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科幻小说 -> 极致之途-> 第二十一章:极点式防御体系和环行星平光子切割仪上
换源:

第二十一章:极点式防御体系和环行星平光子切割仪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针对现在我面对的首要敌对文明和预防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只能围绕着核心区域建造真正由效的防御体系,至于其他区域我决定除却探针以外什么都不做其中部署,即便如此我依然还是无法放心。毕竟在这种级别的文明交战中,行星要塞也不过只是较为难啃的骨头而已。这使得我现在的情况十分的不稳定,对于这里的环境探测依然还是难以满足我防御精度最低标准值,那是她们最为精简的超光速武器武器打击器的精准刻度,在我的技术研讨下,以她们表现出的科技结构和资源体量,上千亿门能够轻易撕裂行星的超光速武器平台不过只是最基础的试探性打击,并且这些武器仅仅需要不到二十八立方米的体积就能够装载的设施。

在对她们的科技研究中再次推翻了我之前得到的文明级别的战争规模,以往的我设想中的四级文明也不过只是构造出行星要塞级别的文明体系,但是超光速航行系统的出现推翻了我之前的设想,跃迁技术在武器化的方面难以在初级研究上与超光速航行系统相提并论,这与电能和核能之间的区别一样巨大,超光速航行系统就像是电能的应用和产生一般,在环境下很清楚,并且应用广度在前期十分广泛,还可以在切割极限下无限叠加速度。这种航行方式较跃迁系统十分平缓,就从减少隔离屏障而言就少了几个级别。

这些多余的结构完全把科技方向引导为洞穿性思维体系和扩衍性思维体系。这是我对她们的思想逻辑和我之前得到的跃迁系统后的思想逻辑进行对比分析后解析出来的一系列相差极大的思维逻辑。

这种“思维定式”甚至于可以起到导向文明发展的程度,我一度怀疑这种表现是由超高度文明直接定义在这种依赖着相同环境下不同表现出来的逻辑局限,我现在也无法真正去了解其中存在的意义。这也使得我现在的纯粹毁灭打击收到了思维上的阻碍,或者我为何听着她的述说而选择与其对话的原因就就是这种哲学和逻辑上的投影所致。

洞穿性思维体系:在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时,并不是凭借着基础累积而逐渐理解它,而是试探许多可能性来触类旁通的了解它。

扩衍性思维体系:在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时,累积着与其相关联的基础而不断衍生出事物的具体然后逐步完善了解它。

前者能够快速适应突然到来的状态变化却在某种意义的限制了单一领域的研究探索,后者专注于单一领域的研究却难以适应突发事件的探索。这种逻辑思维并没有任何绝对错误的一方,只是因为所接触到的事物而选择初次理解的方式不同。

这种思维体系的建立也是我为了在思想层面上进行防御的工作之一,宇宙当中拥有着无数一各种不同角度去理解世界的文明,这使得许多情况下面对的敌方完全不在自身的任何科技方向的结构上。

文化上的攻击,概念上的攻击,思维上的攻击,意志上的攻击等等许多我从未真正面对的攻击方式都可能存在于我前面的道路中,我无法保证以后所遇到的低等文明中拥有着能够轻易毁灭我某一我还未拥有意识结构化的未知武器。

漫漫长路中蕴含着我渴求的真理与那存在着却难以接触到的奇迹,那些未知就是推动我发展的动力源泉。

极点式防御体系是我在思考方案中唯一能够达到我所需标准的方案,所要考虑的方向越多,可供选择的方向也就越少。

极点式防御体系其中核心一点是那颗环绕着这里恒星的惰性介质组成的外壳。轻易地阻挡超光速武器的打击却依然还是收到引力基场的影响,这是我组建防御的重点,如果我能够复制这种结构诞生并且稳定下来的过程,那么我能够极大的削弱她们现在对我威胁最大武器的影响,但是让我完全理解并且在其中建造与其向关联的设施依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惰性介质很轻易地被引力基场所影响到,她们或许已经意料到这部分信息,达到引力基场层次的武器她们的武器库中就已经拥有,那是叫做强引力感应弹。

利用引力基场来探测超光速航行轨道上蕴含的威胁结构,这些东西在她们表明为民用设施中也存在着,是开辟陌生星域的所必须品。

她们在这里的一切痕迹很快被我摧毁,但是还是拦截到许多关于我的详细信息,甚至有几段重复的信息表明了我所采用的半离子态结构体的代称表述。那是由她们舰载实验室反复通报的内容,那是从这颗气态行星上某个扭曲的结构中找到的信息链。原有的生命和混杂的物质交错在一起,或许一些追求真理的生命在那里熄灭。

