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朱元璋又不想给分红啦-> 第四十二章:朝廷给钱,还能叫收税
换源:
第四十二章:朝廷给钱,还能叫收税
- 李玉回到家,还未与安庆聊上几句。
就被朱元璋拉倒书房。
搞什么鬼?
李玉好奇,朱元璋到底有什么事情。
这么着急,还不能让安庆听到。
“难不成朱元璋要坦诚身份?”
在李玉的立场,不希望朱元璋现在就坦诚身份。
若朱元璋坦诚身份。
势必要他李玉做出选择。
要么老老实实地听朱元璋的话,为大明服务。
要么,兵戎相见。
老老实实地位大明服务,李玉倒是没意见。
只要弄到玄黄财气就够了。
但朱元璋会给他李玉足够的权利么,会听他李玉的安排么?
不可能!
当皇帝的哪个不是唯吾独尊的性子。
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最是凶残。
大明的三十四位开国功臣被砍了三十个!
活下来的四人。
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
这四没被砍,不是朱元璋心善。
而是这四人会做人。
要么辞官归隐。
要么夹着尾巴做人。
老实地上班打卡、下班走人。
屁事不干、寸功不立,才能混了个善终。
李玉要是真进了朝堂,怕不出三个月就被被砍了。
摸了摸腰上别着的沙鹰。
李玉小心翼翼问道:“朱老爷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李玉,咱把粮种献给了大明天家。”
“天家很高兴,奖励咱不少好处。”
朱元璋演技过关,一脸得了大便宜的笑容,好似得了天大的奖赏一般。
“咱也给天家说了,这粮种是从你这里买的。”
“本来咱准备给你在天家面前说几句好话,给你讨点奖励。”
“可是天家好像不太高兴。”
朱元璋语气表情都很真实。
“可天家说,有优种粮种而不上贡,实乃国贼。”
几个意思?
李玉听得一头雾水。
搞不懂朱元璋说来说去,有什么意图。
朱元璋哪儿知道眼前的李玉早知道他的身份,演来演去完全是无用功。
“好了。”
“别说废话了。”
李玉不耐烦道:“你这老家伙满口胡话,咱一个字都懒得听。”
“你到底有什么事,赶紧说。”
看着李玉一脸不耐烦,朱元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他还准备用天家的名义要挟下。
怎知这李玉完全不把大明天子当一回事儿。
“好吧。”
“我直说了。”
“天家苦于不知道该怎么收商税,咱这不是想着帮天家分忧,也能立点功劳?”
“咱一个没学问的粗人,哪懂什么商税,只能像你请教了。”
朱元璋无奈道出目的。
在李玉这里,朱元璋扮演的是大明天家的穷亲戚。
总不能说,咱就是大明天子,咱问你李玉,该如何收商税。
收税这活,不是他这个天家的穷亲戚该关心的事儿。
“就这事儿啊。”
李玉长吁一口气,放下心来。
吓了个半死,结果这老朱就是过来取经的。
“收商税,多简单啊。”
李玉也希望朱元璋赶紧收商税。
收的越多,老朱越有钱。
他李玉就能得到的玄黄财气也越多。
商税这块。
李玉早有腹稿。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商税的目的是什么?”
李玉望着朱元璋。
“目的?”
朱元璋考量许久,才回道:“保护百姓吧?”
“商人不事生产,但农户、匠户的东西又需要商人帮忙卖出去。”
“商人用极低的价格收取农户,匠户的东西,然后以高价卖出,百姓没有得到半点实惠。”
“朝廷收商税的钱用来兴修水利、修桥铺路,相当于从商人手中拿到钱用在百姓身上。”
说着说着,朱元璋觉得自己说的很正确!
“错了!”
李玉打断道:“商人始终要赚钱,你收商税,那些商人只会再提高商品的价格。”
“到最后,物价更高,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朱元璋不懂宏观经济,说来说去,都不说道税收的内核上。
李玉觉得有必要给朱元璋上一堂课。
“税收,从大体上而言都只有三个目的。”
“一者,朝廷需要钱,朝廷通过税收合法合理地得到钱。”
“二者朝廷需要社会稳定,收税可以调节市场的各种物资的价格,保证市场的稳定;三者,收税能平衡各阶层的利益,保证市场的公平性。”
李玉已经是用最直白的话来描叙了。
可朱元璋还是听不懂。
他朱元璋都听不懂的道理,肯定是大道理。
朱元璋搓手,激动地问道:“第一个目的,收税就是收钱,朝廷只有通过税收,才能合理合法的向老百姓要钱,这个咱懂。”
“后面的两个咱就不懂了,你给咱好好说说。”
“调节市场物资的价格,怎么个调节法子?”
李玉举例道:“举个例子,荒年米粮的价格卖高了,老百姓吃不起饭,就不能收税,甚至要给补贴,将米粮的价格打下来。”
李玉摊手道:“听懂了吧?”
“这税还能补贴?”
朝廷收税,不是坐地收钱么。
还要出钱补贴?
朝廷给钱,还能叫收税?
朱元璋很是不理解。
“废话。”
“有些行业,事关民生,他不能卖高价,必须少收税、不收税,甚至还给补贴。”
“有些行业,比如你的琉璃产业,与民生无碍,利润又高,必须往重了收税。”
朱元璋感觉又学到了。
商税不能一揽子。
必须依据行业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标准。
必要时,还需要减轻赋税,甚至给补贴。
有些行业,与民生无关,利润又高,必须加重收税。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赞道:“有道理!”
“前几年那些奸商把一石米卖到三两银子,咱费了好大心力,砍了一大批地主粮商,才把粮价打压下来。”
“要是给他们一些补贴,粮价也不会卖这么高。”
为了打压粮价砍了一大批大地主、粮商?
这是什么操作?
囤积居奇,那些大地主该杀,好一些粮商只是中间商,这是跟着倒血霉了。
李玉听得直摇头。
“粮食市场,有其特殊性。”
“民生行业,不能只靠税收调节,朝廷要直接监管。”
李玉建议道:“比如说,粮价便宜的时候,朝廷出面多买粮食囤起来,抬高粮价;反之,朝廷出售粮食,打压粮价。”
“这主意好!”
朱元璋瞪大眼睛,拍手称赞!
又学到一招!
“还有如何收税?”
朱元璋问出最棘手的问题:“历朝的商税都是收关税、入城税、水陆运输费……”
朱元璋摇头,感叹道:“这里面漏洞太多了。”
“不就是担心逃漏税,多简单的事儿。”
“跟我钱行学学,开一个凭证,每一地都得盖章查验就行了。”
李玉笑道:“货物不管怎么运输,他总的要买卖,没有凭据,不让买卖就行了。”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