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第三十二章:水利工程,国之根本!
换源:
第三十二章:水利工程,国之根本!
- 郭嘉笑道:“主公为政宽仁、政绩卓越,冀州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天下百姓无不以‘世外桃源’称呼冀州。
“近邻百姓早就想要投入主公怀抱,再加上我等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宣传,渤海郡和平原国相邻的百姓们,陆续逃亡主公治下,人口已是消减大半。
“等到王师一到,平原国百姓们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平原国九县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兵不血刃夺下。”
众将恍然大悟,张颌这才感慨道:
“难怪啊!当初袁绍想要利用青盐配方,交换黑山军张燕的人口。看来渤海郡辖地的百姓已经人去楼空,余下也人心皆向主公。
渤海郡尚且如此,更逞论是夹在中间的平原国?这也是主公仁义,百姓爱戴,竞相追捧的铁证!”
众将立刻开始赞颂刘羽,不过毕竟都是大老粗,这拍马奉承的语句就不如文臣们说的自然。当然这种不自然反而可以看出他们的真诚,而不是客套话。
其实刘羽猜测,刘备之所以那么果断离开平原国,放弃这个国相之位,除了他们在暗中推动陶谦求援、公孙瓒唇亡齿寒后赞同刘备驰援徐州之外,也有平原国百姓逐渐逃亡的原因。
刘备仁义,为政同样宽仁,百姓们感恩刘备的仁德。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仁德没用,带着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有用。
况且平原国地理位置重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姓们过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需要担忧战火的摧残,这百般煎熬下,果断逃亡到刘羽治下。
这久而久之的,平原国人口逐渐流亡,特别是还有细作潜伏、报纸宣传,对于平原相刘备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想要离开的想法了。
所以说,一切因素的发生和影响,都不是意外和偶然,暗中有某种无形推手在推波助澜的进行着。这就是上兵伐谋的最高境界之一,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表现之一!
经过‘曹嵩之死’的意外之后,刘羽也成长了不少,也不会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而是在可利用的环节,在背后推波助澜,将他变成事实!
众将感慨万千的时候,这时候有传令兵在帐前来报:“拜见大王,有淮南方向和青州方向的情报!”
“呈上来。”
“诺。”
传令兵在帐门口递上情报,禁卫统领典韦转交给郭嘉,他翻开来一看,说道:
“主公,青州方向有两则情报——数日前侍中刘和在高干暗中护送下到达平原国,算算时间,此时应该已经在渤海郡治南皮了。”
刘和是幽州牧刘虞的长子,明显是因为汉帝想要回归洛阳,让他率兵迎奉天子而来的。
这是易小川给袁绍设的调虎离山之计,袁绍利用四世三公的人脉,已经完全促成此事。只等刘和一到幽州,以刘虞忠君爱国的性格,必率兵迎奉天子。
刘羽并不意外,袁绍想要调任刘虞,刘羽也在暗中想要说服刘虞,这才邀约刘虞来冀州观政。说得通最好,兵不血刃夺下幽州,说不通那就出手夺下幽州。
总之幽州刘羽是势在必得,绝不会坐看其落入公孙瓒之手,让他整合幽州的势力,成为冀州的心腹大患!
刘羽转而问道:“另一件事情呢?可是刘关张率军离去?”
“主公果然神机妙算!”
郭嘉奉承了一句后,这才说道:“在高干护送刘和到达平原国的时候,刘备三兄弟正好与青州刺史田楷离去。
“在刘关张离去不久,徐将军已经把握良机、主动出击,平原国九县守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徐将军已经兵不血刃接管九县。
“吕旷和吕翔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与其对峙在乐陵县。以徐将军的稳重,再加上已经占据城池要地,说不定会以逸待劳,无视吕旷的挑衅。
“此时可去信一封,让徐将军休整过后,迎击吕旷两将,若是可以大败,借此压制袁尚派系,抑强扶弱,加剧夺嫡之争,此乃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并且平原国扼守黄河入海口一带,这一带泥沙淤积,河道淤塞,需派人防备治理,避免汛期泛滥,黄河决堤,洪涝灾害影响当地。
“可用渔船、商船临时改装巡哨舰艇,一来黄河急流险滩众多,但小舟小船可航行其上,警戒防备,以防万一。二来可观察黄河水流,河道淤塞情况,协助清淤。”
刘羽闻言颔首道:“就依奉孝所言。尔等切记,夺地易,治地难。
平原百姓信任我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我等也不能辜负其信任,理应用心守护,用心治理,方可无愧于天地!”
众将高呼:“谨遵主公教诲!”
