊!”

看完李玉的讲言。

朱元璋明白李玉的才能并不局限在商业一途。

或许正因为李玉不在庙堂,他才不能施展所学。

“咱让标儿他们拜李玉为夫子,当真是一步秒棋!”

“李玉才能通天,不为咱所用,只能希望标儿他们能学得李玉之一二。”

合上讲言,朱元璋拿出纸笔,给朱标等人回信。

信中着重强调,以后必须将李玉的一言一行全部记录下来。

第二天。

李玉讲解社会体系的变更。

上古巫与祭、中古夏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元明。

后面一周,每天讲解一个朝代的落幕。

李玉言语之间,有意地将每一朝的落幕原因往体制、土地兼并上引。

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无力打破统治阶层的整体利益。

土地兼并的问题,在封建朝代,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麻烦。

着重强调这一点,也是李玉要推行工业化,必须借朱元璋的手来打破土地兼并的局面!

直到第九天,讲完元朝覆灭。

第十天。

李玉为大明把脉,预计大明未来的走向。

“科举,并非是大明发明,但一定会被大明发扬光大……”

“社学已经实施多年,大明读书人万万之数,谁也阻挡不了这万万学子的上进心!”

“大明也无法阻止,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在开科举……”

“科举取士,初期海纳百川……后期却一定会形成官僚集团……”

“掌握权利的统治阶层,会根据自己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派系,最终,能与皇权抗衡,甚至压制皇权……”

朱元璋看到这些话。

顿时吓的冷汗淋漓!

李玉所言的预测,并非是预测。

而已他朱元璋已经准备施行的政策!

不!

不能说是准备施行!

而是必须施行!

社会推行了十多年!

万万学子都翘首以待,等着朝廷再开科举!

科举取士!

如李玉所言。

科举取士,优点多多,有其必要性。

大明通过科举考试取士,可以终结血缘家族、门阀学派对官员的垄断。

但又如李玉所预测的一般。

科举取士,必定会形成“官僚”派系。

“饮鸩止渴啊!”

“这杯毒酒,咱不愿意喝,也必须咽下去!”

科举制度,势在必行!

大明初立的几年,朱元璋就实行过科举制度。

不过,当时有资格读书的,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都是地主、士人阶层。

而且,当时大明初立,时局不稳。

那些大地主、士人阶层忌惮科举考试将来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公然反对科举制度。

朱元璋也不好拿那些地主士绅开刀。

结果两次科举选拔的人才都不入朱元璋的眼。

如刘德来,也是湘西农户之家,还算不得地主,当年想通过科举博一个前程。

但才学、才能都不怎么冒尖。

在大明官场混了多年,因为是科举进士出身,并不被大明上下的官员认可。

最后,上十年混下来,也就是个七品县令。

那几年,科举取士无法打破士人对上层官员的垄断。

不得以。

朱元璋只能暂停科举,恢复荐举。

什么是荐举。

当官的人,有声望的人,推荐人当官!

这种荐举制度,完全是在挑战皇权的底线!

朱元璋也是有大毅力之人。

既然地主、士绅不赞同科举,也不愿替大明效力。

朱元璋便大力发展元代所提出的社学制度。

洪武八年正月,朱元璋下令:凡乡、镇、县、郡,每五十家皆立社学,招生不做限制。

凡欲读书者,皆可入学!

而今已经是洪武十三年!

社学已经施行五年有余!

大明的读书人至少多出万万倍!

现在的大明不差读书人!

科举取士,于大明万万百姓中挑选想爱贤才为官。

可以打破当今士绅、地主阶层对官员的垄断。

他朱元璋势在必行。

“如何解决科举的弊端,避免官僚集团的形成?”

“这个问题,咱必须亲自问问李玉!”

朱元璋看着厚厚一叠讲义,如同珍宝一般。

“这十卷讲言,完全可做朱家传家根本!”

“来人啦!”

招来太监,朱元璋吩咐道:“将这十份讲言给咱重新装订。”

朱元璋盯着太监许久。

“你亲自办,这上面的一个字都不许传出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