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三十四章 望烟亭之殇
换源:

第三十四章 望烟亭之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寒云历平宁元年四月,寒云王韩诺寝疾,一切事务由寒云后金钰代理。

平宁元年夏六月,调镇西大将军冯海钧屯桃岐,抚南大将军肖冲屯泰宁,镇东大将军张守诚屯临烟。

三将在八月完成换防,临烟城增兵三万。

平宁元年九月,着长和郡守朱清贵草讨华檄文。

平宁元年冬十月,鸠国十万大军在华国北部边境集结,以响应寒云王收复华国。

同月,华国大军在其北部边境的鎏金山与鸠国展开大战,鸠国大败,十万兵马损失五成。

次月,张守诚领三万大军西出临烟城,向华国腹地进发,留五千兵守临烟。

与此同时,寒云楼上。

“大王,这是今日的报纸。”

一名妖艳的年轻女子,手上捧着一叠纸张,来到韩诺面前。

她口中的报纸,实际上只是一份手写的报告,主要记录了一些寒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

韩诺称其为报纸,所以他的侍女便也这么叫了。

这侍女是寒云后金钰专门安排过来侍奉韩诺的,叫天香。

长得娇小可人,心思细腻,善察言观色,能书写,会刺绣。

不过韩诺对她的态度不冷不热,也不要她侍寝,只是每日让她负责去取饮食报纸而已。

韩诺从其手中拿过报纸,随便翻了翻。

金钰果然如他所料,没有信任冯海钧。

从自己被软禁这件事来看,金钰不但与张守诚达成了某种共识,甚至还将手伸到了大青山一带。

那里是寒云的发源地,也是金钰耕耘了数年的地方,有许多拥护金钰的势力。

只可惜,张守诚虽善马战,但在地形错综复杂的华国可以发挥的实力有限。

而华国和鸠国之战,也在韩诺的意料之内。

那摩鸠部早就想找机会打压削弱日益膨胀的赤鸠部。

所以接到寒云国的檄文,便立刻积极响应寒云王的号召,从各部调集了兵马。

其中出兵最多的,自然是赤鸠部。

而在鎏金山一战中,赤鸠部便是实力损失最严重的。

这种借题发挥,趁机削弱赤鸠部的做法,很符合摩鸠部的利益。

韩诺默默地思考了片刻,便将报纸放下,回去钻研那些看不太懂的修炼功法去了。

天香看了看他,叹了口气,将报纸收拢叠好,放在了一旁的架子上。

这里已经摆放了许多份“报纸”了。

与被软禁失意的韩诺不同,白马将军张守诚如今却是志得意满。

他立马在一座小山坡上,用一支单筒望远镜望了望远处的一座小城。

那城叫望烟亭,本是华国与陶国之间的一处亭驿。

所谓亭驿,就是供来往驿马、客商休息停驻之所。

后来因为陶国七皇子将临烟城赠予华国,从而使得经过此处的的商旅数量大增。

久而久之,此处便成为了一座小城。

要说这城也建得十分蹊跷。

它夹山道而建,整座城池除首尾外并无城墙,两旁皆依山势。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个埋兵设伏的好去处。

若是以张守诚来经略此处,一定会将其建成一座重镇,而不是任由其发展成如今这番模样。

“将军,此城偏远狭小,城中兵不满两千,要不要立刻攻城?”

一旁的一名校尉问到。

“无妨,先派人去告谕城中之人,让他们速速撤离。”

张守诚将手里的望远镜翻来覆去的把玩,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咱们此番讨华国,是以仁德之师讨昏庸之君,当以保民为重。”

“遵将军令!”

那校尉说罢,便着人去传将军告谕了。

……

而寒云国另一边,泰宁城外。

冯海钧在营中正好整以暇地看着一部兵书。

这兵书是韩诺凭记忆让人誊抄的《孙子略解》,其中大部分的思想让冯海钧很赞同。

譬如那对于“计”这个词的分析,就很戳中他。

许多大将,不好读书,将“计”这个字简单的理解为计策,而不是计算、计划,所以将打仗当成是玩弄人心。

这样的人打起仗来,纵使胜多败少,也会输了大局。

而让冯海钧觉得更有兴趣的,是那“略解”背后的叫《孙子兵法》的兵书。

但韩诺说此界没有此书,令冯海钧惋惜不已。

就在此时,一名校尉钻进了帐内。

“禀将军,卓克将军求见!”

“快请!”

“是!”

冯海钧放下手中书卷,坐直了身子,等着那从斥候营起家的卓克进来。

卓克一进来,便朝他行了一个军礼。

冯海钧见状,也回了一礼。

“不知卓将军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接韩王令,命我斥候营前来协助将军入主临芸城。”

冯海钧闻言,皱了皱眉,“此令果是韩王所下?”

“将军认为此令非韩王所出?”

“韩王向来守信爱民,不会在这个时间下这种令。”

“那依将军之见?”

“依在下之见,卓将军需要出些大力气,方能名正言顺的拿下此城。”

“哦?这是何意?”

