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二十五章 奇袭复延城
换源:

第二十五章 奇袭复延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韩诺再次出兵的理由,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寒云国的居民增长了一倍,达到了二十三万人。

这些人口并不是靠短短三年就能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各郡逃难过来的。

当然还有不少是从鸠国迁来的,韩诺的政策开放不排外,给了许多鸠国人好感。

加上鸠国人仰慕强者,所以自愿前来投在白马将军旗下的鸠国人也数不胜数。

毕竟在鸠国你可能只能做一个牧马人,但到了寒云国却能成为一个赵子龙般的将军。

这也算是文化输出带来的好处了。

另一方面是大青山屯垦区的大丰收,使得寒云国粮草充足,有了远征的资本。

种植谷物等作物,亩产几百斤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土豆却能动不动就亩产一千多斤,这在没有化肥和杂交水稻的世界里,简直就是奇迹了。

用寒云国人的话来说,自己的命都是土豆给的。

这两个方面,是寒云国内部的条件。

而第三个方面,则是寒云国外部的方面。

韩诺虽然从来没有对阳城以南用过兵,却一直在想方设法破坏各城的经济。

毕竟各城的粮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粮食可以交换到一切东西,包括各种工匠。

于是韩诺便拿粮食换来了许多工匠,以至于各城都逐渐失去了除农业以外的行业。

而农业这种东西,最需要看天。

这一年,陶国迎来了罕见的干旱。

除了韩诺占据的大青山一代,其它各城都陷入了饥荒。

于是寒云国的五千马军和一万步军出征了。

这五千马军,分为三部分。

以文铁枪率领的六百骑为前锋,其中包括徐睿率领的一百步枪营。

以白马将军张守诚为主将的两千骑,作为主力居中。

以特别擅长后勤补给的陈昭带队的补给队伍两千骑,主要在后方负责运输。

还有精通斥候之道的卓克,率领四百骑斥候营,分散在大部队的周围。

至于那一万步军,则由职业竞技选手江秋寒带队,主要负责辎重的押运。

韩诺完全相信了张守诚说的,准备用两千铁骑横扫陶国。

其实这话并未言过其实,甚至还有些保守。

毕竟陶国诸城兵力如今并不强大,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又能以一当十。

别的不说,各城能拿出两百匹马的都已经很少见了。

像韩诺这么财大气粗的,实在少见。

所以大军在行进了六百里后,便兵不血刃地连下三城。

这是距离阳城最近的三座城池,他们早已探明了阳城的虚实。

若是在寻常时间,他们或可一战,但如今秋收时节未到,谷麦未收。

又遇到城中已经开始闹饥荒,便在收到通碟后毫不犹豫地投降了。

投降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有饭吃。

不过韩诺兵锋所指之处,并不是他们,而是一座叫复延城的地方。

此城地处中原的交通要道,又临近一条叫青延江的河流。

韩诺之所以想拿下此处,是因为青延江正是阳城东边那条河流的下游。

若是拿下此处,将粮食走水道运送至复延城,则可向东南西北四方出击。

更何况那青延江往东南百里,便汇入了烟波渠。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复延城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那据守复延城的,是渠北派的一名领袖人物。

其人姓史名洪逊,人长得其貌不扬。

从探子带回的画像看来,是个五短身材,有些微胖的家伙。

其人眉毛粗短,嘴唇肥厚,眼神里透着一股狡黠。

但与其外表大相径庭的是,史洪逊谈吐雅致,有文人风采,却是一个儒将。

于是渠北派众人,都尊称此人为史鸿儒。

所以韩诺命大军抵达复延城前,派人给史鸿儒送去一封劝降信。

虽然这劝降信言辞恳切,但依然被拒绝了,毕竟越是儒家之人越讲究忠臣不事二主。

于是当文铁枪率领的先锋营抵达城下时,立刻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不过因为文铁枪未进入弓箭的射程范围内,倒是完好无损。

他率人在城下叫战三日,结果那史鸿儒却只顾婴城自守,完全不予理会。

又过了一日,张守诚才带着两千铁骑兵临城下。

张守诚一到城下,便开始安营扎寨,搞出一副准备打持久战的样子。

史鸿儒从城上望了一望,捋着胡子笑了笑便回府了。

骑兵在平原上作战确实无敌,但在攻城时却毫无用处。

而复延城引青延江之水为护城河,每道城门都有一座吊桥,早在文铁枪他们到来之前便收了起来。

至于城中则有胜兵八千,若只是居高临下,乘城据守,又哪里是两千骑兵可以攻破的?