我发觉这或许会导致我现有准备都做了无用功,为此我直接采用了她们类似于求救信号的信息频率叠加了无数次强行广播,来掩盖这段重复的信息。之前我也做过这样的广播,但是我并没有完全透露出来我的具体信息。隐藏自身是生存在宇宙中必要的前提,错误的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加可怕。

她们或许早已经得到,或许还没有得到,我无法就此验证,但是做好一切准备是稳定存在的态度。

丰碑林,这个由七百万个如同方尖碑的固定装置锁定的场波矛盾仪是我建造防御系统的基础,能够在维持着相对跃迁状态下提供超光速航行抑制效应的基架,均匀分布在距离我的核心区域三十八万公里处第一隔离区,在这段范围内能够延缓超光速航行的距离,所用到的原理是凭借着跃迁行为的共鸣在影响区域内编织着在半离子态结构体环境和常态宇宙的夹缝中一直存在着的扰动域。这种褶皱将会提高超光速航行中的武器更加贴向于常态宇宙的真空状态,削弱其维持着超光速航行的状态时间,加速其跌落到常态宇宙的过程。

这是我最简单的拦截方式,付出的仅仅只有一个由简易的并构体容纳的环状跃迁系统。但是这就消耗了我大量的资源去填补所需要的巨量能源,并且在一定距离内部署物质中转站,只有那些采用她们基础泛界子交映引擎才能够在这段距离内维持着这些东西产生些许作用。防御永远都比攻击高出半个量级,但是这个差距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填补,而我缺少的就是时间,那些无法扭曲的时间。

我不可能就此陷入这种被动的状态,我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别动队,在她们核心舰队群到来之前尽可能在临近星域清除一切隐患和采集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着我庞大的工业基础。之前的实验舰的数据在交锋中又被推翻了,被它们那更加完善的半离子态结构体的科技所击溃,对此我必须抛弃原有的设计和研究来进行舰船的建造。我已经得到了她们主力舰队的基础框架和全部技术,但是资源的匮乏使得我根本无法凭借着庞大的数量碾压她们,并且我仅仅只有些许经验能够理解这种宇宙超光速级别的战争,经验和技术相差极大。光年所定义的距离已经无法阻挡我现在科技迈出的脚步,这也使得我也要面对着与我相似或者超越我速度的对方的攻击。

超视距战争在我理解中演变成为一种极端概率下绝对精确的战争概念一种超越探测范围的死亡过程。瞬间的生死抉择,反而能样我更加适应环境。

星空的透亮是掩盖黑暗的装饰品,我不知道那颤抖的手为何在这种未知的情况下渐渐舒缓下来。那映入眼帘的美丽景象,开始被我肢解的星球宣泄着毫无波澜的力量,雷霆密布,剧烈挤压的结构快速的结晶,随后被我的引力刀切割下来,传递到闪频式跃迁系统中,跃迁到我以方舟为中心的工程设施中。我可以轻易地毁灭它,就像是扎破气球一般,只是那些爆发出来的风较难被我搜集,其他的都无法对我造成丝毫的威胁。

研究设施在这种境地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现有科技根本无法直接面对她们拥有着时间沉淀的文明,只有更加先进且可怕的科技才能够使得我存活率添加更多的比率。

科技差距决定生死。这也是我把建造重心放在科研设施的铺设中的根本。反馈截流系统就是我第一个要建造的主要研究设施,跃迁行为中的反馈冲击是我得到半离子态结构体的唯一途径,也是我维持着半离子态结构体结构的基石。这其实是极为脆弱的一环,也是我受益最高的一部分。凭借着大量的半离子态结构体的应用使得我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对她们们的舰队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和防御力,也是我现在唯二能够抵抗超光速武器的防御基础。

这是足以倾覆整个文明去建造的装置,先是击破那层微观层面和场波级别的界限后,释放由低价半离子态结构体结构组成的过滤网,吸收反馈冲击中多余力和排斥着绝大部分的半离子态结构体自然组成的环体,这些环体将会被我预设的半离子态结构体捕获,那是由环体组成的囊胚。

再经历一系列的工序变成我能够够初步改变的半离子态结构体奇结体,最后能够被我进行跃迁储存,之后才与常态物质杂合后才能够成为高能物质态。在其中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我从未接触到的半离子态结构体产生,因为我之前由关半离子态结构体的研究都是在那个环境下产生的,而常态宇宙与那里相差极大,对此半离子态结构体转化为另一种结构来抵御低能区带来的影响。

