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陛下,你弄疼臣妾了-> 第二十二章:陛下意欲舍弃凉州?
换源:
第二十二章:陛下意欲舍弃凉州?
- 当晚,小天子刘协就直接住在了西凉军的营寨之内。
呃……
这可是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这小天子之前不是最怕西凉人的吗?
怎么突然就转性了?
幸好这小天子带了点粮草过来,要不然这五千西凉军估计等不到张济醒来就要饿死了。
接下来的两天,刘协除了每日去看看军营中的底层士卒,和他们聊一些家乡的风土人情之外没有丝毫的动作。
既没有去刻意的接近贾诩,也没有去笼络张绣,而是在安安静静的等待着张济的结果。
两日后。
张济终于在刘协土制的大蒜素的治疗下醒来了。
对此,小天子刘协只能说是歪打正着。
也不知是该说自己提取的大蒜素正好效果还行,还是这张济的身体素质过硬。
总之,两日后,这个已经被医者宣判了死刑的张济被当今天子刘协给救了回来。
说实话,当两日之前,天子拿出秘药说要救将军张济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相信可以救活的。
这里面不仅包括张绣,贾诩,胡车儿等一众西凉人,其实也包括刘协自己带来的徐晃,甘宁等一众自己人。
他们这些常年在沙场厮杀的人见惯了这种受伤而死的事情了。
像张济这种情况还没见过能救活的。
都已经口眼紧闭,一动不动了,眼看着人就已经断气了。
小天子这个时候拿出药来说要去救人,在他们的眼里这就和救一个死人差不多。
虽说有什么光武皇帝入梦之说,可也没谁真的见过不是吗?
可是,张济一个将死之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又奇迹般的好转起来,这就不得不让人相信了。
所有人看见张济奇迹般的好转都傻眼了!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这绝不是医者可以做到的事情,天子给张济的那个药绝对是仙药无疑了。
能制作仙药的会是什么人呢?
那只能是仙人无疑了。
看来光武皇帝真的入梦了当今小天子,还传授了许多的仙法啊!
一时间,众人看向天子的眼神都充满了虔诚,包括那群西凉兵。
对此,小天子刘协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去给大家科普什么现代科技。
远超这个时代的技术,就应该让它们保持足够的神秘感,这也是自己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
既然这会大家都以为他会些仙术,那自己这会就算说不懂,别人恐怕也不会相信!
反之,适当的营造一些神秘氛围,可能反而还更利于他的统治也说不定。
刘协见张济已经醒了,也就不准备在这里再拖延下去。
毕竟这是西凉军的军营,不是他的雒阳,虽然有徐晃,甘宁跟着,安全系数还是低了点。
谁知那刘表和曹操俩货会不会一拍脑袋,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呢?
既然张济已醒,时机已到,还是赶紧去收服这支西凉军为上。
……
“臣何德何能,能得陛下如此对待,不惜以身犯险,拿来仙药千里迢迢救臣之性命。”
“回想往昔,臣甚是惭愧!”
此时还躺在榻上的张济看到天子刘协过来,想要爬起身来行礼,只是身体实在做不到,只得红着眼眶颤抖着声音说道。
此时,张济说这些话,绝对是真心的。
天子前来救他之事,他刚一苏醒,张绣和贾诩就已经告诉他了。
他张济做梦都没想到,他这条命最后竟然会被天子给救了回来。
也不知老天是不是听到了他的不甘心,所以给他请来了小天子,用仙药救活了他。
“将军此时还在病中,不要多想,能活下来就好!”
“此时不是讲虚礼的时候,将军以身体为重。”
小天子刘协走到榻前,将张济轻轻的按回了榻上。
“将军,朕知你身体不适,朕也无法长时间在此停留,所以有些话不得不问了。”
“陛下请将!”
“这荆州城池坚固,兵精粮足,不是那么好打的,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
小天子刘协也不和张济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张济此时听天子刘协此问,不禁动容,嘴角还不经意的抽了抽。
别说张济,就连此时在大帐中的贾诩,张绣,胡车儿等人听天子如此之问也是不禁动容。
此次,穰县之败,让这些西凉军也意识到了这关东的诸侯不是那么好劫掠的。
本想挑个最软的柿子刘表来捏,谁知,要不是小天子,主将张济就要死在这里了。
若不是天子两日前还带了点粮草过来,今日恐怕就要断炊了。
这个时候你问我们有什么打算,还能有什么打算啊,只能先设法找点吃的了。
唉,只是这天下之大,何处是他们的容身之处呢?
他们好端端的从关西跑来这荆州,就是因为关西无粮,这会就是回去也无用。
打一个刘表都是这样的结果,袁绍,曹操就更不用想了,恐怕更不好惹。
小天子刘协看着面前的几名西北大汉都一脸的悲苦之色,直接说道。
“将军,你还是跟朕走吧!”
“你西凉军能征善战,该是在战场厮杀,建功立业的,而不应该每日为了一些吃食而烦闷。”
“养活这些将士的事情就交给朕去办吧!”
张济听后,瞳孔微缩,心中一震。
他醒来后听到说是天子救了他,就大概已经明白了天子的打算。
说实话,这会天子还愿意接纳他,他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更何况天子还刚刚救了他。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是他怕啊!
他不是怕天子,他是怕天子身边的那帮大臣!
