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银行家-> 第35章 启明入京2
换源:

第35章 启明入京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想要“搜刮”富户家里的银子,就得给她们一个把银子拿出来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利益。

安全方面由于田瑞已经插足进了煤矿产业,算是对自己的资产规模有了背书。

虽然他只是在煤矿产业里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已经足以给那些平常的富户吃上一颗定心丸。

在他们想来,整个西山煤矿是个多么大的产业啊,每年少说也能产生几十上百万两的银子,那田瑞占了两成的份子,一年的分红往少了算也得有个十万八万的吧?

就这样的身价,估计不会坑了自己手里这百八十两。

就算将来这个叫做银行的钱铺放贷亏了,那这个田瑞应该也能还了自己的本金。

而另外一个就是利益,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你如果想存款,通常的钱铺,钱庄可是要收储户的保管费的!而启明银行非但不收这个钱,更是给出了年息三厘的利息,这个就非常有钱景了。

三厘听着好像不多,但如果跟这个时代的其他钱铺一比,这个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因此对一般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在田瑞雇佣的人有意宣传下,这样的消息也在京城慢慢传播了开来。

本来,启明银行这里存钱给利息这样的操作,就已经让普通的小老百姓动心了,现如今又知道了这家银行的背景和实力,于是心中最后的怀疑也被打消了,纷纷来到启明银行办理业务。

不过要说不好的地方也有,那就是路有些远。

路远好办啊,在京城开一家分行不就行了?

在得到客户这方面的诉求后,田瑞立马派了对京城熟悉的熊万胜进了一趟京城,在丽正门的附近,找了一处挨着大街的房产,准备买下来。

这里原本是一家客栈,规模很是不小。紧挨着大街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是这家客栈的酒楼。在后面穿过一个院子,还有一个凹字形的二层建筑,作为这家客栈的客房。

像是这样的客栈,此时的京城有很多家。一般来讲,能在京城开得起来如此规模客栈的,无不是背景强大的存在。

这家也一样,经过熊万胜的一番打听,很容易就摸清楚了这家店背后的东家到底是谁。直到搞清楚了这些,熊万胜这才赶回来向田瑞汇报工作了。

“你说这家客栈的东家是南京的平江伯陈家?可这南京的勋贵怎么跑到京城来开办买卖了?”田瑞好奇的问了一句,对于大明朝的这些事情,他道现在也没有搞的太明白。

“驸马爷,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平江伯府传承两百年有余,在京城有个落脚地很平常的。其实非但是平江伯,咱们大明朝所有被封在外地的勋贵,大多都在京城有一两处产业的。

一则是京城繁华,生意总不会很差。二来嘛,在京城消息繁多,他们留在这里的产业,实际上就是为了查探京城消息的。否则天高路远的,等到这里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不定都什么时候了呢。而且也不准确,不如自家亲信耳闻来的贴切可靠。”

田瑞听了这个解释,倒是点点头。熊万胜这么一说他就懂了,这些人留在京城的产业,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现代社会的各种驻京办事处的作用和功能。

可既然是这样,为啥要卖呢?他们又不指望这个来赚钱,这么大张旗鼓的卖掉自己的“驻京办”,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驸马爷,应该没啥问题,其实对方为什么要卖小人也打听了一番。说起来,平江伯一脉倒是和别的勋贵不同。自从当年成祖皇帝,因为治水有功封了陈家这个伯爵,陈家世世代代都是在水利上下功夫的。

这一次,小人听说陈家是想凑些银子,用作修葺运河。”

“哦?修葺运河?这不对吧?修运河还用得着他们自己卖房子凑银子吗?没这个道理吧?”

田瑞一听就不理解了,大明朝廷的确是很穷,但再穷也不可能省了修运河的银子啊!这可是关系到朝廷南粮北运的命脉的,那些个朝廷大员就是再贪得无厌,也不可能连这个银子都惦记上了。

“小的也不知道具体的因由,只是听说,平江伯府在变卖各处的产业,就是为了凑上一大笔银子,用来修葺运河。具体是怎么回事,这个小人就不太清楚了。”

“嗯,那你能不能找找你们锦衣卫里的人,把这件事搞清楚一些?重点打听一下,这平江伯家里为什么这么急着用钱。”田瑞隐隐觉得,这里应该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存在。

熊万胜他们几个,现如今已经算是田瑞府上的人了。尽管他们还拿着锦衣卫给的俸禄,但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从前上级的领导。况且,田瑞出手可是比之前的上官大方多了,本来就是拿人手短,再加上田瑞日常毫无这个时代权贵们的架子,让这几兄弟下定了决心好好跟着田瑞混了。

现如今,田瑞发下了任务,这几个曾经的锦衣卫,立马就行动了起来。虽然他们曾经就是个城管,但那毕竟也是锦衣卫呀,多多少少的,总有些关系在的。

加上他们每次出来办事,田瑞都会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经费,让他们哥几个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倒是混了个好名声。

有锦衣卫里的朋友帮忙,熊万胜他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事情打听清楚了。

原来,现在的平江伯陈启现任南京留守左军都督府佥书,管的却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事物。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第一代平江伯陈暄当年留给家里子孙的遗泽。

在当年,陈暄可是真正的水利专家,更是开启明清漕运的第一人。有着如此声望的平江伯一脉,历经几代人,都是这京杭大运河上最有权威的管理者。

到了现如今也一样,陈家在运河上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对它的一草一木都熟悉的不得了。早在去年的时候,陈启在巡视运河中就发现了山东戴村水坝有了点儿问题。虽然隐患不是很大,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对于几代人都是水利专家的他来讲,那是在清楚不过了。

这里的这个水坝虽然不在大运河上,但却是大运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水坝之一。它的作用是为了阻断和抬高其所在的大汶河的水位,然后利用这条河中的水,给运河补充水流,如此才能保证运河的正常运行。

只是现如今赶的这个年份不太好,去年一年时间里,大明朝连续换了三位皇帝,让很多朝廷里的政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再加上辽东军事上的失败,牵扯了朝廷大部分的精力和资金,一时之间,根本就拿不出来经费来修缮当前还没有出现明显问题的水坝。

陈启给京城户部,工部等等部门上书了好几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暂缓。朝廷可以暂缓,但水坝没办法暂缓啊,现如今还是小问题,只需要花费个几万两银子就能整饬。

但真要是一直等着,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到时候不单单是要花费更多的银子,说不定连漕运都要受到影响了。

无奈之下,陈启只能选择自己筹钱了。他先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想着在漕运系统里筹集一些资金。但那是漕运啊,上上下下的官员商家,吃漕运的时候欢天喜地,可要说那自家的银子修水坝,那是万万舍不得的。

退一步讲,很可能有些人还盼着这个水坝的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呢,到那个时候,一刻也离不开漕运的朝廷,说不定会拨下来更多的银子。到了那个时候,岂不有是一场饕餮盛宴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