在其中添加不同的物质结构将会转换成各种各样只存在于结果的过程。

这些信息将会大大提高我在常态宇宙的对于半离子态结构体的利用率和扩展度。这种系统在某种意义也是种武器,如果没有具体的重组过程,那些半成品将会成为阻碍跃迁行为和超光速航行的沙尘暴,摧毁一切想要打破界限的结构。

我也能够在这段建设过程中短暂探测到自然产生的“沙尘暴”,即使十分的薄弱且难以对现有科技下任何非超高精密度的探测设施造成影响,但是依然存在着这种如同薄纱般的风暴。

在我的集中爆发下,薄沙也会变成坚壁,阻碍许多能够进行超光速航行和跃迁行为的结构接触到我。

但是这远远不够,就像在火灾边缘引爆核弹来熄灭火焰一样性价比极低,甚至首先收到重创的就是我自己。

对此我只能够把其限制在我能够防御的范围之内,使其达到干预到她们直接的通讯和探测范围。我的半离子态结构体科技能够应用到我现有的交流和探测方面,使其免疫这种干扰。

我开始利用着粗糙的工程设备,那是由大量量子胞体组成的基础框架,在充足的物质流填补下转换为高能物质团,并且带有一部分半离子态结构体的性质,不断传递到这颗气态行星的集中区域内,尽可能加快速度来实现这些目标点。

我在编织着我属于我自己的摇篮,但我明白我必将舍弃它。

对于舰队的建造,我经常放在中段来实行,在我的认知中,这种程度的战争中,战舰占据的比例应该要进一步的削弱。

甚至沦为扩展疆域或者进行星际探索时才会使用的设施。但是在她们的诠释下,舰船,舰队,舰队群之间好像有些不同的定义,这使我选择继续开发属于我现有科技组成的舰船来补充我的极点式防御体系,光年一下的距离在把超光速航行作为极端常态化的文明下就像串门一样的快捷。

这种快捷也反映在战争冲突的时间上。

我在她们类似于逃生仓的结构中都发现一个并联起来的微型超光速航行系统,并且其体积不到二点二立方米。并且能够使得这种逃生仓能够在瞬间以七倍光速进行逃脱行为,其中的路径是随机的,其航行极限到五十五光年距离,并且拥有着能够维持她们分裂生命的基础生存环境。

舰队的加速度比根本无法追上这种微型超光速航行系统,若不是这里被我强行使用半离子态结构体科技抑制她们这些东西的超光速航行的使用,她们逃脱的不仅仅只有些被我拦截干扰的数据信息。而是携带着关于我的大量接触数据准备针对性极强来面对我,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局面。

环星系超光速拦截系统,是极点式防御体系应对常规武器打击的防御层。由她们利用超光速航行系统做出了类似于轨道航行的战术是我建造这种系统的基础。利用我建造于对称点的工程母舰为支点,来维持我设计的出来的一次性防御炮台进行着相对超光速航行。在瞬间就可以歼灭在攻击范围内的大部分敌方舰队,除却作为对方作为支点的舰船外都能够造成致命的创伤。

防御炮台是预发在工程母舰上的类似于火箭喷射组性质的集束型锥形舰体,随着工程母舰在星系边缘进行着四点五倍基础超光速航行状态,在得到中断型信号后紧急加速到七点八倍光速并和六十四个网状网络排布的工程母舰支点进行链接,向外推进。这种过程无法持续太久,但是能够拦截对方攻击频率低于每立方公里十二万数目的打击武器。

缓冲对撞系统,这种极度依赖探测精密度的防御设施也是我从她们的舰船中学到的常规宇宙防御超光速武器打击其中一种快捷且消耗较低的抵抗方式。借助相同级别的超光速武器进行抵消攻击,她们的应用方式为,先是在防御阵线前预留足够的空间部署超光速探测系统,超光速抑制模块和小型超光速打击器。

以高密度碳元素分子排列形式来部署位置,预设自动程序,当接触到对方超光速武器打击时,把预定信号传输到小型超光速打击器上与超光速抑制模块。

在超光速抑制模块下的逆向场波中,使用低光速航行的武器向对方超光速武器行进过的轨迹中发射,会减缓开辟这条超光速轨迹的结构速度。

这是利用常态宇宙和部分能够和超光速航行区域粘着性的初步应用。十分的有效,却极为依赖探测系统,并且作为探测系统的设施必须保持在低超光速状态,这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信息才选则如此危险的做法,或者部署超量的探测设施来稳定可能被高速削减的信息精确度。

不仅仅如此,配套的计算系统和响应体系的建设占据了我许多的建造份额。

极点式防御体系的部署比我预计的时间还有短暂,这与这段时间里我的技术再次得到突破性进展有关。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