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刘光福:80年代小板爷-> 第23章 向阳院(求收藏求推荐)
换源:

第23章 向阳院(求收藏求推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刘光福挠了挠头,觉得小当说的很有道理,海外关系虽然吃香,但他是过来人,知道海外也乱的一批,混社团的,比当大老板的多多了。

别说他亲戚有啥江湖不良人背景,就算只是个空手套白狼的骗子,自己也扛不住啊!”

刘光福道:“你说的对,海外关系,最好是知根知底的,港台也不都是大老板,普通人又对咱没啥大用。有没有咱们熟悉的,最好知根知底。”

小当:“哥,除了这个娄家连襟小马,让你爸祸害的不轻,咱还能熟悉谁呀?”

刘光福:“小马啊,想起来了,娄家好些金首饰,就从他们家找出来的!哎那可是许大茂带着的去的啊,跟我没关系!”

小当:“反正现在好地方都不乐意要他,不行就只能接替我哥去扫大街了,你就把他收了吧。”

刘光福:“行,就这么的吧。你哥不扫地了?”

小当:“哼,我当然得给我哥找个好地方,我哥去修理铺学手艺了,是货真价实的硬邦邦的技术!”

刘光福一阵我草,道:“小当,这是你哥自己的主意?那修理铺是不是有个锁匠?”

小当:“哥,你怎么说话呢?再这样我不理你了!他要学的是电工维修!”

刘光福:“哦,好吧,以后走正路就好。”

三个人选现在都定了下来,刘光福就叫小当去通知家属。

“跟他们家里说都是熟人,等落了定,我请他们吃饭。”

郑卫军今天卖了400斤板栗,如数交来320块钱。

一个农村孩子,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郑卫军不敢相信地道:

“叔,这些真的是钱吗?不是假的吧?”

刘光福笑了,这仨孩子太有意思了。

“我带你们去食堂,你们看食堂收不收这钱。”

他把几人带到东直门街道的向阳院,

向阳院是这时代独特的街道设施,起源于电影《向阳院的故事》,类似于少年课后托管班,外加老年服务站,相当于把闲着的老人弄这儿看孩子,有的还附带公共食堂。

后来傻柱骗蛾子搞的,其实就是这么个东西,只是蛾子那阵子没在四九城,压根没见过。

刘光福带着这几个半大小子,进向阳院也说得过去。

管院子的居委会大妈问道:“这几个孩子是谁?”

刘光福:“来咱这儿当临时工的,就住轧钢厂宿舍。您平时多教育点。”

大妈:“好,你们几个岁数还小,下了班,没事上这儿看会书,接受大爷大妈的再教育。你看看,新华字典,小人书,连环画,四大名著,烈火金刚都有,这儿还有台电视,等关门了你们就回轧钢厂宿舍去。”

刘光福:“听见没有,以后想跟我混,就得多学习,紧跟时代!”

刘光福带他们去了旁边的街道大食堂,

食堂门口,左侧贴着“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右侧贴着“忙时吃干,闲时吃稀。”

郑卫军等人看见右边的标语,不敢动了。

“叔,咱今天是忙还是闲?能吃干的吗?”

“是啊,虽说我们村现在算农闲,可今天我收钱算帐,脑瓜子都疼,挺累啊!”

刘光福:“别瞎琢磨了,今天吃干的行了吧!回头你们再举报我是周扒皮!”

刘光福交了两斤粮票,外加4毛八分钱,换了十个白面馒头。

这里说一下,粮票的重量说的都是干面重量,实际馒头里是对水的。

对多少水,计划经济时也有标准份量,一斤白面蒸出五个馒头,一共1.37斤。

汤5分钱一碗,点缀点香菜,里面看似有许多蛋花,但只是看似。

甭管食堂还是现在的饭馆学徒,先得学撒蛋花。

一个鸡蛋撒一锅?不合格,是撒一整桶!

说到底,这炒栗子就是个轻体力劳动,不可能有种地消耗体力,几个孩子还没少偷嘴,每人俩馒头也就喂饱了。

刘光齐问:“你们家分地以后,每年能挣多少钱?”

郑卫军几人想了想,道:“哦,我知道了,分户单干还在慢慢推广,没落实下来,我们村去年还在记工分。”

一般把10个工分称为“满工分”,只有一个男壮劳力,在农忙时才能得到10工分,女壮劳力最多记8工分,12岁孩子算半劳力记5工分。

更小的孩子也能领到各种奇葩活计,比如老牛犁地时,可以踩在犁上当压重,只能算3工分。

而且,不是说一个男人每个月都能挣300工分,因为要是天气不好和农闲,是没有工分的。

工分价格多少就没谱了,哪怕是同一个大队(行政村)下面的不同生产队(自然村或者叫生产组),因为田地好坏不一,工分分值差距都很大。

工分计算方法,是生产队交了粮食和其他物资后,会计把剩下能分配的全部物资价格,除以全村总工分,就能得到这个生产队每一工分的价值。

但平时说的工分计量单位,都是以10工分为一个单位,也叫一个工日。

一般来说,普通平原和丘陵农村,10工分大概也就3毛到4毛钱,丰收时也有5毛的。

山区或者盐碱地的工分价值就低多了,2毛甚至1毛的都有。

而全家年底分到的钱,是要用全家总工分对应的钱数,减掉全家口粮的价钱之后,还剩下的钱数。

60年代三定一包制定社员口粮,一般每人每年人均365斤计算的,每斤大概1毛2,大概每个大人,全年口粮折合是40块多钱,孩子是30多块钱。

要是今年多收了一些,村里可分的盈余就多,分值就高,今年遭了灾,或者去年遭灾借钱,今年需要还款,分值就低。

现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没诞生呢,再高也就是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

长江流域精耕细作的地方,人均一般不到一亩地,两季加起来一般亩产600到700斤脱壳大米,极好的能到800斤。

四九城所在的华北平原,产量不如南方,70年代末小麦的亩产大概300斤,不过华北一般人均有两三亩田,实际上口粮跟江南差不多。

产量特别高的某些标杆大队,或者大队里重点照顾的生产队,增产是因为能找到关系,从上头拿到磷肥,小麦就能从300斤一下翻到600斤。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