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权力天下-> 第36章 九星连珠
换源:
第36章 九星连珠
- 秦婴用了一年的时间学成云梦体术,准备回洛阳,遂来与吴通辞行。
诸葛闵知道秦婴要走,心依依不舍地问道:“秦婴师兄,这一次你会去哪里啊?”
“洛阳,等你学成剑后,可以来洛阳找我。”
“我不想离开云梦山。”
“为什么?”
“小坷告诉我云梦山外面每天都有人被杀……欺骗、算计、杀戮、阴险、诡诈……她说外面的人比云梦山的野兽还要可怕。”
“也好,我们俩个人总要有一个人留下来。”
秦婴对着吴通拱手道:“老师,弟子又要走了。”
“这么着急走,是急着见什么人吗?”
秦婴点点头答道:“我与一个人有约,一年以后,我会回到洛阳。”
“那个送玉佩给你的女子?”吴通的眼睛看了一眼秦婴身上的玉。
“不是啊!送我玉佩的女子……只是感谢我而已!”
吴通喝了一口酒,说道:“遇事要谨慎,凡事要弄清楚后再做决定,不要像为师一样遗憾终身!”
“弟子记住了。”
“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吧!总比死在外面强。”
“如今天下并不安定,徒儿这一去,短时间内恐怕不能再回来了。”
“不回来,倒也清净。”
“还有一件事请师父答应,徒儿答应过别人要照看好司马瑾,徒儿此去,司马瑾只能托付给师父了。”秦婴拱手一拜。
“为什么我教的徒弟只会给为师增添烦恼呢?……也罢,这是我最后一次答应帮你。”
“谢谢老师!”
秦婴辞别了吴通、鬼谷子、鬼谷婆婆后,离开了云梦山。诸葛闵与江坷送秦婴到谷口而别。
洛阳
晋国自张华、裴頠辅政以来,一个傻皇帝,一个悍皇后,再加上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贾谧,以及趋附贾谧,以“二十四友”为核心的权贵,使得朝政处理与人事任命上困难重重。皇室司马氏与贾氏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
朝堂之外,天灾不断,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洛水泛滥,淹没了洛阳周边千倾良田,一淹就淹了三年,流民在这一年陡然增多。张华、裴頠联手辅佐朝政,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硬是稳住了天下局势,洛阳以南没有流民造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元康五年(公元295年),皇宫里着了一场大火,看守府库的是原杨骏手下门客张乌,杨骏被灭族以后,张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转投贾谧门下,但因他曾是杨骏的人,且为寒门,故备受欺辱,贾谧手下都讨厌张乌的巧言善辩,于是故意给他安排一个看守皇宫府库的六品官职。这一次府库无故失火,连孔子穿过的鞋竟也被烧毁,汉高祖刘邦斩杀蟒蛇的赤帝剑,也不翼而飞。张乌知道他的失职,其罪当斩,他只能逃跑了。
张乌逃出皇宫后,在洛阳街头躲藏了一夜,东方渐白,他知道天亮以后会有官兵满城搜捕自己。他恨自己时运不济正愁无路可去之时,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白须一身白衣的老人,张乌吓了一大跳,因为宵禁解除之前,除了官兵和犯人,洛阳城的街道上是不可能有人的。
张乌随手在路边捡起一块石头紧紧握在手里,壮着胆子问对方是什么人。
“你叫张乌,自称为张良的十八世孙,官居六品,看守宫内府库,不料一场大火不仅烧光了府库,也断送了你的前程。”
“你到底是谁?想干什么?”
“老夫名叫南华仙人,你无法逃出洛阳,留下来也只有一死,不如拜我为师,看在你先祖的份上,老夫会为你指一条明路。”
“南华仙人?我凭什么信任你?”
“凭你的身世背景,想靠自己的能力在洛阳立足是不可能的。想获得财富和地位,你要使用的手段需比别人更加卑劣!你可以选择相信你手中的那块石头,你也可以选择扔掉它,把你的命交给我。”
南华仙人说完,转身便走,口中念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张乌无可奈何无路可去,他知道鸡鸣之后,百官就要入宫上朝了。
太极殿上,惠帝与贾后一同坐朝。
裴頠奏道:“今年洛水再次泛滥,两岸百姓受灾,这已经是洛水连续第三年泛滥了。洛阳米价飞涨,流民日益增多,就连洛阳的百姓也愁于生计,有些百姓不得不吃草根、树皮。”
惠帝道:“既然没有米,何不食肉糜?”
