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w.cc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00书屋 -> 穿越小说 -> 红楼梦惊-> 附篇之七、九子夺嫡和“文字狱”对《红楼梦》的影响
换源:

附篇之七、九子夺嫡和“文字狱”对《红楼梦》的影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由于康熙皇帝在位时间过长,致使他儿子们对皇帝位置虎视眈眈,勾心斗角,互相仇视,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波诡云谲。

康熙二儿子,废太子胤礽为康熙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本来,他是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者,由于康熙皇帝身体过好,不甘心交出手中权力,使胤礽心理产生变化。赫里舍产子时,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受到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时,康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就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前朝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但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平庸,皇帝则害怕被夺权,于是二人矛盾日益激化。朝中大臣也逐渐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其他阿哥们也不甘心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于是就开始了历史上罕见的“九子夺嫡”事件。当然,这也与胤礽自身能为有重大关系,因康熙从小宠溺,皇太子养成了暴戾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所以被废了两回。

曹雪芹的家族也被迫参与其中,可惜站错了队,因此,在他前八十回近60万字的书稿里,不可能不体现这些政权纷争。当然,由于惨烈的文字狱,这些文字只能隐藏在茫茫字海中,等待挖掘。

黛玉初入贾府,出现了一位东安郡王-穆莳。因为这位“东安郡王”此后再没露面,所以他一定也是“坏了事儿”的王爷,即九子夺嫡中的一员。有人非要牵强附会,把他与胤礽联系在一起,没错,他确实与胤礽有关,却是他弟弟而不是本人。秦可卿去世时,出现了一位“义忠亲王老千岁”,这才是废太子胤礽,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名人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早年得宠,康熙平定葛尔丹时立下赫赫战功,但本人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皇帝,竟想用魇镇方法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首废太子时,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要替父杀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事情,被囚禁。魇镇事情,最后也被写进了《红楼梦》中-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既然穆莳不是胤礽,那一定就是三阿哥胤祉;因为胤祉与太子胤礽素来关系亲密。他是个倒霉蛋,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被降为贝勒;后来粘废太子的光,才被封为和硕诚亲王。他虽主动退出竞争,却又因废太子“粘光”,被夺了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景山位于BJ东城区,再加上“永安”二字,所以便有了“东安郡王”的称谓。因此,“穆莳”是暗喻三阿哥胤祉无疑。

后来,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都附庸八阿哥。支持老八不成,又与八阿哥一起,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胤禩是八爷党领袖,正是雍正的眼中盯、肉中刺。

对曹雪芹来说,他的家族破败显然不仅仅是作恶,即贪赃枉法。因为即使亏空了银子,也不至于家破人亡,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在政治博弈中站错了队。曹家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显然下错了赌注,而且一错再错,还替罪犯窝藏财产后代,导致引火烧身,最后被查抄。

这些事实,都是有据可依的。作为皇帝在江南的眼睛,又都是皇亲国戚。苏州织造李家和江宁织造曹家明显是争取权利的重要棋子,从而成为众皇子的拉拢与争取对象。当然,对曹李两家来说,最可能当皇帝的“一号种子选手”胤礽,则是自己的首选。有记录表明,康熙44年至康熙47年间,内务府总管灵普奉太子之命,先后到织造府取了8.5万两白银。这件事后来因为太子被废才牵扯出来。没抖出来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周汝昌先生曾说江南织造衙门早已沦为康熙皇子们的钱袋子,“寅煦二人此种支应之难,不难想见。”

曹雪芹对此显然十分清透。第七十二回的文字: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了,去半日,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与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段文字是写贾府的开销已经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另外,就是通过太监借钱-开口闭口上千两,太监有这么花钱的吗?而且还“一年他们也搬够了”,“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夏守忠”也变成了“夏太府”,这明显是暗写太子和其他王子从织造府借钱。这一点,作者在故事情节中做了充分体现。

但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一号种子”却差强人意,屡屡发挥失常,后来又包括“二三四号种子”等等,均告失败,反而让人们并不看好的N号种子雍正,当上皇帝,拿下第一,取得冠军。这足以令他们猝不及防,大跌眼镜。

有研红者认为曹府藏匿了废太子的女儿,我认为这不可能。因为胤礽生了十四个女儿,有五位活到成年,而且这五个女儿都嫁给了蒙古人。其中他的第六女被雍正帝收为养女,封和硕淑慎公主。她曾被圈禁,出嫁后丈夫也早早离世,守了五十多年寡。在她之前,胤礽三女儿,早被康熙封为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这两个女儿明显是探春的生活原型(远嫁和番)。第八女也受封郡主,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九女和十二女受封县主,分别嫁给了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和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可以这样说,虽然胤礽被废去太子之位,但格格们却没受太大影响,皇族血液不是白流的,况且,胤礽这五个女儿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她们的出嫁,对满蒙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老八呢?他唯一的女儿,其母亲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下嫁孙氏五福,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

