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短篇小说 -> 大明:略献毒计,朱元璋劝我冷静-> 第43章 册封藩王,满朝文武人傻了!!!
换源:
第43章 册封藩王,满朝文武人傻了!!!
- 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等皇子越听越兴奋,甚至到后面已经开始跟不上朱元璋的节奏。
听着听着就感觉匪夷所思,如此毒计似曾相识。
太子朱标好奇问道:“父皇,这叫做自古以来的毒计怎么跟上次北伐大胜那次风格有些一样?”
“大哥说的不错,就是有些伤人和,不知是哪位高人献计?”燕王朱棣附和说道。
朱元璋仰望星空,看到阁楼上的明月,故意玩味说道。
“当然是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什么?怎么可能是李相国?完全没看出来!”太子朱标诧异说道。
朱棣也好奇问道:“如此惊天毒计,儿臣还以为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好家伙!
李善长又成替身了!
如此吞天毒计当然是李诩辰所献!
可是朱元璋就是不说,还故意在几位皇子面前炫耀。
……
接下来几天时间。
六部和中书省是最忙碌的时候,由朱元璋亲自发起的大明改革开始了。
当初李诩辰在明月楼六点建议,纷纷被朝廷落实下去。
第一。
家属有从军立功,商人允许穿丝绸!
第二。
有刑部许可证经营,商人可买卖武器!
第三。
有礼部颁发许可证,商人可允许乘车骑马!
第四。
大理寺核查三代血亲无犯罪,商人亲属可参加科举入仕!
第五。
有工部备案,商人准许购买土地使用权!
第六。
由户部牵头联合内库,组织全国官营钱庄印发大明国债。
凡事商人购买大明国债可以享受以上五点待遇。
购买的国债越多,享受的权利越多。
这次大明改革对商人来说。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古至今,他们这些商人都是被打压,甚至被排除在权贵之外。
如今这待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只要响应大明朝廷号召,买国债就能享受超国民待遇。
主要是还能成为大明皇帝的债主,还不还钱已经不重要了。
同时,朱元璋为了深得民心,还昭告天下。
说是这些国债收上来的钱都是为了北伐战争,为大明开疆拓土。
还有一部分收上来的银两拨款赈灾,为大明重建家园。
如此一来,那些买国债的人反而成为了大明的功臣。
户部刚刚发出去1000万两国债,几天时间就一扫而空。
朱元璋拍板之后,户部联合内库又发了3000万国债!
于是。
全国各州府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运往应天府,大明国库堆满了金山银山。
太多了!
实在太多了!
不仅如此。
大明服装业、染坊、丝绸等行业一夜之间爆火。
还有原本地主手中闲置土地被商人拍卖,租给穷人,三年免租。
还有大批商人子弟报名参军,各地私塾爆满,书店都买断了。
商人子弟能参军,还能参军来年科举,做梦都不敢想!
以前这种事都是地主家孩子才有的待遇。
……
几日后。
奉天殿上。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仔细一看户部和内库呈上来的奏折,越看越兴奋。
他看似表面严肃,实则内心深处震惊不已。
转眼之间。
这位大明皇帝又邹起眉头,内心嘀咕道。
“好呀好呀,没想到咱大明这么多有钱富商!”
“咱以前想方设法都收不上来的税银,只是一张国债欠条,都把银子交上来了!”
朱元璋是越想越气,既高兴又气愤填膺。
这些奸商平时说没钱,现在拿出这么多钱来。
看着奏折上统计的3000万两银子,比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都多啊!
这些商人到底藏了多少银子,朝廷也不知道。
朱元璋看着冷冰冰的数字,内心暗自感慨。
“这个李掌柜真是料事如神啊!”
“没想到此子除了献计献策,还会搞钱啊!”
“标儿啊,咱给你留着这个李掌柜,你可要好好把握!”
跟明月楼那次想的一样,国债发下去不久,朝廷就收到了大把大把的银子。
还是这些商人争先恐后送上来的。
北伐战争的钱粮有了。
甚至。
还解决了大明国库空虚的困境。
朱元璋缓缓地站起身来。
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仿佛整个朝堂都被他的视线所笼罩,霸气侧漏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每一个人的细微举动都逃不过这位大明皇帝的法眼。
此时。
只见满朝文武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什么。
声音虽小,但在这安静的朝堂之上却显得格外嘈杂。
众人的神色皆十分凝重,一张张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
每个人的腰间都夹着厚厚的奏折,似乎随时准备将其呈递给皇帝。
而他们紧紧握在手中的笏板更是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笔记。
这些都是他们积攒已久、想要向朱元璋诉说的话语。
然而。
就在这几日里。
朱元璋竟然故意罢朝,并且闭门谢客,拒绝接见任何文武官员!
这一举动让朝中上下人心惶惶,众臣皆猜测不已。
原本大家都以为陛下,是因为分封藩王之事仍余怒未消,所以才会如此行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猜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文武百官都猜不透这位皇帝陛下在想什么?
还以为朱元璋没有行动。
哪知道中书省六部已经开始发国债,充盈国库,为北伐做准备。
现在满朝文武意见很大,都是赞成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勾心斗角。
他们还在议论大明优待商人的政策时。
却不知道都只是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布局而已。
今天才是宣布结果的重头戏。
只见朱元璋微微抬头,俯视底下文武百官。
扫了一眼底下朱标等诸位皇子。
目光又看向身边的吴吉祥吴公公,淡定说道:“宣旨吧!”
嗯哼。
吴公公咳嗽了一声,扯着嗓子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惟我太祖开国,崇树亲藩,分王诸子,匪直荣茅,土于一方,实欲寄屏翰于万世。”
“仰遵成宪,式用祗循。咨尔第二子睿质夙成,英姿特立。”
“今特册封二皇子朱樉为秦王,封地阴山以北!”
“三皇子朱棡为晋王,封地河西走廊以西!”
“四皇子朱棣为燕王,燕云十六州以北!”
“锡之册宝,大启尔家。忠君孝亲,诸王守身之要道。”
“钦此!”
吴公公客客气气走下台阶,小心翼翼说道:“诸位王爷接旨吧!”
朱棣第一个跪地,拱手作揖道:“儿臣领旨谢恩!”
“儿臣朱樉,领旨谢恩!”二皇子跟着跪地接旨说道。
朱棡也上前接旨,恭恭敬敬说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徐达:……
汤和:……
胡惟庸:……
诸位淮西勋贵:……
文武百官:……
奉天殿上。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同时大惊失色,呆愣在原地。
如此重大事情就这么定了?
除了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提起知道消息。
其他大臣都懵逼了。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