刘羽颔首。
纵观历史,黄河鲜少有水战发生,但长江却频繁发生水战,甚至可以阻击敌军更进一步,原因就是因为黄河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河床抬高,甚至有闻名遐迩的“地上悬河”。
因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植被流失,自秦汉以来数次滥伐滥垦,屯垦和移民实边,使森林遭受大规模破坏。水流泥沙含量大,但黄河下游高度差小,流速慢,淤积严重,堵塞之后逐渐上抬河床。
如果不管,黄河水将溢出河床改道。商朝五次迁都都与此有关。
但如果管理,上亿吨泥沙量,人力有时穷,清淤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权宜之计。只有筑堤堤防,继续淤积,稍有大暴雨就是洪水决堤,洪涝灾害泛滥。开封多次毁城重建,都与此有关。
冀州属于华北平原,同样也是黄泛区。这也是为何黄河下游水患频繁,决堤和改道多次发生的原因。
水利工程,国之根本。西汉“王景治水,千载无忧”,“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为君王毕生所愿。盛世年华不过两件事情“修书、治河”。
刘羽掌控冀州之后,做的事情很多,治理黄河水患就是重中之重。郭嘉的提议,乃是根本,夺下战略要地,并不是一劳永逸,对当地的治理,才是最难的!
所以平原国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守住。既要防备外敌,又要治理黄河,改善民生。刘备无奈离去,也有力有未逮这个原因。
解决好水利民生工程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对渤海袁绍作战战役上,刘羽继续道。
“平原国九县分隔四面八方,公明长途奔袭,在数日内接管九县,必是人马匮乏,让他稍作休整再战,不要冒然仓促行事。
先稳定平原国九县局面,避免其中有跳反者。其余让公明自行其事即可!”
刘羽顿了顿,徐晃毕竟是未来的五子良将之一,自己不应该设置太多条条框框,转而说道:“兵贵神速,可先斩后奏!”
“属下遵命!”
郭嘉颔首领命,将军令下发之后,这才继续说道:
“主公,至于淮南方向的情报......
“有一位叫‘高要’的儒士在数月前进入袁术阵营,自称孔门七十二弟子之后,凭借其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表现,很快在袁术手下站稳脚跟。
“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的时候,被其部下黄祖暗箭射伤,命悬一线,众医束手无策,也是高要出手救治,其医术能力出众。
“最近袁术任命高要为监军,孙坚为征南将军,攻略江东!种种迹象表明,看来高要真正属意的辅佐对象应是孙坚!而目标正是江东此地!
“孙坚此将,虽然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更有逼死杀害朝廷命官的污点。
“但武艺高强、果敢刚毅,豪爽直率,也有讨董之战的功勋,虽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但若是有智谋之士辅佐,足以在江东立足。
“袁术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其部下谋臣都在猜测,那位高要和孙坚,到底灌了什么迷魂汤,这才让袁术做出此等重大错误的决策!
“属下细细想来,突然记起一事——还记得当初讨董之战时,袁绍曾说孙坚私藏传国玉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空口无凭,无疾而终。
“当时董卓火烧洛阳,西迁长安,以至洛阳一片混乱。主公设计伏击西凉军,当时我军必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此战之上,细作探查不足,因此没有直接证据。
“但如今观袁术反应,力排众议,调兵给孙坚攻略江东,十有八九必是孙坚献上传国玉玺。
“袁术此人,勇而无断,自高自大,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盘踞南阳,后匡亭之战败退后,果断窃据淮南,霸主姿态尽显。
“虽不如曹操和袁绍,更别提与主公相提并论。但凭借其四世三公的嫡系出身,手下也是能臣良将辈出。据细作种种迹象回报,袁术早有自立为王,甚至登基称帝的野心!
“如此一来,孙坚献上的传国玉玺,无疑是击中袁术的软肋。足以让他倾尽所有,就为了得到这个意义重大的皇权象征!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在部下将领谋臣一致反对的时候,袁术还是力排众议,调兵给孙坚,由他攻略江东。却无法在大庭广众下解释清楚!
“袁术这显然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他认为无价之宝的传国玉玺,孙坚却主动献上,无疑是臣服袁术的证明。因此大胆调兵。任由其攻略江东。
“但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孙坚不过是佯装臣服,利用传国玉玺换取实际的好处。未来若是找到机会,孙坚和高要必会叛离袁术!
“属下大胆猜测,孙坚献上传国玉玺,恐有蛊惑诱引袁术称帝的想法。也只有袁术称帝,众叛亲离,天下共击之。
“届时,孙坚才能脱离袁术的魔掌!不至于因为自己忘恩负义,自己背主自立,而受到天下口诛笔伐。
“以孙坚性急少谋,缺少谋略的表现来看,此计应是那位高要操纵!此人确实是足智多谋,但心思阴险狡诈,颇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两人攻略江东,若是未来主公南下之时,必是绊脚石,拦路虎。如今我等虽攻略幽冀,但需早作准备,未雨绸缪。
“属下觉得,对江东的侦查、渗透等密探细作安排需要加强。同时需要尽可能多的缴获渤海水师。
“毕竟淮泗地区、长江地区,水网密布,骑兵限制多,多以水战攻伐。北方将士不擅水性,解决渤海袁绍之后,需要尽早训练水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