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医道人生之女医风华-> 第5章 伙伴与同类
换源:
第5章 伙伴与同类
- 决定不再严管纪律之后,陈瑾和班长陈帆商议,以后上自习课的时候他们两个人轮流坐在讲台上,一边学习一边维护课堂秩序。
作为班长,又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不错的男生,除了在每次上课和下课的时候喊了两次“起立”,陈瑾没看到他为班级做过什么。居然将课堂纪律完全交给一个小女生来管,陈瑾对这个班长的印象实在不怎么样。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分工合作。从此,班长和纪律委员轮流坐在讲台上自习就成了例行公事,陈瑾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校里只知道学习当然是不够的,那样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陈瑾当然不是也不会成为书呆子。不喜欢逛街购物的她,在周末和平时上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里,喜欢凑几个同学一起打乒乓球。
说来也奇怪,那些有钱买手机、mp3、mp4的同学,很少有人愿意掏十几块钱或几十块钱买一副球拍。难道是因为买了球拍就注定要将一半交到别人手里跟别人分享?
陈瑾花了25块钱买了一副红双喜球拍,不再孤僻的她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乐趣。何况她需要适当的体能运动来平衡脑力劳动,上初中时虽然是通过跑步增强了体质,但她并不喜欢那种单调而机械的运动,她更喜欢乒乓球这种手、眼、脚高度协调配合的灵巧型运动。
陈瑾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她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是还没上学的时候。那时村里自然没有乒乓球桌这种高级设备,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其中两家各抬出来一张八仙桌,拼在一起,再拿出来一条长板凳放倒了横在中间,乒乓球桌就有了。至于球拍,找个硬纸板,裁出球拍的形状就差不多了,再高级一点的可以用薄木板修理出球拍的形状。真正花钱的只有一两毛钱一个的乒乓球,真是成本又低又好玩。
陈瑾还记得,她刚学打乒乓球的时候,肩头和桌面一样高,有时候对面的球打过来,她接不住就需要跳起来伏在桌面上才能勉强将球打回对面去。
打乒乓球至少需要一个同伴,陈瑾首先找到了同宿舍的韩灵灵,她打的一手好球,而且擅长抽球。
陈瑾喜欢这种刺激而又有挑战性的运动,也欣赏这个对手。但是陈瑾不会抽球,她总是在对时机做判断的时候有些犹豫,下手不够快不够准。但她在一次次被对手挫败后最终学会了应对抽球的削球方法,无论是横拍还是竖拍,只要对方的球接触到了她的球拍上,多迅猛的速度也会在一瞬间被消减掉,最后缓缓地划出一道弧线飞回对方的球桌上。
没多久,就有不少同学加入了她们的乒乓球活动中,其中包括班长陈帆和其他几个男生。陈瑾也和这些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成了朋友,经常在课余时间打球锻炼,切磋技艺。
学校的乒乓球桌很有限,总共只有三台,就在教学楼东侧的操场上。陈瑾他们并不是每天傍晚都能占到球桌打球,但他们还是有地利的优势,因为陈瑾所在的0805班的教室就在教学楼A栋一层最东侧。
后来陈瑾干脆将球拍交给了男生们保管,这样只要一下课,他们就可以飞奔出去占球桌,而陈瑾则可以从从容容地收拾完课本和文具后才慢悠悠地加入到他们之中。
除了运动,在学习上陈瑾也有一群同伴,他们经常在课后一起交流讨论。
随着陈瑾和同学们慢慢地打成一片,同学们对她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不再因为她是外地来的农村女孩而轻视她,反而对她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洒脱和自信心生钦佩。他们也更加配合陈瑾的工作,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同学在自习课上虽然小动作不少,大动静没有。他们给了陈瑾一个独特的称呼——瑾兄。
多年以后,陈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听到有人叫她一声“瑾兄”,虽然她已经认不出来那个人是谁叫什么名字,她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必然是她高一时的同班同学,曾经的伙伴。
高一下学期期末,到了该选择文科理科的时候了。班上同学有的很明确自己的方向,有的犹豫着难以抉择,有的则无所谓。
