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仙侠小说 -> 乾心论道-> 第三十五节 逢故友茅庐一言志(5)
换源:

第三十五节 逢故友茅庐一言志(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淯水南出岫山,途经武次郡城东之时,分为西流和东流。

其中东流一路南下,过新昌郡,在临蚕郡折向西去,最终在仙门郡南部注入迩海。

西流则穿过殷山山脉,开辟出“深峡斧开,援壁登天”的壮观景象。

近乎于直上直下的陡峭山崖,矗立在河流两岸,奔腾的淯水好似一条长长的白玉带。

水面上行船,仰头观望,只能看到山崖直插入云,犹如已经连接到了天外一般。

时不时的,有鹰隼猛禽出入云层,也能偶尔看到善于攀登的动物在崖壁上往来。

据传说,这壮观的景象,是上古之时,两位大修士相争斗时造成的。

但那场争斗并没有什么结果,因为争斗造成生民死亡,惹怒了真如妙有世界中的圣王伏羲氏,伏羲氏降下一道谕旨,两名大修士便即消失,连他们的名号以及过往事迹都一并泯灭。

于是后世之人,仅仅留下了一个关于他们的传说。

真如妙有,便是仙界的古称。

当今修士难以解读“真如妙有”到底是什么含义,于是这个称谓也很少有人再用。

“子正公,昨夜、我实在是失礼了!”

董志张看起来已经从哀痛情绪中恢复了平静。

他来到正在船头,一边观望山景,一边驾驭小舟的陈仲身边。

“子鸣乃是真性情,何来失礼一说?”

陈仲向身侧迈过一步,让出一些位置,使董志张可以与他并肩立在船头。

站在了这里,只见前方浊浪滔滔,小舟逆流而上,不时便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礁石,与小舟擦肩而过。

不对!

应该说,是小舟与礁石擦肩而过。

这艘船,是董志张在仙门郡,向太守孔蘩露临时借用的,就是一艘再普通不过的渔舟。

船尾有橹,船头有篙。

打渔的工具只留下了两支钓竿,一个鱼篓。

船上则唯有陈仲和董志张二人而已。

董志张回身去看,船尾的橹桨无人操纵,而那船头的长篙就在他身侧静静放着。

“这……”

董志张哪里还不明白,小船逆流而行,当是陈仲的能为!

“子正公,这是法术?”

董志张颇为羡慕。

他没有突破感应,根本修炼不成法术,即便勉强修行了几门障眼法护身,也不可能做到如陈仲这般,毫无烟火气地驾驭行船。

然而,陈仲自从成就感应,哪里有时间去修炼什么法术?

轻笑摇头。

“望气术耳。”

陈仲的望气术,在他的故交中可不是什么秘密,也有不少人想要向陈仲学习这手本领,可惜至今无人成功。

甚至,就连陈仲入静时“观辨诸气”的法门,大多数朋友也无法领悟。

倒是苏元明,在这方面应当算是悟性颇高。

董志张听到是望气术,不由得更加羡慕了,但同时也难以理解,怎么望气术还能用来驾船吗?

这种疑惑,对于不通望气之人,却是无法言讲,甚至于那陈仲自悟的飞剑之术、斩气之术、步虚之术等等,归根结底,都可算是望气术。

两人立在船头,闲谈片刻,董志张便拿起了长篙。

昨天夜里,他们出发,陈仲让董志张先行休息,毕竟情绪波荡过大,也是有损功行的。

如今董志张恢复了平静,便来替换陈仲。

陈仲也不推辞,他突破感应也有两日时间了,身体逐渐适应了新的状态,是时候可以尝试着修行下一步的法门。

感应之后,接下来的修行,在《剑术》称为元真内景。

也即是那副骷髅图。

而要开始这一次第的修行,第一步便是忘记骷髅图。

虽然《剑术》中,仅有一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但修行法门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前面用过了,后面就没用了的情况。

感应之前的心斋、婴宁和坐忘三关,是基础,同时也是从始至终都要保持、运用的。

骷髅图做为外部带来的“认知”,则必定与陈仲自身有所不合。

死板按照骷髅图去修炼自身,修不成还则罢了,真要修成了,只怕陈仲也就不再是陈仲了。

陈仲随意选了个舒服的姿势,抱着钧平剑坐下。

定静中,只见自身诸气升腾,逐渐将那一方静谧的世界填充。

而此中,则恍恍惚惚多出了一具陌生的骷髅骸骨,也如陈仲自身的坐姿一般。

陈仲并没有理会,只是如以往修行一般,寻得自身那一缕真气,坐守静观。

关于真气,各家各派均有不同说法、不同观点。

根据各家自己的认识,也分别发展出了诸多修行法门,比如儒家就是在培养出胸中一口浩然之气后,以浩然之气染化真气,最终追求的是“浩然气纯”,以及浩然之气的宏大。

陈仲所修行的道家法门,则认为真气是人身诸气之真,真即是道,道可外求,亦需内求,修法便是守内行外,静功时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身真气,动功时以身体感悟外界道理,最终二者相合,以得道果。

另外伏生所传授的五行论,则认为天地万物均备五行之属,化于五运之行,修士应当善察自身五行五运,化五行之气而为真,讲求的是将五行运化加以壮大真气,最后真气充盈全身,羽化而登仙。

除去这些。

阴阳家道统认为真气分阴阳表里,有龙虎之交、坎离之媾。

墨家认为真气就是人与天地间其他存在的根本区别,真气即诸气之灵长,深求真气之理,便可“一生万物”。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因为各家对真气的看法不同,在感应境界之后的修行,也逐渐开始变得大相径庭。

陈仲静观真气,不知不觉中,那模模糊糊的骷髅像便消失不见。

但陈仲就如不曾理会它的出现一样,此时甚至不知道它的消失。

因为陈仲沉浸在了真气自身的变化当中。

可还记得,陈仲突破感应之后,得以凭借望气术,观看到诸气抟炼的过程?

此时此刻,陈仲便似是观看到了真气的类似过程,不同的是,真气并非由其它什么“炁”所抟炼而成,它不知所从来,极其纯粹,就那么无凭无据,出现在那里,同时也并非静态,而是有着自己的种种化变。

恍惚间,陈仲似是从真气的化变中,看到了一条宽阔通路。

这通路陌生又熟悉。

在引起了陈仲注意的那一刹那,却又消失不见。

陈仲有种莫名的感觉,这条“通路”,就是接下来的修行关键。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