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大宋帝师,开疆三万里!-> 第二十一章:还愁个啥?直接去西夏干丫的
换源:

第二十一章:还愁个啥?直接去西夏干丫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听闻南洋有胡椒一物,乃是弥足珍贵,与花椒价格相当,可是此物?”

章惇闻言,心想这苏城恐怕是官家的亲信了。

南洋之物,莫非是上供来的?

苏城微微颌首。

“正是,那辣椒则更加遥远,这还要感谢漕运的兄弟,有丰富的水上经验。”

苏轼微微颌首。

该是如此了!我大宋有司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知晓南方何在。

借着司南,早已远渡重洋经商。

他必然是官家手下的人。

章惇捏着胡须,问道:“辣椒一物,能否和花椒一般用来经商,以作货币?”

苏城颌首。

“正是,如今我朝货币乃是铜钱,开采困难,又十分沉重。”

“本就十分稀少,又大量的流入海外,目之所及,皆有大宋钱币的痕迹。”

苏轼和章惇都点了点头。

这些他们也有所耳闻。

无论是倭国,还是南洋,甚至更远的西洋。

因为和大宋经商的缘故,早就用起了铜钱,和这边互有贸易。

但是放眼天下,冶炼技术最上乘者,大宋也。

他们最爱用的还是大宋的钱币。

汉人在不知不觉,已经影响到了海外的蛮夷。

“在下命人找来了花椒、胡椒和辣椒,经过三次远航,穿海峡,过大洋,总算幸不辱命的带来了。”

“正打算在本土培育,用来暂代货币,以此对外换取更多的物资,达到利民之功效。”

他当日可是和小六说过,自己要帮他赚钱。

敢这么说,他可不是没有本钱的。

做这些事他也不为别的,只为拔高华夏的地位,改变历史的进程。

苏东坡听完后,点了点头。

“昔年在李唐时期,官员抄家发现花椒,都需如实上报,与黄金白银无异。”

“花椒至今也仍然掌握在官员手中,百姓们则享受不到了。”

“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程度,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培育的条件十分困难,远没有种粮食重要。”

“不过,这想法是好的。”

苏轼心想,自己的转运使都是人家给的,自己也不能把自己当外人了。

当下分析了一波其中的利弊。

章惇见状,立刻佩服自己的才智。

仅仅是和赵煦一面之缘,就追查数日,终于在今日上了龙船。

这苏东坡的样子,显然是此地的智囊!

我没上错船!

不过比起我的机智,还是差点!

他听了半响,决定自己也不能藏拙了,需要露一露锋芒!

“苏大人有所不知。”

“我朝铜钱,留在海外,朝廷的资金无法收回,本是兴盛之举,却引得国力减弱。”

“这胡人的花椒胡椒,额,还有辣椒,若能培育陈宫,自然可掏开富人们的腰包。”

“诚如所言,此物不好培育,但我们大可形成一条商河,我等去南洋采购,再命人来本土售卖,赚个差价,亦可强国!”

苏轼竖起大拇指。

“子厚兄高才!”

“如此一来,富国强军,指日可待。”

苏城莞尔一笑。

“二位无须这般麻烦,我已购得八座山头,半数种植胡椒、花椒,半数种植辣椒。”

苏轼一怔,笑道:“胡说,怎会这般好培育。”

苏城点头皆是:“的确不好培育,但是我做了点改变。”

“我发现东方百里的几座小山,其中川流经过,而群山又呈现怀抱之势,可蕴含水雾之气,加之大日当空聚集热能,我又做了特殊的培育温室,如此,山上早已布满香料。”

苏城的话半真半假。

毕竟很难让他们理解,什么叫湿度和温度的比例之类的。

即便才学高如苏东坡之辈,也是如此。

但苏城也绝没有看不起人家的意思,毕竟自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公平的。

苏城说完,二人果然都愣住了。

半响后,章惇有些不敢相信。

若是有了这些,那军饷还是个问题?还愁个啥?直接去西夏干丫的!

顺道北上,找大辽也干丫的!

“果真如此?你莫要骗老夫!”

铁牛见他们不信苏城,焦急的插嘴道。

“真哩!俺领着人亲自种的,现在满山都是此物,俺铁牛可不骗人。”

好家伙。

苏轼和章惇对视一眼。

看来,这是官家下的一步大棋!

“陛下若得此物,必定如虎添翼,声望水涨船高的同时,宝珠也将尽在掌握!”

苏轼说完,谨慎的看向章惇。

很明显,他彻底不打算把自己当外人了。

章惇也知道,苏轼所说的宝珠,乃是江山大权,执政之权!

“不错,陛下此计,乃是一张天罗地网,培育如此多的香料,恐怕也是打算先行尝试,待日后四处发放……”

苏轼郑重点头。

“是也!然而现在才是关键时刻,陛下形单影只,我等也该为陛下分忧了!”

章惇站起身,对着皇宫方向拱手,老脸冲着苏轼点头。

“官家恩泽,我自当誓死报效!”

苏轼没想到对面这么突然就表忠心了,当下也不犹豫。

“好,明日早朝,你我二人一同为陛下排忧解难,将这些东西公诸于世,强国练兵!”

章惇郑重颌首:“中!”

一旁的苏城倒是不明所以。

不是,

你们怎么知道我是给赵熙那小子准备的?

当着我的面聊这么多,这是我的东西啊!

这些本来是他前些年,准备给自己赚钱用的物资,前些日子和赵煦相处后,才改变了想法。

不能因为赵宋的一些人,就对华夏命运弃之不顾。

这不对。

不过话说回来,

这俩人怎么突然就达成共识了?

好在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他省的费口舌了,明天让他们自己去跟赵煦说就是了。

……

宫殿内,

赵煦捧着古籍,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古人出兵的理由,多的牛毛。

什么纣王不祭祖,隋炀帝劳民伤财,等等一系列。

甚至还有替天行道的。

这些理由,都是在内部权力掌握的前提下,说出来才有威信力。

自己这点权柄,

哪怕找出再好的理由,威望不够也是白搭。

加之自己要求的解甲归田,恐怕难以堵住众人的口啊。

而现在,路面虽然开始铺设水泥,田地也会下发出去,但是等筹集军饷赋税,又不知道要等几年。

操了!

赵煦实在是没了主意,倒真不是自己不努力。

就是秦皇汉武来了,估计也得盼着高太后先死了,等自己掌权了再说。

“既然如此,明日还是问问诸位大臣,有何赚钱的办法吧。”

……

中秋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9月15日到9月1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