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充电风云录-> 50 扒人家底裤(一)
换源:
50 扒人家底裤(一)
- 在充电运营方面,迪沃公司仍然没有向充电控制中心开放BMS数据。钟磊与迪沃技术部门沟通多次,对方认为这是商业机密,拒不提供。李红兵亲自催促,迪沃公司技术负责人照旧不给面子,呵呵笑着反问道:“贵司有几位电池专业人才?这些数据给到你们,你们看得懂吗?”
李红兵不仅代表绿能公司的技术部门,也是普华新能源采购组的技术专家,迪沃的回答弄得李红兵面红耳赤,跟迪沃公司当场翻了脸。
这方面,亚洲龙公司则很配合,其已投放的混合动力大巴的电池系统数据已和充电控制中心完成了数据对接。
通过部分车辆BMS数据对接落地,李红兵开始明白了这项工作对于充电安全的意义。在没有这些数据时,对于充电桩来说,车辆电池系统就是个黑盒子,所有的指令来自于BMS,相当于盲冲。有了这些数据,特别是单体数据,充电桩可以监控电池的安全状态,主动执行控制电压电流大小或者停止充电的动作,相当于给充电安全添加了一道防护措施。
在行业发展初期,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充电设施与车载BMS交互标准,协议方式和数据交互要求取决于各方的自行博弈。
冯国强坚持要求主机厂提供电池数据,不是仅仅为了在博弈中占上风,而是有更深远的考量。冯国强并没有当众说过他的深谋远虑,但是张新宇有一次聊天说出了他自己的猜想,他认为这一举措既重要又深远,让姜驿觉得很有道理。
“单体电压电流是电池质量最关键的指标,也就是说属于电池厂最核心的机密了,掌握这个数据就等于掌握了电池的真实性能质量,你们说重要不重要?”
“那深远是什么意思呢?”
“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健康发展,二手车流通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二手燃油车流通看发动机,那新能源汽车看什么——看的就是电池系统,电池成本占整车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新能源二手车流通就是变相的电池流通。评估电池的剩余价值以及电池再生利用都跟电池核心指标有直接关系,冯总的格局可不小,是在为以后跨界做准备啊!”
姜驿二人被这一席话说得一愣接着一愣。
“老教授,你怎么想到这些的?不过目前全国都没有新能源汽车上路,现在考虑这些太早了吧。”
“真正的高手看的是全局,而不是一域……大手笔,大手笔啊!”
看平常张新宇猥琐的模样,两人实在难以将这种高屋建瓴的见识跟他联系起来。两人刚想重新认识一下他,就听到张新宇继续喃喃道:“但是这第一步就很难,相当于你要去扒美女的底裤,人家会让你扒吗——电池厂不会同意的。”
这个比喻立马让张新宇的形象一下子跌回原点。
围绕着电池数据博弈,绿能公司中高层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让迪沃公司接受提议,向充电运营商开放BMS数据。
会议首先再次统一了思想,大家都认识到桩与车之间存在着博弈,这是行业主导权之争,将影响未来的国家标准,所以绿能公司绝对不能让步。换位思考,迪沃公司也不会让步。
基于已经和迪沃公司斗争了多轮的经验,会议接着分析了迪沃为什么不同意。除了博弈这个没有放在明面上的原因外,迪沃公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BMS数据属于公司商业秘密,不愿意交到外人手中。
这似乎是一个信任问题,郭怀义认为双方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以打消迪沃公司顾虑,建立信任关系。冯国强断言信任并不是问题,因为只要迪沃向绿能公司开放BMS数据,信任问题很容易达成一致。李红兵对冯国强的判断表示赞同,因为他代表技术和采购曾经主动提出过保密的解决方案,但迪沃公司未予理会。
由此可见,一定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让迪沃公司不愿意开放数据。大家初步推断,在迪沃公司看来,开放BMS数据会对自身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关乎到公司生死存亡,否则没有必要强硬坚持。什么样的威胁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呢?众人脑海里立刻想到了电池产品质量。
迪沃公司从电池制造起家,逐渐切入到汽车行业。论起电池技术,迪沃公司虽不能说在国内数一数二,但排在第一梯队毫无疑问。这个梯队在技术上面临的最强大竞争对手几乎都来自拥有国外基因的合资公司,其中典型代表是冠城时代新能源,技术源自日本松下。不过对国内一线电池厂来说,在动力电池研发应用上走在了前面,走在前面并不意味着技术已经成熟了,因此动力电池技术不完善是一个客观事实,按照这种推论,迪沃的行为就很合理了。
国家不可能不了解国内动力电池厂的技术底蕴,之所以大力推进推广,也有希望借此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的想法,从而在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赛道上抢占国际先机。为了呵护幼苗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区别性的政策,对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的高额补贴仅限内资企业,外资及合资都被排除在外。从后面来看,补贴政策一方面起到了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至少让主机厂和核心零部件厂跟上了国际一流水平,个别领域甚至成为了全球的标杆。另一方面,初期粗放的补贴政策同时也滋生了一大批骗补现象,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蒙羞。
普华新能源就是在弯道超车大背景下成立的,大家方向一致,致力于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歧仅仅在于利益选择。
充电行业发展初期,类似车桩博弈的争论普遍存在,比如充换电之争、交直流之争、快慢充之争、地上地下之争等。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家对争论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