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洋中的华人-> 045 正装及迷彩服一
换源:

045 正装及迷彩服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陆子锋带着许晓琴、陆霜儿和皮具厂总监林友嘉,及鳄鱼皮主管、鱼皮主管、其他皮革主管等部门领导,一起制定了管理和发展、新品研发、及奖励的制度。同时,与各个制皮老师傅一起探讨一下皮革的制作工艺,并把自己知道的后世一些制皮方法告诉他们,让其慢慢摸索着来。又把自己最近的设计几款民用女士单肩包、双肩包、挎包、办公包、手提包等10来张图纸交给林友嘉老师傅,让其按照着先把样品做出来!

许晓琴和陆霜儿看到这,同时说道“锋哥哥,你还会设计这么多包包啊……看着就很非常漂亮!到时候做出来一定要给我们留几个……算是我们预定的,到时候给钱!”陆子锋看到她们高兴的样子,等他们做出来之后在说,不知道做出来的效果如何呢!民品的生产,不能够耽误军需品生产,这个要放到首位。除了之前确定军官的腰带(与后世华复国军用腰带一样,材质用鳄鱼皮或牛皮,以原色、棕色为主)、军用皮带(材质用鳄鱼皮或牛皮,以棕色为主)、军鞋(依照现有西洋人样鞋,结合华复人穿着特点,以及加里曼丹岛自身陆续产的橡胶,最终得到了与后世鱼船式皮鞋差不多款式,材质用鲸鱼皮、鲨鱼皮或牛皮,以原色、黑色为主)外,新增了军用双肩包(有后世17寸双肩包大小,有耐用防水性能,材质用牛皮、鲸鱼皮、鲨鱼皮或其他鱼皮组合、以原色为主),把原有提供给全军的弹药包停止供给了,改用“轻形防弹盔甲加弹药袋”的马甲形式出现,供应陆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后面还会生产少量的原有弹药包样式的,只配发给后勤人员,是跨肩式的。

林友嘉和所有主管都表示他们将在半个月拿样品,在不影响军需品的情况下。陆子锋告诉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但也要有紧迫感,在保证数量的情况下,一定保证质量……保质保量就是他们责任!

把他们生产环境,也做了调整,窗口全部改大,安排玻璃,房顶也有3米高,也安了很多玻璃,厂内敞亮很多。重新设计了排气设备,只要有风或空气流通,厂内的空气不在那么昏着啦!同时,用水泥建造了新的污水排放渠道,厂区周围在也不是臭气熏天。

在1831年10月底陆子锋终天把皮具厂的工作安排好了,眼看着还有2个月都年底了,他要把王国政府官员衣服、军队正装、作训服给制定出来,之前换装2万人迷彩服,反应的问题有很多,这次正好全部调整。

陆子锋让南宫宇智安排人采购几套现今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军装回来,早就已经购置回来了,一直在军服厂那边放着,陆子锋一直没有时间过来!今天一大早,陆子锋带着许晓琴、陆霜儿、陆小虎他们,在军服厂总监张玉琴陪同下一块来到裁剪室。陆子锋看着买回来各国军装和西装,又参照后世华复国中山装样式,要求到政府公务员着装、军装要吸取了各国军装、华复着装和西装的优点,要显著体现精练、简便、大方的特点。

后世中山装的最初款式: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颗铜制明扣,4个带盖上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

后面又改为立翻领、7颗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后又改成现在的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厘米的插笔口。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陆子锋看着那些军装、西服及后世华复中山装的特点,政府公务员着装为立领、前门襟7颗铜制明扣,上衣左侧胸前为暗兜,右侧没有兜,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收腰,下衣两边都为暗兜,左右对称。衣角为小圆角。左右袖口部位有2颗铜制明扣(比门襟铜扣要小一圈)。与其配套的裤子,陆子锋要求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军装为“八”字形小立翻领、前门襟5颗银制明扣,上衣左右侧胸前都没有兜,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收腰,下衣两边都为暗兜,左右对称。衣角为90度直角。左右袖口部位有3颗银制明扣(比门襟铜扣要小一圈)。与其配套的裤子,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在颜色方面,他要求陆军为军绿色,海军为黑色,海军陆战队为棕色。

陆子锋拿着衣服样图给军服厂师傅介绍到,同时,又说介绍到制作工艺的方面:

回忆到后世中山装传统制作技艺独特、复杂、做工考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款式结构廓形平整,稳重挺括。收腰前片为中式直门襟,左襟压右襟的传统方式。四个方中寓园的贴袋,上下左右对称。后片是一整片,无开衩。既有西装的大方、干练,又有华复人严谨、持重的精神,符合国人传统美学中对称美的审美情趣。此外,穿着比西装更简便稳重而大方,给人以庄重而精神的感觉。

2.立式翻领关门贴合,美观实用。领口为“八”字形,保持了华复传统的立领对称格局。领角和领型在工艺上做成窝势,顺应颈部形体特征,贴合自然,订有风纪扣,可以挡风保暖,既简便实用,又美观大方。

