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汉末子珪-> 第十三章 董卓喜得麒麟助 蔡瑜三日历三台
换源:
第十三章 董卓喜得麒麟助 蔡瑜三日历三台
- 典韦性情忠厚,历史中受了曹操厚待,便以死相报,逢战必为先登,宛城时,其明知必死,仍义无反顾为曹操争取逃命的机会,其之忠义、勇猛诚为千古少见,蔡瑜得其一人,犹胜一军。
典韦为杀李永,大半日未曾进食,早已饥渴难耐,蔡瑜、凌操本就八分饱,这会儿也是腹中空空,于是几人另寻他处用了酒食,又买了匹马,疾驰半日,深夜之时,才到了圉县蔡氏庄上。
凌操来过几次,遂上前叫门。仆人见蔡瑜回来,要去禀告蔡质,被蔡瑜拦住,吩咐明日一早再去禀告,今日时辰已晚,先行睡下。
次日一早,蔡瑜几人起身,便有仆人来报,称蔡质已叫人备好朝食,在堂中等候。
蔡质如今远离朝堂政事,无案牍之事烦扰,虽已至古稀之年,精神反而更为矍铄,见蔡瑜前来拜见,极为开怀,问道:“瑜儿回来,怎不事先说一声?”
蔡瑜说了董卓诏其入朝一事:“我行经陈留,便特来拜见叔公。”
蔡质听了,神色顿时尽显忧虑:
“瑜儿可知,董卓已另立皇子刘协为帝,又毒杀何太后,自请为太尉,为此朝廷内外纷纷哗然,已成风雨欲来之势,此时去雒阳,恐非上策。”
“叔公勿忧,我自会小心。只是陈留距雒阳不远,若是乱起,难得安稳。
吴郡地远,一时不会受之波及,叔公可携家小去寻我阿翁,待我设法谋得一容身之地,再作安排,叔公意下如何?”
蔡质颔首:“便依瑜儿所言。”
“还有一事须托付给叔公。”蔡瑜向蔡质说了典韦之事,“典韦壮士今效力于我,我自当设法护佑其家眷,叔公行经己吾之时,可否寻其家小说明此事,一同前往吴郡。我这便叫典韦取一信物交给叔公,可为凭证。”
蔡质自无不可,当即应下。
典韦在一旁听到蔡瑜为其打算如此周详,极为感激,拜谢道:“典韦多谢主公恩德,定当以死效命!”
时局多变,蔡瑜不敢久留,此番事了,便立即启程,三日后,终至雒阳。
蔡瑜指着高耸的城门对凌操、典韦说道:
“光和元年,我与家严便是于此处去朔方,彼时我尚且年幼,一晃十一载,今日兜转回来,我已力壮,朝廷却浑浊依旧。”
凌操、典韦闻言俱是感慨。
进了雒阳,三人来到太尉府,蔡瑜递上诏令与名刺,不一会儿,便有卫士引三人入内。到了董卓所在,蔡瑜解下佩刀,叫凌操、典韦在外等候,径自入内。
屋内有三人,一人神情倨傲,胡须茂密,颇为魁梧,居中倚坐在榻上,当是董卓无疑。
董卓身侧侍立一位文士,面相阴鸷,两眼狭长,想来应是李儒。
还有一位甲士立于董卓身后,八尺有余,身披宝甲,手持长矛,姿容甚伟,一双虎目直直投在蔡瑜身上,令蔡瑜不由感到一丝压迫,此人定是猛将兄!
蔡瑜无暇惊叹,拜道:“蔡瑜,蔡子珪,拜见太尉!瑜应太尉之召前来,特来复命。”
董卓听李儒说过蔡瑜种种,此时当面,见其身姿俊朗,顿生喜爱,只是论及才学,还需一试,于是问道:“子珪,我匡扶朝政,功劳甚高,然世人愚昧,不知我心,竟多有怨言,子珪可有良策?”
蔡瑜答道:
“我有三策献与太尉。
其一,约束士卒,不可使其惊扰百姓,亦不可放纵其强夺、劫掠富户,示之天下以仁,则民心可得。
其二,如若军士索要钱财,可由太尉下令征缴富户或使其捐献,再由太尉赐予军士,示之军士以恩,则军心可定。
其三,先帝在位时,朝廷征辟贤才为官竟要索取钱财,已故羊公得授太尉之位,因此不能赴任,河内司马直得授太守,因此被逼自杀,太尉可奏请陛下废除此举,诏之天下,则可尽收贤德之心。
有此三策,民心、军心、贤德之心皆得,若非心怀鬼胎之辈,谁人还有怨言?”
早在吴郡之时蔡瑜便料到,至雒阳后,董卓必会要其献策。若推辞或所献之策不得董卓之心,不利于己之筹划,若要既得董卓之心,又能有利于百姓,极为难办,深思熟虑之下,得此三策,想必能过此关。
果不其然,董卓闻言大喜,赞道:“子珪大才,相见恨晚矣!”,赞罢,让蔡瑜先行退下。
蔡瑜走后,董卓问李儒道:“文优,此子之策如何?”
李儒拱手道:“依儒之见,蔡子珪所言皆为上上之良策,并无异心。儒恭贺太尉,大贤出,麒麟至,若非太尉有大德,安能得麒麟之助?”
董卓听了,抚须大笑,良久方歇。
蔡瑜幼时所住宅子有仆人看护,房屋也够住,出了太尉府,蔡瑜便领凌操、典韦往蔡府而去。
路上,凌操问道:“公子为董卓献策,岂不是有损名声?”
蔡瑜笑笑,答道:
“我虽欲借董卓之势,却绝不会行背德弃义之举。
董卓之士卒,军心本就为董卓所得,我言与不言又有何异?
董卓任其劫掠富户,奸淫妇女,使雒阳百姓苦不堪言,依我之策,虽令富户损失钱财,总好过如今家破人亡。
先帝卖官鬻爵之恶政,董卓为了收拢人心,欲为而不能为,若能明令废除,令贤才可得其位,天下百姓方可稍安。
我所献三策,皆非献媚董卓之乱策,又如何会有损名声?况且,若是于百姓有利,即便名声受损,又有何妨?”
典韦闻言,心中更为敬佩。
蔡瑜三人刚入蔡府不久,便有天使送来诏令,拜蔡瑜为郎中。
次日,蔡瑜又被董卓举为高第。
其后三日,每日皆有一道诏令送来,于是蔡瑜便在三日之间,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之职,遍历三台。至雒阳不过五日,蔡瑜已从一介白身摇身一变成为两千石大员,朝野震惊。
蔡瑜颇为感慨:“不愧是董卓!此等不合常理之事,除了董卓这等肆无忌惮之人,又有谁能做的出来?”心中明白,自己已初步受到董卓之信任,同时有些好笑,没想到历史中蔡邕受到的待遇被自己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