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历史小说 -> 回三国取代诸葛亮,一统天下-> 34在三国时代推行楼房?!
换源:

34在三国时代推行楼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蜀国的大水库终于竣工,问题来了,怎么让清洁的水流进千家万户?

如果有后世的塑料水管自然方便,但是现在凭蜀国的落后科技是做不到的。

还好,洪晃此前派人挖来了巨量的铁矿石。

大炼钢的号角随之吹响,洪晃这招,比变戏法还神奇。

马谡这次不谈空话,真刀实枪督工,一个月内不锈钢水管如蛛网般铺开,家家户户都像开了小泉眼。

蜀国百姓喝上自来水,那兴奋劲儿,比过年还高兴,孩子们围着水龙头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感叹:“这水,比山泉还甜,洪丞相真是活神仙!”

洪晃看着这一切,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脸上笑容比蜀地的阳光还灿烂,他想:“这现代化的开端,让百姓乐呵,我也乐呵。”

刘禅的担忧却像春雨后的野草,越长越茂盛:“不锈钢水管,这技术要是流传出去,洪晃的威望更高,我这皇帝是不是要成摆设了?”

他眉头紧锁,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下棋。

魏国那边,水库修好了,使用竹子水管虽然简单易行,但一碰到问题,漏水比漏斗还快,百姓们抱怨连连,司马懿看着这情形,心里直叹气:“这蜀国的技术,比我们的竹子结实多了。”

于是,司马懿决定经济外交,提出万金购买技术,这一出手,比买珍稀古董还阔绰。

他的想法是:“技术买来,咱也能实现现代化。”

国书到了刘禅手里,他像是捧了个烫手山芋,赶紧找洪晃商量:“东吴要买这制造不锈钢管的技术,卖不卖?”

洪晃摇头:“技术不卖,产品可以无限供应,让他们买产品,我们才能赚钱。”

刘禅虽然不解,但还是依了洪晃,心想:“这买卖,倒像是教人钓鱼不如直接卖鱼。”

他觉得这策略,或许能给蜀国带来更多的好处。

就这样,蜀国的不锈钢水管成了待销商品,魏国的竹管成了笑话,而司马懿只能无奈接受。

洪晃的这种做法,仿佛是古代版的“技术封锁”。

洪晃的这一招,不仅让蜀国百姓生活改善,也让蜀国在三国中,悄然间站稳了现代化的前沿。

孙权想买蜀国的不锈钢管,却还没有打定主意。

他的眉头拧成了川字,嘴里直嘀咕:“好吧,我们买一根,看你玩出了什么花样?”

张昭在一旁大感不解,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主公,这不像是您的风格啊,买一根水管,能做什么?”

孙权嘿嘿一笑,说出想法:“这叫‘以小见大’,我就是要看看,这不锈钢管到底有何神奇。”

洪晃听说孙权只买一根,嘴角上扬,像是知道了什么好玩的秘密:“一根水管?这买卖有趣,看我怎么回应这位吴王。”

刘禅听说后,好奇地问洪晃:“这孙权只买一根,你打算怎么办?”

洪晃笑而不语,心中已有妙计。

洪晃决定,不仅卖,还要送上门,附上一本《不锈钢管维护与使用手册》,外加一本蜀国最新科技介绍的专著,仿佛在说:“一根水管,学问大着呢!”

他布置了一场“水管秀”,安排工匠现场展示如何安装,如何让一根水管变成千家万户的幸福源泉。蜀国的使者带着一批闪闪发光的不锈钢管,和一队技术讲解员,浩浩荡荡前往东吴,这阵仗,比节日游行还热闹。

东吴百姓围观,好奇得像看稀奇,工匠们手法熟练,讲解生动,一根根水管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魔术棒,看得孙权和张昭都愣住了,心想:“这哪是水管,简直是智慧的象征啊!”

然后,东吴群臣和百姓都请命,希望孙权把蜀国带来的所有不锈钢管。

洪晃的这一招,让不锈钢管成了连接两国的桥梁,既展示了蜀国的科技实力,又让孙权不得不佩服,心里暗想:“这买卖,我输了,但输得心服口服。”

而刘禅看着这一切,对洪晃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洪晃,你这不仅是卖水管,简直是卖智慧啊!”