“这……”裴頠无法回答。
百官脸上忍着,心里哭笑不得。
一边的贾后使劲儿瞪了惠帝一眼,说道:“这天灾岂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多多放粮就是了。”
裴頠又奏道:“陛下,西北战乱,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贾后问道:“西北战乱不是早就平定了吗?怎么又发生战乱了?”
裴頠回奏道:“树机能死后,西北本来已经安定了,结果赵王去了西北,施行的政策措施连连失误,弄的民怨四起,人们走投无路,所以就纷纷选择叛乱!”
贾后问:“贾谧,你说如何处置?”
贾谧道:“西北之地偏远,本来就极容易发生变乱,赵王治理不当,应将其召回洛阳,让梁王替代他。”
贾后道:“不管天灾还是人祸,只要众百官尽心辅佐皇上,上应天意,就能国泰民安!”
贾谧奏道:“皇后所言极是!昔日老庄称善‘无为’,不违天意便是大治!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久涝必旱,久旱必涝,旱涝之事皆是常态。昨夜太史令夜观天象,北斗七星旁边,隐隐出现两颗星,七星变成九星,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之祥瑞,请皇上、皇后不必忧心!”说完拱手一拜。
朝中那些趋炎附势者,皆赞同贾谧的话。
“九星连珠!九星连珠!天上九星连珠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众大臣纷纷走出太极殿,去看天象。只见天空中有九颗星连成一线,横贯天际,大地似乎震动了一下,继而九颗星相继移位,慢慢消失不见。
皇后贾南风再也坐不住了,拉着惠帝走出了太极殿。
“钦天监主事白衍!占卜好了吗?”
“已经占卜好了。”
“吉凶祸福?”
“回皇后,是,是……大凶。”
“你,确定吗?”皇后的目光中露出了杀意。
“回皇后,昨夜北斗七星增添二星变成九星,示为不祥之兆,今日又逢九星连珠千年不遇之观,故为大凶!”
皇后才不管什么天象,她要的只是眼下的人心,皇后掌权以来,表面人心稳固,其实暗中多有不服,此刻钦天监主事白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天降大凶之兆,也就是在否定皇帝和皇后的政绩,怎能不心生怒气?
贾谧见皇后脸色愠怒,反问钦天监主事白衍道:“既是千年不遇之观,又怎么知道一定是凶呢?也许是千年不遇之祥瑞也不一定啊!”
依附贾谧的大臣,皆附和。
“《天史录》上记载,上一次九星连珠发生在夏王太康在位之时,有臣子将这一天象报与夏王,夏王太康置之,游田百日而不归,有穷氏夷羿趁机篡夺了政权,夏往太康因此失国,史称夷羿代夏。”
皇后听后脸色骤变,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你是说,九星连珠预示着皇上不贤,将要失国?”皇后的声音不大却带着阴狠,让人不寒而栗。
“臣绝非此意!臣只是据实上奏!”
“本宫问你,九星连珠会预示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这,这……臣实在不知!”
“既非皇上不贤,你又不知其到底预示会发生什么事,还说是大凶之兆?莫不是有人授意你说这番话,特意在此蛊惑人心,别有所图?”
“皇上皇后明鉴,臣只是据实所奏,绝没有人授意臣说此番话!”
“钦天监副主事在哪儿?”
“臣在!”
“本宫让你在这太极殿内重新占卜天象,即刻回复!”
钦天监副主事领命后,命人送来占卜器物,在太极殿上占卜天象,约半柱香后,一切占卜完毕。
“回皇后,臣占卜完毕。”
“是吉,还是凶?”
“回皇后,是大吉之兆!”
皇后贾南风冷笑一声问白衍。
“钦天监主事,本宫最后再问你一次,是否有人授意你说那些话?九星连珠之象到底是吉还是凶?”
“回皇后,没有人授意臣说任何话,九星连珠恰逢七现二隐之天象,据臣占卜,实为大凶之象!”
“来人!将钦天监主事白衍拿下,送廷尉府问罪!”
皇后一声令下,太极殿外的禁军侍卫立马冲进来将钦天监主事白衍按在地上,带出了太极殿。而后贾谧见太极殿上无人再敢说话,略一思索,向皇后启奏。
“启禀皇上、皇后,臣有一言。夏王太康虽失国,且逢九星连珠之天象,但是夏王少康却又复国,夏朝得以延续四百余年;始皇帝在位时,天上未见任何异象,却二世而终,可见天象并不能说明一朝之吉凶祸福,最终还是看君王贤德!”