冯海钧走到卓克身旁,小声与其耳语数句。

卓克细细听着,嘴角渐渐上扬。

“将军此计,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冯海钧拍了拍卓克的肩膀,微微一笑。

“此大功在下便让与卓将军,还望卓将军在寒云后面前替在下美言几句。”

“冯镇西客气了,将军劳苦功高,哪需在下美言。再说了,不管是寒云王,还是寒云后,都很是器重将军啊!”

“那也是,他们两口子的事,哪分什么彼此,你我只管尽忠职守便是了。”

二人相视一笑,都摇了摇头。

……

几日后,望烟亭城外。

白马将军张守诚率领一众人等正缓缓朝望烟亭进发。

根据探马来报,望烟亭内居民及驻军已全数撤离。

此时的望烟亭,只是一座空城。

其实过了望烟亭,才是华国的关城,叫东泉关。

那座关卡的守将,叫庞疏博,算是华国的一代名将。

张守诚之所以大大方方的告谕望烟亭中的居民,其实就是想令那庞疏博有所准备。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与其堂堂正正地战上一战了。

当他来到城外,负责进入城中探查的士兵已经迎了上来。

“报告将军,城内空空如也,所有军民都已撤离干净了!”

“嗯。”张守诚点了点头。“入城!”

随着他一声令下,众人缓缓开进了望烟亭城中。

由于此城太小,住不下这许多人马。

于是张守诚命五千先锋军出望烟亭西门驻扎,自己率五千兵马驻扎在城内。

而剩余之人则留在东门外。

是夜,张守诚宿于望烟亭的官亭之中。

不知为何,空气中有种令他心慌的气息。

对于征战沙场的老将来说,这种直觉很多时候比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还重要。

他立马唤来传令官,令其让西门外的先锋营提高警戒,注意防备敌人斫营。

然后又通知城中兵马,注意夜间的巡逻。

就在一切吩咐停当之时,只听得一声哨响,一道紫红色的光芒划破长空。

紧接着无数燃着的火球从天空中漫天降下。

张守诚第一时间冲出房屋,却发现那些火球来自西边的山坳处。

张守诚立刻想到了那些用来攻城的大炮,不过它们都还在望烟亭东门之外。

“传我将令,向东撤出望烟亭!”

话音未落,一个火球便落到了张守诚的身旁。

随着一声巨响,那火球炸裂开来,里面装着的各种可燃物瞬间将整个官亭覆盖了。

没等张守诚反应过来,整个城中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就在此时,两员亲兵进了官亭,架住已经被火球拍得晕头转向的张守诚便往外跑。

出门时正好迎头遇到从西门外撤回来的先锋营。

“有序撤离,不要自相践踏!”那带头的将官大喊道。

好在张守诚的白马营素来军纪严整,众人还真的保持着秩序在火海中撤退。

而当那军官见了张守诚等人时,自然是让了自己的马与张守诚骑。

没过多久,西门那边便出现了一大队人马。

“敢死队,随我冲锋,杀了张白马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闻听此言,那先锋营的将官立抽出剑来,对着身旁之人喊到:

“白马营的兄弟们,反身再战,务必掩护张将军撤离!”

刚才还在惊慌奔逃的人群,立刻便停下了脚步。

众人提刀捉枪,在并不宽阔的街道上列下了阵型。

此时华国那边的敢死队也冲了上来,一见面双方便开始了近身肉搏。

只听得一阵喊杀之声,各种烈焰和爆炸,偶尔夹杂几声枪响。

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的望烟亭城中,不时有人从西边和东边涌入。

这是一种奇怪的向死情节,所有人都知道进入那城中便意味着死亡。

但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往里面涌着。

这种飞蛾扑火般的行为,随着张守诚终于醒转过来画上了句号。

“来人!”张守诚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望着那火城之中。

他看见自己的人正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朝那城中扑去。

“让他们给我停下来!为什么要冲进去?”

他朝身旁的手下大喊到。

众人愣愣地看着他,谁也不敢答话。

此时副将沈星显听说张守诚醒来,也带着人赶了过来。

“老沈,是你下令部下进城去拼命的?”

张守诚对着沈星显大骂到。

“将军,此城若失,要想再拿回来可就难了!从临烟城到东泉关,此处是必经之路!”

“必经个屁!必经你就拿老子的兵往火里冲!赶快让他们给老子回来!”

沈星显看了看张守诚,没敢多说什么,立刻让人鸣金收兵。

此时张守诚立刻让人借着东门外的营寨重新布置了一番,在城外建立起防御来。

那喊杀声随着城中的火越烧越旺,渐渐地弱了下去。

鸣金之后,只有很少的人从城中逃了出来。

那些没有出来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火势太大了。

“禀将军,各营人马尚余两万三千。其中先锋营剩六百人。”

副将沈星显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还好,损失不严重啊。”

张守诚狠狠地白了他一眼,捂了捂自己的背,没好气的说了句:

“还是韩王说得是,骄兵必败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