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代,开局直播鹰酱大选-> 【27】华夏四皇看历朝水稻亩产粮,秦皇汉武怒了:朕不服!
换源:

【27】华夏四皇看历朝水稻亩产粮,秦皇汉武怒了:朕不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现代新五谷:稻、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谁的单产最高?】

新的视频出现。

古人们的讨论戛然而止。

随即齐刷刷的都看向天幕。

.................

“新五谷?”

嬴政顿时就是一愣。

“后世竟然连五谷也变了?”

“玉米?”

“马铃薯?”

“这两个是何物?”

五谷。

稻、黍、稷(粟)、麦、菽。

分别是指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大豆。

天幕中出现的新五谷。

水稻、小麦、大豆都在。

而黄米和小米则是被换成了玉米和马铃薯。

....................

“玉米?”

“原来这就是玉米?”

除了文字之外。

视频中也放出了新五谷的影像资料。

当看到了玉米。

大汉位面。

刘彻想起来了。

这就是他刚刚以为的杂交后的水稻。

“原来不是杂交的,而是一种新作物......不对,就算是新作物,难道就不是杂交出来的吗?”

刘彻转瞬就又精神了!

后世既然能够把玉米列为五谷之一。

那么就足以证明这种作物在后世的重要程度!

那么如果朕在两千多年前就搞出了玉米。

这岂不是功在千秋?

大汉神农氏?

嘶!!!

这杂交之事。

得立刻抓紧!

....................

大唐位面。

李二等人也在看着天幕。

“删去了黍、稷,新添了两种新的作物。”

“难道后人都不吃这两种粮食了吗?”

李二是有些不理解的。

毕竟在他现在所处的唐初。

黄米和小米依然还是最主要的粮食之一。

特别是小米。

更是此时征收赋税的粮食。

什么?

你说关中怎么不吃小麦?

不好意思。

此时的小麦被视为‘杂稼’‘杂粮’。

只有西北地区是以麦为主。

....................

大明位面。

相较于李二。

老朱倒是没有好奇黄米和小米去哪了。

毕竟此时的饮食习惯——主食上的饮食习惯——已经和后世没有什么区别。

南方大米。

北方白面。

面头、馒头、饼类等各种面食也非常的流行。

不过。

对于陌生的玉米和马铃薯却也是好奇的。

“玉米?马铃薯?”

“标儿,你听过这两种粮食吗?”

老朱搜刮记忆。

发现自己对这俩玩意完全没有印象。

“儿臣也没听说过。”

老朱至少当过农民。

他都不知道的东西。

朱标更不知道了。

朱标想了想说道。

“不过后人既然能将这两者列入新五谷中,想来肯定在后世的餐桌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产量,肯定也非常之高。”

老朱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错。”

“天幕既然以产量为标题,那这两样粮食肯定是高产的。”

“标儿,你可得好好记一记,后人是怎么寻摸到这两种粮食的。”

老朱可没有刘彻这种年轻人那样天马行空的想法。

能想到玉米是杂交出来的。

在他的朴素认知里。

既然他不知道的东西。

以前也从未听说过。

那不用想。

肯定是从大明之外找到的宝贝。

既然后世能找到。

那他大明努努力。

将来也能给天下的百姓新添一种高产的粮食。

这可都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

至于水稻、小麦、大豆?

老朱倒不是有多在意。

这三种粮食的产量能有多少。

他能不清楚吗?

后世就算有那什么化肥这啊那的。

难不成还能给他们种出花?

可是。

老朱万万没想到的是。

视频刚一开始。

水稻的产量。

就给了他一个巨大的震撼!

....................