礼部尚书赖都等奏报八阿哥女定婚事折:“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十八日,礼部尚书赖都等谨奏:为请旨事。准总管内务府来文称: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哈哈珠塞太监陈福传旨:谕乾清门侍卫勒希痕、御前侍卫佛伦、都统马五:初二日吉日,指将八阿哥女指配九公主之子。钦此钦遵。咨行到部。此格格封为何衔格格,请皇上指示。俟奉旨后,初定筵席日期,交钦天监衙门查阅。进献聘礼之处依例议奏可也。为此谨奏。请旨。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三级臣赖都、左侍郎革职留任效力赎罪臣王思轼、右侍郎革职留任效力赎罪臣罗瞻、右侍郎加二级臣景日笏、署理仪制清吏司事务祠祭司郎中臣吴贯杰、员外郎臣孙弘、员外郎臣卢祠舒、主事臣常禄、主事臣穆尔图、主事臣沈曾谋。朱批:多罗格格。”引自《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页1493。

老九女儿:

第一女名不详,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十一生,母为妾完颜氏,王达之女,雍正三年七月初九卒,嫁厄鲁特绰络斯氏郡王色卜腾旺布。

第二女名不详,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四生,母为妾兆佳氏,玛纳哈之女,乾隆六年四月卒,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郡王侃布。

第三女名不详,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十三日生,母为妾完颜氏,王达之女,雍正五年二月卒,嫁侍卫永福。

第四女名不详,康熙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父都统七十(齐世),从一品武职京官,雍正四年十二月卒,嫁赵世扬。

第五女名不详,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十四日生,母为妾兆佳氏,玛纳哈之女,乾隆七年九月八日卒,嫁色卜腾。

第六女名不详,康熙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生,母为妾陈氏,陈大之女,乾隆三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卒,选婿陈氏陈布,未婚。

虽然名字不详,但结局却记得清清楚楚,都嫁得不错。事实上就是,虽然阿哥们涉及权利纷争,非要斗个你死我活。但即使“坏了事”,公主们也不会像曹李两家那样被入辛者库。不管废太子还是老八老九,都不会,也完全没必要,把自己的女儿藏起来。

三阿哥胤祉呢?因为胤祉与废太子胤礽素来关系亲密。他的女儿也只有两个长大成人: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年九月初二日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与第一女同母;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乾隆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卒,年五十三岁。

第三女,郡主,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葛尔汉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嫁科尔沁固鲁斯奇普氏多罗杜棱郡王伊达穆扎普;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卒,年四十五岁。

由上可知,胤祉的两个女儿也都被封为郡主和番去了。

但书中对于秦可卿与妙玉的描写,明显感觉身份特殊,并且是一家人,因为秦可卿的名字是兼美,又因“美”与“妙”之间存在并列关系,所以,妙玉就是兼美的姐姐兼妙。但很明确,曹家藏匿的不会是废太子或八爷党的女儿,也不是三阿哥穆莳的女儿。三阿哥虽与曹李两家皆素有往来,雍正也曾亲口说:“二哥在东宫时广蓄奇巧珍贵之物,数倍于宫中之所有。”亦只能说明胤祉在曹家藏了不少贵重物品,正符合书中之描写。却不能说明秦可卿与妙玉是公主出生。因此,她俩的原型人物应当低于皇子千金,但也是与他们关系相当密切之家族。

在这个层面,李煦家恐怕就是唯一选择了。曹家肯冒着如此危险藏人,关系一定非同寻常。而且,所藏之人必不是众皇子之女,这样的话,非李家莫属。从资料来看,李煦被抄家,上京交付时确实漏掉了几人。李家众人中,李煦的小女儿出生于1716年,小雪芹一岁,正符合黛玉寄人篱下的年龄与事实,当是黛玉原型无疑。而李煦的儿子李鼎有两个女儿,都出生于1712年,比雪芹大三岁,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正是秦可卿与妙玉的原型。

不光曹李两家,曹雪芹确实从清廷皇室攫取了很多创作元素。康熙贵妃章佳氏被追封为敏妃,正好给了曹雪芹起名字的灵感-黛玉的母亲便叫贾敏。而且,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共生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允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怡亲王和曹家过从甚密,两位公主便成了黛钗合一描写的又一灵感来源。因为她们都年纪轻轻就死了,其中一个也是难产死的,生下了双胞胎姐妹。