3.四个贴袋大小有致,方便实用。标准的中山装门襟两侧胸、腹对称各安两小、两大的贴袋。上面两个小袋为平贴袋,呈上方下圆,上小下大形。小贴袋缉0.4厘米明线。大袋为“风琴袋”(边缘悬出2-3厘米),上小下大,下袋盖上边缘必须对准前襟第五粒扣。袋的大小正好与A5规格的书籍和笔记本尺寸相当,便于放置书本等必需用品。口袋的尺寸可按服装的号型比例调整。

4.袋盖设计刚柔并济,安全实用。四个口袋均加上软盖,袋盖为倒置笔架形,抹去锐角,盖中心开眼系扣。且小袋左侧袋盖上边留有插笔口,大袋.盖为长方形,既美观又安全。从设计上看,弧形袋盖刚柔并济,是款式上的一个亮点。

5.园装衣袖中西结合,舒适内敛。袖型为两片结构采用西服袖的结构,但袖口有细微变化,袖口假开衩钉三粒装饰扣。取华复的吉祥数字“三”,符合华复人的数学信仰和审美。

6.前后片结构完整,工艺独特。中山装的后衣身是独块式的,前片是左右两片,设腰省、腋下省两个,以达到收腰的目的。要想使平面的后衣片符合人体的立体造型必须经过“推归拔烫”起到合体作用。这需要较高的熨烫技艺。

因此后世中山装制作要从制板、制作和熨烫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

后世中山装具有独特、复杂的制作技艺。对制作者的技艺要求极高,能坚持学习者或能学到精髓者寥寥无几,使其制作技艺的传承非常小众,濒临失传,因此保护、传承中山装制作技艺的工作迫在眉睫。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造型舒展,穿着挺阔、庄重大气,也成为华复男性的主要服装。也很好地展示华复民族文化、民族礼仪和民族自尊的符号。

后世的中山装,样式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基本成型,其基本形制是:立翻领、四个有笔架形袋盖的贴袋、袋盖上有纽扣,前门襟有七粒纽扣、袖口有三粒扣、背部有腰带和开衩。之后中山装虽然在款式上有个别的变动,但总体变动不大,主要的改动就是把七粒扣改为五粒扣:后背取消腰带、开衩;上口袋有褶裥式的贴袋改为平贴袋。这些改变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后,中山装的形制基木稳定下来。中山装款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局部变化,整体不变,并且由繁到简,结构更加清晰,线条简练滑顺。

陆子锋要求领角要做成他要求样式,后过肩不应涌起,袖子同西装袖一样要求前圆后登,前胸处要有胖势,暗兜要做的平服,丝缕要直。军装要精做(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是如此),政府着装要简做,军装(在此指正装)都要有夹里和衬垫,用作正装和裤子配套穿用,政府着装不加衬料,用于日常穿用。

对于面料的选用,让其根据南华王国现有的不同类型布料,用一个周的时间先把样衣做出来。军装面料这块要选用质地厚实、手感丰满、布面平滑、光泽柔和的,做出来的军装正装要有力挺棱角,又显得沉稳庄重的特点。而政府公务员的着装可以选用棉布、卡其色土布或其他混合毛织布作为便服用的面料。

除了军装的色彩固定的,王国政府公务员着装色彩可以用蓝色、灰色、驼色、黑色、白色、灰绿色、米黄色等。因为南华王国处于热带国家,陆子锋建议以浅色为主。又要求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对其颜色的选择也要有所不同!作为南华王国政府公务员的正式着装,正式场合的色彩要庄重、沉着、简洁,干练,而日常的便服,没有多做要求,可以适当地鲜明活泼一些。

后世的中山装是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在后世的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的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检察权,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在民国十八年制定民国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后世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保暖护身,既可作礼服,又可作便装。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

中山装可以凸显男人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增添一份儒雅之气。改良后的中山装色彩很丰富,除常见的黑色、白色和灰色外,还有驼色、白色和蓝色等。在不同场合穿用,颜色的选择也不一样,作礼服用的中山装色彩要庄重,而作便服用时色彩可以鲜明活泼一些。

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可以随意一些,中山装可以搭配亮色的衬衫,衬衫领可外露一些白色,但不宜露得太多。在穿着时,要注意由中山装所传递出的意蕴与其人生态度相吻合,要把风纪扣弥合,有人图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

后世中山装的诞生,结束了华复几千年来袍服制一统天下的局面,颠覆了华复人原有关于传统服装与身体空间的观念。中山装的流行,也代表着服装平等化观念的出现,是华复服装发展史上一场震撼性的革命。

后世中山装对于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政治、思想、文化与情感认同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山装的推广与流行,促成了华复传统袍式服装向西方短式服装的转型,改变了华复人“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服饰习惯,也改变了华复人对服装的审美习惯与实用标准。

后世中山装不仅作为一种政治服装而流行全国,而且作为东西文化融合的服装而深受国人喜爱。中山装是爱国、进步、文明的象征,更是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象征,满足了近代华复人意欲表达的政治情感,引起思想共鸣,这是中山装能够流行的真正社会思想基础。

后世中山装是华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是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现代性的服装。与此同时,它成为国民的认同方式以及体现群体意识的符号,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正因为如此,中山装的推广与流行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进程相同步,而其内在民族主义特性与孙中山行生符号一样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山装因此流行于民国时期。

后世中山装具有华复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后世华复国的“国服”。中山装做为华复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