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四十二章 张饶出兵
换源:

第四十二章 张饶出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泰山郡。牟县。

一桌简单的酒席吃完,陶应的下一步安排也吩咐给了几人。

“今日起,任命公输为泰山兵器司司长,全权负责玄甲军一应兵甲制造,只对我一人负责。”

许是担心蒲元等人不清楚司长一职有多高,陶应又补充了一句。

“薪俸二千石。”

蒲元正在寻思陶应给他任命的职务,虽然没有听说过,但想来只对陶应一人负责,算是直达天听,肯定低不了。

当陶应说出堪比一郡太守的俸禄时,莫说蒲元,就连千石的尹礼都震惊了。

“诺!”

再次被感动的蒲元,躬身大声向陶应唱喏。

蒲元不是因为陶应给了他很高的薪俸而感动,而是被陶应对他能力的认可而感动。

“今日起,我蒲元将是所有工匠的骄傲!”

其实,这一刻的蒲元,他心中更想说,他能认陶应为主而骄傲。

“子卢,从今日起,将牟县钢铁厂与兵器制造厂划为军事重地,专门调拨五千士卒守卫,日夜巡逻,实行一级戒备。”

“把军事重地方圆十里作为严管区,严令周边村庄村长、民兵队长,留意一切接近本辖区之人,一经发现,第一时间上报。”

陶应目光严肃地盯着尹礼,他要保命、要争雄天下,钢铁与新型兵器的锻造技术将是他最大的依仗,绝不能外泄。

“所有涉及保密技术的工匠,包括他们的家人,也要严密保护!”

看到陶应投向自己的眼神,尹礼一悚,瞬间了然是何意。

“诺!”

尹礼十分郑重地朝陶应拱手领命,暗暗自责自己想得还不够周全、漏洞百出。

“子卢、公输,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可是未来我们能否守住泰山、守住青、徐二州的关键。”

陶应担心尹礼重视度不够,又重重补充了一句。

“以后,凡是护卫此地的军队,优先装备最新兵器。”

陶应将此地的保密级别提升到“国防”安危的程度,莫说是尹礼,就是颜良、蒲元,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主公放心,礼定亲自盯着。”

尹礼表态的同时,颜良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被陶应瞧在眼里。

“文恒,有话就直说,帐内没有外人。”

陶应点了名,颜良便没有了顾忌,说出自己的担忧。

“主公,即便守住此地,但士卒的兵器在作战中难免会遗失,别人若依样打造,同样会对玄甲军不利呀?”

陶应笑笑,没有回答颜良的话,将目光转向蒲元,看看蒲元有何说法。

“文恒将军多虑了,无论是陌刀,还是横刀,若不能锻造出新型钢铁,即便依样打造,也不会有太大杀伤力,反而成为祸害。”

蒲元明白陶应的意思,很是自信地向颜良解释了一句。

“这就好,俺放心了!”

颜良豁然大悟,佩服蒲元的同时,心中更是暗暗佩服陶应的识人眼光。

“怪不得主公这般重视技术的保密与防卫!”

蒲元的一番解释,让尹礼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陶应的担忧。

“哼,无论是谁,敢打我泰山钢铁与兵器的主意,就莫怪尹礼心狠手辣!”

对技术的重要性有了全新认知的尹礼,眸子里的杀意时隐时现。

“公输,接下来,你将二十个炼钢炉分成数组,其中一组专门打造各种铁制农具,我要在一个月之内,将治下所有县的木制农具替换掉。”

陶应很清楚,要提高治下的粮食产量,解放大量劳动力,就必须对农具进行革新换代。

“主公,这时间上恐来不及。”

蒲元皱皱眉,既要打造兵器,又要打造农具,这压力有点大。

以眼下的条件,即便有足够的人力,也无法突破产能。

“那就改变!”

陶应自然知道全凭人力打造肯定上不去,于是便将自己所知的一些方法告知蒲元。

用鼓风机提高火焰。

用热风可以提升炼铁的速度。

用水力可铁锤。

……

陶应“天马行空”的设想,让蒲元听得如痴如醉。

恍惚间,蒲元有种错觉,陶应就是祖师临凡,特意来点化他的。

“主公,若如此改进制造方式,加之农具可以模具化打造,有半月时日,便可满足整个泰山郡之需。”

有了蒲元的保证,陶应大喜。

“这我就放心了!”

陶应现在这般争分夺秒,就是缺少时间,如今已十月,来年四五月,天下就要乱了,他再这般安心发展的机会就不会有了。

“报!”

几人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急促的报号声。

“主公,礼去看看。”

尹礼急忙起身,快步走出大帐,这可是他的地盘,正值百废待兴之时,绝不能出任何岔子,让他在陶应面前失分。

“禀县令,莱芜徐都尉急报,齐国黄巾张饶部近期蠢蠢欲动,大有越境泰山、徐州之意。”

尹礼点点头,打发走传令兵,蹙着眉头进了大帐,泰山郡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我听到了,如今驻扎在莱芜的将领是谁?”

“有多少兵马?”

“装备如何?”

不等尹礼汇报,陶应率先出声,连着问了三个当下最关心的问题。

历史上青、徐黄巾再次大爆发,就是这个节点,陶应早有心理准备,现在就看手中积蓄的力量够不够他趁机拿下青州了。

“主公,如今在莱芜驻扎有一万士卒,其中骑兵三百,装备比较杂乱。但因新兵皆是重新挑选的精壮,虽然训练的时日尚短,但不影响战力,对付黄巾绰绰有余。”

尹礼向陶应简略地介绍了一番牟县周边的军事力量。

“带兵之人,乃徐州莒县人徐盛。”

陶应一边听尹礼介绍莱芜防御青州黄巾的驻军情况,一边暗暗在为尹礼点赞。

“果然,适当放权是有好处的!”

尹礼连徐盛都能招入麾下,这就不是走运了,而是慧眼识金。

“这个徐盛,子卢是如何找到的?”

陶应对徐盛的加入,感到很好奇。

“礼用主公之法,分别在民间与军中比武招募;因待遇诱人,晋升之路通畅,应者无数,徐盛便是民间应招者其一。”

陶应点点头,对尹礼能执行自己的《招贤令》非常满意,一个人的能力不足没关系,就怕手下不听话。

“子卢,看来这《招贤令》还得继续,多多发现各类人才,尤其是如徐盛这般的帅才!”

陶应的话,让尹礼猛然一怔。

“帅才?”

“徐盛有帅才?”

尹礼虽然发现徐盛不简单,可为一方大将,但是不是帅才,真没看出来。

当然,这不是尹礼眼光不行,而是眼下的徐盛,毕竟尚年轻,还远未到锋芒毕露的状态。

“主公是如何看出的,难道他们早就认识?”

心思复杂的尹礼,一时想了许多。

“徐盛,可独当一面!”

尹礼的“胡思乱想”,陶应自然不可能知晓,他当下反而对齐国张饶部黄巾越境泰山不怎么担心了,陶应对徐盛充满信心,甚至还有所期待。

“徐文向,你可不要让哥失望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