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八三开局,从万元户开始-> 第十二章 武侠小说?
换源:
第十二章 武侠小说?
- 而那些关于文字审查和出版监管等方面的规定几乎是名存实亡。
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除非你的作品太过露骨低俗并且被人举报。
或者上级下达了整顿清理的指令。
否则根本没有人会来过问你。
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国内的文化产业正处于改革初期阶段。
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各种思潮泛滥。
既是文学创作的春天。
也是一个自由生长、混乱竞争的时代。
这样的环境,既容易滋生“毒草”,也容易催生名家。
比如说那个后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物。
他的高峰期,基本上就在这个时间段里。
再提一个更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
只不过这家伙早早地加入了法国国籍。
成为了法籍华人。
他的获奖作品,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创作完成的。
为什么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好比战国时代容易出名将一样。
等到日后监管加强,管控严格了。
这样的人才就会变得稀少。
起初,曹正伟采取的是全面撒网的方式。
主要创作一些煽情的情感类和惊奇类短篇小说。
毕竟前世这类作品层出不穷。
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也很清晰。
于是,他向各大知名杂志投稿。
例如《读者文摘》、《故事会》、《科学画报》、《科学文艺》等等。
都曾投递过不少稿件。
这些杂志社几乎都接受了他投稿。
并且大部分稿件都给他支付了一定数额的稿费。
但是渐渐地。
他意识到通过在各家杂志上写短篇小说和科普文章的方式来赚钱实在太少。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
恐怕不用太久,自己就会陷入江郎才尽的境地。
毕竟他并不是真正的文学家。
只是一个抄袭者而已。
他之前投送的稿件。
大多是他前世偶尔记住的一些知名短篇小说。
然而数量并不多,记忆也比较模糊。
知识储备相当有限。
直到有一天。
他去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寻找灵感并关注市场流行趋势时。
发现许多人正在排队疯抢《射雕英雄传》。
那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了。
但这还没完,关键是他们抢购的那套《射雕英雄传》价格可不菲。
仅上下两册就要四十大洋!
四十块钱买两本书。
这价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
即便如此,大家依然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
书很快就销售一空,晚到的人连书都买不到。
这个场景,简直不亚于后世苹果手机热销时。
人们熬夜排队购买iPhone的情景。
目睹此景,曹正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同时终于想到了写作武侠小说这条路。
别的题材他可能不够熟悉。
但如果说到武侠小说。
他记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都非常清楚,不至于弄错。
当时在国内。
武侠小说尚未泛滥成灾。
正处于蓬勃发展期。
只要内容不涉及政治和色情。
武侠小说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而且只要写得过得去,就能卖出好成绩。
毕竟武侠小说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
在娱乐资源仍然稀缺的时代。
武侠小说深受大众喜爱。
特别是年轻人。
对于武侠小说更是狂热追求,忠实粉丝无数。
像金庸、古龙、梁羽生这样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
那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名声大噪,无人不晓。
除此之外,诸如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所著的武侠小说也有很多。
同样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总之,那个时候的老百姓非常热爱阅读武侠小说。
堪称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
而且要注意,武侠小说是可以出版成书的。
而书的销售量决定了你的收入,卖得越多挣得越多。
特别是在那个时候。
国内的印刷厂大多还是国营或集体性质的。
基本上都在吃“大锅饭”,不存在自负盈亏的概念。
因此,在当时。
除了南方少数几个不顾颜面的集体性印刷厂和那些更加不顾规则。
拥有小型印刷机的乡镇企业印刷厂外。
大部分正规印刷厂是不会涉及盗版业务的。
等到后来,尤其是在九十年代。
印刷厂开始自负盈亏之后。
那才是盗版图书泛滥的时代。
所以在八十年代初期。
对于原创文学作者来说。
确实是一个黄金时期。
那时候,如果你的一本书火了。
卖出五六万甚至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本。
一夜成名,买房购车,赚足一生所需,并非夸大其词。
哦,似乎在后世也是如此呢。
了解了这种情况后。
曹正伟也打算借着这股热潮分一杯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