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制造2025->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换源: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的民间习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帝王与百官在郊区要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仪式所需的服装,马匹,车旗都要用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2、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3、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4、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5、立夏的饮食传统:《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告别春天、进入夏季了.此后,气温将会明显升高,万物渐渐成形,田间蛙鸣声声,野菜遍野,植物枝繁叶茂.那立夏一般吃什么传统食物呢?

吃糯米团

娄底有吃立夏团子之习,先把糯米粉揉成团,搓成汤圆大小,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立夏团子油油的,香香的,馅是红糖,甜甜的,不腻人.

吃米它字

益阳人立夏有吃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相传立夏吃了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

立夏蛋

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七家茶、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见三新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吃野夏饭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立夏饭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吃笋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吃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宁波传统的立夏点心之一,是将乌树叶捣烂泡水后,用乌树叶汁泡糯米使其染色变黑,再将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压制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乌树叶香味.

吃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鼎边糊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

虾面

立夏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嫩蚕豆

立夏时节,正是蚕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地方有立夏烹食嫩蚕豆的习俗,还有吃“立夏饭”的,在米饭里加上蚕豆、笋、豌豆、苋菜等作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每年四月初一前後(公歷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歷的立夏節氣,立夏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節氣的民間習俗:

1、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帝王與百官在郊區要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儀式所需的服裝,馬匹,車旗都要用紅色,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裏「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骃在賦裏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2、嘗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3、鬥蛋遊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4、立夏「稱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裏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裏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裏.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鬥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咤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鬥的重量,以驗證阿鬥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鬥吃.阿鬥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鬥雖然沒有什麽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鬥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5、立夏的飲食傳統:《歷書》雲:「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我們就要告別春天、進入夏季了.此後,氣溫將會明顯升高,萬物漸漸成形,田間蛙鳴聲聲,野菜遍野,植物枝繁葉茂.那立夏一般吃什麽傳統食物呢?

吃糯米團

婁底有吃立夏團子之習,先把糯米粉揉成團,搓成湯圓大小,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立夏團子油油的,香香的,餡是紅糖,甜甜的,不膩人.

吃米它字

益陽人立夏有吃米它子的習俗.米它子俗稱「幹它子」,用米漿煮幹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湯圓,用豬油或臘肉炸油放湯,將幹它子再煮開,每人吃一至兩碗。相傳立夏吃了幹它子能強身健骨,行動有勁.

立夏蛋

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裏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

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七家茶、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見三新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吃野夏飯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裏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裏采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竈,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

立夏飯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吃筍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吃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製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吃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裏互邀喝糊湯.

鼎邊糊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幹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

蝦面

立夏這一天,過去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嫩蠶豆

立夏時節,正是蠶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很多地方有立夏烹食嫩蠶豆的習俗,還有吃「立夏飯」的,在米飯裏加上蠶豆、筍、豌豆、莧菜等作料,含有「五谷豐登」的意思.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