因此,曹雪芹的创作离不开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他以废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为原型,炮制出了“义忠亲王老千岁”和“东安郡王穆莳”,又以李煦的一个女儿两个孙女儿,构建了黛玉、秦可卿与妙玉的一部分元素。其他人物同样如此,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找到他们的影子。作为研究者,如果非要在书中挖出废太子的女儿,显然是缘木求鱼之举。再努力几百年,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深知,书中既然有废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的影子,就一定会有其它线索。于是就发现了傅试和傅秋芳两个名字,就暗藏在“穆莳”两个字里面。“试”和“莳”本来就同音。还有一个花匠,名叫方椿。“椿”即木春,“木”与“穆”同音,“椿”就是“穆春”!“方”与“芳”同音,方椿与秋芳又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这位方椿便是废太子与三阿哥一流的成员。

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史称“八爷党”,在书中也应该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雍正即位,八爷下场最凄惨,先被封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又借故命八爷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后削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过去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又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从此,八爷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九爷因同八爷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他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容许他出家!他将九爷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九爷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亦解释为“不要脸”。因此,这两个“不要脸”的,肯定也是傅试兄妹无疑了。因为在书中傅试兄妹就被认为是“不要脸”的代表。可见傅试兄妹,除了三阿哥胤祉,还暗喻“猪狗不如”的老八老九。

奉旨查抄江宁曹家的隋赫德在奏折中明确指出了曹家的问题:“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藏贮镀金狮子一对,本身连座共高五尺六寸。奴才细查原因,系塞思黑于康熙五十五年遣护卫常德到江宁铸就。后因铸的不好,交与曹,寄顿庙中。今奴才查出,不知原铸何意并不敢隐匿。谨具折奏闻,或送京呈览,或就地毁销,均乞圣裁,以便遵行。”九爷的镀金狮子就藏在曹府!

这时,我们还发现,十四子胤禵的第一子,原来叫已革泰郡王弘春,方椿的“椿”字竟从这里来!说明方椿既代表了三阿哥胤祉,又与八爷党扯上了关系。十四子是镇国公,后来被降为贝子,高宗即位时,又被夺爵。所以,“方椿”代表年幼的胤禵,“西门花儿匠”,正喻他西陵守皇陵幽禁。

当然,“方”字还有更深用意。作者所憎恨的,除了九子夺嫡之外,便是文字狱。吕留良文字狱案与康熙朝的“庄氏《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为清初三大文字狱案。有人提胡中藻,但案子发生在乾隆十八年,因曹雪芹主要是写康雍年间的历史,当然不在此列。而且,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乾隆认为“日月”合写是个“明”朝的“明”字,就说胡中藻有意恢复明朝,而且在国号“清”字之前居然用“浊”字形容,更存心污蔑。胡的诗里还有“穆王车驾走不停”的句子,乾隆又认为胡中藻在讽刺他多次南巡。我们知道,“日月”和“清”字在红楼梦中是不避讳的,因此胡案与此书无关。

况且,吕留良和戴名世的名字也在书中赫然出现-荣府管家“戴良”,他的身份是“仓上的头目”,正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吕留良的同父异母大哥,叫吕大良,“吕”暗射“双”,反之为“单”,所以书中又有了“单大良”这个人名,也是贾府管家。《南山集》案首犯戴名世(合大明宫内相戴权),字田有,别号忧庵(合水月庵),晚号栲栳(合刘姥姥),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合静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案发皆因戴名世写信给余生(正合荣府管家余信),询问犁支下落,欲与其“面谈共事”。这就是戴名世获罪的《与余生书》的由来(合宁府管家俞禄)。可见,“南山”二字虽未在书中出现,这表明了作者的禁忌,但也有很多偷偷摸摸的照应,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还有一个证据是举报他的人叫赵申乔(合赵姨娘),也没有好下场,最后白发人送黑发人,赵申乔的儿子赵凤诏(正合凤姐儿)被杀。他还有一个儿子叫赵熊诏(正合赵天梁、赵天栋),中状元,入职南书房。

再有,为刻《南山集》出资的尤云鹗(正合尤氏),刻《南山集·孑遗录》的方正玉、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等人(正合方椿)。此案株连数百人,震动儒林。当时政界和学术界知名人士如桐城派开山鼻祖方苞、侍郎赵士麟(正合书中赵侍郎)、淮阴道王英谟、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都被牵连其中。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

由上可知,如戴权、戴良、余信、俞禄、单大良、赵侍郎、方椿、静虚等人即是义忠亲王老千岁与东安郡王穆莳的“同案犯”。这些人在后三十回都有很多故事,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