天幕——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五谷始终是餐桌上的主角。】

【随着时间的从古代到现代,五谷的种类、种植技术、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粟、麦、菽五种粮食作物。】

【稻即水稻,加工后就是大米,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黍,俗称黄米,现已较少种植,有粘性,北方的黄米凉糕,黄糕,就是这个加工而成。】

【粟即稷,去壳后成小米,无粘性,是古代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粟的别名叫稷,在古代为五谷之首,社稷泛指天下,可见其地位。】

【麦,包括大麦和小麦,用于制作面食,小麦主要做面粉,大麦做啤酒,麦芽糖,麦片、淀粉等。】

【菽指各种豆类,如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等。】

【......】

【在华夏古代,五谷的种植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和人力劳作。】

【人们利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然而,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难以应对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

【因而到了现代,伴随着农业科学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华夏人的餐桌上已经出现了新的五谷。】

【它们分别是: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

【那么,相较于以前的五谷,新五谷又有什么特殊之处,以及他们的产量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用一个视频说清楚。】

....................

天幕中。

视频首先对古代的五谷做了一个介绍。

对于这个介绍。

古人们还是很认可的。

然而。

对于介绍之后所出现的‘点评’。

有些古人们则看的不那么舒服了。

——“什么叫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依赖自然和人力劳作,这有什么不妥吗?我怎么觉得后人似乎有些......我们的耕种方式?”

——“好像是这样的。”

——“不懂不懂,难道他们不依靠人力去耕种,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

——“种地不靠人,那靠什么?难不成扔下一把种子就坐等天收?”

——“俺倒要看看,这后人又是如何耕种的!”

——“对,还有这产量,我承认后人或许会比我等种的更加高产,但最多也就搞个一二百斤顶天了,再高难不成还能高到天上去吗?”

——“老头子我种了一辈子地了,我不了解什么新五谷,我难道还不能了解地吗?这一亩田地能种出多少口粮老头子我还能不知道?”

....................

无数位面的古人们议论纷纷。

其中。

特别是在各个朝代的村子里、田庄里,最是热闹。

很多人站在田间地头。

扛着个锄头仰着脑袋。

或者乡里乡亲的三五个坐在树荫下。

成群结队。

....................

如果此时有一个实时监控各朝位面动向的导播。

可以将这些镜头集中起来放映在天幕上。

那么不难发现。

其实他们对于天幕的所说是不太认可。

或者是颇有微词的。

毕竟这些农民都种了一辈子的地。

或者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

对于他们而言。

地始终是那块地。

我们脚下的土地几千年就没变过。

就算后世培育的种子更好。

但是再高产又能比他们多到哪去呢?

这是认知产生的限制。

而很快。

天幕将刷新他们的认知。

....................

【首先是水稻。】

【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从古至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餐桌上的重点主粮。】

【根据史书记载,华夏水稻历朝的亩产量如下:】

【先秦时代:据《管子·轻重甲》记载:“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

【当时的一钟等于10石,再折算当时亩与现金的差别。】

【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就是:亩产66斤-100斤。】

【秦汉时代:据《史记·河渠书》记载:“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换算今天的单位是:亩产100-160斤。】

【唐宋时代:到了唐宋,水稻亩产进一步提高。】

【《新唐书·崔弘礼传》记载:“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

【换算成今天的单位是:亩产334斤。】

【明清时代:《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中考证,亩产600斤。】

【以上就是华夏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水稻亩产。】

....................

嬴政皱眉.

“我大秦的稻米竟然产量如此之低,别说和后世比了,竟然只有那明清时候的十分之一?”

刘彻也不满意。

“竟然连100公斤都没有,怪不得天下还有这样多的人忍饥挨饿。”

李二同样看的很不舒服。

“虽说我大唐的稻米产量较于秦汉有所增加,但依然是低了......太低太低,这水稻还大有潜力可以挖掘。”

朱元璋倒是没有什么表情。

“这个数字,倒也中肯。”

“太湖一地是我大明最为富饶最为适宜种植水稻的。”

“能有亩产600斤,确实为本朝及历朝之冠!”

....................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

除了最靠近现在的明祖稍有满意之外。

其他三位老祖宗们。

都对各自朝代所交出的亩产答卷极为不满。

“那么后世呢?”

“后世的水稻又能有多少亩产?”

“700斤?”

‘800斤?’

“难不成......1000斤?”

好奇中。

天幕中。

关于水稻在现代的亩产。

揭晓了。

而当看到那个答案。

一瞬间。

所有人全都傻眼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