陈瑾从不偏科,但她也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她喜欢语文,讨厌数学和英语,喜欢历史和地理,却不喜欢政治,喜欢物理和生物,却不喜欢化学。
看起来有点不好选择啊,但陈瑾并没有过多的犹豫,很快就选择了理科方向。她喜欢思考也擅长通过理解来记住知识点,而不是先背熟了知识点再去尝试怎么运用。
到了高二,班级也重新分配,陈瑾从0805班被分到了0801班。
进入新的班级,陈瑾还是想当个班委,为班级做些什么。这时的她已经足够自信,也不想默默无闻,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历练自己。这次她选择的仍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职位——劳动委员。
你要问她为什么总是选择这种麻烦的吃力不讨好的职务,她也许会告诉你——小学的时候当过学习委员和班长了,初中的时候也当了学习委员,兼任物理课代表和数学课代表,而劳动委员和纪律委员都是高中新遇到的,她想试试,反正也没人和她竞争。
陈瑾在新的班级里开始管起了教室卫生,每天都要在上课之前安排好当天的值日表,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每节课下课要督促值日生擦黑板,放学了要提醒并监督他们打扫卫生、倒垃圾,每周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安排人手扫地、洗黑板、擦窗户等……
一直到高考前期,当所有的同学都为高考而准备,无暇分心兼顾其他的时候,几乎所有班委都名存实亡的时候,陈瑾还是每天安排值日表,更新高考倒计时,每周安排并督促大扫除。甚至有时候该调换座位了,班主任梁老师没空安排,也找她到办公室先将新座位表排出来,他看了觉得没问题就直接执行。
虽然高一的伙伴几乎都被分散了,连教室也换成了二楼西侧,陈瑾并没有放弃乒乓球这项运动。幸运的是,高一时和她同宿舍的擅长乒乓球的韩灵灵仍旧和她一个班,一个宿舍。
韩灵灵可以说是陈瑾的同类,她也是凭借着优异的中考成绩享受着免学费待遇的贫困生,而且级别比陈瑾还高,她每个学期能领到1600元的生活补贴,是陈瑾的两倍。这意味着她是贫困生中成绩最优秀的那一批。
韩灵灵和陈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她也生活朴素,坚强独立,好学上进,她也不喜欢逛街购物,打扮自己。然而她和陈瑾又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除了适量的运动,她不喜欢当班委,不喜欢管别人的事,更喜欢沉浸在学习中,她对自己的目标更坚定,可以舍弃更多目标以外的事物。
陈瑾猜想,可能是学习压力大的缘故。随着知识点越来越难,很多同学已经跟不上节奏,尤其是如果前面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到了后面根本就是一头雾水。
高二以后,韩灵灵的成绩只能勉强保持在年级的前50。这对于享受最高级别贫困补助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退步。
不仅是韩灵灵,陈瑾的数学也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化学也总是因为粗心而丢分,她的成绩也只能稳住在年级前30名,偶尔进入到前20名。然而陈瑾并没有为此而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
如今的她不再像初中那样,需要用拔尖的成绩来换取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父母对她的要求也不再是第一第二,他们也知道经过小学和初中的选拔赛后,在更大更多优秀对手的环境里压力本来就大,所以他们的期望只是考上一本而已。毕竟在整个村里,好像还没有出过一个一本的大学生。
陈瑾也没有上北大清华的梦想,她觉得到了大学,学校不是最重要的,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更重要。当然她没有为此停止努力,只是她不再勉强自己为了学习成绩而陷入痛苦。
韩灵灵不一样,她心目中有一所名牌大学,她就朝着那个目标不断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难懂的知识点,慢慢地连休息和运动的时间也减少了。为了不浪费时间在食堂里排队打饭,她常常到小卖部里买面包吃草草了事,即使每个学期打到餐卡里的补贴花不完最后被清零,她也不以为意。
然而,即便是各自坚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陈瑾的成绩和排名也并没有下降,韩灵灵的成绩也没有明显的进步,她在年级的排名也一直徘徊不前。陈瑾不懂,韩灵灵的这种学习方法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沉浸在学习中的她究竟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