他们都是凉州人,从前跟着董卓,后来又和李傕,郭汜狼狈为奸,就算天子大度,不和他们计较,可那帮关东大臣能不能放过他们?
如今是形式紧迫,天子需要他们这些武人。
可若是有一天形势安稳了,这满是关东人的朝廷还会有他们凉州人的立足之地吗?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算天子不追究也无济于事吧!
凉州三明,说的好听,可结果呢?
在关东士族的打压下,没有一个好结局!
还有那盖勋,当年小天子的爹,孝灵皇帝不也是同样十分的器重,结果呢?
还不是照样受关东人的排挤,不得位至九卿!
他一个小小的张济和这些人相比又算了什么?
寸功没有,犯上之事倒是做了不少。
他若是真心投靠了天子,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会在等着他呢?
可是如今的自己无处而去,更何况救命之恩大于天,就算知道不会落个好结局,张济依然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
刘协自然也明白张济心中在担心什么,不仅是他,整个凉州人其实都在担心朝廷会秋后算账。
否则当年董卓死了之后,李傕,郭汜根本就没必要造反不是吗?
还不是朝廷和西凉军之间缺乏信任基础。
不过,如今天子能亲自来到这西凉军大营,并且出手救活了张济,就已经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小天子刘协决定还是要给这几个西凉人好好的去一去心里的心结。
“当年光武皇帝收复关中,后来朝廷一直采取关东人治理凉州的政策。”
“很显然,这一政策是失败的。”
“所以才造就了如今的局面呢,也是令人惋惜。”
“朕如今愿意革弊,还愿将军不要担心一些不会发生的事情。”
天子刘协这句话说的神情十分的诚恳,看的营中的众人心中一紧。
此时大营之中只有刘协,贾诩,徐晃,甘宁,张济,张绣,胡车儿,其余的闲杂人等早就被赶了出去。
瞧瞧这些人的出身,天子说的这些话语,就连如张绣,胡车儿这俩纯粹的武人都听懂了。
剩下的几人就更不用说了。
小天子这意思莫不是以后就采取凉州人治理凉州的政策?
自光武中兴以来,东汉建国也快两百年了。
光一个凉州就打了一百多年。
不仅拖垮了大汉朝,也让生活在凉州的人民苦不堪言。
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凉州所有的官吏,尤其是一郡太守,一州刺史等官员俱是关东的这些世家豪族出身。
他们到了那里无非就是为了捞点好处,刷点政绩。
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乎凉州的发展,也不管当地百姓的死活。
时间一久,积怨加深,自然就将凉州一次次的逼反了。
如果天子真的能意识到这一切,并决心改变,那对凉州倒是一件好事。
就是可惜晚了一点。
若是你那老爹汉灵帝还在位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这大汉朝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啊!
如今朝纲败坏,军阀割据,国将不国。
这个时候说这些是不是晚了点。
张济,张绣,胡车儿三人看神情估计是这么想的。
不过贾诩此人到不这么认为。
原来的他也以为这大汉朝要完了。
可这次见过小天子之后,他又觉得或许还有救!
若是能打败李傕,郭汜,收复关中,进而收复凉州,以司隶,凉州这两州之地为根基,再加上天子的名分,这大汉再次中兴也不是不可能!
在贾诩的眼里,那李傕,郭汜收拾起来并不难,而那如今占据凉州的韩遂,马腾也是个纸老虎而已。
想到此处,贾诩的心头就不自觉的火热了起来。
小天子刘协察觉到了贾诩异样的神情,当即就改变了对象,向着贾诩问道。
“听说文和先生也是凉州武威人,和张济将军,以及段煨将军都是同乡,朕记得可对?”
贾诩听后一愣,天子怎么将我们这群人的家乡记得如此清楚?
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
“陛下记得没错,臣等几人的家乡的确都是凉州武威郡。”
“那你贾氏在武威有几代人了?”
贾诩略作沉吟。
“约有八九之数了。”
“祖茔又有几何?”
“从列代先人算起,也有百数之多了。”
小天子刘协听后微微点头,转而看向了躺在榻上的张济问道。
“想来将军家中的祖茔应该比文和家的只多不少吧!”
张济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
“当年羌人叛乱,朝廷中出现了放弃凉州的说法,若不是段颎善战,大杀羌人,凉州沦为了羌人的牧马之地,恐怕诸君的祖茔不能幸免,都会被殃及啊!”
刘协冷不丁的来这么一句,让贾诩,张济,张绣,胡车儿等一众西凉人一愣,可是很快又反应过来。
贾诩脸色更是直接变色了。
“陛下难道有意弃凉?”
弃凉?
开什么玩笑?
朕不是要弃凉,朕还要收复凉州呢?
“朕若欲弃凉,又何必来这里走这一趟呢?”
“不过如今的大汉危如累卵,还能支撑几年也不好说。”
“一旦有天大汉不在了,关东之地又有了新帝,到时候,会不会弃凉,还真不好说。”
小天子刘协一脸郑重的看向众人说道。
此话一出,张济,贾诩,张绣,胡车儿几人俱都睁大了眼睛,显出了一丝不可思议的神情。
显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此事。
然而,经天子这么一提醒,突然又发现好像这事还真有可能发生。
本朝自光武中兴以来,屡次有弃凉之议,上升到朝议的就有五次。
私下里的议论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提出这些的建议的大多都是关东人。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