整个蜀国,因为洪晃的巧妙布局,科技的光芒似乎更加耀眼,连带着三国的天空,都似乎因这根小小的不锈钢管而变得不同寻常。

尽管买了一大批不锈钢管,还是不够用,孙权一拍大腿,决定:“咱们东吴也要搞不锈钢管,而且要超越蜀国!”

于是,他召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成立了一个“不锈钢管研发小组”,誓要攻克难关。结果嘛,开始时像摸黑走路,跌跌撞撞,但后来竟然还真捣鼓出了一种新型合金,虽然还没达到蜀国的水平,但也算是东吴的一大进步,百姓们乐呵呵,工匠们也扬眉吐气。

魏国那边,间谍带回的消息让司马懿眉头紧锁:“蜀国拥有不锈钢管,我们不能落后!”

司马师在一旁沉思,随后回答:“父亲,或许我们可以从贸易入手,一边买水管,一边暗中学习。”

司马昭则更直接:“我们可以直接挖墙脚,重金聘请蜀国的技术人才。”

于是,司马懿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秘密接触蜀国的技术人员,开出天价薪酬;另一方面,启动“追赶计划”,鼓励国内创新,还特别设立“不锈钢管创新奖”,奖金丰厚得让魏国的工匠们眼睛都亮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一个负责外交策略,一个负责内部激励,两人配合得像是演双簧,魏国的科技氛围突然就热络起来。

工匠们白天炼钢,晚上做梦都在琢磨如何改进,整个魏国的钢铁产业仿佛被注入了兴奋剂。

而蜀国的洪晃听说了这事儿,笑得十分开心:“好啊,这三国的科技竞赛,我倒是要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他不仅不担心技术泄露,反而鼓励刘禅开放技术交流,说:“技术是流动的,但创新的精神是抢不走的。”

就这样,三国之间围绕不锈钢管的较量,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还意外地促进了文化交流,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

长安城的一场大火,让刘禅的脸变得比乌云还阴沉,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父,这火灾不能再发生了,得想个法子!”

洪晃一拍脑门,笑道:“陛下,咱们用砖瓦替代木头,屋顶防水防火,再加点超越时代的设计,保证让火神也无可奈何。”

于是,洪晃提出了“防火建筑计划”,打算用砖石和泥土混合物,类似后来的水泥,来建造房屋。

这在三国时代,简直是脑洞大开。

他还提议,引入多层建筑的概念,就像现代的楼房,这样既防火又省地。

面对这大胆的计划,阻力自然不小。,

工匠们摇头,像是在看天书:“这石头能盖楼?还要建好几层?”官员们也议论纷纷,担心成本过高,百姓接受不了。

但洪晃不慌不忙,他开始组织小型实验,造出了一座小楼,稳固且防火,让大家亲眼见证奇迹。

参观过后,谯周这时站了出来,他那老学究的样子,仿佛从古籍中走出来:“陛下,不可轻举妄动,这钢筋水泥楼房,违背了古人的智慧,恐有不祥。”

刘禅听得眉头紧锁,心里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洪晃却笑眯眯地回应:“谯大人,古人若知今日之便,定会称赞我等的创新。这楼房,能住更多人,还能防火,岂非大善?”

他用现代逻辑,给谯周上了一课,虽然谯周半信半疑,但刘禅已经被说动了心。

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材料和施工技术。

洪晃请来了“未来工匠”,其实是洪晃指导暗中研究现代建筑技术的智者,他指导他们如何制备类似水泥的材料,以及如何搭建稳固的框架。

百姓们起初围观,后来参与,像是参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建设狂欢。

经过一番波折,第一栋“三国水泥楼”终于落成,虽然没有真正的钢筋,但结构稳固,防火性能卓越,顿时成了长安城的新奇观。人们开始排队申请入住进行体验,连谯周也悄悄赞叹,这新玩意儿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

就这样,洪晃不仅解决了防火难题,还无意中推动了三国时代的房地产变革,虽然过程充满了质疑和挑战,但最终,这些建筑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让长安城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安心舒适。

本来质疑洪晃的声音变成了赞赏。

洪晃见到了在三国时代推行建筑变革的好处,不禁心中大喜。

同时他也明白一件事,自己的新创造,又将引起魏吴两国的轰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