所以史鸿儒自然是觉得高枕无忧。

然而两军交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史鸿儒对于寒云军的了解,是建立在道听途说之上的。

而寒云军对于复延城的了解,则是建立在数百份探子的报告上的。

于是在这日丑时刚过,一阵巨大的声响惊醒了的复延城中的众人。

史鸿儒也被那巨大声响惊醒,慌慌张张穿戴整齐进了府衙,他一边召兵唤将,一边派人前去打探巨响的来源。

没过一会儿,那打探之人便冲了回来。

“禀郡守,那张白马已带兵突入城中,正往郡守府而来,请郡守速逃!”

闻听此言,史鸿儒大怒道:

“胡说八道,那张白马是长了翅膀还是我们的城墙突然塌陷了?”

“这复延城的每一段城墙都是本郡守亲自督造,岂是如此轻易进得的?”

而堂下一干人等,也附和着骂那报信之人。

就在此时,府衙外传来一阵人喊马嘶,只听得外间有人喊道:“将此处围起来,休教走了那史大鸿儒!”

这喊叫之人,自然是那白马将军张守诚。

顿时府衙中一干人等,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史鸿儒见此情形,心知败局已定,左思右想之后,盯着那报信之人看了一眼。

“史某不能明辨是非,使足下受辱,愧疚!愧疚!”

说罢便命人大开衙门,昂首挺胸地出门来见张守诚。

张守诚在马上见了史鸿儒,拱手笑了笑,“史先生仍记青延江畔牧马儿乎?”

史鸿儒大笑一声,“鸿鹄焉知燕雀之名?”

张守诚冷冷一笑,命手下将史鸿儒一行人缚了,便将他们分开押至各处招降。

原来在听说前面三城望风归附之后,江秋寒便立刻派人通知韩诺。

韩诺收到消息立刻带了两千人从水路出发,押运着大量粮草沿江而下。

张守诚之所以比文铁枪晚到许久,便是因为他在青延江附近等候了韩诺的船队许久。

而江秋寒的队伍除了分兵二千四百在三座降城以外,也尽数到了复延城下会师。

待到三队人马齐集,正好丑时时分。

韩诺立刻派人用炸药炸倒了复延城的东、北两扇城门,然后挥师直入。

张守诚的马军由北门而入,韩诺和江秋寒的步军则由东门而入。

两路军队都未遭遇太大的抵抗便杀到了城中心,在抓住史鸿儒之后便对抵抗部队进行了劝降。

这一次奇袭达到了韩诺一开始想要的效果,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胜利。

等到城中初定,天刚蒙蒙亮。

各队点兵,寒云军未损一人一骑。

倒是那守城的史家军,慌乱中互相践踏受伤死亡者数人。

韩诺命令江秋寒派人出榜安民,一面调出郡守府衙中的文书簿籍翻了翻。

这复延城中除了八千士兵,还有三万余口人,算是一座人口比较丰富的城市了。

此前归降的盛治、隍寿、南珂三城,加起来才四万余人。

可见此前关于阳城南面各城的情报都真实有效。

在各方安堵如故之后,韩诺让人请来了那位史大鸿儒。

其人一到来,韩诺便命人给他解了缚赐了座。

“久闻鸿儒大名,今日幸得相见!”

韩诺起身对史鸿儒拱手一礼。

史鸿儒见他如此,轻蔑地笑了笑。

“早听说韩王宅心仁厚,此番入城不杀一人,还携粮拯饥,可谓仁德了。”

“哦?那先生何不早降?”

“烈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

“先生何迂腐至极?天下是生民的天下,不是哪个皇子的天下。”

“欲杀便杀,莫要拿你那套民本思想哄骗老夫。《青山报》,老夫也读过不少!”

韩诺听闻此言,饶有兴致地打量了史鸿儒一眼,低头思量了片刻。

“百姓的性命,终究抵不过一个虚名么?”

史鸿儒闻言,收起原本轻蔑的神情,很严肃地盯着韩诺看了许久。

转而也低下头去,思量了片刻。

“韩王觉得老夫死能救更多的百姓,还是活着能救更多的百姓?”

韩诺被这一问,问得有些愣神。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超越了思想之争,直指人性。

史鸿逊这个鸿儒,是整个渠北派的精神领袖。

杀他和不杀他,哪个带来的好处更大,是他是否可以活着的关键。

至于他降或不降,则不那么重要了。

韩诺起初之所以想要拿下复延城,其实是抱有“挟鸿儒以令诸生”的打算的。

但若是这史鸿逊投降了,那所有的儒生都有了站在道德制高点反抗的动力,因为这会显得他们自己比这位鸿儒更高尚。

但若他不降,就这么死了,那么诸生又有了替他报仇的借口。

而不杀他只是囚禁,则似乎也带不来半点好处。

韩诺搓了搓下巴,看着张守诚,“白马将军怎么认为?”

张守诚低下头拱手答道:“自古杀大德者,不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