太极殿上众大臣为逢迎贾谧,纷纷附和。只有张华、裴頠不语,似忧心忡忡。贾后十分满意,点点头喜笑颜开。
赵王司马伦因在西北平叛不力,被朝廷调回了洛阳,司马伦听了参军孙秀的主意给贾后进贡了无数奇珍异宝,这才没有被贬受罚。
哪知仅仅过了数月,西北又来了告急文书,梁王接替赵王后,与叛军交战胜少败多,西北叛乱不仅没有被平定,反而愈演愈烈,氐族首领齐万年,继树机能后,竟然自立为王,与朝廷对抗。
这日赵王准备上朝,参军孙对赵王说道:“殿下今日不宜上朝,如果去了,恐怕会有祸事。”
赵王极其迷信,听到孙秀口出祸事,心中不安地问道:“有什么祸事?”
孙秀答道:“殿下没有听说吗?有人奏报朝廷,说自梁王接替赵王殿下在西北的军务后,叛乱不仅没有被平定,反而愈演愈烈。”
“那跟本王有什么关系,本王已经不再管西北的烂摊子了!”
“道理虽是如此,但眼下西北叛乱越闹越大,倘若无计可施,那这过错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背,才能堵住众人之口。”
“那为何偏偏找我?本王已经不在西北了呀!”
“就因为殿下你已经不在西北,所以才百口莫辩,梁王在去西北之前,叛乱就已经有了,所以此时梁王反而可以随意编造理由,比如诬告殿下隐瞒事实,说叛乱从一开始就声势浩大,他会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在殿下你的身上!”
“这……这怎么办?你有什么主意快快就我!”
孙秀让赵王不要急,自己低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你快说!”
“今日上朝,如果有人提起西北叛乱一事,殿下你必须主动献策,让朝廷派周处前去平乱,周处被人称为武神,派他去保证万无一失。皇后如果听了殿下的意见,也就不会再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了。”
赵王司马伦听罢点头道:“好,好,军师不愧是军师,就按你说的办!”
这日惠帝临朝,贾后听政,果然是再议西北之事,但太极殿上的众大臣全都沉默不语,没有一个敢领兵去增援西北。贾后见众人全都不说话,不禁怒斥道:“没有一个人敢领兵,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吗?难道要让皇帝御驾亲征吗?”
赵王司马伦见贾后动怒,举圭开口道:“臣有一策,可以平乱!”
贾后正无可奈何时,忽见赵王开口,虽然半信半疑,却也只能让他开口说说他的办法。
“赵王?你不是被叛军给打得焦头烂额吗?你有何计策,快快讲来!”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在西北之所以没能平定叛乱,只因为缺少一名良将,所以臣推荐一个人,让他领兵,西北的叛乱一定可以平定!”
“哦?是谁?”
“御史中丞周处!”
“周处?”
“周处乃东吴名将之后,号称‘武神’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若领兵,定能平定齐万年之乱!”
张华不同意,起身奏道:“周处乃耿直之臣,素与梁王不和,可以命他为帅,不可为副将,否则叛乱难平,还要损失一位忠良!”
中书令陈准知道梁王司马肜与周处有旧怨,担心梁王借机报仇,于是奏道:“梁王司马肜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小胜不求进取,大败不怕责罚。而周处是吴国人,忠勇果敢,与梁王有怨隙,若将周处放到梁王手下,恐怕主副将不和,最后反倒兵败身死。”
对于张华的提议,贾后不得不斟酌考虑,张华主张以周处为帅,就是兵权全归周处所有,即便周处对朝廷忠心不二,但周处并不是自己人,若战败,叛乱不能平定朝廷脸面丢尽;若战胜,周处立了大功,反而会引起贾后担忧。
“贾谧,你怎么看?”
“臣贾谧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周处乃东吴名将,但性情难以约束。作战经验丰富,但是统领三军恐怕不行。故以之为帅,不妥,以之为副将,可矣!”
依附于贾谧的大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赞同贾谧的话,纷纷推举周处为副将增援梁王。
贾后听罢笑颜逐开,按贾谧的主意拍板了。命周处为副将,再加上一个贾衮,增援西北梁王。
赵王回府后将此事告诉了孙秀,自己长舒一口气,感觉逃过一劫。而孙秀的嘴角则露出诡异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