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仙侠小说 -> 六道行者-> 第四十三章 天人之法
换源:
第四十三章 天人之法
- 第四十三章 天人之法
功夫到了董信这个层次,想要再有提升已经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了,古往今来的强将,百人斩已经是最为巅峰的层次,而他已经无比接近这个层次。
最有效的提高方法有两种,一是学通百家,自成一脉。二是游历天下,到处切磋。
天下城池众多,如新会这等地方,处于战地附近,二流三流武者更是众多,一流武者甚至也不罕见。就比如梅花拳何星宇,年轻时便曾踏足一流境界,如今因年老体衰气血退转,因此跌落境界。
董信自然不愿意因年老体衰跌落境界,所以他想尽办法要提高武艺,要掌控自身本领,记录自己所了解的各家武学,和路中行学习内省法。
有先前的博闻强记做基础,这功法仅做熟练,他便已迈入门槛,达到了内省法第一层,心境完全稳定下来,再动手完全发挥实力不难。
“恭喜兄长,迈入志学之境,明辨真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路中行这些天也进步飞快,他原本就有一些体能基础,现如今已经可以连续完成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蹲起,一百个仰卧起坐。按照董信的说法,这也算是迈入了炼体初期。
“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行你是在开为兄的玩笑?”
董信一听连连摇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过了五六岁能明辨是非的孩子恐怕都能知道吧,这听着不像夸奖啊!
“哈哈,兄长听我细说,世间总是有很多人自以为能人所不能,对于自身实力和自身了解,没有足够认识。小者如一粥一饭,饿时便觉能吃十碗八碗,实则一碗足够。中如立身处世,自以为能控制脾气,殊不知稍有来事,或喜或悲,或怒或狂。反被事情所恐,犹自以为发泄而不能知。大如引军作战,自以为抓住敌人要害,可以轻取得胜。却往往骄兵必败。这皆非知也。”
路中行一段话说的董信面红耳赤,崖山之战战前所有人都以为能取得胜利,结果军中内奸无数。多少人当阵反水,被敌所控,一场大败。
“内省法的第一层回想日间所生之事,皆是真实所生,自身真实所为,心中真实所想。修行起来,可以明白什么是我的想法,什么是我真实能做到的,什么是我的习惯。明白我经常做成功哪些事情,做失败哪些事情。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破除虚妄,不让自己被情绪杂思所控,不拘他人言语,明晓利害忠奸。耳能进人言。人人皆言我可以,其实大多读书人都没到这个层次。当一个人连自己平日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都不能看清,不能控制,哪里又来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
解释到这个层次,董信方才明白。
“那这对我练功还有什么好处吗?”
“武功、兄长如今放下杂事,真的是一心扑到这个上面了。我想兄长在这第一层的功夫上修行日深,或许能够达到观人即明功夫深浅,能敌与否?纵然有时念虽不明,心中也会意有所感。冥冥中警示自身,趋吉避凶,不立危墙之下。”
路中行看似说的太简单,董信却深知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拳经言,对敌之境有三,一者致死不知我不敌,二者方动便知我不敌。三者入目明知成败,此为知己知彼,可以百战不殆。
尤其刚开始练了几天功夫的人,最是张狂,自以为自己是个高手,谁都打不过。整天叫嚣着天下第一不是我对手,要是给老子机会,一样打的泰森流鼻血。街斗李小龙算什么等等话。
这种人比比皆是,他们连自身水平深浅都不清楚,连顶级高手的训练了什么内容都说不清。练的越高,越知道江湖水深。
甚至不必说的这么复杂,就拿最简单的来讲常人经常忘记东西放哪里,到处找东西,内省法第一层修行有所成,就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内省法第一层,回顾周身平日经历,过了喜怒哀乐恐伤忧冷暖、惊悲爱憎饥饱烦色香等十八个阶段,明白自身在这种情况下的所思所为所学。才算是修成圆满。而这圆满,就是达到入目明知成败的层次。
拳经破敌之境有三,一者绳规齿距,谨守竞对。二者明敌所长,趋利避害。三者知敌所短,迫而取之。
而内省法的第二层,似乎对应的就是这三个层次,董信心有所感。
儒家的修炼法门,阅历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修行起来往往越快,阅历越浅,则修行越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并非空口白话。
“不止如此,兄长可知天人合一境界?”
路中行继续问道。
“天人合一,谁不向往!”
董信感慨道,脑海中突然闪过吕洞宾的身影。那是绝顶之上的天人层次,他半生所见,也只此一人了!
路中行深深看了董信一眼,见他仍然将儒家心法当做武功的附属,并没有十分重视,不由开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我儒家第一层精神境界!达到这个境界,自身才不会被虚妄所欺。所以才能达到第二个境界就是言行一致,自己的行动和自己所说的话是一致。然而言语毕竟不是自身所有知识学问的体现,只能代表自己的一部分,如果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那就是第三个阶段。而当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和行动能力达到一个很高的阶段,所说所作自然是大道之理,有言出法随的功效,为世人所信,就好比汉初所谓得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这就是言语和行为在人心中的作用。这言出法随就是第四境,古今帝王生来就是此境,我等常人却也可以修行得取。”
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后世有圣人王阳明讲学知行,世间无人能出其右。
“哪天人合一呢?”
董信眼中诞生一丝光芒,可转眼想到先前所见儒生模样,一时间光芒尽消,只当路中行说些趣事,自己权且听之。
“兄长可曾阅庄子大宗师所讲,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知。知行至深,可化天人。又有博学之士,知行合一,涉猎百家学问,自成系统,精神流转,意念不朽,此亦天人合一。”
路中行突然想到了什么,稍微停顿思索,抬起头来。
“我记得道门也有天人之法,初真十戒,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继而修行三百中极大戒,皈身佩奉,信受行持。丝毫无犯,可授天仙大戒。也算天人之法。然而此法不悟大道,一沾因果,便有沉沦之苦。不能妄动,算不得天人合一。”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
《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读列子方知,非入定之深,谁人能知前世。试想凡夫一日大梦迷醉,便不知上下左右。况十月颠倒沉睡,所谓轮回之境,不过胎中虚拟幻境,无边无际。
所以儒家首言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
佛道先说戒律。
知止戒律两者如是,不外乎戒贪嗔痴,少求自然少梦。
之后迷茫中寻得一物一念,即所谓一点灵光。入定以护灵识不寐,自无胎中之谜。
此非道门静养、亦或佛家坐禅、儒教入定高深之士,恐难达此境此景。
所以班喇嘛轮回转世,号称活佛。说来玄也不玄,只看功夫深还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